?

環江縣春西瓜-夏糯稻-秋大蒜高效栽培技術簡介

2023-10-09 08:48黃潔薇
南方農業·上旬 2023年7期

黃潔薇

摘 要 西瓜-糯稻-大蒜是環江縣近年來農田多熟栽培的重要模式,也是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路徑之一,其具有多、快、好和穩、準、優的耕作特點,有效破解了該縣農村長年以來單一種糧、單作品種、單路產業低收的困局,還優化了農產品結構,實現農業提質增效和多熟增收的目標。據環江縣農技推廣部門的示范調查,發現春西瓜-夏糯稻-秋大蒜輪作模式可實現每667 m2土地一年三季累計產值16 150~17 530元,扣除三季作物種子、肥料、農藥、地膜等投資3 280元,年凈收入在12 870元以上,示范區農民人均年收入增加3 516元。概述春西瓜-夏糯稻-秋大蒜輪作模式的播期安排、農田地力及耕作環境要求,分別介紹春西瓜(深耕整地、選用良種、溫棚培育壯苗、施足基肥、適齡移栽、強化瓜田管理、適期采收)、夏糯稻(適期播種、培育旱壯秧、淺水拋栽大田、插足基本苗數、配方施肥、合理灌溉、綜合防治稻田病蟲害、適時收割)、秋大蒜(及時犁耙、濕墑播種、合理施肥、防旱保苗、早防蒜田病蟲害、趁晴收獲)的栽培技術要點。

關鍵詞 春西瓜;夏糯稻;秋大蒜;三熟栽培;環江毛南族自治縣

中圖分類號:S344.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3.033

環江縣地處廣西西北地區,云貴高原東南緣,九萬大山南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是全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全縣年均氣溫為19.2 ℃,年均降水量1 698 mm,空氣平均相對濕度82.6%,年均日照時數1 396 h,無霜期309 d,自然光、溫、水等氣候條件適宜水稻、瓜果、蔬菜等多種作物生長。隨著強農、惠農、優農政策的落實和鄉村振興的全面實施,環江縣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目標,不斷優化瓜、稻、菜品種結構,大力發展特色、多熟、高效農業,全縣農民收入創近年來新高,實現了快速脫貧致富的目標,調動了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積極性。

1? 種植模式效益分析

西瓜-糯稻-大蒜模式充分利用當地自然光、溫、水等氣候條件進行輪作復種,不僅實現了山區農田一年三熟三增(增產、提質、增效)的目標,保障了當地農產品市場供應,而且有效解決了當前農村閑余勞力的就業問題,為強農保糧、優果多菜奠定基礎。據環江縣農技推廣部門2021年在川山鎮白丹村、洛陽鎮普樂村、水源鎮三美村等示范調查,春西瓜每667 m2產量為2 580~2 760 kg,按鮮瓜市價2.5元·kg-1計,產值達6 450~6 900元;夏糯稻每667 m2產干谷350~380 kg,按糯谷市價12.0元·kg-1計,產值達4 200~4 560元;秋蒜薹每667 m2產量為320~350 kg,按市價5.0元·kg-1計,產值達1 600~1 750元;秋大蒜每667 m2產蒜頭650~720 kg,按蒜頭市價6.0元·kg-1計,產值達3 900~4 320元。每667 m2土地一年三季累計產值達16 150~17 530元,扣除三季作物種子、肥料、農藥、地膜等投資3 280元,年凈收入在12 870元以上,示范區農民人均年收入增加3 516元。該模式不僅破解了農民單一種糧低收難題,還優化了農產品結構,實現農業提質增效和多熟增收的目標。

2? 三茬作物播期安排

合理安排播種期是實現三季作物增收的重要前提。為使土地與光、溫、水等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耕地復種效率,春西瓜于2月1—5日采用溫棚育苗,3月5—10日地膜移植大田,苗齡35 d左右,至5月15—25日成熟收瓜,全生育期105~115 d;夏糯稻于5月1—5日播種,6月3—10日拋插,秧齡32~35 d,至9月15—20日收割中稻,全生育期135~140 d;秋大蒜于9月28日至10月5日插播蒜頭,至次年1月中旬前采收,全生育期105~110 d,蒜薹和蒜頭分別搶在春節前后上市銷售。

3? 農田地力與耕作環境要求

由于西瓜、糯稻、大蒜三季作物對土、肥、水條件要求較高,在種植中應選擇土層厚度80 cm以上、土壤有機質含量3.0%~5.0%、全氮0.15%~0.30%、速效磷30~60 mg·kg-1、速效鉀120~150 mg·kg-1、pH值6.5~8.0、栽培期間每天日照時數達10 h以上、能灌能排、保水保肥、交通便利的田塊種植,以確保三季作物的產量和種植效益。每茬作物在播種前7~10 d深耕曬垡,以促進土壤熟化,改善水、肥、氣、熱狀況,減少病蟲、雜草傳播及稻田還原性物質(如H2S、Fe2+、有機酸等)為害。此外,西瓜田應避免施用含氯肥料(如氯化鉀、氯化銨等),以增加果實糖分積累,提高鮮瓜品質與市場競爭力。

4? 春西瓜優質栽培要點

4.1? 深耕整地,選用良種

瓜田在播種前深耕細耙2次,使耕層厚度達35~40 cm,促進土壤疏松透氣,以提高春季土溫。西瓜應選用優質豐產、熟期適中、抗病性強、商品性好的無籽瓜種,如桂冠一號、桂系5號、桂西瓜1號、廣西3號、廣西5號等,上述品種生長勢強,無籽性狀好,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達11.8%~12.6%,采用地膜覆栽每667 m2鮮瓜產量達2 500 kg以上,可獲得較高的經濟收益。

4.2? 溫棚培育壯苗

根據西瓜種子發芽、莖蔓生長、開花結果對氣溫的需求特點,為搶上春播季節,應采用溫棚提早育苗。在播種前曬種2~3 h,然后在30 ℃溫水中浸泡4~5 h,再用0.03%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20 min,以清水洗凈后用濕布包好,放在28 ℃溫室中催芽,出芽后即可播種[1]。為便于瓜田定植移栽,在播種時可選用40~50個孔的塑盤育苗,營養土按沃土70%、草木灰10%、腐熟有機肥17%、鈣鎂磷肥2%、硫酸鉀復合肥l%混勻堆漚消毒8~10 d待用,播后用細土覆蓋1 cm并淋透水,要求床土水分達到飽和狀態。在播后至出苗前,白天保溫28~30 ℃,夜間不低于22 ℃;出苗后白天保持在22~25 ℃,夜間18~20 ℃。在育苗期間塑盤土壤水分保持濕潤狀態,以利瓜苗健壯生長。

4.3? 施足基肥,適齡移栽

合理施肥是西瓜優質高產的基礎。施肥應堅持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的原則,氮、磷、鉀肥比例以2∶1∶3.5為宜。一般高產瓜田每667 m2施入腐熟雞糞2 500~3 000 kg、菜籽麩200~300 kg、45%硫酸鉀復合肥[m(N)∶m(P2O5)∶m(K2O)=15∶15∶15,下同]80~100 kg、硅鈣鎂肥120~150 kg、硼砂1.5~2.0 kg等作全層基肥,施肥后以機械犁耙耕層,使土壤與肥料充分混勻,然后按行距1.5 m、株距50~60 cm、溝寬30 cm、溝深28 cm劃廂起壟覆膜移栽。定植宜在3葉1心期進行,此時瓜苗根群吸收能力強,移栽后易成活,每667 m2種瓜苗620~750株。若定植過早,則不便于栽植;若定植過晚,又不利于瓜苗營養生長。

4.4? 強化瓜田管理

4.4.1? 澆水追肥

春季栽種西瓜,由于定植時氣溫較低,降水偏少,瓜田應注意澆水防旱保苗。澆水宜在早晚進行,不宜用大水漫灌。入夏后自然降水增多,田間濕度大,應注意排澇防漬,保證瓜根不積水。為滿足瓜苗養分需要,在定植后5~7葉期,每667 m2追施45%硫酸鉀復合肥10~12 kg。至西瓜膨大初期,每667 m2用磷酸二氫鉀13~15 kg兌水澆施,以促進果實膨大,增加西瓜甜度。

4.4.2? 整枝摘心

在瓜苗長至4~5片真葉時摘心,使養分向側枝轉移,促進枝蔓生長,增加綠葉覆蓋。在子蔓坐瓜后,應及時對結果枝摘心,使營養物質流向果實,促進瓜果膨大,防止化瓜。整枝以莖葉充分采光和均勻分布為原則,防止田間空閑或交叉郁閉,以提高瓜葉光合效能。

4.4.3? 輔助授粉

西瓜屬雌雄同株、異花授扮作物,主要以昆蟲作媒傳粉。由于環江縣春季氣溫偏低、昆蟲活動較少,需要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授粉時間應在上午8:00—10:00為宜。在雌花開放后,當氣溫升至20 ℃前,選當天新開花朵大、花藥發達、花粉多的雄花取下,剝去花瓣,將雄蕊往雌花的柱頭上輕輕涂抹,授粉后掛牌標明日期,以確定采收時期。在授粉后7 d,幼瓜長至雞蛋大時選瓜留瓜,除去多余的花瓜。每株只留1~2個瓜,以利瓜藤營養集中供應。

4.4.4? 瓜田病蟲害防治

根據環江縣近年來田間病蟲害調查結果,春西瓜主要有白粉病和枯萎病為害,蟲害主要有蚜蟲、白粉虱等發生,在病蟲發生初期應及早防治。西瓜白粉病每667 m2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120 g兌水60 kg噴霧防治;枯萎病的防治,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100 g兌水50 kg噴霧病株。在蚜蟲發生初期,每667 m2瓜田懸掛30~35張黃板進行誘殺[2],同時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30 g兌水50 kg噴霧瓜葉正反兩面;對白粉虱的防治,當蟲害發生株率達5%時,每667 m2用10%撲虱靈乳油50 mL兌水60 kg噴霧防治,每隔7~8 d噴施1次,連防2~3次,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4.5? 適期采收

應根據栽培品種的成熟特性和上市銷售情況確定西瓜采收時間,分批采收。當瓜皮表現出該品種固有的色澤和甜度時,果皮光滑發亮,瓜柄附近茸毛脫落,果實附近幾節卷須枯萎時趁晴采收。摘瓜宜在早上或傍晚進行,切忌在中午烈日高溫時采收,并保留瓜柄和一段瓜蔓,既防止病菌侵入, 又有一定的保鮮作用。在采瓜前7 d應停止田間灌水,以保持西瓜甜度。采摘時要輕拿輕放,防止瓜皮受傷,收瓜后應及時分級包裝上市售賣。

5? 夏糯稻綠色種植要點

5.1? 適期播種,培育旱壯秧

糯稻于5月上旬播種,每667 m2大田播“環江長芒糯谷”3.5~4.0 kg。為培育多蘗矮壯苗,秧田應選擇土壤肥力中上、光照充足、靠近本田的旱地或菜園地育秧。每667 m2大田準備秧床60~70 m2和55~60張434孔拋秧盤,秧畦高度15~20 cm,土粒大小在0.8 cm以下,床土均勻施入腐熟細碎有機肥5~6 kg、45%硫酸鉀復合肥2.5~3.0 kg、“葵花牌”壯秧劑1.5 kg作底肥,同時準備100~120 kg過篩細土蓋種,然后用7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15 g兌水30 kg噴濕床土消毒,以防秧苗病害。播種前曬種2~3 h,然后用溫水浸種15 h,再用90%強氯精粉劑20 g兌水7~8 kg浸種消毒6 h,最后用清水洗凈撈出催芽至露白播種,秧畦水分保持濕潤狀態。在1葉1心期,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20 g兌水10 kg噴施秧田1次,以促進秧苗低位分蘗,同時施尿素0.5 kg作斷乳肥,以利培育健壯秧。

5.2? 淺水拋栽大田,插足基本苗數

由于環江糯稻株型較高,拋栽時田間應保持1~2 cm淺水層,以利拋后扎根立苗。由于糯稻分蘗率較低,秧齡應控制在35 d左右,于6月中旬拋栽,每667 m2大田拋栽1.8萬~2.2萬叢基本苗。采用手插秧的田塊按株行距16 cm×22 cm插2粒谷苗,確保大田有足夠的基本苗數,以主穗、大穗奪高產[3]。

5.3? 配方施肥,合理灌溉

稻田基肥每667 m2施腐熟牛欄糞1 800~2 000 kg、尿素8~10 kg、鈣鎂磷肥35~40 kg、52%硫酸鉀10~12 kg、硅鈣肥120~150 kg、硫酸鋅1.0~1.5 kg。分蘗肥在移栽后6~8 d施用,每667 m2施45%硫酸鉀復合肥17~18 kg。穗粒肥在抽穗前12~15 d,每667 m2施尿素5~6 kg,抽穗后10~12 d,每667 m2施尿素3~4 kg作粒肥,同時用磷酸二氫鉀0.3 kg兌水50 kg噴霧稻葉,以提高葉片光合效率,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為增強稻株抗病蟲、抗倒伏能力,稻田灌溉應以淺水返青分蘗、夠苗露曬田、寸水孕穗抽穗、濕潤灌漿的原則,在收獲前10 d斷水晾田,以利稻田收割和后作翻耕整地。

5.4? 綜合防治稻田病蟲害

在環江縣夏播糯稻田間主要有稻瘟病、稻曲病和稻飛虱、卷葉螟等為害,應以預防為主、綠色綜合防治的原則進行統防統治。首先采用稻-燈-鴨、稻-燈-魚、懸掛黃板等措施凈化田間害蟲,其次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防治,確保糯稻綠色安全[4]。稻瘟病主要為害葉片和稻穗,在發病初期,每667 m2用40%稻瘟凈乳油120 mL兌水60 kg噴霧稻株,每隔7 d噴施1次,連防2~3次。稻曲病多在抽穗破口期至灌漿期發生,在糯稻抽穗前5 d,每667 m2可用5%井岡霉素水劑150 mL兌水60 kg噴霧預防。稻飛虱主要為害糯稻基部,嚴重時會出現穿頂、絕收,在若蟲孵化初期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 g兌水60 kg均勻噴霧稻株下部防治。稻縱卷葉螟主要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發生,在螟蟻1~2齡期,每667 m2可用50%殺螟松乳油100 mL兌水60 kg噴霧防治,選晴天下午施藥效果較好。

5.5? 適時收割

由于環江香糯的主穗與分蘗穗的熟期相差2~3 d,當稻穗黃熟率達95%時應趁晴收獲。采用機械收割的田塊,在收稻前7 d排干田水,以利農機下田收割。收獲后及時將濕谷分攤晾曬,以確保稻米原有品質。

6? 秋作大蒜防寒栽培要點

6.1? 及時犁耙,濕墑播種

菜田應深耕30~35 cm,后細耙2次,使土壤疏松、細碎、無雜草。按廂寬1.5 m、溝寬30 cm、溝深28 cm開溝起畦,于10月上旬播種,采用單行單株方式,按行距33~35 cm、株距8~9 cm播種,插植深度3~4 cm,每667 m2播種量為120~130 kg,菜田種植密度在2.1萬~2.5萬株/667 m2。播種后撒施一層草木灰,然后覆蓋薄稻草和細土1~2 cm保濕,防止秋冬出現干旱天氣而影響出苗。

6.2? 合理施肥,防旱保苗

大蒜屬淺根性喜濕、耐肥的蔬菜作物,在生長過程中對氮的需求最多,鉀次之,磷較少,對三要素吸收比例為1∶0.24∶0.91。為奪取大蒜高產,施肥應堅持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的原則,以滿足蒜苗生長對養分的需要?;试谡厮橥習r每667 m2施腐熟雞糞2 300~2 500 kg、菜籽餅150~200 kg、尿素8~10 kg、過磷酸鈣15~20 kg、52%硫酸鉀8~10 kg、硫酸鋅1.5~2.0 kg、硼砂1.2~1.5 kg作全層基肥。追肥分2次施用,其中抽薹肥在蒜苗露纓前5 d施用,每667 m2施45%硫酸鉀復合肥25~30 kg,結合人糞尿1 200~1 500 kg淋施;催頭肥在抽薹后20~22 d施用,每667 m2施48%硫酸鉀復合肥[m(N)∶m(P2O5)∶m(K2O)=16∶16∶16]18~20 kg,同時用磷酸二氫鉀0.6 kg兌水50 kg噴施蒜苗。此外,由于環江縣秋冬季節降水偏少,常出現冬旱天氣,應注意保持菜田濕潤,每隔8~10 d澆水1次,以確保大蒜結球生長[5]。

6.3? 早防蒜田病蟲害

環江縣秋冬大蒜生長期間,主要病害有葉枯病、大蒜疫病,蟲害以蚜蟲、薊馬等為主,應及時采用對口藥劑防治。葉枯病主要為害蒜葉,在發病初期葉尖呈花白色小圓點,后擴大呈不規則形灰白色,上部長出黑色霉狀物,嚴重時病葉全部枯死,造成全株不抽薹,嚴重影響蒜頭產量及外觀品質。在發病初期,每667 m2可用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00 g兌水60 kg噴施蒜苗,每隔7~10 d噴霧1次,連噴2~3次。大蒜疫病主要為害葉片和葉鞘,發病后出現水浸狀淺黃色不規則病斑,當田間濕度大時病斑腐爛,隱約可見白色霉狀物。該病田間濕度越大,傳播速度越快,對產量影響極大。對大蒜疫病的防治,應重視蒜田健株追肥,避免蒜苗徒長,同時開好排水溝,降低田間濕度,對上茬染病秸稈要徹底清除田外燒毀。在病株發生初期,每667 m2可用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50 g兌水60 kg噴霧防治。大蒜蚜蟲主要刺吸汁液,使蒜葉卷縮變形,嚴重時葉片會枯死。在發生點片階段,每667 m2可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5 g兌水50 kg噴霧蒜苗,同時要注意清除蒜田雜草,減少蚜蟲依附體。蒜田薊馬以銼吸式口器銼破蒜株表皮組織吮吸汁液,多在葉脈間吸食汁液,造成葉片褪色,長出條白斑,嚴重時蒜葉扭曲下垂枯黃,光合作用受阻[6],大蒜嫩葉停止生長。在菜田發生初期,每667 m2可用20%吡蟲啉可溶性液劑12~15 mL兌水50 kg噴霧蒜苗防治,以降低蟲口密度,控制田間蟲害發生。

6.4? 趁晴收獲

秋冬大蒜的收獲分采收蒜薹和蒜頭兩次進行。由于季節性較強,采收期集中,應做到適期收獲,以提高蒜薹、蒜頭的產量和品質。收薹宜在晴天下午進行,此時植株有些萎蔫,葉鞘與蒜薹容易分離。當蒜薹高出葉鞘口10~12 cm、上部尚未彎曲時采收,此時產量高、食用性好。蒜頭收獲在蒜葉90%退成灰綠色、葉尖干枯下垂、假莖處于柔軟狀態、基部3~4層葉鞘緊包蒜頭、蒜瓣已充實飽滿變硬時收獲。采收前5~7 d應停止澆水,收獲時將莖盤上的根須剪掉,放在通風處晾曬4~5 d,干燥后上市銷售。

在南方山區實行西瓜-糯稻-大蒜三季輪作栽培,不僅實現了稻田多熟增收,而且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力就業、耕地秋冬撂荒、農田效益低等問題,有效提高土地產出率和經濟效益,值得大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志華,曠碧峰.南方多雨地區薄皮甜瓜配套栽培技術[J].作物研究,2012(5):16-17.

[2]? 于麗萍.無公害厚皮甜瓜病害防治[J].北京農業,2004(5):22-23.

[3]? 劉良軍,韓燁,萬正煌.優質高產糯稻鄂糯9號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19(14):37-38.

[4]? 豐作成,王俊敏,駱榮挺,等.糯稻浙糯4號的品種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J].浙江農業科學,2006(5):41-42.

[5]? 馬娜.無公害大蒜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果菜,2011(7):48-49.

[6]? 劉曉.秋季大蒜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1(11):55-5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