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邊州科技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的實踐模式及對策建議

2023-10-09 08:48金哲權李成國
南方農業·上旬 2023年7期
關鍵詞:科技創新鄉村振興

金哲權 李成國

摘 要 科技創新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驅動力。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通過科技創新對實踐模式進行創新和優化,使鄉村振興呈現良好健康的發展態勢?;诳萍紕撔碌囊暯?,結合延邊州科技小院、現代農業園區、農村電商、巾幗行動等科技創新實踐模式發展現狀,發現科技供給鄉村過程中存在科技創新供需不匹配、科技創新型人才能力急需提高、鄉村空心化導致振興主體缺失、農業科技服務組織作用有限等問題。為實現延邊州科技創新驅動鄉村振興,提出深入推進農業科技服務對農業的精準供給、做好農業專業人才培養、充分了解鄉村振興對科技振興的實際訴求、完善農業科技服務組織體系建設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 科技創新;鄉村振興;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3.041

農業科技是鄉村產業振興的關鍵,應堅持以農村產業需求為導向,建立良性競爭的科技創新發展格局,實現核心技術的突破。長期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發展過程中存在粗放式發展的弊病,導致農業產能效益不高。此外,城市“虹吸效應”迫使農村不斷地向城市輸送各種資源要素,更多的資源向城市靠攏,傳統增長方式已然難以繼續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事實上,科技創新的精準供給是當下鄉村振興具體實踐的重要特征,也是與過去鄉村發展最大的不同。因此,本文以地處東北邊疆民族地區的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為例,對其科技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的實踐進行模式化提煉,并探討科技創新有效驅動鄉村振興的實施路徑,以期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更多的參考。

1? 實踐模式

1.1? 科技小院模式

科技小院模式基于農業科研人員和常駐研究生的現實需求打造,是集農業科技創新、示范推廣、人才培養于一體的科技服務平臺,該模式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結合當地的特色農作物開展以需求為導向的科技創新工作,在實現農作物增產增收的同時推動了鄉村產業融合的快速發展。當前,延邊州和龍市八家子鎮依托“科技小院”推動鄉村產業發展,成為延邊州實現“政產學研用”融合發展的典型。在科技小院模式的輻射下,八家子鎮已形成“公司+村集體+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新型產業結構,持續推進桑黃產業的整體快速發展,不斷壯大和龍市周邊鄉鎮桑黃產業規模,充分發揮“科技小院”農業科技創新作用。八家子鎮已有6個鄉鎮實現規?;耘?,桑黃基地面積達到133 hm2,桑黃大棚已超過2 000棟,種植規模約600萬段。同時,科技小院圍繞龍頭企業建設標準,嚴格把控桑黃產業鏈兩端,負責前端的菌種生產、菌棒加工和后端的產品回收加工銷售,解決了農戶“愁技術、愁銷路”的難題。

1.2? 現代農業園區模式

現代農業園區模式以科技研發、實踐和技術密集為核心內容,強調資源節約、環境零損害,依據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農業資源優勢、農耕文化,引入相應的農業科學技術,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集農工科貿于一體,建設產業化組織形式的現代農業園區,進而加快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當前,延邊州龍井市東明村的良田百世現代農業科技產業園通過科技創新,采用了無線傳感器和實時監測技術對農作物進行智能灌溉、精準施肥,實現了種植環境自動化控制,成為科技供給鄉村振興的又一典型。同時,良田百世現代農業科技產業園通過對傳統農業養殖方法的改進,利用信息技術對畜禽的生產環境、光照指數、健康程度進行動態監測和調整,進一步實現智慧農場數字化管理,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F代農業園區模式向延邊州推廣和輸出了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逐漸成為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有效途徑。

1.3? 農村電商模式

農村電商模式是以農村資源為核心,基于互聯網平臺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的農產品購物體驗,打破地域的局限,減少中間經銷商環節,拓寬農產品的銷售路徑,切實為農戶提供增收致富的渠道。當前,延邊州汪清縣在農業科技創新探索中依托當地的木耳資源優勢,將其打造成有口皆碑的大品牌。1)利用技術賦能改變落后的種植技術和銷售方式,大幅提升生產線的工作效率,保證產品干凈、衛生,并將流程系統化、數據化。2)圍繞技術賦能不斷創新農村電商模式,統籌特色農產品品牌塑造,充分發揮電商連接和匹配功能,提高消費便捷性和供求互聯性,強化農村邊緣化市場供求銜接。

2020年9月,兩場消費扶貧電商活動的開展,使汪清木耳、松子的單日單品銷售額分別達到120萬元、110萬元,成為科技創新驅動農村產業振興的“樣板間”。同時,阿里巴巴集團派遣入駐汪清縣的資歷豐富的“鄉村振興特派員”,讓農戶及時了解電商經營模式。農村電商模式不僅拓寬了汪清縣農民收入來源渠道,還持續完善了縣域產業鏈,為鄉村振興提供了物質基礎。

1.4? 巾幗行動模式

巾幗行動模式充分發揮了婦女在農業發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鼓勵婦女加入農村建設,加強對農村婦女權利的保護,增強婦女的經濟能力和維權意識,向婦女普及農業科技知識,從而提升科技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的效能。當前,延邊州敦化市深入推進“巾幗科技助農直通車”進鄉村活動,成為巾幗行動模式的典型?!敖韼娇萍贾r服務團”成員結合自身專業領域和研究方向,充分發揮女科技工作者在備春耕生產中的積極作用,舉辦畜禽養殖疾病預防專題講座,架起了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農業生產力的橋梁。此外,通過一對一或一對多個需求主體,長期提供菜單式供給、訂單式服務,助推女性農業科技工作者、女性創業者和投資商與小微企業、合作社,以及廣大婦女之間的供需信息及時傳遞。

2? 存在的問題

2.1? 科技創新供需不匹配

1)科技創新成果與實際訴求不匹配,研發出的新技術無法充分與鄉村產業振興的現實需求高效對接[1]。再加上科技成果的跟蹤指導不足,經營主體與科技研發者之間缺乏聯動機制等,導致農業科技研發產品無法高效應用到實際生產中。2)科技創新制度保障體系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資本對農業科研成效的預期,對科技創新與其他要素的交叉融合產生了消極影響。

2.2? 科技創新型人才能力有待提升

1)部分科研人員將重心放在科技項目的轉化數量,未從產業整體升級的視角看待問題,只注重短期內的農村經濟發展,忽視了鄉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2)當下延邊州面臨著人才流失嚴重、青年勞動力逐年減少、人才引進政策和流動機制不健全、農民在生產中思想固化等問題,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科技創新型人才全面發展。3)復合型人才匱乏是延邊州科技創新型人才缺失的重要特點[2]。錯綜復雜的農業窘境,使專業型人才難以在短期內完成科技創新產品的普及和落實工作。

2.3? 鄉村“空心化”導致科技振興主體缺失

1)鄉村振興戰略使延邊州周邊村莊享受到了政策紅利,收入的增加讓農戶選擇在城市安家落戶以享受更好的公共資源,舉家搬遷的例子并不少見。

2)在外學習的學子畢業后選擇返鄉致力于農村建設的屈指可數,農村居民大多是年邁的老人和留守兒童,久而久之形成了“空心化”和老齡化的局面,鄉村社會結構迫切需要加速轉變[3]。3)由于振興主體缺失,投入鄉村的科技、資金、基建等無法有效發揮作用,此現象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推進將會有進一步加劇的風險。

2.4? 農業科技服務組織作用有限

1)政府型農業科技組織由政府直接進行干預,技術方面承接上級部門的指導,在建立初期職能劃分詳細,充分對接了當時規模小、一定范圍內的種植養殖農戶。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村土地流轉速度加快、合作社及龍頭企業規模逐步擴大、散戶逐漸退出,形成了良好的多學科交叉融合,大規模、多學科的技術推廣要求多部門協同合作,此時政府型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單一性與多樣化的市場需求匹配度越來越低,嚴重影響了技術推廣效率。2)現階段科技服務需求存在多元化特點,對農產品生產銷售反饋環節的要求不斷提高,農業科技服務組織難以對多元化的需求進行分類整合。

3? 對策建議

3.1? 深入推進農業科技服務對農業的精準供給

農業科技的精準供給以交換和生產的帕累托最優條件為依托,在動態視角下滿足科技創新供求關系的邊際替代率相等,當科技能夠達到有效供應時,產業振興的實施就能得到保障。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作用,切實考慮農戶的根本利益,降低風險帶來的沖擊,使資金倒逼科技資源的優化整合,實現帕累托改進。1)在科技成果與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對接時,應考慮接受主體的經濟實力,為那些規模小、收效甚微、收入不濟的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提供降低轉讓費用、分期無息貸款等便利,并盡可能降低產品研發成本。2)充分考慮技術成果在投入使用后可能出現的風險[4]??蒲袡C構與金融機構須及時建立風險保障的合作機制,當科技產品的應用效果沒有達到預期,甚至給使用者造成經濟損失時,給予經濟補償,讓使用者沒有后顧之憂,為科技產品精準供給農業領域提供保障。

3.2? 搞好農業專業人才培養

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時期,仍應汲取有效經驗,在專業人才引進培養時遵循與時俱進的原則,不斷創新培養模式。1)農業科研院所、農業高校要積極主動適應科技創新驅動鄉村產業振興的新需求,依托現代化產業鏈打造學科鏈,優化教學體系,鼓勵高校師生定期參觀生產一線,將書本中的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形成有效的人才培養體系[5]。2)在人才引進方面,不僅要考慮農業知識過硬的人才,還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引進多元交叉的復合型人才,為農業與第二、第三產業的融合奠定人才基礎。3)加強新型經營主體人才培養,注重新型農業專家培訓,打造現代青年農場主、農業職業經理人等“農民技術職稱”品牌,充分發揮青年群體對新興科技接受能力強的優勢,加快促進科技推廣。通過培養復合實踐型人才,為農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3.3? 充分了解鄉村振興對科技創新的實際訴求

農村建設主體的缺失,使得科技的操作性下沉到鄉鎮時需更加直觀簡潔?;诶淆g化人群的教育程度偏低、接受能力差等實際情況,在產品研發時要以操作簡單為主要目標,便于使用者掌控,及時將產品轉化為生產力,滿足鄉村振興對科技創新的實際訴求。以信息傳播手段為例,在數字化、網絡化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傳統高音喇叭等信息傳播手段的迭代和謝幕已成定局,建設數字化技術和傳統技術相結合的鄉村服務體系成為推廣農業種植養殖相關信息的必然選擇。迭代后的高音喇叭有著較大幅度的改造和提升,實現了智能手機的遠程定時廣播、循環廣播,同時具有功率小、省電、音質清晰、功能多樣等優點,能夠滿足村落內部信息傳遞的需求。通過高音喇叭對農戶進行農業科技信息的宣傳,通過耳濡目染的影響,提起農戶對新興技術的興趣,使其及時了解相關政策內容,進一步降低社會治理成本。

3.4? 完善農業科技服務組織體系建設

隨著我國農業的發展,農業科技服務組織在農業中的地位變得尤為重要,其主要功能是向農戶提供資金支持、政策咨詢、科技指導等服務,以提高生產效率,使農業生產過程更加科學合理。完善農業科技服務組織體系,主要應做到以下2點。1)改變傳統的經營理念,完善管理體系建設,合理劃分組織內各部門的職責,根據延邊州各縣(市)農業生產的現狀和特點因地制宜地進行組織人員的合理配置,可以借鑒日本頒布的《農業改良助長法》,實行彈性管理,按當下產業動態需求培養科技服務人員,促進科技服務組織制度改革創新,提高服務效率,為完善農業科技服務組織體系建設奠定穩固基礎。2)定期對投入農業的科技資源進行調研,及時了解農業科技的投入分布情況是否符合建立現代農業體系的需求,對閑置和淘汰的科技資源進行回收或跨行業轉移,保證科技資源高效合理配置。

參考文獻:

[1] 王曉君,孫立新,毛世平.構建需求導向型農業科技創新支撐體系,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J].科技導報,2021,39(23):23-28.

[2] 嚴瑾,陳巍,丁艷鋒.以科技之力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基于產業振興的視角[J].科技導報,2021,39(23):29-35.

[3] 沈權平.“后扶貧時代”東北邊疆民族地區返貧預警機制研究[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20(6):41-48.

[4] 宋保勝,楊貞,李文,等.科技創新服務鄉村振興的內在邏輯及有效供給路徑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20,38(5):116-124.

[5] 魏玲玲,童再康,羅黎敏,等.從鄉村振興視角談科技特派員制度創新:以浙江省為例[J].浙江農業學報,2020,32(7):1311-1316.

猜你喜歡
科技創新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論以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推動煙草行業可持續發展
山東科技創新與農業國際化戰略發展研究
要素投入對區域經濟增長貢獻率分析
關于產業集群效應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