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衍生品交叉復合型人才需求與輔修教育模式探析

2023-10-15 20:23馮玉成
中國證券期貨 2023年5期
關鍵詞:金融衍生品復合型人才

摘?要:伴隨著社會、經濟、科技的發展,以及市場競爭的愈發激烈,目前包含期貨市場在內的金融行業對于人才的需求發生了轉變。相較于從前較為單一的能力需求,目前市場上對于金融從業者的能力需求已經向多元化轉變。而如何緊跟市場需求,對于現有高校輔修教育模式進行改革,成為教育從業者需要思考與討論的關鍵問題。本文以金融衍生品與期貨市場作為整個金融輔修教育體系改革的切入點,對目前國內外輔修教育模式的現狀進行了梳理和分析。并結合目前金融衍生品與期貨市場人才需求的現實情況,針對我國高校輔修教育模式存在的相關問題提出了改善建議。

關鍵詞:金融衍生品;輔修教育;復合型人才

作者簡介:馮玉成,副教授,主要從事證券期貨理論與實務研究,著有《金融期貨與期權實務》《中國期貨市場熱點研究》《中國期貨市場運行與創新》等,參與多項省部級課題。

一、引言

期貨及衍生品市場是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現代期貨市場的發展,期貨及衍生品市場涵蓋了農產品、能源化工、金屬、外匯、股票指數與利率等諸多領域、諸多品種,并以其價格發現、優化資源配置和化解管理國民經濟風險的基礎性功能,確立了在現代金融中的核心地位。2000年7月,時任美國財政部長H薩默斯在期貨業年會上作的主題演講《期貨業對美國經濟發展貢獻巨大》中指出,在美國經濟過去十年成功發展的過程中,期貨業發揮了關鍵作用;被稱為“經濟沙皇”“美元總統”的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在2002年曾說,在過去的15年間,金融衍生品以超乎尋常的速度發展,期貨以及其他復雜衍生品的概念得以深化,加上計算機和通信網絡的進步,對沖風險的成本顯著降低,機會也大大增加,金融系統也因此發展得比20多年前更靈活、有效和富有彈性,世界經濟因此變得更富有彈性。

中國從1990年創建鄭州糧食批發市場開始,歷經培育試點、整頓、規范發展、創新發展四個階段,用短短30年時間走過了西方150多年的路程,建立了比較完整的期貨市場體系。我國期貨市場成交額從1993年的055萬億元到2021年的58120萬億元,增長了105572倍;期貨成交量從1993年的89069萬手增長到2021年的7514億手,增長了84262倍;截至2022年年底,國內上市期貨期權品種數量達到110個,其中商品類93個(期貨65個、期權28個),金融類17個(期貨7個、期權10個)。自2012年期貨(市場)業務創新開始,期貨經營機構逐漸擺脫了長期單一的經紀業務經營模式,業務結構日益多元化,期貨從業人員業務需求亦呈現更加多元化的特點,證券、基金、銀行、保險、私募、現貨經營企業對期貨及衍生品專業人才需求不斷增長。

伴隨著社會科技的進步以及金融衍生產品與期貨市場的多樣化,目前市場上對于金融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對我國金融領域的人才知識結構需求從單一學科的專業型人才向跨學科人才,甚至是具有多個交叉學科背景的系統性金融人才轉變成為發展趨勢。近期由人瑞人才、德勤中國發布的《產業數字人才研究與發展報告(2023)》顯示,既能掌握金融知識又能結合業務場景的復合型、交叉型的專業人才,在目前的金融市場上尤為短缺。為了應對這一人才需求的轉變,早在2019年年初,證監會就與教育部聯合印發《關于加強證券期貨知識普及教育的合作備忘錄》,以期在學校教育中大力普及證券期貨知識、樹立理性投資意識、提升投資理財素質、培養高端金融人才。

建設優質教育模式是系統性、深層次提高現代高端金融人才培養水平的根本措施。面對如此龐大的期貨行業市場,建設優質高效教育模式,培養適應現代化金融發展的應用型金融人才,適應經濟和科技發展所產生的新需求成為現代高校教育改革的新風向標。對金融人才的培養,從目前情況看,絕大部分高校仍然沿襲著計劃經濟時代的培養模式,主要依托相關高等院校財經專業進行培養,培養方案主要以理論知識灌輸、金融專業技能課堂訓練和少量業務實踐鍛煉為主。尤其對地方高校來講,由于目標定位不清,培養出來的學院式、應試型人才與我國金融發展對高素質、全能型、多樣化、創新型和實務性的人才要求愈發不適應。

從培養路徑來說,對現代金融人才的培養,本科階段最好的辦法是開設輔修專業,高效培養學生興趣,奠定金融衍生品復合人才的培養基礎。輔修教育模式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首先,輔修的教育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我國高校目前專業設置以及課程設計上的不足,適應目前金融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其次,輔修教育模式的深化可以促進學科之間的交叉和融合,有利于各類新型金融學科的產生與發展。目前國際高校中如“環境經濟學”“能源經濟學”等交叉學科,都是經濟學與各類傳統理工科結合的產物。最后,主輔修教育模式所產出的學科人才以及科研成果可以更好地用于解決更加復雜多變的社會經濟問題,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二、高校輔修教育模式現狀分析

(一)國外高校輔修教育模式現狀

國外高校對于跨學科教育的重視使其輔修教育模式較為成熟。高校通過引導學生有方向、有目的地選擇輔修課程,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例如在歐洲地區,包括愛丁堡大學、倫敦國王學院等世界排名前50位的英國高校普遍開設了輔修課程,目的是提供給學生們多元的課程選擇。德國的輔修教育體系則為強制性的,即學生在完成主修課程的基礎上必須完成一定量的輔修課程作為補充。此外,德國的教育體制允許人們在工作的空閑時間輔修一門專業用以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在美洲地區,美國高校的輔修教育體系也已成熟,包含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等在內的世界頂級名校都為在讀的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輔修課程,其中部分高校的輔修教育課程為強制性的,只有完成了輔修課程才會予以畢業。此外,美國對于輔修專業開始的時間、數量都有明確和詳細的規定,在教學管理制度中擁有明確的全責界定。在亞洲地區,新加坡名校南洋理工大學為促進學科交叉融合發展,設立了輔修教育體系以及雙學位制度,提升了輔修課程所占的比例。日本的東京大學也緊跟國際教育潮流,效仿西方頂級名校逐步開設了各類輔修課程。

總體來看,目前國際上的主流教育模式已經逐漸向多元化發展,輔修教育模式的深化勢不可當。

(二)國內高校輔修教育模式現狀

伴隨著社會對于人才需求的轉型,國內高校也紛紛開始開展輔修教育,以應對人才市場對高素質、全能型、多樣化、創新型和實務性人才的需求。尤其在金融行業,多元的專業背景能夠使金融從業人員對于行業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不僅可以看得懂技術,還能對企業價值有著更加準確的判斷,能夠把企業優勢更好地傳遞給投資者。高標準的行業要求成為推動高校教育改革的隱形力量。

到目前為止,我國的輔修教育經歷了三十余年的發展,共分為四個階段。首先是探索階段,1985年,在國家出臺的《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明確提及了高校應該增加選修課所占課程比例這一指導性意見,為我國開展輔修教育提供了基礎。在后來的推廣階段中,高校輔修的規模、數量以及質量都有了明顯的提升。在創新發展階段,部分高校開始開展聯合辦學,開啟了輔修教育的辦學新思路。例如,包含武漢大學、原華中理工大學等在內的五所華中高校曾經通過簽署聯合辦學協議,開展輔修及雙學位教育。在目前的普及以及國際化階段,地方高校也紛紛開始建設輔修教育體系,并積極學習國外較為先進的輔修模式,開展了跨國的交流與合作。

清華大學早在2000年年初就面向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同學開設了計算機類輔修課程。

這一舉動意在應對計算機技術的興起和普及,讓更多同學在學習本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機技術,以便在未來的職業發展道路上擁有更多選擇。北京物資學院在1993年成為國內首家創建期貨專業的院校,在國內期貨行業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被譽為“期貨黃埔軍?!?。除了期貨主修專業外,早在2000年左右就開辦了期貨輔修專業,因某種原因一度停辦,2017年恢復輔修教育,面向全校非金融專業類學生,學制2年,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完成30學分規定課程,符合規定要求可獲得輔修學歷畢業證書;第二個階段15學分,主要是完成畢業實習及畢業論文獲得相應學分,符合規定要求后,授予經濟學學士學位。從招生情況看,除了2022年受疫情影響招生人數低于20人,其他年度學生報名踴躍,每年都在40人左右,輔修學生來源于物流工程、信息技術管理、法學、會計學、英語等專業,從知識交叉角度看,主修專業的物流管理、大數據管理與應用、信息處理、電子商務、會計、法律、外語等專業知識很好地滿足了證券、期貨相應業務、崗位的專業要求,起到了交叉互補的良好效果。

通過對國內高?,F存輔修教育模式的研究,本文發現現如今國內開展輔修教育仍存在一些問題以及完善空間。從學生層面來講,對于輔修教育在認識上存在不足,對于職業發展規劃不清晰,致使其無法很好地利用高校所提供的輔修教育資源完善自身技能。從學校層面來講,有關輔修教育的考核體系尚不完善;部分地方高校自身實力不足,不具備開展輔修教育的能力;授課方式單一,主要是理論知識灌輸,無法適應社會對于人才技能的真實需求。

三、期貨和衍生品市場人才需求分析

(一)金融-數學/統計學復合背景人才

隨著金融經濟日益市場化和國際化,金融行業對于既懂金融又懂數學的專業型人才需求巨大,甚至延伸出了“金融數學”這一交叉專業。金融數學又稱數理金融學、數學金融學、分析金融學,是利用數學工具研究金融,進行數學建模、理論分析、數值計算等定量分析,以求找到金融學內在規律并用以指導實踐的學科。金融數學也可以理解為現代數學與計算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因此,金融數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發展很快,是目前十分活躍的前沿學科之一。高校開展期貨與衍生品等金融輔修專業,可以為數學專業的本科生提供從事金融行業的機會。

(二)金融-科技復合背景人才

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使信息技術在金融領域扮演著愈發重要的角色。學習信息技術可以獲得金融科技、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技能,增強對金融科技應用的能力。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金融市場變革的主導風向之一,以期貨市場為代表的金融行業需要的具備金融領域專業知識和科技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較為稀缺。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將金融科技人才培養和標準規則體系建設列為重點任務之一。各大高校所開設的主輔修課程中,計算機與證券、衍生品等輔修專業的組合成為許多本科生的選擇。

在金融科技人才能力需求分析中顯示,數據分析能力、風險管理能力以及數字營銷能力成為金融科技人才應該掌握的核心能力前3位。這意味著未來高校在設計金融輔修專業課程時,應該將培養這三種能力作為課程設計的目標。從就業方向來看,金融與計算機專業的復合型人才不僅可以勝任金融分析、財務相關崗位,而且可以勝任IT崗位,從事相關平臺、軟件的開發和測試工作,大大擴大了學生的就業選擇面。

(三)金融-法律復合背景人才

金融-法律復合型人才是在經濟領域中具有雙重專業背景的綜合性人才,他們不僅具有扎實的法律功底,能夠處理復雜的法律事務,還具備金融領域的專業知識,能夠為企業提供專業的金融解決方案。在實踐中,金融-法律復合型人才可以從事風險管理、合規審查、金融產品創新等多方面的工作,是企業不可或缺的人才。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金融-法律復合型人才在就業市場上的需求逐漸增加,成為眾多企業和機構爭相招聘的對象。

為了彌補這一人才市場需求缺口,各大高校紛紛開始推進金融-法律的交叉融合。2023年7月,全國首家金融專門法院——上海金融法院與全國首所商科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黨建共建、金融法學研究、金融司法審判、高端金融法律人才培養等方面攜手合作,共同打造金融司法實務與金融法學教育對接的最佳路徑。

(四)金融-會計復合背景人才

會計是金融領域的核心部分,通過學習會計學可以掌握財務報表分析和財務管理的技能,提高對企業財務狀況的理解。通過調查顯示,目前國內各大金融機構對于人才招聘的要求大都包含了CPA(注冊會計師)層面的考核。扎實的會計基礎是從事期貨與衍生品相關工作的必備技能。

(五)金融-小語種復合背景人才

小語種專業畢業生是金融機構全球化經營的重要人才儲備。世界經濟全球化浪潮中,我國堅持改革開放,各類內資金融機構開展跨國業務的比例逐步提升,與此同時,外資金融機構也紛紛與中國企業合作,開展跨國業務,對于英語以及小語種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趨勢。此外,高校開設如期貨等金融輔修專業也為傳統小語種專業的學生提供了一種新的職業選擇,解決了傳統小語種語言專業學生就業選擇局限的問題。

四、完善衍生品交叉復合型人才輔修教育的建議

(一)豐富輔修專業選擇,提升專業間聯動效應

各類財經類高校應該積極推動輔修教育體系的完善,不斷豐富輔修專業,為各商科專業大類的學生提供符合其職業目標的課程選擇。開展各類職業發展類講座,幫助引導學生明晰其職業規劃,使輔修專業發揮其效用,最終服務于學生的發展目標。與此同時,各個專業之間應加強交流與合作,提升專業之間的聯動效應,推進學科融合發展。例如,高校中金融與法律專業之間加強協作,可以滿足新時代對于高素質金融法治人才的培養需求,更加貼近社會對于勞動力的多方位需求點。

(二)加大宣傳力度,提升輔修教育的認可度

推動輔修教育模式的深化發展,需要包括國家、學校、用人單位以及學生等在內多個層面的協同作用。首先,國家層面,教育部可出臺相應的支持政策,提高輔修教育在社會上的認可度。其次,學校應該加大力度宣傳輔修專業的相關信息,將各類相關信息準確、及時地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對于輔修教育的作用、制度以及各個專業的考核要求、課程設置等有更為詳細、系統的了解。再次,用人單位應該予以獲得輔修教育相關證書的復合型人才認可。最后,學生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結合社會發展的需求,積極利用學校所開設的輔修專業完善自身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素質。

(三)深入調研,完善輔修課程體系建設

高校的金融與衍生品輔修課程設置應充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縮短教學與實際之間的距離。在設置輔修專業的培養方案時,應該明確培養目標、考核要求、學習年限等具體細則。此外,校方應該嚴格把控教學質量,打造精品輔修課堂。目前,輔修課程上課時間多為周末以及節假日,學生在保證主修專業的同時,留給輔修課程的時間較少,課后消化的時間有限。為了達到輔修專業的授課效果,學??梢試L試打通選課限制,不僅可以降低輔修教育成本,還能緩解學生的壓力。

應用實踐是輔修課程體系設置的重要一環。包含期貨與衍生品在內的金融專業又是應用性極強的學科,因此必須將實習實踐納入考量,這一部分具體包括案例分析與實驗教學兩個部分。學生可以通過參與期貨實驗室、期貨知識應用大賽或在相關金融機構實習來完成相應的學習和應用。

(四)創新輔修教育實踐,實現教育資源共享

科技改變生活,計算機等科學技術的普及可以以更加低廉的成本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在完善傳統輔修教育模式的同時,各個高??梢試L試打破校級壁壘,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此外,各類高??梢圆捎镁€上授課的模式,云端輸送優質教育內容,為各類在校生以及社會人士輸送更為便捷的“輔修教育”。在完成規定的課時以及系統的考核后可以為其出具官方的學習證書,實現教育普及。

五、結語

高校肩負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職能。因此,高校應該積極探索各類教育模式,以適應社會發展對于人才需求的轉變,最終達到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國家發展的目標。而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現與創新能夠起到優化我國金融結構和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作用,培養衍生品交叉復合型人才是各類高校應該努力探索的方向。

參考文獻

[1]韓開旭,袁淑芳,錢威基于多元化科技人才培養的輔修教育培養模式探討[J].科技視界,2023(8):65-68

[2]陳麗娥關于地方本科院校主輔修教育實踐與探索的思考[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4,34(1):191-192

[3]宿曉燕,任健康,畢冉,等多元目標導向的主輔修教育模式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9(7):36-40

[4]楊宗仁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多元化——輔修及雙學位本科教育研究[J].江蘇高教,2011(3):102-104

[5]么嬈,劉軍應用型本科高校輔修學位教育模式探究[J].嶺南師范學院學報,2020,41(6):1-8,17

[6]李小娃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中的主輔修制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7(5):67-72,81

Exploring?the?Demand?for?Derivatives?Cross-Composite?Talents?

and?the?Education?Model?of?Minor?Education

FENG?Yucheng

(Beijing?Wuzi?University,Beijing?101149,China)

Abstract:?Accompanied?by?the?development?of?society,?economy,?science?and?technology,?as?well?as?the?increasingly?fierce?competition?in?the?market,?the?current?financial?industry,?including?the?futures?market,?the?demand?for?talents?has?changed?Compared with?the?former?single?ability?demand,?the?current?market?for?financial?practitioners?ability?demand?has?been?diversified?How?to?keep?up?with?the?market?demand?and?reform?the?existing?education?model?of?college?minor?has?become?a?key?issue?for?education?practitioners?to?think?and?discuss?This?paper?takes?financial?derivatives?and?futures?market?as?the?entry?point?for?the?reform?of?the?whole?financial?minor?education?system,?and?composes?and?analyzes?the?current?situation?of?the?minor?education?mode?at?home?and?abroad?Combined?with?the?reality?of?the?current?demand?for?financial?derivatives?and?futures?market?talents,?the?paper?puts?forward?suggestions?for?improving?the?minor?education?model?in?Chinese?universities

Keywords:?Financial?Derivatives;?Minor?Education;?Complex?Talents

猜你喜歡
金融衍生品復合型人才
淺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的實施策略
我國金融衍生品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國際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的趨勢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