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高中學生法治教育與高中思政課教學融合的研究

2023-10-17 09:00賈恩彥
今天 2023年22期
關鍵詞:政治課法治思政

賈恩彥

(平涼市靈臺縣第一中學 甘肅 平涼 744400)

引言

法治教育是培養公民意識和法治素養的重要環節,而思想政治課則是普通高中教育的核心課程之一。在新時代,為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普通高中學生的法治教育需要與思政課教學相互融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法治意識、法律素養和思想道德素質。

1.法治教育與思政課教學的內在聯系

1.1 法治教育的定義和重要性

法治教育是指通過教育手段,向學生傳授法律知識、培養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的過程。它旨在培養學生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維護法律權益的意識和能力,提高他們的法律素養,使他們成為具有法治思維和法治行為的公民。其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法治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養,使他們能夠正確理解和遵守法律規定,增強法律意識,形成良好的法律行為習慣;其次,法治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法律素質,培養他們的法律思維能力和法律問題解決能力,使他們能夠在法治社會中獨立思考、理性判斷和正確行動;此外,法治教育還能夠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通過傳遞法治精神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對公平正義的追求和維護。

1.2 思想政治課的定義和目標

思想政治課是指在學校教育中開設的一門專門的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他們的思想道德建設,提高政治素養和道德修養。思想政治課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的重要環節,具有重要的社會教育功能。思想政治課的目標是通過系統的教育和培養,使學生具備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和社會責任感,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新時代公民。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思想政治課通過教學內容和方法,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世界的本質和規律,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價值取向,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和社會責任感。

(2)培養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思想政治課著重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使他們了解國家法律法規和社會規范,增強社會責任感,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貢獻。

(3)增強政治素養和思維能力:思想政治課注重培養學生的政治意識和政治參與能力,使他們了解國家政治制度和國家治理方式,提高政治素養和思維能力,具備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團隊合作和社交能力:思想政治課通過開展團隊活動和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使他們能夠有效溝通和合作,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

(5)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思想政治課鼓勵學生勇于創新和實踐,培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使他們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社會發展和進步做出貢獻。

2.普通高中學生法治教育與思政課教學融合的實施策略

2.1 教學目標的協調與融合

教學目標的確立對于法治教育和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有效開展至關重要。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法治教育和思政課的教學目標,并找到二者之間的聯系與契合點。例如,將法治教育的目標與思政課的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法治意識的目標結合起來,形成統一的教學目標。

以《和平與發展》為例,法治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使學生了解法治的概念和原則,認識到法律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和法律常識,并培養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的意識和行為。思想政治課的目標則是引導學生認識到和平與發展對社會的重要性,以及法治與社會和諧發展的密切關系,培養學生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解決問題的責任感,以及尊重法律、依法行事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然后,教師將法治教育的目標與思政課的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法治意識的目標結合起來,形成統一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關注和平與發展所需的法治基礎,并提高認識和重視,思考如何運用法治原則和法律手段解決問題,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2.2 教學內容的整合與拓展

結合法治教育和思政課的內容,制定融合的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同時獲得法律知識和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教師可以在思政課中引入法律案例、相關法律條文等,以豐富思政課的教學內容,增強學生對法治的理解和認識。

例如,在《積極維護人身權利》這一課程中,法治教育內容包含引導學生了解人身權利的概念和基本原則,包括人權的普遍性、不可侵犯性和相互關聯性。分析相關法律法規,例如憲法、人權法等,讓學生了解法律對人身權利的保障和限制。在思政課程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人身權利與個人自由、人的尊嚴、社會公正等思想政治理論的關聯,思考人身權利的合理界限和平衡,讓他們認識到人身權利在社會和諧發展中的重要性,增強他們對法治的認識和理解。

通過融合法治教育和思想政治課的內容,在《積極維護人身權利》這一課程中,教師可以使用具體的法律案例、相關法律條文等教材,引導學生探討人身權利的保障與限制問題,同時讓學生認識到人身權利與思想政治理論的聯系和重要性。教師可以通過互動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參與討論、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法治意識,使他們能夠獲得法律知識的同時,了解并關注人身權利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2.3 教學方法的創新與多樣化

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促進法治教育和思政課的有效融合。同時,結合現代化教學技術,利用在線資源和互動平臺,拓展學生的學習渠道和方式。

在《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這一課程中,教師可以先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學方式,選取與中華傳統文化相關的經典案例,讓學生通過分析案例了解傳統文化中的法律觀念和法治精神,并引導他們思考傳統文化對法治的影響和傳承。如管仲的改革,他提倡以法治代替人治,強調依法行政、公正執法,提出了“三紀六律”,其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法律觀念和法治精神。它強調了法律的公正性、普遍適用性和權威性,以及法律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性。通過分析這個案例,學生可以深入了解傳統文化中對法律的重視和法治的理念,以及如何通過法治來維護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就此案例,教師也可以組織小組討論,讓他們共同探討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法治要素和價值觀,引導學生思考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法治建設的關系?;蛘咴O計角色扮演活動,通過模擬古代社會中的法律案例和法治實踐,了解傳統文化對法治的影響和塑造。

此外,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拓展學生的學習渠道和方式。如引導學生通過互聯網平臺,訪問傳統文化相關的網站、數字化文化資源,了解傳統文化中的法律法規和法治思想,豐富學習內容和視野。如中國國家圖書館數字資源,其提供了大量的數字化文化資源,其中包括傳統文化相關的經典文獻、法律文書和歷史文化資料,還有中國法律信息網,該網站提供了豐富的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學生可以通過該網站瀏覽傳統文化中的法律法規和法治思想方面的內容,了解古代法律制度和法治理念。

學生還可以利用在線學習平臺或社交媒體,學生通過其進行討論、分享學習心得,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加深對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法治觀念的理解和認識。如此一來,可以有效促進法治教育與思政課的融合,幫助學生在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加深對法治意識和法治精神的理解和認同,培養學生的法治思維和法治素養。

2.4 師資培訓與教學支持

加強教師的師資培訓是實現法治教育與思政課教學融合的關鍵步驟。教師在融合教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需要具備扎實的法律知識和教學能力,使其能夠有效地融合法治教育和思政課教學,以確保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

首先,學校要開展系統的師資培訓計劃,包括專題講座、培訓課程和研討會等形式。這些培訓活動可以邀請專業法律人士、教育專家和相關領域的學者進行講授和指導,更新教師的法律知識和教學理念;其次,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支持。如教材、教案、案例分析等教學資源,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設計和實施融合教學活動。這些資源應該充分考慮到法治教育和思政課的要求,具有針對性和實踐性,能夠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法治觀念;此外,建立教師交流平臺,促進教師之間的合作和經驗分享。教師可以通過研討會、教學研討班等形式相互交流和探討教學經驗,共同解決融合教學中的問題和挑戰。這種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激發教師的創新意識,提高他們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最后,建立有效的評估機制,對教師的融合教學進行評估和反饋。通過定期的教學評估,學??梢粤私饨處熢谌诤辖虒W中的表現和進展情況,并及時提供反饋和指導。這樣,可以幫助教師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的教學實踐,提高法治教育與思政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這將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法治觀念和思想政治素養。

結語

綜上所述,法治教育與思政課教學的融合對于提升學生的法治意識、法律素養和思想道德素質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這種融合,可以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增強他們的法律素養和思想道德素質,為他們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基礎。因此,學校和教育部門應積極推動普通高中學生法治教育與高中思政課教學的融合,為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做出貢獻。

猜你喜歡
政治課法治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課的“四維一體”法初探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淺談高考政治課改革的幾點思考
思想政治課與素質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