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地區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上)

2023-10-18 08:11侯守智
內蒙古藝術學院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內蒙古地區藝術類中等職業

侯守智

(內蒙古藝術學院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雹佟拔幕囆g職業教育是我國文化事業和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藝術領域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輸送主渠道?!雹谧鳛楝F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基石,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水平對職業教育的整體水平有重要的影響。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成立最早的少數民族自治區,以音樂、舞蹈為代表的蒙古族藝術特色鮮明、影響廣泛。1957 年,內蒙古藝術學校成立。這是內蒙古地區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的起點,標志著內蒙古地區藝術人才專業化、正規化培養的開始。66 年來,內蒙古的藝術教育格局幾經調整和變遷,但是,以內蒙古藝術學校為龍頭和基礎的藝術教育機構始終堅守著藝術專業基礎性人才培養的陣地,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專業人才,為內蒙古自治區文化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進入21 世紀以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和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多元化態勢的不斷推進,中等職業教育面臨優質生源匱乏、辦學定位不準等一系列問題,發展逐步陷入困境。在這樣的背景下,內蒙古地區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的建設發展和人才培養也面臨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目前,在原內蒙古藝術學?;A上發展起來的內蒙古藝術學院附屬中等藝術學校、呼和浩特市藝術學校、烏蘭察布市藝術學校、包頭市藝術職業學校等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機構依然是內蒙古地區藝術專業基礎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在新時代依然肩負著為包括烏蘭牧騎在內的各級各類文藝表演團體培養優秀專業人才的光榮使命。但是,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步累積沉淀的一些重大問題,已經給內蒙古地區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困擾和影響。只有認真梳理、總結、分析、判斷這些問題的表現和成因,積極探尋、研究有效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方法和對策,才能真正推動內蒙古地區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進步,從而真正發揮這類學校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的重要作用(圖1,圖片內容:本文作者在全國藝術類中職中專學校教育論壇暨校長圓桌會議上發言。拍攝時間:2019 年12 月9 日上午10:00。攝影:余甜甜)。

圖1

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形勢下,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理解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文藝工作、民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講話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通過對內蒙古地區藝術類中等職業學校辦學現狀的調查、分析和研究,從辦學理念、辦學思路、辦學目標、辦學措施等角度為在夾縫中生存的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問癥把脈、尋找發展方向和發展對策,特別是深入思考和總結內蒙古地區青少年藝術人才培養對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不僅對于振興內蒙古地區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培養高水平專業藝術人才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而且對于發展繁榮民族藝術、增強文化自信、增進各民族文化認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內蒙古地區發展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是我國培養造就文化文藝人才、繁榮發展文化事業的重要陣地,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內蒙古地區的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不僅是培養高水平藝術專門人才、傳承發展優秀民族文化的基地,而且肩負著促進文化認同、推動民族團結的重要使命。因此,支持、鼓勵、推動其健康發展,意義深遠、影響巨大。

發展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符合藝術人才培養特殊規律,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藝術人才的成長規律決定了藝術教育必須“從娃娃抓起”、注重“童子功”訓練?!拔乃囀菚r代前進的號角”,也是“鑄造靈魂的工程”③;培養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和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是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重要基礎。因此,盡管面臨諸多問題、遇到不少困難,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依然必須大力發展、必須突出專業性、必須不斷提升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發展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是內蒙古地區開展民族文化傳承、推動傳統文化創新、促進中華文化認同的基礎性工程。內蒙古地區的民族文化資源豐厚、形式多樣,蒙古族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特色鮮明、影響廣泛,不僅是內蒙古文化重要的品牌和標志,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內蒙古地區發展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加快各民族青少年藝術人才培養的步伐,不僅對于傳承發展絢爛多姿的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促進各民族青少年對中華文化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發展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是內蒙古地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烏蘭牧騎事業的重要指示精神、促進以烏蘭牧騎為代表的基層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的有效途徑。烏蘭牧騎是全國文藝戰線的一面旗幟,是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是文明與歡樂的傳播者,是黨的聲音和關懷的傳遞者,是內蒙古地區推動文化繁榮、促進民族團結的重要力量。作為內蒙古地區高水平藝術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藝術類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的人才更適合各級各類文藝表演團體特別是以烏蘭牧騎為代表的基層文藝團體對優秀專業人才的需求。只有大力發展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才能確保當地的基層專業文藝團體后繼有人、長盛不衰,真正成長為扎根生活沃土、服務基層群眾、推動文藝創新的生力軍。

二、內蒙古地區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歷史與發展現狀

(一)發展歷史

內蒙古自治區的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以1957 年內蒙古自治區藝術學校(簡稱“內蒙古藝術學?!保┑某闪槠瘘c和標志,迄今已經走過了66 年的發展歷史。從內蒙古自治區的整體看、從中等職業教育的角度看,這66 年的歷史,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內蒙古藝術學校從白手起家到逐步發展、獨立支撐內蒙古地區專業藝術人才培養事業的階段。

文藝工作是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文藝工作和文藝人才的培養?!皟让晒攀俏覀凕h領導建立的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雹?947 年5 月1 日,內蒙古自治政府在烏蘭浩特成立。在此之前的1946 年4 月,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就在張家口元寶山朝陽洞組建了內蒙古文藝工作團(簡稱內蒙古文工團)。在解放戰爭的硝煙中,內蒙古文工團邊學習、邊創作、邊演出,深受農牧民群眾和解放軍戰士的歡迎,為黨領導的內蒙古自治運動作出了重要貢獻。文工團在自身建設過程中,逐步吸收了一批有藝術天賦的青少年加入,邊培訓邊演出,使這些沒有接觸過系統教育的年輕人走上專業藝術表演的道路。這可以說是內蒙古專業藝術人才培養的萌芽。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在經濟十分困難的條件下,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于1951 年9 月在張家口市成立了內蒙古藝術學校,設置有舞蹈、戲劇、音樂等科目,首屆招收學員40 多人。同年,西部地區原綏遠省文聯與文教廳聯合舉辦民間藝人學習會,前后輪訓11 期學員,其中包括著名二人臺藝術家劉銀威、班玉蓮、劉全、高金拴等。后來,學習會由臨時機構改為常設機構,并在此基礎上成立了藝術學校,但職責與形式仍以培訓文化干部和民間藝人為主。不久,上述兩所藝校先后停辦,同時在內蒙古歌舞團(原內蒙古文工團)設立了文藝干部培訓班,承擔培訓藝術人才的職責。上述機構,雖然也曾經冠以“藝術學?!钡拿Q,但其機構歸屬、職責任務、舉辦形式均不是正規的教育機構;雖然也承擔了藝術人才培養、培訓的任務,但也只能算作內蒙古專業藝術人才培養的一種探索或嘗試。

1957 年內蒙古藝術學校的成立,正式拉開了內蒙古地區藝術人才專業化、正規化培養的帷幕,內蒙古地區藝術類中等職業(專業)教育的歷史也由此開啟。

1957 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內蒙古自治區已經進入了第十個年頭。伴隨著新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步伐,內蒙古自治區的各項事業也取得很大的進展。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對文藝事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盟市、各旗縣新建了大量文藝團體,農村牧區的群眾文化活動蓬勃興起,一些工礦企業也積極開展職工文藝活動。各地區、各領域都迫切需要大批年輕的、受過正規專業訓練的音樂、舞蹈、戲劇、電影、美術等方面的表演、創作和教育人才。在這樣的形勢下,時任內蒙古文化局黨組書記兼副局長的布赫同志提出,為了適應自治區文藝事業發展的需要,應當建立一所專門培養專業文藝人才的藝術學校。在自治區政府的支持下,1957 年4 月,內蒙古文化局組建了內蒙古藝術學?;I備處,并迅速開展了選址、建設等工作。10 月18 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正式下發文件,批準成立內蒙古藝術學校。而在此之前的9 月15 日,學校招收的首屆學生已經入學,包括音樂專業(聲樂、器樂)學生18 人,晉劇專業(青年演員進修班)32 人。 1958 年至1960 年,內蒙古藝術學校先后開設了電影表演、民間歌?。ǘ伺_)、話劇、舞蹈、舞臺美術等專業,并開設了預備部。同時,學校的組織管理體系、教育教學體系逐步建立,教師隊伍建設、教學和藝術實踐等工作也都穩步推進,一所重專業、有特色的中等專業學校初具規模,內蒙古地區的專業藝術人才培養走上專業化、正規化軌道(圖2~圖5,圖片內容:初創時的內蒙古藝術學校,老師給同學們上課的場景。圖片資料來源:內蒙古藝術學院校史館)。

圖2

圖3

圖4

圖5

從1957 年到1979 年的二十多年時間里,內蒙古藝術學校作為內蒙古自治區唯一的培養藝術表演、創作人才的專業學校,獨立支撐起了為自治區專業文藝團體培養和輸送高水平、專業化后備人才的重任。學校的辦學規模雖然不大,而且也經歷了“文革十年”的影響和沖擊,一度有5年停止招生,但是,整體而言,專業化程度較高、人才培養質量較高,在自治區文藝人才隊伍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概括起來講,這一階段,以內蒙古藝術學校為主力的內蒙古地區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呈現以下幾個特點(圖6,圖片內容:1957 年,毛澤東主席接見共青團“三大代表”,左一為內蒙古藝術學校教師、著名歌唱家寶音德力格爾。圖片資料來源:內蒙古藝術學院校史館):

圖6

(1)逐步建成了一支專業能力強、教學熱情高、精神面貌好的師資隊伍,奠定了內蒙古藝術學校乃至內蒙古地區藝術教育的專業化基礎。20世紀的60 至70 年代,藝術學校的師資隊伍,主要由藝術院校的畢業生、有豐富舞臺實踐經驗的老演員包括部分名家名角、在民間享有盛譽的老藝人等三部分力量構成,色彩紛呈、各具特色。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同來源的教師呈現出多元一體的發展態勢,他們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豐富自己、奉獻學校,是內蒙古藝術教育事業的播火者、奠基人。(圖7,圖片內容:1962 年畢業的晉劇班畢業生合影。圖片資料來源:內蒙古藝術學院校史館)

圖7

(2)專業設置注重人才培養的實用性、適應性,立足為內蒙古地區文化藝術事業發展輸送應用型專業人才的要求,既注重建設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專業,也不排斥外來的、西方的專業,百花齊放、兼容并包、多元并進、全面發展(圖8,圖片內容:圖中右二為國務院副總理、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烏蘭夫,1961 年,他觀看了內蒙古藝術學校演出后接見演出人員。圖片資料來源:內蒙古藝術學院校史館)。

圖8

(3)以專業素質和能力為主要依據選擇生源,注重學生的藝術天賦和發展潛力,注重面向農村牧區招生,選拔人才既堅持標準、公平公正,又唯才是舉、不拘一格。

(4)注重實踐教學,提倡課堂教學與舞臺實踐相結合,鼓勵師生開展藝術創作,為學生創造專業實踐的機會和平臺,在舞臺上培養表演人才,為學生畢業后順利走上舞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圖9,圖片內容:內蒙古藝術學校1972 年畢業的烏蘭牧騎輪訓班學員合影。圖片資料來源:內蒙古藝術學院校史館)。

圖9

2.第二階段:內蒙古藝術學校在相關盟市舉辦“分校(分班)”、自治區和部分盟市共同承擔內蒙古地區專業藝術人才培養任務的階段。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隨著思想解放、城鄉改革、對外開放步伐的不斷加快,內蒙古自治區經濟、文化發展對藝術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內蒙古藝術學校培養專業藝術人才的數量和速度已經不能滿足各盟市、各旗縣以及相關企事業單位對文藝人才的需求。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相關盟市的文化主管部門結合當地文藝人才需求的實際和地域藝術發展的基礎,報請當地政府(公署)和自治區文化廳,要求內蒙古藝術學校在當地設立分班,招收和培養專業藝術人才,主要為當地文化事業發展服務。

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經過審慎研究,于1979年下半年首先同意在烏蘭察布盟(現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包頭市、呼和浩特市舉辦體現地域藝術特點的內蒙古藝術學校分班,1980 年又陸續同意在昭烏達盟(現內蒙古赤峰市)、巴彥淖爾盟(現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伊克昭盟(現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舉辦內蒙古藝術學校分班。各地迅速行動,由文化主管部門建立了“分班”的管理機構,集聚當地專業水平高、有一定人才培養經驗的演員、教師組成了專業教師隊伍,抽調部分文化課教師負責文化課教學,并根據地域文化特點和師資隊伍特長有針對性地設置專業、開始招生。例如,烏蘭察布盟南部旗縣的大面積土地與晉北接壤,東路二人臺在當地流行并深受群眾喜愛,因此,設立了“內蒙古藝術學校烏盟戲曲班”;包頭市當時是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隨著鋼鐵、軍工企業的興起,居民來自全國各地,地域文化與內蒙古西部其他地區有很大差異,而內蒙古話劇團從1962 年起遷駐包頭市,在包頭市培養話劇人才的條件得天獨厚,因此,就設立了“內蒙古藝術學校包頭話劇班”;伊克昭盟所在的鄂爾多斯高原,蒙古族歌舞藝術較為發達,南部地區由蒙古族民歌與陜西、山西民歌融合形成的“漫瀚調”獨具特色,因此,設立了“內蒙古藝術學校伊盟歌舞班”。其他地區“分班”最初的專業設置也與上述地區相類似,基本遵循了三個原則,即:當地文藝發展的需要,地域文化的特點和基礎,專業老師的特長。

“分班”屬于列入國民教育序列的學歷教育,1997 年之前,“分班”的畢業生與其他中等專業學校的畢業生一樣,均由國家統一分配工作。

這些“分班”的管理工作和教學工作,由相關盟市文化主管部門的下屬機構負責,與內蒙古藝術學校不形成直接的隸屬關系。內蒙古藝術學校負責對“分班”的教學和管理進行指導和幫助,負責對“分班”的招生和畢業進行審核,負責為“分班”的畢業生制發畢業證書。相關盟市文化主管部門負責管理“分班”的機構、編制、人員、設施、設備、招生計劃等等。在此基礎上,“分班”的管理機構和教學機構自主開展招生、教育教學、藝術實踐等各項工作。

各地的“分班”起初每年招生1 個班,約30人到40 人。隨著地區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和青少年接受藝術教育要求的不斷增加,各地“分班”逐步增設了專業、擴大了辦學規模、增加了招生人數。20 世紀90 年代,在管理模式、辦學模式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規范機構名稱,各地的“分班”陸續改稱為“內蒙古藝術學?!痢练中!?,成為內蒙古地區專業藝術人才培養特別是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要力量。

在各盟市紛紛舉辦“分班”的同時,內蒙古藝術學校也在全國上下改革開放、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的大潮推動下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進入80 年代以來,內蒙古藝術學校加強了教學體系建設,師資力量明顯加強,教材建設和藝術創作有了新的進展,科研工作開始起步,辦學規模穩步擴大,在校生超過300人,整體辦學水平逐步提升、辦學特色不斷顯現,躋身于文化部確定的全國重點中專行列。與此同時,在自治區文化事業發展對高學歷、高層次藝術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的形勢下,學?;谧陨戆l展的需要,多次向自治區文化廳提出在“藝術學?!被A上創辦“藝術學院”、提高學校辦學層次的申請。在自治區人民政府、黨委宣傳部、文化廳的積極支持和不懈努力下,1987 年3 月,國家教委(教育部)下發文件,批準成立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并明確指出:“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建立以后,內蒙古藝術學校作為藝術學院的附屬中專部仍然保留?!?989 年,自治區人民政府在有關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管理體制的會議紀要中明確規定:“中專部對外仍保留‘內蒙古藝術學?!拿Q”。此后的十多年中,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作為一所由自治區教育廳“單列戶頭、歸口管理”的藝術類高校,辦學層次逐步提升,1987 年開始招收??粕?,1994 年開始招收本科生,內涵建設、辦學質量、社會影響力邁上了新的臺階;而內蒙古藝術學校作為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的中專部,一直招收和培養藝術類中專學生,始終堅守著內蒙古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的陣地。伴隨著學院發展建設的步伐,內蒙古藝術學校的專業不斷拓展、規模不斷擴大,在努力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藝術教育的愿望、引領內蒙古地區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同時,也為藝術學院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這一階段,內蒙古地區開展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的學校還有呼倫貝爾盟和哲里木盟所屬的2所藝術學校,其中,呼倫貝爾盟藝術學校成立于1975 年,哲里木盟藝術學校成立于1976 年。當時,這2 個盟分別隸屬于黑龍江省和吉林省,1979 年回歸內蒙古自治區。

概括起來看,從1979 年到2003 年,內蒙古地區的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呈現以自治區所屬的內蒙古藝術學校為主干、盟市所屬的6 所分校和2所獨立運行的藝校為枝葉、樹狀發展的結構態勢,大致有以下特點:

(1)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辦學點多、覆蓋面廣,為滿足當地青少年接受藝術專業教育的意愿、滿足不同層次專業文藝團體對藝術人才的需求作出了較大的貢獻。這些接受了藝術專業教育的青少年,畢業后多數進入各級各類文藝團體和企事業單位工作,也有一部分被保送或通過高考進入高等藝術院校深造。許多畢業生長期活躍在自治區的文藝舞臺上,成為烏蘭牧騎等基層文藝團體的骨干力量,有的成長為知名藝術家、教學名師,為內蒙古的文藝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部分畢業生走出內蒙古、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將內蒙古的優秀民族文化傳播到了更廣闊的領域。

(2)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多元發展、特色鮮明,促進了內蒙古地區民族藝術人才特別是以蒙古族為代表的北方少數民族藝術人才的培養,進而促進了民族藝術的繁榮發展。不同地區的學校結合當地各不相同的文化傳統開設專業,逐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點、民族特色的優勢專業,促進了內蒙古地區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的多元化、特色化發展。

(3)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橫向發展不平衡、縱向發展有起伏,各地、各校的發展勢頭和發展狀態既受到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辦學格局調整、用人制度變化等政策因素的影響,也受到地方政府的經濟實力和重視程度、地方專業文藝團體的改制與衰落、學校管理者的思想認識和辦學能力等諸多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呈現出不同地域的發展差異和不同時段的興衰起伏。

內蒙古藝術學校憑借其在內蒙古地區無可替代的辦學歷史、社會聲譽、師資實力、教學質量,依托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獨立運行、迅速崛起的發展勢頭和影響力,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專業逐步增多、規模逐步擴大,人才培養質量較高,既為高等藝術院校培養了優質生源,又為專業團體和中小學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演員、師資。學校的中專學生曾一度分散到大學的各系、各專業統籌培養,也為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實踐能力以及不同辦學層次共享師資、接續培養作出了有益的嘗試。

各盟市的分校和獨立辦學的藝校在20 世紀80 年代初至90 年代中期的10 多年的時間里,在國家大中專畢業生“統一招生、統一分配工作”政策的蔭佑下,也都按計劃平穩發展,每年的招生人數相對穩定,整體辦學規模不大,專業逐步調整增加,人才培養質量較好。從90 年代后期開始,上述各校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態勢:有的學校面對同類學校競爭激烈、生源萎縮、社會需求不足等一系列問題,沒有找到前進的方向和突破的途徑,陷入停滯、萎縮、維持的狀態。而有的學校積極爭取當地政府的支持,努力適應社會的人才需求和青少年的求學目標,積極調整專業設置,在中等專業學校調整合并的大背景下占據主動,牽頭兼并其他行業的同類學校,增加了辦學場地和設施、設備,充實了師資隊伍,擴大了辦學規模,在當地的教育格局中站穩了腳跟、贏得了地位,爭取到了發展的主動權??偟膩碚f,這些學校在這一階段也都為地方文藝事業的發展輸送了不少專業藝術人才,部分畢業生通過保送或高考進入高等藝術院校深造,最終成長為活躍在自治區文藝舞臺上的骨干力量,為內蒙古地區的文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3.第三階段:內蒙古藝術學校發展成為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附屬中等藝術學校、各盟市分校獨立辦學或與當地其他學校合并辦學、社會力量辦學進入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領域,內蒙古地區專業藝術人才培養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的階段。

2000 年,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下發文件,要求理順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和內蒙古大學的關系;隨后,自治區教育廳下發文件,要求藝術學院與內蒙古大學“實質性合并”。2001 年底,在內蒙古大學的領導下,藝術學院進行了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將從1997 年起分散到各系辦學的中職教育重新整合,設立二級教學單位“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附屬中等藝術學?!?。至此,從1957 年起延續43 年的“內蒙古藝術學?!钡男C麩o論是“對內”還是“對外”都不復存在,這也為學校后來的發展留下了一定隱患。與此同時,內蒙古大學要求藝術學院及其附屬中等藝術學校與各盟市“分?!泵撱^。在自治區文化廳的協調下,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附屬中等藝術學校繼續為原來的各分校辦理了2001 年、2002 年入學和畢業學生的錄取和畢業手續。

2003 年,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根據相關地方政府的請求,在原來依托內蒙古藝術學校辦學的“分?!钡幕A上,批準成立了獨立辦學的呼和浩特市藝術學校、包頭市藝術學校、烏蘭察布盟藝術學校、巴彥淖爾盟藝術學校、赤峰市藝術學校。

此前的2000 年,伊克昭盟藝術學校(內蒙古藝術學校伊盟分校)已經與內蒙古民族幼兒師范學校合并,成立了內蒙古民族幼兒師范藝術學校,后來發展成為內蒙古民族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2004 年4 月,通遼市藝術學校與其他中等專業學校合并,組建了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2009 年,呼倫貝爾市藝術學校與其他3 所中等專業學校合并,組建了呼倫貝爾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民族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呼倫貝爾職業技術學院雖然都是高等職業學校,但3 所學校下設的中專部或藝術系都一直招收和培養藝術類中等職業學生,是內蒙古地區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一階段,社會力量辦學逐步進入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領域。由著名二人臺表演藝術家霍伴柱在20 世紀90 年代即已創辦的“內蒙古西部民間藝術學?!保ê蟾麨椤皟让晒潘囆g職業學?!保┮元毩⒌拿褶k學校的身份進入人們的視野。隨后,由著名歌唱家德德瑪創辦的“內蒙古德德瑪音樂藝術專修學院”(后更名為“內蒙古德德瑪藝術職業學院”)于2002 年正式成立。這些學校也都為培養藝術類中等職業人才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成為同類公辦學校的有益補充。

總體而言,這一階段,內蒙古地區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呈現以下基本特點:

(1)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的應變能力不足,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起伏較大、后勁不足,面臨生存壓力。各辦學實體對于20 世紀90 年代末以來教育格局調整、畢業生就業改革等舉措給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帶來的影響和沖擊思考不夠,對進入20 世紀后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的辦學規律研究不夠,發展普遍遇到瓶頸甚至陷入僵局。多數學校在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夾縫中求生存,個別學校(如赤峰市藝術學校)管理權屬幾經變遷后停止辦學;部分學校(如呼和浩特市藝術學校、包頭市藝術學校)試圖通過更名、合并的道路激發活力、實現突破,但效果差強人意;部分學校因升格、重組而成為高職院校下屬教學單位,也大多處于邊緣化狀態,沒有大的作為。

(2)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擴展了招生專業、降低了招生門檻,一方面推動了特色人才的培養、保持了一定的辦學規模,另一方面也加劇了學校內涵發展的不足,降低了專業學校的專業性。面對發展難題,各學校努力尋求破解之道,上專業、降門檻成為許多學校的選擇。一些學校憑借類似舉措爭取到了生存空間甚至取得了階段性的繁榮。但這樣做的后果可謂利弊參半,關鍵是對學校的專業化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3)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在困境中努力謀發展、求突破,部分學校在辦學實踐中不斷積累、總結、思考、研究,力圖找尋到新時代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律,為內蒙古地區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的良性發展提供了實踐參照與理論指引。作為內蒙古地區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領軍團隊的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附屬中等藝術學校(內蒙古藝術學院獨立辦學后改稱“內蒙古藝術學院附屬中等藝術學?!保?,進入21 世紀后也與同類學校一樣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也經歷了從滑落谷底到重新崛起的艱難歷程。近年來,這所學校深入探究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的內在規律,強化優勢、補齊短板,堅定不移地加強管理、加強文化課教學、嚴把招生質量關,堅持不懈地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常規教學質量、注重藝術實踐,逐步走出了一條高水平專業藝術人才培養和藝術類中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成功之路,為內蒙古地區乃至全國其他少數民族地區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建設和人才培養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同時,我們也需要清醒地看到,內蒙古地區已經呈現良好發展勢頭的藝術類中等職業學校數量還不多,這些學校進一步合規律、高質量發展的思想認識基礎和體制機制基礎還很薄弱,如果沒有地方教育主管部門的頂層設計與制度推動,還可能出現反復甚至倒退,從而嚴重影響藝術教育的健康發展和藝術專業拔尖人才的培養。(未完待續)

猜你喜歡
內蒙古地區藝術類中等職業
第十三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內蒙古地區選拔賽
2021年廣州市中等職業教育招生學校名單
2021年廣州市中等職業教育招生學校名單
以就業為導向的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探索
以就業為導向的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探索
藝術類專訪心得
內蒙古地區蒙古族常用野生植物相關傳統知識研究
藝術類聲樂高考誤區與思考
內蒙古地區人口老齡化問題研究
藝術類金幣收藏作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