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IFN-γ、TGF-β、IL-6、IL-17 與白血病分型及預后的相關性

2023-10-18 04:09梅書豪王鵬遠邢玉劉璐
實驗與檢驗醫學 2023年3期
關鍵詞:白細胞白血病分型

梅書豪,王鵬遠,邢玉,劉璐

(1.許昌市中心醫院血液內科,河南 許昌 461000;2.許昌市中心醫院腫瘤內科,河南 許昌 461000)

白血病是常見的惡性疾病之一,造血細胞的增殖分化功能出現異常,損害機體各項組織、器官,嚴重威脅生命健康[1-2]。白血病發病機制較為復雜,可能與遺傳、生物及環境等多項因素有關[3]。白血病的診斷及治療一直是臨床關注的重點問題。目前白血病缺少安全、有效的治療手段,以控制癥狀、延緩病情為主[4]。多項研究發現,白血病的發生、發展可能與血清因子紊亂有關[5-6]。本次研究中通過對64 例白血病患者血清中干擾素-γ(IFN-γ)、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水平觀察分析,以探討炎癥因子與白血病分型及預后的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取2016 年5 月至2020 年8 月我院收治的64 例白血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確診為白血病,符合相關診斷標準;依從性好,配合度高;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文件。排除標準:心、肝、腎功能不全患者;合并免疫系統、血液系統疾病的患者;存在精神問題,意識模糊的患者。其中急性淋巴細胞白血?。ˋLL)患者32 例和急性髓細胞白血?。ˋML)患者32 例。ALL 組中男18 例,女14 例,年齡7~65 歲,平均年齡(21.26±3.19)歲,AML 組中男19 例,女13 例,年齡9~67 歲,平均年齡(22.78±3.76)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

1.2 檢測方法 入院后,次日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靜脈血4 mL,靜置30 min 后,于3 500 r/min 條件下離心處理15 min,取上清液至-80℃冰箱中備用,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對血清中IFN-γ、TGF-β、IL-6、IL-17 含量進行測定,試劑盒均購買于上海酶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操作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血清中IFN-γ、TGF-β、IL-6、IL-17 的含量。(2)對兩組患者預后情況進行分析比較。預后良好:臨床癥狀得到明顯緩解,病情得到控制。預后不良: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或進一步加重,病情進一步進展。(3)考察血清中IFN-γ、TGF-β、IL-6、IL-17 水平與白血病分型及預后的相關性。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通過“平均數±標準差”表示,即()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計,即“%”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血清中IFN-γ、TGF-β、IL-6、IL-17 的比較 ALL 組患者血清中IFN-γ、IL-6 含量均高于AML 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TGF-β、IL-17 含量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中IFN-γ、TGF-β、IL-6、IL-17 含量的比較()

表1 兩組血清中IFN-γ、TGF-β、IL-6、IL-17 含量的比較()

2.2 血清IFN-γ、IL-6 相關性分析 對兩組患者有差異的項目進行相關性比較,Pearson 相關值分析表明IFN-γ 與IL-6 呈正相關(r=0.812,P<0.05)。

2.3 兩組患者的預后情況 兩組患者預后情況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預后情況比較[n,(%)]

2.4 不同預后血清中IFN-γ、TGF-β、IL-6、IL-17水平 ALL 組患者血清中IFN-γ、IL-6 含量均高于AML 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預后血清中IFN-γ、TGF-β、IL-6、IL-17 水平()

表3 不同預后血清中IFN-γ、TGF-β、IL-6、IL-17 水平()

2.5 血清IFN-γ、TGF-β、IL-6、IL-17 的診斷價值血清IFN-γ、TGF-β、IL-6、IL-17 的ROC 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878、0.684、0.751、0.714,靈敏度分別為0.713、0.615、0.578、0.619,特異度分別為0.935、0.812、0.717、0.803,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見圖1。

圖1 IFN-γ、TGF-β、IL-6、IL-17 的ROC 曲線

3 討論

白血病為造血干細胞基因突變所引發的細胞惡性增生,是一種骨髓、外周血或其他組織中髓系原始細胞克隆性增殖性疾病。發病急,病情進展快,若不進行治療,平均生存時間短于3 個月[6-7]。白血病患者常存在發熱、感染等癥狀,但缺少典型的臨床特征[8-9],常存在誤診、漏診問題[10]。多數患者確診時已處于病情的中后期,已錯失最佳治療時機。目前臨床多以化學藥物治療、對癥治療為主,治療時間越早,患者預后效果越好。急性髓性白血病(AL)最早是分淋巴細胞型和非淋巴細胞型,依據骨髓細胞分化特點和細胞學特征基本分為ALL 和AML,兩種臨床癥狀表現基本一致。依據病因ALL可繼續分為L1~L3 型,AML 可分為M0~M7 型,不同分型的白血病具體治療方案也不同,明確白細胞分型對臨床治療具有實際指導意義。隨著環境污染的日益加重,白血病的發病率呈持續上升趨勢,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命健康[11]。因此探索有效的診斷方式,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12]。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ALL 組患者血清中IFN-γ、IL-6 含量均高于AML 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ALL 和AML 兩種分型的白血病患者IFN-γ、IL-6 等血清因子差別明顯,可作為白血病分型的參考指標。同時IFN-γ 與IL-6 之間關系密切,Pearson 相關分析表明IFN-γ 與IL-6 呈正相關(r=0.812,P<0.05),說明IFN-γ 與IL-6 存在內在聯系,分析認為可能與機體內炎癥因子的相互作用有關,當IFN-γ 升高時,IL-6 含量也隨之上升。此外,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預后無明顯差異(P>0.05),表明ALL 和AML 兩種白細胞分型患者的預后基本一致。這可能導致與ALL 和AML 兩種白細胞來源分型患者間病情相差不大,經過系統治療后,患者恢復程度也相似有關。ROC 曲線表明,IFN-γ、TGF-β、IL-6、IL-17 面積分別為0.878、0.684、0.751、0.714,且靈敏性好,特異度高,對白血病的觀察及預后判斷均具有重要意義。

血清因子在疾病診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IFN-γ 作為常見的一種干擾素,具有抗腫瘤、調節免疫等多種生理功能[13]。TGF-β 具有調節細胞生長、分化的作用,近年來研究表明其與白血病的發生發展關系密切,是重要的血清指標之一[14]。IL-6、IL-17 均為白細胞介素,與機體炎癥反應密切相關,被逐漸應用于白血病的診斷之中[15]。近年來研究發現,血清因子含量與ALL 和AML 分型具有一定聯系。任峰等[16]研究表明ALL 組血清IFN-γ,IL-6水平明顯高于AML 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可輔助進行基因型的判斷。

綜上所述,血清中IFN-γ、TGF-β、IL-6、IL-17與白血病的發生發展關系密切,可用于白血病的診斷,同時IFN-γ、IL-6 與ALL、AML 兩類白血病分型有關,可用于白血病分型,同時ALL、AML 白細胞分型與預后關系不顯著。

猜你喜歡
白細胞白血病分型
白細胞
失眠可調養,食補需分型
便秘有多種 治療須分型
一例蛋雞白血病繼發細菌感染的診治
白細胞降到多少應停止放療
白細胞介素17在濕疹發病機制中的作用
白血病外周血體外診斷技術及產品
基于分型線驅動的分型面設計研究
閱讀理解Ⅰ
頸椎病中醫辨證分型與影像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