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病原體感染患兒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特征分析

2023-10-18 12:35葛晶晶張廣清劉玉線
當代臨床醫刊 2023年4期
關鍵詞:病毒組亞群病原體

葛晶晶 張廣清 程 訸 劉玉線

(1.清遠市婦幼保健院臨床檢驗中心;2.科教科,廣東 清遠 511500)

兒童因抵抗力、生理機能低下,對外界的刺激敏感,免疫應答迅速,在感染細菌、支原體、病毒等各種病原體后,體內出現抗原遞呈、淋巴細胞活化等排出抗原反應,出現發熱、紅腫、黏液分泌等癥狀體征,這些癥狀體征表示患兒免疫系統正發揮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及對腫瘤細胞、病毒的殺死作用[1]。但患兒年齡尚幼,體質偏弱,部分患兒難以承受免疫系統帶來的癥狀,若任由免疫系統在體內啟動炎癥反應,隨著癥狀加重,會導致患兒出現免疫錯亂,免疫系統攻擊自身正常細胞,誘發腎衰竭、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等嚴重病癥。部分患兒感染病原體初期癥狀較輕或癥狀相似,難以使醫生快速、準確地作出相應診斷,使得患兒癥狀加重,治療難度增加。因此,臨床上應重視對感染病原體患兒的早期診斷、評估[2-3]。為此,本研究選取我院不同病原體感染患兒,探討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特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不同病原體感染患兒500 例,根據檢查結果,將受細菌感染患兒(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分為細菌組(n=165),受到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分為支原體組(n=167)、受到病毒感染患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分為病毒組(n=168),另選取未受病原體感染的患兒為對照組(n=169)。其中:細菌組女62 例,男103 例;年齡1~3 歲,平均(2.03±0.42)歲。支原體組女60 例,男107 例;年齡0.7~3.3 歲,平均(2.01±0.44)歲。病毒組女64 例,男104 例;年齡0.9~3.2 歲,平均(2.05±0.39)歲。對照組女63 例,男106例;年齡0.8~3.2 歲,平均(2.02±0.41)歲。

1.2 方法 抽取患兒靜脈血2 mL,使用流式細胞分析儀及配套淋巴細胞亞群試劑盒對T 淋巴細胞免疫表型(CD3+;CD3+CD8+)、B 淋巴細胞(CD13-CD19+)、自然殺傷細胞(CD3-CD56/16+)等外周血淋巴細胞絕對計數、百分比進行分析。

1.3 觀察指標 (1)計算、對比各組CD3+;CD3+CD8+;CD13-CD19+;CD3-CD56/16+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絕對計數。(2)統計并對比各組T 淋巴細胞免疫表型(CD3+;CD3+CD8+)、B 淋巴細胞(CD3-CD19+)、自然殺傷細胞(CD3-CD56/16+)在總淋巴細胞中所占百分比。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 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 檢驗,P<0.0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四組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絕對計數對比 四組CD3+、CD3-CD19+、CD3-CD56/16+絕對計數對比無差異(P>0.05),病毒組CD3+CD8+絕對計數<支原體組<細菌組<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四組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絕對計數對比 (±s,%)

表1 四組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絕對計數對比 (±s,%)

組別總例數CD3+CD3+CD8+CD3-CD19+CD3-CD56/16+對照組1692483.36±251.061083.21±104.78728.34±78.39400.97±45.76細菌組1652482.88±255.77897.63±92.31735.21±80.04399.74±48.33支原體組1672479.74±243.05723.49±78.56726.47±77.69397.78±47.98病毒組1682473.95±249.87655.12±66.38713.98±74.88393.88±49.51 F 值-0.050822.1802.1600.700 P 值-0.985<0.0010.0910.550

2.2 四組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比例對比 四組CD3-CD19+比例對比無差異(P>0.05),病毒組CD3+、CD3+CD8+比例均<支原體組<細菌組<對照組,且病毒組CD3-CD56/16+比例<支原體組<細菌組,病毒組CD3-CD56/16+比例>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四組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比例對比 (±s,%)

表2 四組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比例對比 (±s,%)

組別總例數CD3+CD3+CD8+CD3-CD19+CD3-CD56/16+對照組16968.97±7.9533.05±9.0223.56±8.729.91±4.66細菌組16565.22±9.6326.26±6.9523.02±9.1514.42±6.18支原體組16763.78±5.8925.11±6.2322.86±9.6313.75±6.37病毒組16860.38±6.3223.14±5.9822.79±9.8912.53±7.17 F 值-37.05061.0800.23017.480 P 值-<0.001<0.0010.873<0.001

3 討論

機體免疫系統在兒童感染病原體后往往通過T淋巴細胞、B 淋巴細胞識別抗原后發生細胞的活化、增殖、分化,產生效應細胞將抗原破壞或清除,早期如何評估患兒是否感染病原體是控制病情,縮短病程的重要環節[4]。而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幾乎參與免疫應答的識別、活化、效應等全過程,免疫應答期間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會隨之發生變化[5]。因此,探討患兒感染不同病原體后的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特征,對于輔助兒童病原體感染早期診斷極為重要。有研究發現,患兒在受到不同病原體感染后,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存在明顯異于普通兒童患者的特征,可利用此特征進行診斷、評估療效[6]。為進一步驗證學者觀點,本研究選取我院不同病原體感染患兒探討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特征,結果顯示,病毒組CD3+CD8+絕對計數<支原體組<細菌組<對照組;病毒組CD3+、CD3+CD8+比例均<支原體組<細菌組<對照組,且病毒組CD3-CD56/16+比例<支原體組<細菌組,病毒組CD3-CD56/16+比例>對照組(P<0.05),提示,患兒感染細菌、支原體、病毒后均會調動免疫系統,隨患兒體內病原體的殺滅,T 淋巴細胞、B 淋巴細胞、自然殺傷細胞等免疫相關細胞水平總體呈下降趨勢,細胞免疫、免疫調節、體液免疫能力下降,僅憑患兒自身免疫能力難以在短時間內徹底殺滅體內細菌、支原體、病毒等病原體,分析原因,在于相較于成年人,兒童功能、器官未發育健全,更易出現免疫缺口,面對外界的細菌、支原體、病毒等病原體時易被感染,此時抗原提呈細胞將外源性抗原肽遞呈并激活T 細胞,促使轉化為效應細胞,使B 細胞、巨噬細胞得以活化,清除并破壞抗原,隨著免疫應答時間的不斷延長,免疫強度的提高,對于本身生理機能發育不完全、體質弱的兒童來說T 淋巴細胞、B 淋巴細胞、自然殺傷細胞等免疫相關細胞經過免疫反應后會逐漸出現耗竭現象,難以較好地發揮清除細菌、支原體、病毒功能,是患兒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健康兒童水平更低的重要原因。

臨床上可通過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水平,評估患兒是否感染細菌、支原體、病毒等病原體,依據上述分析,判斷患兒身體免疫過程所處的階段,是否存在免疫細胞耗竭現象,可為患兒后續治療方式提供依據,盡早采取針對性治療措施,利于控制患兒病情。

綜上,病原體感染患兒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絕對計數、比例總體水平較低,對于患兒病原體感染的早期診斷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猜你喜歡
病毒組亞群病原體
TB-IGRA、T淋巴細胞亞群與結核免疫的研究進展
免疫抑制劑環磷酰胺對小鼠流感相關性腦病的影響*
甲狀腺切除術后T淋巴細胞亞群的變化與術后感染的相關性
野生脊椎動物與病原體
病原體與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態關系
抑制miR-134治療大鼠癲癇持續狀態實驗研究
shRNA-Survivin基因對A549細胞增殖、遷移和凋亡的影響
伊犁地區蝴蝶蘭軟腐病病原體的分離與鑒定
淺析對慢性乙肝患者進行血清細胞因子水平檢測的臨床意義
病原體與抗生素的發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