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規腹腔鏡手術與NOSES 術對結直腸癌患者術后康復對比觀察

2023-10-18 12:35孔德才左國華通訊作者
當代臨床醫刊 2023年4期
關鍵詞:腸管組間直腸癌

孔德才 左國華(通訊作者)

(菏澤市立醫院胃腸外科,山東 菏澤 274000)

結直腸癌作為胃腸道腫瘤中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目前,臨床上治療結直腸癌的方法主要為手術治療,腹腔鏡技術作為一種常用治療手段,在結直腸癌手術治療方面應用較廣。由于經腹腔鏡手術提取標本時,需延長5~10 cm 切口再進行腸吻合,術中會損傷患者的血管與神經系統,還會增加患者術后切口疼痛感[1]。而NOSES 術不同于傳統的腹腔鏡手術,能通過自然腔道取出標本,術后僅在患者腹壁留下幾處微小的Trocar 瘢痕[2],術后恢復快,美容效果更好。本研究,通過對常規腹腔鏡手術和NOSES 術治療結直腸癌的效果進行比較,分析不同手術治療方案的療效差異,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我院治療結直腸癌46 例患者分為兩組,各23 例。研究組男13 例,女10 例;年齡58~81(67.42±4.35)歲。對照組男15 例,女8 例;年齡59~84(67.87±4.16)歲。兩組資料數據對比統計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1)對照組實施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全麻插管后,選擇截石位,通過五孔法在患者臍部上1~2 cm 處做切口,并在Trocar 中插入腹腔鏡,觀察患者腹腔內部情況。建立腹壓≤1.6 kPa 的人工氣腹,分離乙狀結腸,切除腸系膜下血管及周圍結蹄組織,清理淋巴結組織,使患者雙側輸尿管暴露在外。在患者腹壁行≤5 cm 切口,切除病變腸管后進行氣腹重建,在近端腸管置入吻合器,術后腹腔可用無菌生理鹽水消毒,可置管引流,縫合手術切口,并閉合Trocar,服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2)研究組NOSES 術進行治療,全麻后取截石位,建立人工氣腹,腹壓與對照組相同,創建4 個操作孔,將30 °腹腔鏡置入患者臍部上方1~2 cm 處操作孔內,觀察患者腹腔內情況,將腸系膜下血管根部與周圍結蹄組織分離、切斷后,可對淋巴結組織進行清除,并對骶前間隙實施銳性分離。乙狀結腸癌、中高位直腸癌手術操作方法主要為離斷腫瘤上、下腸管,在直腸鏡和切口保護套的輔助下,從肛門取出腫瘤標本,再由肛門將釘鉆頭置入患者腹腔內,在近端腸管末端處固定,將遠端直腸閉合后,可在肛門處用圓形吻合器進行腔內吻合。低位直腸癌手術操作流程為在腹腔鏡輔助下,游離直腸系膜至盆底,切斷近端腸管,鉗夾腸管斷端并翻出直腸,切除病灶遠端腸管將標本取出,置入針砧頭,對近端腸管末端固定后,閉合遠端直腸斷端,將其翻回體內,在肛門部位置入圓形吻合器,結束腔內吻合。

1.3 觀察指標 觀察組間手術前后應激指標、疼痛癥狀、生活質量狀況與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分析患者采用相應手術治療方式的臨床效果。(1)應激指標包括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可采集患者術前2 d、術后1 w 空腹靜脈血5 mL,在3000 r/min 速度下分離血清,時間為10 min,用TBA 法與比色法測定患者MDA、SOD 水平。(2)疼痛程度可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總分10 分,評分越低,疼痛程度越輕。(3)癌癥患者生活質量可利用EORTC QLQ-C30 評估,觀察條目共30 個,100 分為滿分,生活質量、評分呈正比。(4)術后并發癥主要為尿潴留、吻合口瘺和泌尿系統感染。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22.0 軟件處理,計數、計量資料以n(%)、(±s)表示,χ2和t 檢驗,統計學意義則用P<0.05 表示。

2 結果

2.1 手術前后組間應激反應指標觀察 術前各組間SOD、MDA 水平統計無明顯差異(P>0.05);術后研究組SOD 水平比對照組高,MDA 水平相較于對照組較低(P<0.05),見表1。

表1 組間應激反應指標手術前后變化 (n,±s)

表1 組間應激反應指標手術前后變化 (n,±s)

組別/n=23 MDA/(nmol·mL)SOD/(U·mL)術前術后術前術后對照組 4.99±0.45 7.84±0.75 94.25±9.48 61.05±5.98研究組 5.03±0.50 7.03±0.70 t 值0.2853.786 P 值0.7770.000 94.30±9.42 0.018 0.986 68.73±6.77 4.078 0.000

2.2 手術前后不同時期組間VAS、EORTC QLQ-C30評分觀察 兩組術前VAS 評分、EORTC QLQ-C30評分差異統計無明顯性(P>0.05),術后1 w 兩組VAS評分、EORTC QLQ-C30 評分,前者為研究組較低,后者則研究組更高(P<0.05),見表2。

表2 組間VAS、EORTC QLQ-C30 評分手術前后對比(n,±s)

表2 組間VAS、EORTC QLQ-C30 評分手術前后對比(n,±s)

組別/n=23 VAS 評分/分EORTC QLQ-C30/分術前術后1 w術前術后1 w對照組 9.21±0.92 4.32±0.44 62.89±6.35 78.77±7.93研究組 8.92±0.94 4.05±0.30 t 值1.0572.432 P 值0.2960.019 62.85±6.31 0.021 0.983 91.86±9.15 5.185 0.000

2.3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對照組中,術后尿潴留和泌尿系統感染各1 例,研究組中1 例吻合口瘺,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8.70%)比研究組(4.35%)高,但數據比較差異不明顯(χ2=0.178,P=0.673)。

3 討論

目前,結直腸癌作為臨床上發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疾病,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危害較大。如未能盡早采取治療,錯過良好治療時機,會加重患者病情,危及患者生命?;加薪Y直腸癌的患者要積極到醫院進行診治,盡早采取科學有效的治療措施,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的預后。隨著微創外科理念與醫療技術的發展,各種創新型的腹腔鏡術式也被逐漸應用于結直腸癌根治術中[3]。NOSES 手術作為一種近年來興起的手術,主要是通過腹腔鏡輔助經患者陰道和肛門等自然腔道取出標本的術式,術中不需在腹壁輔助做切口,能減輕對患者腹壁損傷程度,預防術后并發癥發生,避免術后切口感染,可減輕患者術后腹壁疼痛程度,促進患者術后盡早下床活動[4]。因此,NOESE 手術治療結直腸癌在臨床上的應用度也越來越高。

在本研究中,對照組術后MDA 水平、VAS 評分比研究組低,但患者術后SOD 水平和EORTCQLQC30 評分比研究組高(P<0.05),且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也低于對照組,但數據差異比較不明顯(P>0.05),說明結直腸癌患者采用NOSES 術治療,可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癥狀,緩解患者的應激反應,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且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安全性較高。原因在于NOSES 術在臨床上屬于微創手術,可經陰道或直腸取出標本,能從體外直接切除腫瘤組織,并進行腔內吻合,可減輕對患者造成手術創傷,促進患者術后康復。而應激反應作為外界刺激機體,導致機體產生的非特異性防御反應,MDA、SOD 指標是反映機體應激狀態的觀察指標,兩項指標值的變化,能作為判斷手術治療對人體損傷程度的觀察指標[5]。本研究中,SOD 水平術后明顯下降,MDA 水平術后則顯著上升,且與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表明NOSES 手術治療結直腸癌對患者造成的應激反應較小。而高洪亮[6]也在研究中指出,NOSES 術治療結直腸癌可減輕患者因手術引發的不適感,降低相關并發癥發生率,治療效果更佳。在本研究中,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4.35%,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8.70%,研究結果也證實了NOSES 術治療結直腸癌可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綜上,結直腸癌患者經NOSES 術治療的效果更理想,能降低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應激反應和生活質量,有助于患者術后康復,適合臨床推廣。

猜你喜歡
腸管組間直腸癌
超聲聯合胃竇漸進式注水法留置鼻腸管在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
數據組間平均數、方差關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腹腔鏡下直腸癌前側切除術治療直腸癌的效果觀察
直腸癌術前放療的研究進展
COXⅠ和COX Ⅲ在結直腸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GRP及GRPR在結直腸癌中的表達及意義
鼻空腸管與鼻胃管應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觀察
Numerical Solution of Fractional Fredholm-Volterra Integro-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Means of Generalized Hat Functions Method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