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卒中動態心電圖聯合動態血壓同步監測的可行性分析

2023-10-18 12:36梁柳嬌
當代臨床醫刊 2023年4期
關鍵詞:白晝原發性心電圖

梁柳嬌

(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廣西 南寧 530022)

現代醫療診療技術的應用,能提供與腦代謝異常相關的腦功能信息,在腦缺血急性期及病情進展期影像學未檢出時,可較早發現病情進展,有助于改善預后,指導后續干預治療。動態心電圖聯合動態血壓同步監測期間無嚴重不良事件發生,安全性高,在預測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腦血管事件發生上具有極高的可行性[1]。為探究缺血性腦卒中動態心電圖聯合動態血壓同步監測的可行性,特就我院收治的112 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 年5 月至2022 年3 月我院收治的112 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分為兩組各56 例。實驗組男32 例,女24 例;年齡44~90 歲,平均(65.61.4)歲;高血壓病程3~18 年,平均(9.41.4)年。對照組男31 例,女25 例;年齡55~90 歲,平均(70.72.3)歲;高血壓病程2~12 年,平均(6.50.3)年。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性較強。

1.2 方法 全部受檢者均應用動態心電圖聯合動態血壓同步監測,觀察兩組應用該技術的可行性。(1)動態心電圖:應用迪姆12 通道動態心電圖監測儀,對患者24 h 心電圖監測結果進行記錄,并交由患者及家屬對相關內容進行精準記載,必要時記錄監測時間段心電圖的變化情況,對心電圖結果進行判讀。心電圖異常改變主要包括房性期前收縮、房性心動過速、短陣心房顫動、室性期前收縮、T 波和ST 段改變等[2]。(2)動態血壓:以迪姆動態血壓監測儀對患者的24 h血壓結果值進行測定,在患者左上臂固定袖帶,設定血壓測量時間:早6:00 至晚22:00,每30 min 測量1次;晚22:00 至次日早6:00,每1 h 測量1 次,如患者發生頭暈、胸悶等情況,可手動測量以縮短測定時間。判讀血壓結果,血壓監測指標包括24 h 平均收縮壓(SBP)、24 h 平均舒張壓(DBP)、白晝SBP、白晝DBP、夜間SBP 和夜間DBP 及血壓晝夜節律。動態血壓正常參考值:24 h 平均SBP/DBP 為17.33/10.67 kPa;白晝SBP/DBP 為18.00/11.33 kPa;夜間SBP/DBP 為16.00/9.33 kPa。血壓晝夜節律=(白晝平均收縮壓-夜間平均收縮壓)/白晝平均收縮壓×100%,數值10%~20%為杓型,視為晝夜節律存在;數值<10%為非杓型,為晝夜節律消失;夜間血壓高于白晝血壓為反杓型,也為晝夜節律異常[3]。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晝夜心電圖改變情況、晝夜血壓水平及血壓異常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26.0 軟件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晝夜血壓監測情況 兩組對比,白晝的SBP、DBP、血壓異常檢出率上差異不大,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夜間SBP、DBP、血壓異常檢出率上更高,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晝夜血壓監測情況比較(例,%)

2.2 兩組晝夜心律失常、ST 段改變、T 波改變情況兩組在白晝間對心律失常情況、ST 段改變、T 波改變的監測結果差異不大,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在監測夜間以上數據差異較大,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晝夜心律失常、ST 段改變、T 波改變監測情況比較 (例,%)

2.3 兩組血壓類型情況比較 兩組非杓型血壓比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中血壓類型為杓型的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反杓型的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有學者研究結果表明:原發性高血壓并缺血性腦卒中組與單純原發性高血壓組相比,夜間SBP、DBP、血壓異常及夜間心律失常、ST 段改變、T 波改變檢出率更高;血壓晝夜節律消失比例更高[4]。以上數據說明原發性高血壓并缺血性腦卒中組與單純原發性高血壓組白天的血壓與心電圖異常無明顯差異,夜間血壓、心律失常、ST 段改變及T 波異常等心電圖異常差異明顯,提醒醫務人員應密切關注患者夜間的血壓及心電圖變化,出現異常立即給予合理處理[5]。

臨床在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及其存在缺血性腦卒中的患者中開展動態心電圖聯合動態血壓同步監測,可同時監測患者的心電圖及血壓各項指標(包括房性期前收縮、房性心動過速、短陣心房顫動、室性期前收縮、T 波和ST 段改變、收縮壓、舒張壓及血壓晝夜節律等)。動態心電圖可對患者心律失常及無癥狀心肌缺血是否夜間發生進行監測;配合動態血壓的監測,可發現患者血壓尤其夜間血壓有無升高、血壓晝夜節律是否正常。因血壓晝夜節律紊亂而引發的患者心臟負荷增加,對實現其心臟重構,關聯性影響患者的血流動力學,左心室肥厚風險率上升,導致心肌缺血的發生。同時,受患者的血壓晝夜節律對交感神經系統、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自我調節影響,致使患者自主神經張力改變,影響心電的穩定性,造成心律失常情況、ST 段改變、T 波改變等多種心律失常的出現[6]??傊?,在缺血性腦卒中動態心電圖聯合動態血壓同步監測中的可行性作用明顯,可作為高血壓并發腦卒中的重要風險因素的有效依據。

綜上,夜間心律失常、ST 段改變及夜間血壓升高,血壓晝夜節律消失等均為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動態心電圖與動態血壓同步監測能及早發現心電圖與血壓波動異常變化,可及時發現缺血性腦卒中的早期征象,便于及時篩查正常人群中缺血性腦卒中高危人群并給予早期干預,將缺血性腦卒中發生的風險降至最低,這對于缺血性腦卒中的早期篩查、控制及預防具有重要意義。故缺血性腦卒中動態心電圖聯合動態血壓同步監測的診斷效果突出,在預測原發性高血壓并缺血性腦卒中等腦血管事件的發生上有著顯著的應用效果,值得推廣實施。

猜你喜歡
白晝原發性心電圖
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診斷冠心病的應用
心電圖機檢定方法分析及簡化
《思考心電圖之176》
顱內原發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學診斷
白晝之月
白晝正在消隱
白晝之光豈知夜色之深
入職體檢者心電圖呈ST-T改變的意義
白晝國王與黑暗國王
原發性甲狀腺淋巴瘤1例報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