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推進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對策研究

2023-10-19 03:31張飛君
北方經濟 2023年9期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產教融合中國

張飛君

摘? 要:產教融合是產業系統與教育系統相互融通形成的有機整體,包括產業教育協調發展、校企合作,以及教育活動與生產活動的對接。推進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是加快產業從“要素驅動”向“創新人才驅動”轉變的必然選擇。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一體部署,強調通過系統重塑,匯集高質量發展新動能。通過闡述推進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的背景,并分析其存在的四個主要問題: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治理體系有待建立健全,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的人才培養鏈有待貫通,校企合作質量提升所面臨困境有待改善,產教融合成果的高質量應用場景有待挖掘?;谇笆鲅芯?,提出四條建議:以高質量發展聯合體為引領,持續推進產教融合;以結構質量為目標,加強人才與產業需求適配;以資源投入為重點,推進校企合作高質量開展;以數字全場景為載體,推出產教融合高質量成果。

關鍵詞:產教融合? ? ?高質量發展? ? ?對策? ? ?中國

產教融合是產業系統與教育系統相互融通形成的有機整體,包括產業教育協調發展、校企合作,以及教育活動與生產活動的對接。推進產教融合與高質量發展是加快產業從“要素驅動”向“創新人才驅動”轉變的必然選擇。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一體部署,強調通過系統重塑,匯集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本文研究推進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對策,以期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

一、中國推進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的背景

(一)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持續深入

近年來,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進入前所未有的活躍期,一系列新業態蓬勃發展,并在高質量發展領域引發變革浪潮。中國需要破除阻礙產教融合的體制機制障礙,建立體系完備、銜接有序的產業鏈、供應鏈和人才鏈,培養更多的產教融合企業人才,讓更多“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受到檢驗、調適和應用,支撐高質量發展新增長點生根。

(二)高質量發展對推進產教融合提出新要求

近年來,隨著國內區域經濟社會轉型、技術機構不斷升級、產業結構持續變化,以及就業結構和教育供給結構不斷變革,中國人才的教育供給和產業需求仍不能完全適應,特別是伴隨人口老齡化不斷加深,新增勞動年齡人口增速下降,人才供需的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為此,產教融合應融入數字經濟全場景,加入傳統產業升級賽道,對接本地民企。

(三)國家推進產教融合政策的深度強度力度加大

2014年,《關于加快發展現代高等教育的決定》立足國家層面,將“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寫進國家政策文本。2017年,《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出臺,成為深化產教融合的標志性文件。2019年,策應多鏈創新融合需求,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印發。

二、推進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提升空間

(一)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治理體系有待建立健全

1.從外在動力看,科創成為引領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加速器”。需要考量如何對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長三角—粵港澳的跨區域統一大市場構建需求,推進產教融合向更高層次發展,回應廣大人民群眾對高質量就業和教育的需求。

2.從內部需求看,開展產教融合現代化治理的需求較為強烈。面對社會對人均受教育年限要求的不斷提高,高等教育的供需關系將逐步從基本平衡,轉為緊平衡,再轉為相對短缺,高等教育將轉入終身教育的新常態。近年來,受到高校畢業生就業嚴峻形勢影響,高等教育面臨改革“最后一公里”。

(二)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的人才培養鏈有待貫通

1.部分院校人才培養數量質量與產業結構匹配不盡理想。與產業轉型升級的速度相比,部分高等院校轉型速度偏慢,主要表現在部分專業招生規模與產業需求匹配性欠佳。據了解,部分高等院校沒有厘清育人職責,所需人才本土化招引存在困境;醫療器械等領域所需人才較為匱乏,無法招攬口腔領域的本地院校畢業生。

2.高校畢業生的留存行業呈現結構性集中。根據《202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趨勢報告》等文獻分析,由于務實心態,跨專業就業的占比逐年提升,對于低薪行業的“接受度”提高較多。機關單位、央企國企在高校畢業生招聘中發揮主導作用,起到了“重大穩定器作用”。受益于企業數字轉型需求較多,商業服務業招聘需求回暖,且退出房地產的資金重回金融市場,均緩解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矛盾。

(三)校企合作質量提升所面臨困境有待改善

1.合作性產權“堵點”亟待破解。從混合所有制辦學試點看,國家操作層面的政策措施仍然不多。由于試點風險較難精準預測,公辦高等院校、相關企業等主體的觀望狀態較多,大多呈現“有了細則等案例”的情況。據了解,由于缺乏合作投資制度支持,學校較難主動走出去參與合作洽談。

2.校企合作資金投入仍顯不足。做好深化產教融合推進高質量發展工作,僅靠抽取部分財政撥款不是“治本之策”,不能滿足校企合作的實際需求,亟待開辟新路子,拓展校企合作資金來源。據了解,由于財政投入規模有限,學校沒有校企合作的培訓收入,產業學院、產教融合平臺建設進展偏慢。

3.企業顧慮較多,參與合作的積極性不高。國企辦學等校企合作的規劃制度缺乏,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細則有待出臺。開展校企合作,會加大企業經營意外風險。由于參加實習學生獲得相關補貼較少,以及沒有寒暑假休息時間,一線崗位學生流失時有發生。據了解,某些城市同樣使用一個員工,外地是本地引才成本的8倍。

(四)產教融合成果的高質量應用場景有待挖掘

1.應用場景潛力有待挖掘。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及協調發展,為深化產教融合高質量應用場景挖掘提供了指南。但是,由于中國牽頭或參與的跨區域產教融合協會、聯盟較少,以及支撐應用場景的項目載體有待豐富,應用場景潛力暫未完全釋放。據了解由于申報條件限制、申報內容沒有“留白”等原因,部分單位對于產教融合應用場景項目,無法主動申報。

2.數字化場景服務能力有待提升。在應用場景服務過程中,征集對象、方式、內容較為單一。在應用場景效果評估之前,未能及時提供鼓勵創新的服務清單。據了解,備受看好的公共實訓基地等場所長期提供場景服務,然而,面對數字化升級轉型的“風口”,非但沒有被大力留存使用,反而其中的部分資源被清退。

三、先進經驗與啟示

(一)國外

1.德國、新加坡:多元經費保障有力。目前,發達國家已形成多元經費保障機制。德國的投入體系主要由企業直接資助等組成,其中企業直接資助是主要來源。新加坡政府按企業工資總額的1%設立發展基金,對相關學校學生每人每年補貼1—2萬新元。

2.日本:多方資源共享成效明顯。多方資源共享使得企業擁有的物力和財力,以及大學擁有的智力,助力解決了科研成果多維轉化。在產業界資助等方面,日本開辟資源共享綠色通道,共享成效顯著。

(二)國內

1.深圳:以一流高等教育加速產業“數字化”進程。以參與數字產業領域標準規則制定為機,深圳全力推進產教科創成果場景應用,2022年支持創新設計和實施國際科技場景項目74個。目前,正依托特色產業學院的行業領域場景,探索產教科創成果的場景體系。

2.寧波溫州:校企共建共享資源豐富。目前,寧波10余個高等教育專業作為集成電路校企合作專業,獲國家級促進高等教育發展綜合改革試點城市稱號。溫州以 “東方翔宇航空學院”等為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建成國企舉辦混合所有制辦學“先行?!?。

四、對策建議

(一)以高質量發展聯合體為引領,持續推進產教融合

建設產教融合的高質量發展聯合體。一是完善高質量發展聯合體“四梁八柱”。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決策部署,需要依托數字要素,圍繞“時間表、路線圖、重點舉措、政策‘留白’彈性”等“四梁八柱”,搭建推進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聯合體的頂層框架。二是加強高質量發展聯合體建設的配套支撐。發揮數字經濟對深化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聯合體的溢出效應。采取“政產學研用金”組合方式,推動完善支撐性制度體系。從“雙高”計劃院校以及未來技術學院、“雙一流”高校等院校中,遴選優質二級學院,試點開展高質量發展聯合體建設。

研究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專項行動。一是實施全域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聯合體示范工程。圍繞全市域深化產教融合的重點事項、重點園區、重點項目等“N個清單”,構建示范支撐體系,搭建示范應用場景,推動形成可持續可復制路徑。二是聚力打造行業性產教融合創新高地。優先選擇可與產教融合深化的地標產業、優勢產業、未來產業內重點行業,匯聚行業性深化產教融合需求。建設行業性深化產教融合的技術創新中心,服務行業工藝改進、技術改造、產品迭代。

(二)以結構質量為目標,加強人才與產業需求適配

運營產教融合人才大數據綜合中心。一是持續更新完善產業人才目錄與數據。整合統計數據、行業統計數據、招聘大數據等數據資源,貫通產業分類、職業分類、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方案等重點環節。廣集民智建設產教融合人才大數據中心,服務行業、領域和產業人才需求預測。二是提升綜合中心服務能力與成效。牽手知名大學、科研院所,努力探索“研究院+產業基地”的聯合引才新路子,推動產教融合人才建立合理預期。強化制度引導,完善引進產教融合人才優惠政策。

加強產教融合人才供需預警預測。一是編制產教融合人才供需預警預測報告。分析相關院校學科專業設置、畢業生規模、畢業生流入產業比例等人才培養供給情況。對接現代產業體系、重點產業鏈等未來趨勢,梳理崗位能力要求等現狀,編制緊缺人才需求目錄。二是推動報告成果盡快落地轉化應用。支持和鼓勵通過舉辦行業峰會、人才發展論壇等方式,及時發布產業人才需求預測報告等成果。加強與教育、科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對接,制定行業人才水平評價規范,推動資源向緊缺程度較高的行業和領域傾斜。

(三)以資源投入為重點,推進校企合作高質量開展

聚焦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產權保障困境。一是厘清混合所有制辦學主體職責定位。搭建協同辦學的組織架構,界定“權責利”關系,確定辦學主體地位作用。細化協同辦學管理的基本流程、方式方法,做到有章可循、避免混亂。關注國企民企辦學特點,差異化實施獎懲細則。二是加快多方利益共享會商平衡進程。建立健全“混合所有制辦學委員會”機構職能,提升辦學委員會的運行效能。積極引入社會第三方組織,科學調節多方利益平衡關系,力爭實現辦學科學化。

進一步夯實高質量保障體系基礎。一是優化多元資金投入制度。通過“政產學研用”多元辦學,撬動深化產教融合特色綜合體“造血”功能取得突破。充分調動民營資本參加特色綜合體的主動性,細化民營資本反哺制度,共享匹配高質量發展需求的產業學院運營紅利。二是調動企業深度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完善企業參與深化產教融合的激勵政策,對優質的產教融合型企業,給予金融+財政+土地等組合型支持。以民企為重點,落實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減免,以及其他稅費優惠。聚焦合作研討和決策過程,增強國企參與度。

(四)以數字全場景為載體,推出產教融合高質量成果

挖掘高質量發展的數字化全場景應用需求。一是挖掘“飛地”的需求信息。圍繞高質量發展建設目標,發揮中國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的技術優勢,聚焦產教融合“飛地”,挖掘相關城市數字化場景應用需求信息,助力深化產教融合再出成果,塑造產業體系、產業鏈未來空間。二是挖掘重點行業與產教融合型(潛力)企業的需求信息。依托產業基地、開發區、特色小鎮,聚焦重點行業應用場景數字化提升改造領域,廣泛掌握數字化場景應用真實需求。大力發揮產教融合型企業的輻射力、帶動力、指引力,積極開展應用需求征集工作。

推進應用需求與產教融合的高質量發展成果供給對接。一是以數據信息、數字技術促進供需對接。聚焦數字化場景應用需求信息,以功能區為主要抓手,厚植新業態培育沃土。發揮產教融合型(潛力)企業龍頭作用,推動重點領域產品創新,助力應用需求與發展成果供給“兩翼齊飛”。二是找準復合交叉場景應用規模擴大的“發力點”。依托新基建項目載體、特色產業學院場景,用足國家戰略和現有基礎,廣泛開展復合交叉場景的應用示范,提升產教融合的高質量發展效益,擴大具有跨區域引領作用的數字化全場景規模。

參考文獻:

[1]李志明.構建產教融合共同體的思考[J].中國經貿導刊(中),2019,(2).

[2]莊西真.提高勞動力素質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J].職教論壇,2020,(1).

(作者單位:無錫高新區招商發展中心)

責任編輯:康偉

猜你喜歡
高質量發展產教融合中國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