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革命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政教育的路徑研究

2023-10-20 15:57趙子曦
黨史博采·理論版 2023年5期
關鍵詞:革命文化路徑研究

[摘要]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新時代要求人們更加注重對革命文化的認識和宣傳,這也使革命文化成為一種重要的思想資源。在此背景下,思政課作為大中小學的重要課程之一,負責培養學生的思政能力和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徑。所以,把革命文化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去,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思想認識和能力提升。因此,本文重點就革命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徑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革命文化;烈士紀念設施;青少年思政教育;路徑研究

[作者簡介]趙子曦,晉冀魯豫烈士陵園黨委委員、信息中心主任,河北邯鄲 056001。

[中圖分類號] D6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8031(2023)05-0059-03

革命文化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與精神追求,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形成的一種特定文化。作為革命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烈士紀念設施承載著千萬名革命先烈的事跡和精神,對于青少年的思政教育具有重大意義。本研究將圍繞發揮烈士紀念設施的功能作用,探索如何融合青少年思政教育的發展路徑,并提出可操作性建議。對于思政課的改革創新和烈士紀念設施的開發保護、英雄烈士精神及愛國主義精神的傳承和弘揚具有重要意義。

一、烈士紀念設施是革命文化傳播與傳承的資源基礎

(一)烈士紀念設施是革命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烈士紀念設施在展現烈士們的英名、愛國情懷和烈士犧牲精神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們為人們提供了一個了解革命先烈的地方。這些場所通過紀念碑、紀念亭、紀念陵園、紀念墓碑、紀念場館、烈士事跡陳展等各種形式的展示,不僅僅是對烈士英名的贊美,更是向公眾傳遞革命文化,讓他們對于革命先烈和革命事業產生更深入的認識和思考。

(二)烈士紀念設施是革命文化的重要傳承者。烈士紀念設施具有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和豐富的價值內涵,是革命文化的重要傳承者。它們將烈士的事跡、信念和精神,以紀念建筑、雕塑等多種形式留存下來,成為一種非常有力的歷史遺產。通過烈士紀念設施的傳承,人們可以更好地領會革命先烈的意志品質、理想信念等方面的內涵,更好地弘揚革命文化。

(三)烈士紀念設施是革命文化傳播的重要教材。烈士紀念設施是一個集體記憶的載體,青少年通過參觀烈士陵園,可以深入感悟烈士的英勇事跡,進而對革命事業和民族精神產生情感共鳴,以及對革命事業和民族精神產生崇高敬意。在這個過程中,青少年從中所獲得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精神等方面的啟示教育,能夠強化青少年思想道德素養和提振文化自信心,并潛移默化地將其內化為自己的信仰,促進社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烈士紀念設施功能作用發揮與青少年思政教育進行融合的價值意蘊

(一)烈士紀念設施資源分布廣泛,是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紅色引領、全域覆蓋、鑄魂潤心、薪火相傳,對思政教育進行改革創新,確保育人成效全域覆蓋的重要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和政府陸續在全國范圍修建或修繕保護了一大批革命紀念設施。遍布全國各地的烈士紀念設施達16萬處,其中,國家級277處。這些紀念設施,從不同方面,以不同內容,用不同方式展現中華民族以及中國共產黨的奮斗史跡。特別是《關于加強新時代烈士褒揚工作的意見》《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辦法》等政策法規相繼出臺后,黨和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烈士褒揚工作,烈士紀念設施的保護管理水平顯著提高,這為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提供了更加堅實、穩定、有力的思政教育平臺。

(二)烈士紀念設施內涵豐富,是因地制宜講好中國故事、弘揚民族精神、造就時代新人,推進紅色故事進課堂、運用地域紅色資源豐富思政教育的重要支撐。作為弘揚革命文化的重要場所,烈士紀念設施蘊含著老一輩革命家艱苦卓越的奮斗史和民族英雄、革命志士的英雄事跡,它凝結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例如,晉冀魯豫烈士陵園自1950年落成至今,現長眠著團職以上革命烈士203位,這些烈士中,有56位已入選國家公布的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他們中有:被毛澤東盛贊為“槍桿子、筆桿子”都硬的抗日名將左權;被國共雙方一致推崇的民族英雄范筑先;中共五大代表王根英;中共六大代表王子青、張兆豐;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百戰百勝的386旅772團團長葉成煥;“華北人民的慧眼”、《新華日報》(華北版)社長何云;中國紅色金融事業的奠基者、冀南銀行第一任行長高捷成;被敵人砍去一只胳膊,挖掉一只眼睛,卻仍寧死不屈,手寫血詩的回族英雄金方昌等等。青少年通過了解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視死如歸的豪邁氣概和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并強化對黨和國家、對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情懷。

(三)烈士紀念設施展示形式多樣,是活化教學內容、動化教學場景、實化教學效果,推進現場見學進社會、不斷提高思政教育實踐成效的重要載體。紀念設施既可以通過事跡展覽、講解服務、宣講英烈故事等實施對青少年的“情景式”、“帶入式”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文藝表演、視屏動態演示及網站專欄等多種形式開展針對性、專題性教育。這些多元化的教育形式形象生動,感染力與震撼力、互動性與啟發性都很強。尤其是高科技手段的運用,如聲、光、電等多媒體,營造出沉浸式體驗場景,讓大中小學生們身臨其境感受紅色文化熏陶,讓思政教育更具象,體會更深刻,效果也更明顯。例如,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圍繞“二十四烈士”的動人故事,利用全息成像技術將雕塑和舞蹈完美結合在一起,用現代舞的形式“活化”英雄的事跡和精神,這種極具視覺效果和心靈震撼力的教育環境,是許多學?,F有思政教育環境無法比擬的。因此,推進烈士紀念設施管理單位與大中小學校思政課共建,既是拓展烈士紀念設施紅色引領社會功能的一項舉措,更是豐富實化思政課實踐教學、推進思政課教學創新的務實之舉。

三、烈士紀念設施功能作用發揮與青少年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具體舉措

(一)積極開展融合發展研究,推進烈士紀念設施紅色教育陣地與大中小學校思政課一體化發展,主動為思政教育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發揮政治引領功能。盡管全國的烈士設施保護利用、思政課改革創新都取得了實質性成效,但從總體上說,如何讓烈士紀念設施“活”起來、“動”起來,讓偉大建黨精神及其精神譜系走進校園、走向社會、走入全國十四億人民靈魂深處,如何讓大中小學生思政課“真”起來、“實”起來,讓偉大建黨精神及其精神譜系走進教材、走進課堂、走進頭腦、走入實踐,既是一個時代課題,也是一個歷史機遇;既是“講好大思政課”的一種社會資源統籌利用,也是利用烈士紀念設施進行紅色教育的一種社會動員。因此,烈士紀念設施管理單位應加強與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等聯合開展課題研究,發動黨史、軍史等專業學者從事英烈精神志愿研究,從區域性的歷史人物、文物和事件當中挖掘其學術價值并轉換為思政教育資源;把革命精神的研究、傳播與有效引領社會思潮、深入解決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難點問題,與凝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思想共識有效結合起來,這不僅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迫切需要,也是烈士保護單位傳承紅色基因、引領時代服務社會的價值體現。

(二)務實推進融合發展共建機制,著力開創大思政課建設新局面。構建烈士紀念設施保護挖掘與大中小學校的“節日育人”、“典禮育人”及黨和國家重大節日紀念一體化建設新機制。把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利用與大思政課教學基地、黨支部“三會一課”和“主題黨日”活動基地、入黨積極分子和新發展黨員“重溫入黨誓詞集體宣誓基地”等校園主題教育活動有效結合起來。將各地革命紀念場館的紅色文化資源有選擇地引入學校思政課堂、宣傳欄、電子屏、校園廣播,打造“紅色講堂”和“紅色校園”,使紅色文化在校園中處處可見、可感可學。與校史館、圖書館共同策劃舉辦革命文物、烈士事跡主題巡展。推動“紀念碑下的思政課”進校園、上課堂、做宣講,引導青少年在烈士紀念設施開展志愿講解活動。開展紅色文藝劇目巡演進校園,為新生上好“開學第一課”。例如,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初心劇社”原創《犧牲與理想》情景黨課,先后到大中小學校進行“開學第一課”巡演,既破除紅色資源原地靜置、被動等待參觀問題,也起到改變革命紀念館“育人無聲”現狀的作用。

(三)“數字化”創新用好新媒體新技術。在全媒體時代的背景下,大中小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都與網絡有密切聯系。對此,烈士紀念設施管理單位要主動打破認識瓶頸,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革命歷史、英烈事跡和革命文物開發保護利用方式,構建網絡思政教育新陣地。其中,可以通過開通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采取圖、文、影、音相結合的形式,創作與革命文化息息相關“紅色故事”“紅色家書”等微視頻,通過抖音、快手等平臺生動再現革命史實、英烈事跡,用新媒體新技術讓革命文化“活”起來,以觸發青少年情感認同和思想共鳴。利用VR技術,打造網上“云展廳”等,免費向公眾發布,提供便捷、人性化的導覽服務,以這種方式將革命紀念館的功能延伸,使青少年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持續接受紅色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汲取奮進力量,傳承紅色基因。

[參考文獻]

[1]林欣玥.英雄精神融入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價值探析[J].2020.

[2]郝欣.紅色文化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路徑研究[J].山西青年,2020.

[3]馬宏瑞,趙楊娟.烈士事跡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價值及其實現路徑[J].現代交際,2020(19):3.

猜你喜歡
革命文化路徑研究
文化自信的學理與增強路徑
試論革命文化對文化自信的作用
哈爾濱新區對外開放路徑研究
大學生黨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存在問題及培育路徑研究
保定市基于PPP模式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的路徑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