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

2023-10-24 10:36梁建芳
課程教育研究 2023年9期
關鍵詞:筆者歷史課堂

梁建芳

【摘要】在國家進行“雙減”政策的前提下,提高課堂教學能力,優化課堂,更進一步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實現提質增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顯得尤其重要。特別是歷史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中,既能學到知識也能體驗到快樂,還學會做人,當然提高素質教育,愛國教育也很重要。

【關鍵詞】初中歷史? 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5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9-0133-03

高效課堂是我們所有教師共同喜歡探討的問題,高效課堂到底是什么呢?我們認為應該是在課堂中用比較少的時間,收獲更大的教學效果。其實,個人認為高效課堂是減輕學生負擔,增加教學效果的課堂,在課堂教學的四十分鐘的時間中,讓學生主觀參與學習,通過認真思考,在課堂中及時掌握知識,學會學習,學會舉一反三。

筆者自從在2012年從教歷史以來,經過不斷探索,悟出一個道理:想要給學生減輕負擔,教師就要增加自己的負擔,增加自己的工作和學習的投入時間。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深厚淵博的知識,精練的表達和高超的課堂調控能力,另外,還要有很深的洞察能力,隨時發現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靈活調整課堂中的環節,課后還要進行課堂教學反思,這樣,才會有更大的提高,更加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歷史學科對于初中生來說,是一門新的課程,而初中階段正是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階段。初中歷史教學任務是使學生明白“學什么”“怎么學”,還要根據2022年版的《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提高課堂效率成為我們教師共同探討的問題,筆者在學習、實踐、改進中總結出了以下幾點做法:

一、要精心備課

要想將高效課堂合理應用在初中歷史課程教學中,提高教學的質量,最關鍵的是上好課,要上好課,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精心備課。

在備課的過程中,首先要認真鉆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內容、關鍵字要弄明白,知道教材的結構特點、教學重點和難點,掌握知識之間的邏輯聯系,還要知道要補充哪些內容,還要仔細認真研讀課標,這樣,教學方向才不會出現偏離。

其次,還需要關注學生。因為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對象,所以只有知道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的知識還可能會遇到哪些不懂的地方,才能采取相應改進措施,調整教學重點,突出學生“學”的地位,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

比如,七年級的學生初學歷史,在開學的第一課,筆者就和他們說學習歷史的重要性,還引用培根的名言:“讀史使人明智?!备嬖V他們要想變聰明就要學好歷史,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另外,筆者還特別提出上課的要求,比如要準備好紅色筆圈劃關鍵字,重點、難點要用符號標出,慢慢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二、設計好課前導入

一個好的課前導入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生課前就有強烈的求知欲望。那么教師就設置巧妙的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當然,課前導入時,教師也要聯系教學條件的實際,教材和學生實際情況,才能用多種形式縮短學生和教材的距離,使學生盡快進入課堂學習。比較好的課堂導入方法有以下兩種:

(一)設置懸念

設置懸念是課堂教學的技巧之一,如果運用好,就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把無意注意變為有意注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思考問題多了,那么分析能力自然也跟著提高了。另外,我們常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睂W生有興趣了,我們上課就很輕松了,他們變得愛聽課了,主動接受知識,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了。比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第16課《三國鼎立》一課時,筆者就先問學生:“哪位同學看過《三國演義》?”接著問:“三國是哪三個國家?《三國演義》中提及到什么人物呢?‘桃園三結義’的故事與哪些人物相關呢?”這樣的新課導入,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激發他們探討的愿望。最后,筆者設計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曹操想要統一天下的愿望實現了嗎?請說明理由?!蓖ㄟ^這樣層層深入的問題設置,學生們的興趣被吸引住了,七嘴八舌地回答,課堂氣氛活躍了,聽課情緒也跟著高漲了,無形之中,也提高了學生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充分運用音響、影視

歷史學科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很強時空性,教師講述往往很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如果在講述新內容之前,適時地播放與新課的內容有關的視頻,通過生動的畫面再現史實,學生就好像親身地體會某個歷史時期的事件,激發他們的情感和情緒,還能很好地使學生對新知識有所了解。

在學習《三國鼎立》一節課中,也可以播放曹操的詩《觀滄?!泛汀洱旊m壽》,讓學生從中了解曹操的豪情壯志。在教學《抗美援朝》一課時,播放《雄赳赳,氣昂昂》這首出征曲;教學《經濟體制改革》一課時,播放《春天的故事》。在教學九年級下冊的第10課《<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時,可以播放教學視頻《一戰后世界格局》,大約是3分鐘,視頻中播放了一戰的畫面,講解到一戰的影響,介紹到巴黎和會的主要內容和實質。這樣,學生在動感的視頻和講解中,既可以體會到看視頻的直觀,也從中掌握了本課的一些重要內容,到教師講解時都是第二次回顧了。經過多年的歷史教學實踐,筆者發現所帶班級的學生特別喜歡這種導入新課的方式,每次說到給他們看視頻都歡呼起來,坐姿也很端正,筆者上課也變得輕松多了。

三、巧設情境,設疑導學

情境創設要激起學生情趣。要精心設計新穎、強烈的歷史情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學生的關注,并且在具體的情境中潛藏疑惑,從而引發探究的愿望。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筆者不僅善于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而且還經常采用情境教學法,為學生營造相應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感受歷史知識的魅力。例如,筆者在教學《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一課時,通過播放《七七事變》和《南京大屠殺》視頻資料,讓學生再現過去歷史真實,學生看到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中國人民慘遭屠殺的景象,激起學生對日寇侵略的憤怒,同時感受到了抗日軍民浴血奮戰的場面,通過一幅幅畫面,拉近了歷史與現實的距離,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當然,還可以運用設疑導學。創設問題關鍵在于啟迪學生思維,問題設計要步步為營、引人入勝,既要以簡單的問題引導學生完成課本基本知識點的學習,又要從看起來平常的歷史現象中挖掘它的深層含義,提煉發人深思而且有一定思維的問題,鼓勵他們獨立思考和交流,激發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通過設疑導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啟發學生思維能力,提高解決問題能力、歸納總結能力。

四、合作學習,人人參與

在新課程改革下,合作學習已經成為高效課堂的一種課堂組織形式了。在合作學習中,可以是同桌之間、小組之間、師生之間,自主地對話、交流、討論,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獲得新的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能力、概括能力、表達能力,也活躍了課堂氣氛,更重要的一點是也增強了學生競爭的意識,更好地表現自我,成為課堂的主人。所以,我們常見比較好的公開課,也常常設有合作學習、小組討論的形式,比起教師講述要高效很多。

筆者曾經參加過貴港市的歷史課堂比賽,當時講的就是七年級上冊《百家爭鳴》。在課堂中,筆者就設計合作學習環節,先是提問:“百家”主要指哪些學派?各學派代表人物有哪些?主張又是什么?之后,讓學生分為四個小組,認真閱讀課文后,制作小卡片闡述自己學派的觀點,之后進行課間短劇,從小組中,讓組員選一個代表分別扮演孟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發表各派思想主張,采用PK的方式,還給各小組評分,送上獎品。最后,筆者進行講評并展示相應的知識,給予每組學生肯定的評價,學生在開心中接受了新知識,而且也是主動的,他們成為了課堂的主人,筆者是他們的引導者,課堂氣氛也很活躍,這節課非常成功,得到了很多聽課老師的肯定。

五、善于精講,整體理解

精講、整體理解是高效課堂的重要環節,因為能讓學生從總體上把握相關的知識,方便學生的記憶,從而減輕學生記憶的負擔。筆者在開始講授單元的第一課時,一般先讓學生讀一讀本單元的單元提示,從總體上知道這一單元學習的重要知識,然后進行簡單講解,重要的點讓學生直接畫出來,這樣學生就會從整體上了解本單元的內容。

比如,學習九年級上冊第17課《君主立憲制的英國》時,筆者先讓學生齊讀第六單元的單元提示,知道這一單元是17、18世紀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重要的內容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和美國獨立。第17課的內容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第18課內容是美國獨立戰爭,第19課內容是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并引導學生從中明白走上資本主義制度的方式可以是通過革命。在17課的教學中,筆者精講了《權利法案》、君主立憲制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意義,突破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六、多運用多媒體教學,豐富課堂的教學

多運用多媒體教學,利用演示課件的方式,使授課變得更快捷方便,教師授課時不用板書,節省很多時間。另外,在課件中巧妙設計圖片、視頻等內容,這樣進行教學活動,就會更加形象更加直觀,可以使教學中一些抽象難懂的知識直觀而形象,學生更容易接受,容易理解,課堂的教學就會生動有趣,有啟發性,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比如,在講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時候,筆者把焦裕祿的事跡整理后播放給學生聽,學生聽后非常感動,甚至熱淚盈眶,紛紛表示要向焦裕祿學習,決心為實現祖國現代化而勤奮學習。

在講述甲午戰爭中黃海大戰時,讓學生觀看《甲午風云》段;講述抗日戰爭時,播放《義勇軍進行曲》《松花江上》《救亡進行曲》等歌曲,組織學生觀看《血戰臺兒莊》《地雷戰》《地道戰》 等影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講述改革開放時,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好日子》等。

這樣,學生在看或聽的同時,便很快記住了知識,既省時又省力,輕松地學到了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注重學習方法指導

學習方法指導很重要,如果學生學會了方法,就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節省學習的時間,提高學習的效率,知識更加系統化,記憶內容也變得簡單化了,這樣,學生學習的熱情也就提高了。最重要的是還可以獲得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歷史教學中,關鍵是要讓學生知道學好歷史,注意知識的點、線、面、體(整體把握)、縱、橫?!包c”就是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及結果或意義?!熬€”就是線索,是歷史事件之間內在聯系。比如復習中國近代史的內容時,就要抓住三條基本線索進行教學:第一條線就是屈辱史。點就是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等。第二條線就是反抗史,點有林則徐虎門銷煙、太平天國運動、黃海大戰、義和團運動、抗日戰爭等。第三條線就是探索史,點有地主階級探索——洋務運動,資產階級探索——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無產階級探索——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懊妗笔钦麄€內容,是某個歷史時期或階段的。上面所提到的中國近代史的三條線鋪展開來就構成了中國近代史的“面”。

“體”是歷史學習總體,由點、線、面構成。比如把中國古代史看成一個體,在這個體中的每個社會分期和朝代作為面,這個時期,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作為線,每條線上的重要歷史人物、重大歷史事件作為“點”進行復習。中國古代史的“體”就是由眾多的點、線、面組成的。在復習時,就會更加全面系統、突出重點、針對性強。

“縱”是從時間上找出社會發展中各領域和各方面的歷史現象。比如,復習俄國史,我們可以梳理成一條線索:彼得一世改革—廢除農奴制改革—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二月革命—十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新經濟政策—蘇聯成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蘇冷戰—20世紀50年代后的改革—蘇聯解體,把每個時期的事件梳理成一條線索,接著把前后發生的歷史事件進行聯系,就很容易系統地掌握俄國的發展史。

“橫”就是從空間上找出歷史事件,分析相同的和不同點,或是共同的主題,這樣,就可以多角度進行歸納,使知識連成一片整體,通過對比,更加深化教材內容的關聯,提高知識的拓展和遷移能力。

以上的七點就是筆者對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總結,當然,教無定法,還會有其他的方法。作為新時代的教師,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探索,進行總結,這樣才會不斷進步,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楊國民.初中歷史教育教學中高效課堂的構建路徑研究[J].新課程,2020(37):173.

[2]陳贊.小組合作背景下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8):102.

[3]田春嬌.多元教學策略支持下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19(19):38-39.

猜你喜歡
筆者歷史課堂
甜蜜的烘焙課堂
美在課堂花開
老師,別走……
換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師,你為什么不表揚我
新歷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