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班幼兒在主題活動中全面和諧發展的實踐研究

2023-10-24 10:36陳榕
課程教育研究 2023年9期
關鍵詞:主題活動小班幼兒

陳榕

【摘要】主題活動也可以稱之為多元智能主題活動。在活動中將貫穿語言、藝術、科學、健康、社會等能力的培養目標,可以使幼兒獲得新的、聯系的、整體的有益經驗。在主題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幼兒的思考能力、動手能力均會得到提升。全面發展不僅僅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追求的最終目標,素質教育要從小班幼兒教育開始,培養德、智、體、美、勞和諧發展,為實現幼兒全面發展奠定扎實基礎。小班幼兒的觀察力剛剛萌芽,很多時候,他們只是停留在表面膚淺的觀察上,他們還不會做到像中大班的孩子那樣按計劃、有目的去觀察,所以小班的教師如何做到有效地支持幼兒的觀察行為尤為重要,家長的配合與支持更是為幼兒在主題活動中的發展與收獲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關鍵詞】小班幼兒? 主題活動? 全面和諧

【中圖分類號】G6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9-0148-03

主題活動是以一個話題為中心,然后進行延伸、擴展,這些活動僅僅圍繞這個話題而進行,這個話題始終貫穿于主題活動的始終,小的活動構成一個小主題,幾個小主題就構成了最后的大主題;幼兒園的主題一般選擇節日性、季節性以及幼兒感興趣的興趣點為話題,這樣的話題更加貼近幼兒的生活,更具有真實性和實用性,從而更容易被幼兒所接受,能夠“學以致用”,當幼兒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后,學習的興趣必定會更加濃厚。所以雖然有可能在某段時間會感到幼兒不像領域活動那樣學到很多知識,但是長此以往,幼兒將收獲得更多。

小班幼兒年齡小,選擇什么樣的主題活動才能激發幼兒探索和學習的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在開展主題活動過程中,教師如何支持幼兒才能夠促進幼兒在這個活動中有所收獲也至關重要,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小班幼兒如何在主題活動過程中獲得全面發展。

一、追隨幼兒興趣,確定主題

《生活化的幼兒園課程》中說到“主題的第二種來源是社會生活事件和幼兒自身的生活事件。在社會生活事件和幼兒自身的生活事件兩者中,應以幼兒自身的生活事件為主。這是因為,只有與兒童相關的主題,才能真正引發兒童學習的興趣?!?/p>

首先,所選的題材一定要是幼兒所感興趣的,有一天中午餐后帶領孩子們在戶外散步時,有一個孩子發現了幼兒園綠化帶的小路邊有一個小蝸牛殼,其他的孩子們聞言紛紛圍了過來,大家七嘴八舌地談論著自己對蝸牛的認識與見解,有的甚至還伸手去摸了摸那個蝸牛殼,接下來,孩子們來了興致,紛紛在附近的草地上尋找了起來。從那以后,不管是餐前亦或是餐后的散步、晨間戶外活動或是下午操前后,只要有到戶外場地活動,孩子們都自發地在各個角落尋找蝸牛的身影,不僅如此,孩子們在家的小花園、長輩種植的小菜地、公園的草地上都樂此不疲地區發現著、尋找著小蝸牛,并把找到的蝸?;蛘呤俏伵У桨嗉?,在此,不難看出,孩子們對于蝸牛這個自然小生物是喜歡的、充滿著興趣的。

其次,所選的題材一定要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超越了這個年齡階段,孩子們的理解與感受就不會那么貼切與吻合。小班的幼兒喜歡接觸大自然,對周圍的許多事物和現象都充滿了興趣,3~4歲的幼兒對于動態的物體更加喜歡,但是由于年齡偏小,在觀察的過程中,他們基本只停留在表面較之膚淺的觀察上,還不會做到比較有目的去觀察,而且最為重要的是他們觀察目的也常常會隨著觀察過程發生轉移。當這個年齡段的幼兒對某一物體特別熱衷,而這一物體又正好是比較常見的、無害的,比較符合這個年齡特點的幼兒去觀察的,那這個主題基本就可以確立并展開了。

因此,我們在考慮幼兒園課程的主題時,應把著重點放在對幼兒生活的關注上。小班要開展一個什么樣的主題活動?當然關鍵的所在是要從幼兒的興趣出發。這是因為,只有與幼兒相關的主題,才能真正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幼兒對于其感興趣的物品或者事物才能更加地專注、保持更久、更加新鮮的熱度。

二、跟隨幼兒腳步,發展主題

(一)教師充分了解本班幼兒水平

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在智力水平、身心發展、動手操作能力等諸多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小班的幼兒雖然能夠運用感官去感知事物,但是他們持續觀察的時間并不長,一般只有6~7分鐘,甚至更短。在觀察事物方面,也常常是較為零散的,基本做不到總體概括和聯系起來觀察某一種事物。小班的幼兒還具有很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極大的興致,對新鮮事物也具有強烈的探知欲,特別喜歡向成人提出各種各樣他們所想了解的問題,雖然這些問題很多時候在成人看起來非常膚淺和幼稚,但是對于他們理智感、求知欲的發展有極大的激發作用,這個階段的兒童看到新奇的事物會主動接近,也開始能以認真的態度對待成人所教授的事,并有動手嘗試、想要探索其中的奧秘的愿望。

作為教師,不僅要了解自己所教授的年齡段幼兒的發展水平,更要清晰地知道自己班級幼兒的發展水平與最近發展區,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了解,筆者發現本班幼兒特別喜歡夸大想象,把沒有的事情說得活靈活現。想象的發展,也沒有預定的目的,受當下事物的影響比較大。由于想象沒有預定目的,易受當時情景的影響,所以想象比較被動,主題也不太穩定。在主題活動進展的過程中,孩子們對蝸牛為什么不伸出頭來特別感興趣,此時的他們便開始大膽地想象起來,有的孩子說蝸牛害怕人,所以不肯從殼里出來;有的孩子們說蝸??隙ㄔ跉だ锼?;還有的孩子說蝸牛跑去它們爺爺奶奶家玩了。這個時期的幼兒常常以想象的過程為滿足,而不會去考慮想象的目的。然而他們不會表達自己,但是也能夠做出一些舉動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如當孩子們發現蝸牛沒有食物吃時,他們愿意從家里把自己最喜歡喝的酸奶拿來給蝸牛吃。當他們發現蝸牛房變臟時,擔心蝸牛住在臟兮兮的蝸牛房里會感覺不舒服,于是積極地幫助蝸牛清理蝸牛房,給蝸牛一個干凈整潔的生活環境,看著變干凈的蝸牛小屋,孩子們開心地笑了。由此可見,本班的幼兒雖然年齡小,但是超級富有同理心和愛心,也樂意根據自己的發現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實施的過程中獲得大大的成就感與滿足感。

(二)教師充分理解支持幼兒發展

1.善于發現教育契機

我國偉大的教育學家陳鶴琴就極力主張以大自然和大社會為活教材,主張幼兒園課程的內容應該要反映幼兒的生活,主張幼兒園課程的實施應靈活應變,主張以活動教師、活動幼兒進行活的教育?!?-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教育建議中也指出教師應該要經常帶孩子們接觸大自然,從而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與探究欲望。

作為一名教師,要善于發現和利用幼兒生活中的教育契機,為幼兒提供各種機會,幼兒的表現有時是無意識的,需要教師創設一定的條件并有意識地去認真觀察幼兒的各種表現,當孩子們在幼兒園的草叢里樂此不疲地尋找著小蝸牛時,筆者眼前一亮,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所以多次利用餐前餐后散步的機會鼓勵孩子們積極地進行尋找和探索?!?-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指出要支持幼兒自發的觀察活動,對其發現表示贊賞,教師的贊賞對于幼兒來說無疑是一種鼓勵,一股推助幼兒去探索和挖掘的動力。

2.跟隨幼兒興趣腳步

作為教師,要及時地對幼兒進行觀察,了解他們的所想,看他們的原有經驗是什么,又想知道些什么,學習什么以及他們的興趣點是什么。通過仔細觀察筆者就發現,開展蝸牛這個主題不僅契合班上個別幼兒的需要,又能符合每一個幼兒的興趣和需要。通過主題活動的不斷推進與展開,筆者也發現自己所選擇、設計的每個環節是幼兒需要的、感興趣的,是幼兒生活中切實存在的。筆者不僅主動投身到幼兒的生活中,成為他們的同伴、玩伴,還與幼兒一起感受生活,真正體驗幼兒的生活世界,探索發現幼兒生活世界里的興趣、需要,還判斷它們對幼兒發展的價值,然后進行不斷提取與加工,最后以幼兒喜歡的方式促進他們的發展。教師要想真正促進幼兒的發展,不僅要給幼兒提供探索和發現的機會,更要站在幼兒的角度,從幼兒的視覺出發看待問題,跟隨他們興趣的腳步,選擇與他們生活緊密相連的內容,進一步支持幼兒的發展。

(三)整合五大領域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性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边@意味著,不能單單關注領域,也要關注領域的多種可能,還要關注不同領域間的相互滲透。陳鶴琴先生還把幼兒園五大領域稱為五指活動,他把幼兒園的五大領域比喻為人的五個手指,共同生于一掌,血脈相連,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聯系的整體。由此可見,主題活動能讓五大領域互相融會貫通。

孩子們喜歡親近大自然,對蝸牛感興趣,并能夠仔細觀察,發現其明顯特征,并用多種感官和動作去探索物體,關注動作所產生的結果。在親子猜想蝸??諝さ拿孛苤?,孩子們能夠嘗試將親子上網搜到的答案畫在紙上,還學會了根據畫面說出圖中有什么,并理解家長記錄的文字和畫面內容是一一對應的,是用來表達畫面意義的,理解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升華。在尋找蝸牛的過程中、在探究蝸牛愛吃什么食物中,孩子們積極地與同伴進行交流、討論,在別人對自己說話時能夠做到注意聽并做出回應,也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要,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與提升;在主題活動開展過程中,孩子們愿意與同伴進行交往,對群體活動有興趣,對于活動中發現的問題也能夠與同伴一同商量并進行解決;當一起研究出蝸牛愛吃的食物時,孩子們都為自己的成果感到高興;當大家一起為小蝸牛清理它的小房子時,分工合作和動手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當孩子們提出要輪流養護蝸牛時,紛紛在預約版面上進行預約,也看得出孩子們非常喜歡承擔一些這樣力所能及的小任務;幼兒愿意學唱與蝸牛有關的歌曲,也喜歡用自己的身體動作表現蝸牛的各種形態,并能夠用多種生活材料、美工材料制作出栩栩如生的手工蝸牛。一個真正反映兒童生活的話題,必定能讓所有的領域產生密切的關聯。

三、調動家長資源,豐富主題

教師的個人時間、知識、經驗、精力等都是有限的,要想開展好豐富有趣的主題活動,教師可以將家長視為合作的伙伴和幼兒教育重要的人力資源,并努力在相互尊重、平等互惠的原則下真誠合作。不同職業的家長可以為主題活動的開展提供教育資源,教師要學會積極利用各種有效的教育資源來豐富班級主題的開展。幼兒園所有活動的開展與進行都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所以家園是一個合作與共存的關系,缺一不可,脫離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有效地去促進幼兒的探究與發展。

當孩子們發現幼兒園內尋到的基本都是蝸牛殼而沒有蝸?;钗飼r,家長們積極自發地利用周末帶孩子們外出踏青或者去農田菜地附近尋找爬行的活蝸牛并帶來幼兒園供所有的孩子們觀察、了解;當國慶假期回園發現小蝸牛多天以來在幼兒園無人照顧,或虛弱或死亡的時候,都傷心不已,于是孩子們紛紛提出要把小蝸牛帶回家養護。孩子們都想把小蝸牛帶回家,那家長們會是什么樣的想法呢?家長們是否愿意支持孩子們的這一個行為呢?答案不得而知,那作為教師,如何做才能讓家長更進一步地去支持與配合呢?于是筆者設置了一張節假日認養蝸牛預約表,讓家長們自由選擇是否預約領養,結果讓筆者非常驚喜,因為家長們沒有覺得這是一項麻煩的任務,而是紛紛和孩子們一同在預約板上留下領養的日期。家長們的積極配合與大力支持換來了孩子們更加強大的動力與探索欲望。

在主題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有效地調動家長資源,做好家園配合,不僅可以讓家長切實了解本階段班級所開展的主題活動內容,同時也可以使家長們逐步意識到自己也是兒童教育的主體,自己有責任與老師、幼兒園合作,共同培養孩子的全面發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愿意大膽地去探索、去實踐,教師應該跟隨幼兒的腳步,基于兒童的視覺去重新思考,有時候,你會發現孩子們指引你的,是更加有趣的科學探究之路。要樹立“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全新理念,教師應順應幼兒的意愿和興趣,不把成人的意愿和要求強加于幼兒的頭上,凡是能讓幼兒想的,讓幼兒想;凡是能讓幼兒做的,讓幼兒做;努力做到順其自然促成幼兒“水到渠成”式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12.

[2]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虞永平.生活化的幼兒園課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徐則民.走進游戲 走進幼兒[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歡
主題活動小班幼兒
小班幼兒角色游戲中篡位與偏區現狀指導策略分析
小班幼兒“自我中心”的表現與分析
小班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
小班幼兒數學區域活動要體現“生活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