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反應型觸變劑的觸變性及應用研究*

2023-10-24 07:15胡國和虎曉東徐自沖
合成材料老化與應用 2023年5期
關鍵詞:硅酸鹽聚氨酯剪切

胡國和,虎曉東,張 音,徐自沖,張 軻

(1 渭南陜煤啟辰科技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100;2 陜西煤業化工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陜西 西安 710100;3 煤炭綠色安全高效開采國家地方聯合工程中心,陜西 西安 710065)

觸變性是指在一定的溫度下流體的黏度隨剪切時間而變化的行為,即流體受到剪切時,黏度發生變化(變小或變大),停止剪切后,黏度又逐漸恢復的特性。觸變劑是加入體系中引起材料產生觸變性的助劑,當觸變劑分散在體系中時,其眾多獨立的單元(顆粒、纖維、分子鏈等)通過弱相互作用(堆砌、搭接、氫鍵、范德華力等)而結合成三維網絡結構,這種網絡結構會受剪切而被破壞,且剪切停止后,網絡結構逐漸恢復,從而為體系提供觸變性。目前,觸變劑已在涂料、油漆等高分子領域廣泛應用,常見的有氣相二氧化硅、膨潤土、聚酰胺蠟、氫化蓖麻油等[1-4],涉及的高分子體系包括環氧樹脂、聚醋酸乙烯酯、聚乙二醇、不飽和樹脂、聚氨酯等[5-8]。

硅酸鹽改性聚氨酯材料具有力學性能優異、化學性能穩定、阻燃等特點,已在灌漿材料、阻燃泡沫保溫材料、防腐材料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特別在灌漿材料領域,硅酸鹽改性聚氨酯材料已成為應用最為廣泛的加固、堵水類灌漿材料[9]。常用的硅酸鹽改性聚氨酯灌漿材料是溶膠-凝膠法[10]制備材料的典型代表,常被分為A、B兩液體組分,A組分主要是由硅酸鹽水溶液、催化劑、輔料等構成,B組分包含異氰酸酯、增塑劑等物料。A、B組分混合過程中,無機相可與聚氨酯網絡形成互穿雙網絡結構,無機硅酸鹽網絡影響材料的硬度和強度,有機聚氨酯網絡提供韌性和粘接性。

傳統觸變劑(氣相二氧化硅、膨潤土、聚酰胺蠟、氫化蓖麻油等)加入硅酸鹽改性聚氨酯材料中時,若體系具備觸變性,則其組分黏度將急劇增加,使材料失去灌注性,且因聚合MDI分子中-NCO基團的高活性,大多數觸變劑與體系無法共存,導致組分凝膠沉淀。因此,反應型觸變劑的引入是實現體系高效觸變性的關鍵。

1 實驗部分

1.1 試劑與儀器

聚合MDI:PM200,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液體硅酸鈉:模數2.2,波美度49 Be,淄博京聯硅材料有限公司;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山東宇碩化工有限公司;伯胺封端的聚酰胺,分子量500~2000,自制。

精密數顯電動攪拌器:JJ-1,蘇州威爾實驗用品有限公司;旋轉黏度計:DV-Ⅱ,美國Brookfield公司;DHR 流變儀:美國TA儀器。

1.2 A/B組分制備

按計量準確稱取100份硅酸鈉溶液,依次定量加入1份聚氨酯催化劑、0~0.8份伯胺封端的聚酰胺觸變劑,將攪拌速度設置為500r/min,攪拌3~5 min,混合均勻后可得到A組分;按照計量準確稱取80份聚合MDI,20份鄰苯二甲酸二丁酯,調節黏度,作為B組分。

1.3 測試與表征

黏度測試:將配置好的A、B組分各取一部分,分別裝入到黏度計測量池中,將恒溫水浴鍋的溫度調整為23±1 ℃,通過估測選取量程最為合適的轉子,設定轉子轉速為10~50 r/min,儀器清零后開始測量黏度數據,待數據穩定后記錄實驗數據。

流變測試:采用TA公司的DHR流變儀進行表征。試驗溫度:25℃;剪切速率:“0.01s-1-10s-1-0.01s-1”三段步階速率組合測試;采集頻率:1秒種采集1個點。

2 結果與討論

2.1 觸變劑的引入對材料組分黏度的影響

使用旋轉黏度計對材料A、B組分進行黏度測試。其中,B組分黏度為195cp,不同觸變劑含量的A組分黏度見表1。通過對比發現,觸變劑的加入能夠稍微提高灌漿材料組分黏度,但因其含量較少,無法在單組分體系中形成三維網絡,因此仍具備良好的流動性,且A、B組分黏度均小于500cp,材料具備良好的灌注性。

表1 不同觸變劑含量下材料A組分的粘度Table 1 Viscosities of component A of material under different thixotropic agent content

2. 2 A/B組分混合后體系觸變性分析

在A組分不加聚氨酯催化劑情況下,A、B組分等體積混合,使用流變儀測試材料流變性,本文使用“低-高-低”三段剪切速率測試樣品黏度對時間的演變。從圖1可知,以0.2%觸變劑含量為例,設定初始流變儀剪切速率為0.01s-1,所測材料黏度高于10000Pa·s,體系沒有流動性;當剪切速率瞬時增加到10s-1時,材料黏度降至100Pa·s左右,體系具備流動性;且當剪切速率再次降低至0.01s-1時,材料黏度立即升高至10000Pa·s左右,表現出良好的觸變性。同時,對比觸變劑含量對體系性能的影響,發現隨著觸變劑伯胺封端的聚酰胺含量的增加,體系相對黏度逐步增加,且當剪切速率變化時,黏度變化后穩定所用時間減少,表現出更優異的觸變性。而不加觸變劑的材料黏度隨剪切速率的變化不大,無觸變性。

圖1 材料流變性測試:剪切速率與時間(a)、黏度和時間(b)的關系圖Fig.1 Rheological testing of materials:relationship diagram between shear rate and time (a), viscosity and time (b)

材料觸變機理如圖2所示,可知:當A、B組分混合后,A組分中觸變劑分子上的伯胺基團立即與聚合MDI上的部分異氰酸根反應,生成長鏈分子,均勻分散于混合體系中,且相鄰分子中的酰胺基團、脲基間易形成氫鍵,在體系中構建弱鍵相連的三維網狀結構,從而使體系黏度增加;當施加剪切力時,氫鍵所形成的弱交聯被破壞,體系黏度減??;當去除剪切后,體系三維網絡重新構建。

圖2 材料觸變機理圖Fig.2 Thixotropic mechanism diagram

2.3 觸變性硅酸鹽改性聚氨酯灌漿材料應用

反應型觸變劑引入硅酸鹽改性聚氨酯灌漿材料中,解決了傳統觸變劑對高分子體系增稠的缺點,既保證了材料各組分低黏度的灌注使用要求,又能滿足材料混合使用時的優異觸變性。

作為具備觸變性的灌注材料,已被應用于煤礦巷道支護過程中的錨桿錨固工程,替代傳統的樹脂藥卷黏稠材料。圖3是材料作為觸變性灌注錨固材料在陜煤集團某煤礦井下的使用情況,材料具備良好的灌注性和觸變性,灌注的材料從錨桿周圍鉆孔返漿(圖3b),不流動擴散,實現了快速錨固錨桿的功能。

圖3 觸變性材料灌注用雙液注漿泵(a)及其在煤礦錨固注漿工程上的使用情況(b)Fig.3 Double liquid grouting pump for thixotropy material (a)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oal mine anchor grouting engineering (b)

3 結論及展望

(1)本文開發了一種適用于硅酸鹽改性聚氨酯灌漿料的反應型觸變劑,在不犧牲材料灌注性的情況下,賦予其優異的觸變性。該觸變劑對灌漿料單組分黏度影響較小,保證了材料良好的灌注性,且當材料A、B組分混合后,觸變劑與聚合MDI鏈上的-NCO官能團反應形成長鏈分子,這些長鏈分子間通過氫鍵形成三維網絡結構,使體系具備觸變性。與傳統觸變劑不同的是該觸變

(2)制備的材料已在煤礦井下巷道支護中得到實際應用,可替代傳統的樹脂藥卷黏稠材料,簡化了錨桿錨固施工工藝。

猜你喜歡
硅酸鹽聚氨酯剪切
礦化劑對硅酸鹽水泥煅燒的促進作用
污泥預處理及其在硅酸鹽制品中的運用
納米材料改性硅酸鹽水泥研究進展
聚氨酯合成革的服裝產品及其應用
玻纖增強聚氨酯保溫耐火窗解決方案
寬厚板剪切線控制系統改進
混凝土短梁斜向開裂后的有效剪切剛度與變形
土-混凝土接觸面剪切破壞模式分析
復合軟段耐熱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備及表征
新型鞋用水性聚氨酯膠研發成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