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島的 13 個瞬間:一場被遺忘40 年的現代化戰爭 (一)

2023-10-28 06:21三土
輕兵器 2023年10期
關鍵詞:阿軍馬島手榴彈

■ 三土

反映馬島戰爭的阿根廷電影《炮火啟示錄》劇照,肩背FM FAL 步槍的主人公背后是荒無人煙的馬島海岸線

1982 年4 ~6 月間,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馬爾維納斯群島主權爆發了一場戰爭,史稱馬島戰爭,又稱南大西洋戰爭或??颂m群島戰爭。作為冷戰期間規模最大的海上戰略投送和海陸空聯合作戰,這場戰爭創造了現代戰爭史上多個經典戰例,最著名的莫過于“飛魚”導彈擊沉“謝菲爾德”號和“大西洋運輸者”號軍艦。但這卻經常讓人忽略了馬島戰爭中的地面作戰,后者包括兩棲登陸和山地作戰兩個截然不同的階段,實際上也是這場戰爭最為精彩和慘烈的部分。英軍憑借正確的戰術和較高的訓練與裝備水平,奪取一連串地面戰斗的勝利,最終使得勝負的天平傾向英國一方——

借助于電視直播,馬島戰爭首次將一場現代化的立體戰爭展現在全世界面前。觀眾們不僅能看到單價過億美元的導彈驅逐艦及其他先進裝備,還有與以往不同的全新形式的地面戰爭:特種部隊全方位出擊,直升機、輕型火炮為步兵提供直接支援,反坦克和防空導彈、夜視偵察設備在一線普及,小口徑突擊步槍出現在士兵手中……除沒有無人機與互聯網智能終端外,馬島之戰當年給各國帶來的震撼,不亞于如今仍在持續的俄烏戰爭。

時過境遷,在經歷此后層出不窮的各種沖突和局部戰爭后,曾經的馬島風云已經逐漸被人淡忘。本文嘗試從單兵裝備和后勤保障等角度,擷取戰爭中的13 個瞬間,展示當年波瀾壯闊、變化莫測的戰爭進程,在一定程度上還原這場40年前的著名戰爭。

南喬治亞島的槍聲

剛剛進入1980 年代的阿根廷,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和社會雙重矛盾。1981 年,阿根廷的國內生產總值降幅達11.4%,制造業產值同比下降22.9%,而工人薪資水平只提升19.2%,民眾苦不堪言,各地相繼爆發大規模罷工和游行。已執政數年的豪爾赫·拉斐爾·魏地拉總統不得不主動辭職,而繼任者同樣昏聵無能,衰退跡象沒有絲毫好轉。

上任之初的萊奧波爾多·加爾鐵里躊躇滿志

在此情況下,軍界鐵腕人物、時任陸軍總司令的萊奧波爾多·加爾鐵里于1981 年12 月底上臺,成為新一任總統。相對前任而言,加爾鐵里更有能力和抱負。對內他嚴厲鎮壓反對派,對外則奉行親美路線,積極發展與法、德、蘇等國關系,在冷戰兩大陣營之間穿梭往來,著實撈到一些好處,特別是從歐洲購買了大量先進武器,使阿根廷儼然成為南美第一大軍事強國。加爾鐵里的自信心也不斷膨脹,認為自己已然立于不敗之地。

但在經濟方面,加爾鐵里的新自由主義政策卻遭遇滑鐵盧,通貨膨脹率超過600%,全國1/3 勞動力處于失業狀態。加之在人權問題上遭到越來越多的責難,加爾鐵里感到阿根廷需要一場干凈利落的勝利,來轉移焦點、重振民心,緩解當下危機。

經過一番比選,加爾鐵里將目光投向一直與英國存在主權爭議的馬爾維納斯群島。后者位于巴塔哥尼亞半島南端以東的南大西洋水域,英國稱之為??颂m群島,西距阿根廷約510 公里,距離英國本土則有1.3 萬公里之遙,島上氣候惡劣、土地貧瘠、人口稀少。加爾鐵里認為有美國盟友撐腰,英國不會為這樣一個不毛之地與阿根廷大動干戈。而且從1960 年代起,阿根廷執政當局就通過多種方式,對馬島提出領土要求。而英國二戰后國力江河日下,自顧不暇,對此一直反應遲鈍。就在1980 年,作為整個英屬海外領地裁軍計劃的一部分,英國還從馬島撤走部署在南大西洋海域的唯一1 艘軍艦。加爾鐵里將此視作是英國無力繼續保護海外殖民地的一種表現,加上隨后《英國國籍法》中限制給予馬島居民全面公民權等一系列事件,使得加爾鐵里認為,用武力奪取馬島的時機已經到來。

恰在此時,一場本來無關痛癢的由民間行為引發的糾紛,被人為地激化成英國和阿根廷之間的外交危機,這就是南喬治亞島事件。

事件起因是,阿根廷商人康斯坦蒂諾·大衛朵夫與位于英國愛丁堡的克里斯蒂安·薩爾維森公司接洽,要求收購馬島以東1390km 處的南喬治亞島上4 個廢棄捕鯨點的廢舊物資。雙方經過談判,于1979年9 月簽訂其中3 個捕鯨點的收購協議。1982 年3 月11 日,大衛朵夫租賃阿根廷海軍的“布恩蘇索灣”號運輸船,將設備和工人從布宜諾斯艾利斯運送到捕鯨點。3 月16 日晚,該船抵達斯特羅姆尼斯灣,設立營地并卸下工作設備。

馬島(英方稱為??颂m群島)由東、西兩個大島及部分零星島嶼組成,中間由??颂m海峽隔開。首府斯坦利位于群島最東端,而英軍后來登陸的圣卡洛斯灣,就在??颂m海峽的北端

20 世紀之初的斯坦利港周邊。由于馬島地處偏僻,開發建設十分緩慢,直到馬島戰爭爆發前,斯坦利總人口也不足2000 人

1982 年3 月,商人康斯坦蒂諾·大衛朵夫雇傭阿根廷海軍運輸船“布恩蘇索灣”號前往南喬治亞島,此事成為南喬治亞島危機的導火索。該船在戰爭期間在向馬島運送物資時遭轟炸受傷,戰后作為靶船被擊沉

英國皇家海軍派出的“堅韌”號破冰船以及其搭載的“黃蜂”輕型直升機

3 月19 日,在南喬治亞島從事野外調查的一群英國科研人員看到營地方向飄揚著一面阿根廷國旗,還聽到槍聲,便將此事報告馬島總督萊克斯·亨特,后者又向倫敦作了匯報。為此,英國政府向阿根廷政府提出正式抗議。英國海軍隨即派出裝備2 門20mm 厄利空機關炮并搭載2 架“黃蜂”輕型直升機的“堅韌”號破冰船,帶上22 名陸戰隊員,打算在斯特羅姆尼斯灣登陸,將這些不守規矩的阿根廷人趕走。3月23 日,英國向阿根廷發出最后通牒。阿根廷方面則針鋒相對,派出5000 噸級的“帕拉伊索灣”號極地船,船上有14 名軍人,包括從事水下爆破的特種部隊蛙人,在與英艦相隔32km 的地方登陸?!皥皂g”號自知不占優勢,加之早在20 日,肇事的“布恩蘇索灣”號就已經駛離,所有工人已隨船離開,于是返回馬島斯坦利港。阿根廷軍艦隨后也主動離開,雙方暫時相安無事。

那么,真的有人開過槍么?答案是肯定的,但那只是民用的大威力氣槍?!安级魈K索灣”號大副奧斯瓦爾多·聶利亞事后回憶道:“國旗的確是工人們掛出去的,他們也常去海邊練習氣槍作為娛樂,當時沒人想著英國法律這回事?!倍以谟矫嫣岢隹棺h之后,工人們又射擊過一輪氣槍,而且還打死一頭鹿,不過后者本來就是人工飼養的,被故意放到島上作為獵物。工人們誰也沒有想到,正是他們的有意無意之舉,打響了馬島戰爭的“第一槍”。

不出加爾鐵里所料,自己在這場小小摩擦中的強硬表現,果然激發了阿根廷國民強烈的愛國主義情緒。市民自發地走上街頭,表示支持總統,這是軍政府自上臺以來,第一次受到民眾的自發擁護,這也讓加爾鐵里決心走得更遠。短短幾天之后,他將打著“收復失地”的旗號,主動發起對馬島的進攻,以阿根廷的國運為賭注,與世界上最老牌的殖民主義強國作一次真正的較量。

氣槍射擊運動在1980 年代的阿根廷十分流行,其實在英國也同樣如此

加爾鐵里在南喬治亞島危機中的強硬態度,贏得了阿根廷民眾的強烈支持,這也增加了他再次冒險的底氣

制定“羅薩里奧行動”計劃的霍黑·阿那亞(左)。他領導的阿根廷海軍在戰爭后期消極避戰,但他本人在戰后卻逃脫了下臺的命運

加奇諾少校和一次不成功的突襲

早在南喬治亞島危機之前,作為加爾鐵里的鐵桿支持者,阿根廷海軍司令霍黑·阿那亞已經制定了“羅薩里奧行動”登陸計劃。他計劃派出3000 人的兩棲登陸部隊,以優勢兵力包圍島上寥寥無幾的英國駐軍,迫使其投降,在48 小時內結束軍事行動,并將島上的英國居民驅逐出境,然后由阿方派駐軍事總督作為島上最高行政長官,實行軍事統治。

但投入第一波登陸的阿軍人數遠少于計劃,編制也比較復雜。其主力是海軍陸戰隊第2 步兵營,共387 人。5 個月之前,作為近10 年內雙方首次合作,該營曾和美國同行在巴塔哥尼亞搞過一次聯合演習。第2 步兵營不僅接受過登陸訓練,裝備也為演習專門進行了優化,因此被派到馬島作為登陸作戰的核心力量。此外還有兩棲戰車營,共101 人,裝備20 輛美制LVTP-7水陸兩棲裝甲運兵車,以及5 輛LARC-5 兩棲輪式運輸車;兩棲突擊連,92 人;負責灘頭偵察的戰術蛙人部隊,12 人;負責火力掩護的陸戰隊野戰炮兵營分隊,41 人;還有陸戰隊第1 步兵營的1 個連共65人作為預備隊。這些部隊的主要任務是占領島上的機楊、兵營、總督府,控制通往首府斯坦利的交通要道,為占領整個馬島作好準備。

參與登陸行動的阿根廷突擊隊員,裝備包括傘兵型FM FAL 步槍(阿根廷稱之為FALMP)、斯特林沖鋒槍和反坦克槍榴彈

戰前馬島上的英國“武裝力量”,自右至左分別是皇家海軍陸戰隊、皇家警察和“群島國土衛隊”

阿軍登陸部隊的LARC-5 兩棲輪式運輸車行駛在斯坦利的街道上

針對作為島上英國存在象征的總督府,阿軍起初計劃派陸軍第25團1 個排39 人前去占領,他們同時也是準備駐防斯坦利的首批部隊。選中第25 團并沒有什么特別考慮,該團佩戴的綠色貝雷帽也并非精英部隊特有,原因只是其隸屬第9 旅,駐地丘布特省距離馬島較近。

而馬島上的英國駐軍主要是代號“8901”的海軍陸戰隊分遣隊和少數海軍士兵,共81 人,另有皇家??颂m群島警察和稱為“群島國土衛隊”的一個連級準軍事化部隊,有戰斗力的主要是前者??傊?,阿方以大約940 人對陣英方80 多人,看起來似乎勝券在握。

1982 年4 月1 日晚21:30,登陸行動開始?!笆ァぬ亓⒛徇_”號導彈驅逐艦駛近馬島南端,放下坐滿突擊隊員的21 艘充氣橡皮艇,這其中就包括由佩德羅·加奇諾海軍少校帶領的16 名隊員。就在開戰之前,他接到新的命令,改為由他率領這支小隊伍,前往執行原定由25 團完成的占領總督府的任務。這一任務本應建立在出奇制勝的基礎之上,而且阿方得到的情報是總督府無人防守。但其實當天晚上早些時候,馬島的廣播電臺已經播出阿海軍艦隊駛近的消息,英軍對各戰略要點盡可能采取了一些警戒措施,而加奇諾對此一無所知。更要命的是,盡管總督府平時對游客是開放的,阿方對其具體情況卻知之甚少,連平面圖都未事先獲取。

4 月2 日清晨6:15,加奇諾的小分隊抵達總督府。他與同組其他4 名突擊隊員繞到樓后,打算出其不意地沖進去抓住亨特總督。但他們摸錯方向,進入的只是仆役所住的獨立小樓。待加奇諾等人搞清狀況,大樓里的31 名英國陸戰隊員、11 名海軍士兵加上1 名退役的當地人已經嚴陣以待。二戰期間當過皇家空軍飛行員的亨特總督找出1 支9mm 手槍,他的司機則拿起1 支霰彈槍,也加入防御者一方。當阿根廷人在從后方接近主樓時,遭到對方突如其來的一通掃射,加奇諾當即被打倒在地,另1 人受輕傷,3人躲回仆役樓,后被英軍俘虜。其他幾組突擊隊員紛紛開火,建筑上彈痕累累,但英軍并無傷亡,雙方形成對峙,奇襲失敗了。

阿根廷FMK2 手榴彈:左為訓練彈,中為實彈,右為彈體剖面

英軍使用的L2A2 手榴彈外觀(左)及剖面(右)

加奇諾獨自躺在雙方之間的空地上,血流不止,但他手里始終握著1 枚拔掉保險銷的手榴彈。這種型號為FMK2 的手榴彈是阿根廷獨有的武器,由設在羅薩里奧的多明戈-馬特輕武器工廠生產,前往攻占總督府的突擊隊員每人都攜帶至少2 枚這種手榴彈。該彈屬于防御型手榴彈,近似圓球形的彈體上印有“FMK2 MOD 0”等字樣,全彈高120mm,全彈質量285g,圓球形彈體由球墨鑄鐵鑄造而成,壁厚約3mm,內裝75 ~79g 黑索金和TNT混合炸藥,爆炸后可形成1 ~3g的破片30 片左右,有效殺傷半徑5m,安全半徑約40m。該彈手擲距離可達30 ~50m,加裝尾管后,也可以在安裝22mm 槍榴彈發射具的步槍上使用空包彈發射,射程350 ~400m。

FMK2 手榴彈(左)及訓練彈(右)大件分解狀態,可見該彈的引信體型比一般手榴彈的大得多。圖中下方的紅色零件是開口式保險卡子。注意圖中的2 套雷管組件均是訓練彈使用的,擊針改為固定在組件下方,以便訓練時更換音響藥劑

FMK2 手榴彈雖然整體不算大,但其中鋁質引信所占比例卻不小,主要原因是這種引信的結構比較特殊。為提高安全性,該彈的引爆系統與主裝藥采用隔離式設計,雷管和延期藥一同壓裝成雷管組件,外觀為一個金屬小圓柱體,平時存放在25 枚裝的方盒內,使用前才裝入引信。彈體投擲出手后,保險片脫落,雷管組件在上方的彈簧作用下向下運動,撞擊位于彈體下部的固定式擊針,由此擊發火帽,點燃延期藥,延期3.6 ~4.5s 后引爆主裝藥。該設計的缺點是雷管組件下方必須留有一段空間,導致引信體積較大。該彈的安全性還體現在設有雙重保險,一重是常見式樣的保險銷環,另一重是一個鋼絲制成的開口式保險卡子,卡在彈體與引信的結合處,同樣對保險片起到約束作用,防止保險銷環因被意外拉出而導致危險。

躺在空地上的加奇諾拼命喊叫,并且揮舞著手中的FMK2。戰斗間隙,英國人對他喊話,要他扔掉手榴彈,這樣就能對他進行救護。但加奇諾聽不懂英語,英國人也不知道他用西班牙語喊些什么,只能任由他躺在那里。加奇諾就這樣躺了3 個多小時,直到英軍最終投降后才得到救治,但因失血過多最終回天無力。作為登陸行動中唯一的陣亡者,他被追授阿根廷最高榮譽——英勇作戰勛章。

一名阿軍步兵,身上攜帶至少3 枚FMK2 手榴彈,其中2 枚在頸側,1 枚在腰側彈匣包旁

集中在總督府門前草坪上的英軍俘虜,從制服上看包括陸戰隊和海軍單位,其中1 名士兵正對著鏡頭豎起中指

阿軍士兵展示繳獲的英國國旗

在這場小規模戰斗中,英軍使用的則是L2A2 手榴彈,而且取得小小的戰果,將試圖搶回加奇諾的阿根廷突擊隊員逼回,并炸傷其中1 人。L2A2 系1970 年代英國皇家軍械公司彈藥分公司在L2A1 手榴彈基礎上改進而成,后者則是美國M26 防御手榴彈的英國版。L2A2進一步縮小體積和質量,全彈高106mm,全彈質量395g,彈體直徑60mm,內裝70g 泰安和TNT 混合炸藥。L2A2 的彈體采用比FMK2 更加先進的預制破片技術,外層為2個鉚合在一起的薄鋼板沖壓成的半球體,真正起到殺傷作用的是內層刻槽鋼絲纏繞而成的預制破片襯套,可形成均勻的2.4mm 見方的數百片殺傷破片,殺傷半徑達到10m。該彈配用L25A6 翻板擊針延期引信,延期時間3.9 ~4.9s,而且比L2A1多了一個保險銷環固定夾,作用同樣是避免保險銷環意外脫落。

防守總督府的英軍士兵投降后,攜帶斯特林沖鋒槍的阿根廷突擊隊員對俘虜進行搜身

投降的英軍士兵被要求趴在地上,后面是阿軍的1 輛LARC-5 兩棲輪式運輸車

萊克斯·亨特率領總督府內的英方武裝人員進行了長達3 個多小時的抵抗。戰后他重返馬島,繼續擔任總督

在此后英軍反攻、與阿軍爭奪島上戰略要點的一系列戰斗中,FMK2 和L2A2 兩種手榴彈還有多次交手的機會。只不過處于守勢的阿軍缺乏有戰斗經驗的老兵,掌握不好山地使用手榴彈的時機,FMK2不是拋出過早就是過遲,對進攻的英軍沒起到多大的殺傷作用。反之,英軍則在拔除阿軍據點時很好地發揮了手榴彈的作用,有相當數量的阿軍士兵被L2A2 炸死在藏身的工事中。

冒險成功后,加爾鐵里(左)親自前往馬島進行視察

早在總督府戰斗打響45 分鐘之前,另一支規模稍大的阿軍突擊隊,由桑切斯·薩巴羅特斯少校帶領,包圍了已成空營的穆迪布魯克軍營。第三支隊伍則占領斯坦利機場,立即開始清除英軍布下的障礙物,以便大型運輸機降落。隨著登陸人數的增加,阿方優勢不斷擴大,所以對總督府采取只圍不攻的戰術,只是不斷喊話勸降。天亮后,亨特總督見抵抗已無意義,于是通過中間人,與阿方登陸部隊指揮官卡洛斯·布塞爾少將進行談判。4月2 日上午9:25,島上以邁克·諾曼少校為首的80 多名英軍士兵奉命向阿軍投降,并在當天下午6:00,和亨特總督等人一道被遣返回國。臨走前,他們見證了在島上飄揚150多年的英國國旗第一次全部降下。(待續)

猜你喜歡
阿軍馬島手榴彈
缺只角
午夜,校園響起“魔鈴”聲
真實版“土豆雷”
生命之外
中非手榴彈竟比可樂便宜
島殤——英阿馬島之戰
重保齡球
結巴有福
馬島戰爭中空襲與反空襲作戰的特點及啟示
馬島戰爭的經驗和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