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貿易發展評價方法與體系研究

2023-10-30 09:11段煉
中國商論 2023年20期
關鍵詞:消費市場保障性客體

段煉

(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 浙江杭州 310000)

貿易經濟在相應的技術工藝和規模的貿易網絡擴張中反映出來,貿易網絡在很多方面決定了從部門組織經濟聯系的原則轉入地域組織市場,決定了貿易結構一體化相互作用的復雜化,形成貿易網絡提高經濟和管理地域的意義,研究貿易網絡與區域戰略主張的相互聯系有利于提升居民的生活保障水平。根據貿易網絡同質化理論的前提條件(即將結構固有的類型、形式與特征一致理解為同質化),本文試圖制定貿易網絡同質化方法,該方法明確規定貿易網絡的目標、任務、連貫性和實施的步驟。將貿易網絡看成一體化的一種形式,該形式的實現以某些原則為基礎,符合某些特征。該方法的制定以古典的貿易網絡和貿易商業網絡的例子為基礎。

1 貿易商業網絡同質化方法

1.1 制定方法的第一個階段

確定貿易網絡同質化方法的目標、任務,確定特征、原則和指標,這些內容說明貿易網絡的特點,貿易網絡是一體化的一種特殊形式。同質化方法追求的目標是將貿易網絡視為一體化形式。貿易網絡同質化方法的任務是:(1)將具體的貿易客體的聯合體歸納進入網絡的合法性;(2)根據定義,揭示貿易網絡的實際特性與貿易網絡固有的特征相一致;(3)為貿易網絡建立制度,即將貿易網絡列入當前統計觀察、監管、分析和預測的客體。

1.2 同質化方法的第二個階段

檢查貿易聯合體的特征與貿易網絡的特征、貿易商業網絡的特征相一致的問題。

1.3 同質化的第三個階段

制定標準,規定貿易網絡與宣稱的地位一致(同質性),貿易網絡同質化的綜合指標是必須的。貿易網絡同質化的指標應有數量標準,應與貿易網絡某種連貫性的活動原則有相互關系。

第一個原則:貿易客體(商店)一體化。遵循的原則是將商店聯合在統一的貿易品牌下。貿易客體數量的增加、貿易場地面積的擴大用下列指標證明:商店的數量、商店總的占地面積和營業面積。

根據鑒定專家的評定,加入網絡的商店最低的數量為20~30個。

第二個原則:財務上的自主性(獨立性)。自主性以擁有自己的資本金和基金作保障。如果在貿易網絡的股東文件中和貿易網絡實際活動中形成下列情況,驗證貿易單位的同質性與貿易網絡的地位一致得以確認:周轉中的自有資金;支持集約基金是用于集約化過程支出的資金;人才培訓基金保障提高勞動潛能;儲備基金保持貿易網絡的穩定性;社會支持基金和優惠體系基金。

周轉中的自有資金是自主性的標準,自有資金通過自有周轉資金的份額反映出來,該份額規定為周轉資產數的20%~35%。

第三個原則:空間干涉。該原則受一體化過程的制約,受貿易網絡滲透地域的制約。遵守原則通過下列指標確認:地理板塊的數量,在這些板塊上,貿易網絡具有貿易客體,具體地域消費市場上的銷售份額。從法律意義上來講,消費市場上貿易網絡的份額不應高于區域零售貿易交易額的25%。

第四個原則:貿易規模多維性規定零售貿易規模的發展過程。貿易規模多維性的指標是:開發貿易規模的數量(不少于2個);從商店的貿易規模屬性方面來看,包括商店的貿易收入和利潤;每個貿易規模購買貨物小票的平均價值;銷售收入和利潤的總和數中每個貿易規模的交易額、收入和利潤的單位比重;每個貿易規模的商店貿易場地(營業場地)。

根據貿易網絡同質化原則,闡述的指標的綜合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貿易網絡同質化的指標綜合情況

對于區域行政當局來說,在通過貿易網絡進入地域消費市場的決議時,或在通過支持創建區域網絡的決議時,居民貿易服務實際保障性的信息是必須的。因此,必須研究評價地域消費市場上居民貿易服務保障性的方法。

2 評價居民貿易服務保障性方法

為了通過消費市場使貿易發展的管理決策更加具有依據,本文采用評價居民貿易服務保障性的方法,該方法建立在水平方法的基礎上。

研究表明,在大多數情況下,居民貿易服務保障性是評價每1000個人的貿易場地數,在現代條件下,每1000人的貿易場地數的評價是不夠的。因此,本文的任務之一是制定評價居民貿易服務保障性的系統方法,這種方法能充分深入地研究服務的飽滿性,研究地域居民貿易企業的保障性,研究零售貿易服務的地域帶。其中,包括研究中考慮到可接受生活保障的部門標準(交通和步行)、貿易客體數量的部門標準、貿易網絡密度的部門標準、居民貿易場地的保障性部門標準、 經濟承受能力及其他問題的部門標準。

評價居民貿易服務保障性的方法包括目標、任務、原則、指標綜合和計算指標的方法。

2.1 方法的目標

制定指標綜合用于分析評價地域消費市場居民貿易服務的保障性。本文認為,實現該目標可以打下分析的基礎,以便通過發展消費市場的管理決策,實現目標能夠:(1)保障居民貿易服務在地域上的可接受性,注意到消除消費市場城市和農村板塊的貿易經濟基礎部門的客體分布比例失調問題;(2)保障居民貿易服務在經濟上的可接受性,注意到發展居民社會弱勢階層貿易服務的體系——發展社會定向商店網絡,以相對較低的價格銷售給維持最低生活水平收入的或低于最低生活水平收入的居民商品;(3)加強貿易在實現地域戰略主張中的作用,目的是持續保障給居民所有必需的商品和服務。

2.2 評價居民貿易服務保障性的方法的任務

(1)根據地域貿易企業飽滿性指標,評價居民貿易服務質量的實際水平;(2)規定居民貿易服務保障性水平,注意到貿易部門先進結構上的改進(發展網絡貿易客體,將貿易列入現代服務業)。

形成地域消費市場的居民貿易服務保障性指標的邏輯模塊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文推薦的指標的綜合特點是:第一,能研究消費市場板塊和地方自治管理地域的農村和城市居民的貿易服務保障性;第二,能根據消費市場板塊和區域管理在地域方面(經濟基礎部門飽滿性)的貿易服務的保障性;第三,深入評價消費市場農村板塊居民貿易服務的保障性,注意貿易客體分布的均等性和可接受性。

圖1 形成評價地域居民貿易服務保障性的邏輯模塊示意圖

3 從地域經濟吸引力觀點出發集約評價貿易發展的模式和方法

在區域市場現代貿易空間中,出現經濟綜合的結構重組,這種重組考慮到優先發展的服務業,考慮到商品的消費市場和經濟基礎部門,符合世界經濟的總趨勢,這種情況建立在創新技術工藝的基礎上,建立在區域資源潛能條件的基礎上,建立在深化經濟聯系全球化的基礎上。

Н.В. Шаланов教授提出的系統分析的分析方法、 潛能理論把問題歸納成系統結構的算法和數學工具,以保障該任務的解決。本文以新的目標宗旨的高度,將Н.В.Шаланов理論方法用于研究本課題,從地域經濟吸引力的觀點出發,研究在地域上組織商品和貿易的消費市場。

在系統分析的分析方法成分中,運用了結構化和潛能理論,能確定客體實現的狀況與目標狀況之間裂口的數量尺度,能揭示影響實現標準狀況體系尺度的重要因素。該論斷以下列數學邏輯假設為基礎:第一,任何客體都是多維的、動態的客體或是體系,因為任何客體的特點都有很多的指標;第二,在研究客體(體系)發展的過程中,根據綜合評價的指標,確定客體發展(潛能)水平、構建測量客體潛能的標度具有重要意義;第三,在指標的目標數值X*=(X1*,X2*,…,Xn*)的條件下,客體(體系)的目標狀況是目標的向量,是目標宗旨和發展戰略在數量上的表述。從地域經濟吸引力的觀點來看,貿易發展模式化包括下列相互聯系的步驟,如圖2所示。

圖2 從地域經濟吸引力的觀點出發評價區域貿易發展的主要階段

為了集約評價區域貿易發展水平,運用此模型,該模型反映區域綜合評價貿易發展累計的標準化數值:

其中,PTk表示在綜合評價k區貿易發展水平指標的標準化數值條件下的比重;貿易發展水平的標準化數值是k區貿易發展中實現結果的相對尺度的影響份額(有效位),用集約評價方法評價區域貿易發展水平:

其中,bk表示k區實現區域貿易發展水平的目標數值的相對尺度。與目標水平相比,實現區域貿易發展水平的目標數值的相對尺度反映k區實現貿易發展水平的比例關系:

其中,PTk0表示k區實現的貿易發展水平;PTk*表示k區貿易發展的目標水平,此時PTk*=1。

同樣,k區貿易發展水平比較目標指標以實際實現水平的比例為基礎計算,目標指標根據指標因素綜合評價,這說明綜合評價區的貿易發展考慮到研究每個指標因素所在區的貿易發展中的影響份額。

在綜合評價k區貿易狀況與發展中的j指標的有效位(重要性):

綜合評價k區的貿易狀況與發展:

為了確定地域消費市場的經濟吸引力,首先應形成經濟吸引力的指標綜合,該指標綜合最充分地反映該范疇及應規定指標的目標數值。

應該指出,主要指標的清單和計算指標的方法用國家和區域的法律條文加以固定,考慮到對區域發展地帶提出的要求,列入的有:按居民人均計算(經濟活動的居民),生產工業與農業產品和完成建筑承包合同工程的年平均總和量數目——х1;按居民人均計算,年平均資本投入數——х2;平均工資——х3。

根據本文的目標和任務以及鑒定評價,必須附加列入指標,這些指標說明居民貿易保障性的特點,說明消費市場基礎設施狀況的特點:區域道路基礎設施的保障性(х4——硬路面公路的密度,地域每1000公里的公里路);貿易發展水平(х5)。

本文可以運用發展區域的規劃文件和定額文件中的規定數值、國內實踐中形成的較好的指標和其他指標作為指標的目標數值。在研究中,可規定指標x1、x2、x3的目標數值,指標的目標數值х4、х5通過鑒定的途徑確定,規定在100%水平上。

為了獲得所研究的區的經濟吸引力的評價,針對地域組織消費商品的市場,運用下面列出的算法計算。

確定區域消費市場的經濟吸引力的綜合評價。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表示k區j指標的實際數值表示k區j指標的目標數值,那么綜合評價在區框架內的經濟吸引力,計算:

k區j指標實現的目標數值的相對尺度:

綜合評價k區的經濟吸引力中j指標的有效位(比重性):

綜合評價k區經濟吸引力:

將經濟吸引力指示器排隊,根據指示器的有效位水平和對每個區域綜合評價的影響排隊,根據區域消費市場經濟吸引力水平將區進行排隊。以這些論斷為基礎,從地域消費市場經濟吸引力觀點出發,形成了貿易發展的結構邏輯模式。

本文推薦的集約評價消費市場貿易發展的方法和區域貿易發展的模式,從地域經濟吸引力的觀點來看,能形成實現貿易發展水平的信息;從地域消費市場經濟吸引力的觀點來看,能形成地域板塊資本投入潛在的方向的信息。

本文的創新之處是:將Н.В. Шаланов教授研究的問題歸納成系統結構的算法、系統分析的分析方法、 潛能理論、數學工具適合于研究新的對象,本文對其的理論方法補充加入了新的目標宗旨——地域組織商品的消費市場。

以集約評價消費市場貿易發展的方法為基礎,制定貿易發展模式,該方法考慮到居民貿易服務的保障性、經濟基礎部門(實際這里指的是商店)的飽滿性,補充了地域經濟吸引力參數;揭示地域板塊(區)的零售貿易網絡經濟基礎部門發展的客觀常態性 ,考慮到地域的經濟吸引力。

猜你喜歡
消費市場保障性客體
保障性少數群體平等就業權的立法和政策研究
符號學視域下知識產權客體的同一性及其類型化解釋
IP經濟崛起為消費市場注入新活力
顏值時代的消費市場 精致男人成為新增長力
宏觀經濟形勢與文化消費市場
NECOO立強珠寶時尚DIY系列引爆年輕群體消費市場
保障性住房地產評估方法研究
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機制探討
舊客體抑制和新客體捕獲視角下預覽效應的機制*
關稅課稅客體歸屬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