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紹興紡織業質量、標準、品牌、IP全鏈條融合對策研究

2023-10-30 09:11董勇劉程軍陳辰
中國商論 2023年20期
關鍵詞:鏈條紹興紡織

董勇 劉程軍 陳辰

(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 浙江紹興 312030)

質量、標準、品牌、IP(知識產權)的全鏈條融合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新型工業化”,在二十大報告精神的指引下,近年來紹興積極推進現代先進紡織產業集群建設,高標準打造紹興紡織業。

紹興是全球知名的紡織之都,早在隋唐時期,紹興出產的“越羅”就名揚天下。20世紀80年代,全球最大的紡織集散中心——中國輕紡城在紹興誕生、發展、壯大,每年全球約有1/4的面料在此成交,并帶動形成了從化纖原料生產、印染織造、服裝設計、服裝加工到紡織設備制造的完整產業鏈。近年來,紹興紡織業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深,全面深化創新驅動發展方式轉變,逐漸由成本、價格優勢為主轉向以質量、標準、品牌、服務優勢為主。如何推進質量、標準、品牌、IP(知識產權)的全鏈條融合、構建完善的高端制造技術體系、形成先進有效的標準體系、提高紹興紡織的國際品牌影響力,進而全面實現產業鏈升級是紹興紡織業突破性變革的關鍵。

1 質量、標準、品牌、IP全鏈條融合概念及意義

質量、標準、品牌、知識產權全鏈條融合是產業生態系統中積極因子生長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產業現代化、高級化發展演變一般規律的體現和反映。

1.1 概念內涵

微觀層面,“質量、標準、品牌、IP全鏈條融合”涵蓋產品生產全過程,通過知識產權核心服務提供者的資源整合,構建完善標準化條件,穩定形成產品標準,推動產品質量、標準、品牌、知識產權各要素適配形成產品價值鏈。中觀層面,“質量、標準、品牌、IP全鏈條融合”依托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在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中形成,通過標準鏈的環境規范推動質量鏈的融合升級,通過標準鏈的價值深化推動品牌鏈的生態進化。宏觀層面,“質量、標準、品牌、IP全鏈條融合”指特定區域內,工商、財稅、金融、科技、保險、文化、傳媒等知識服務價值鏈參與網絡,在產業價值網絡相關主體的共同作用下,推進產業的質量信用、產品標準、品牌價值、專利技術的協同整體提升,如圖1所示。

圖1 質量、品牌、標準和知識產權的全鏈條融合

1.2 主要內容

在品牌發展關鍵階段,積極創造創新條件,不斷完善標準,帶動產品質量、專利技術轉型升級;在技術創新關鍵階段,以標準建設為抓手,構建完善標準化條件,推動質量、品牌、標準、專利技術成為有機的整體。通過“全鏈條融合”解決質量、品牌、標準和知識產權四者之間相對獨立、銜接不緊密的問題,減少“無效標準”和“垃圾標準”,提高產業鏈創新發展的效能與效率。

1.3 融合邏輯

質量、標準、品牌、IP全鏈條融合可依托有效協同的制度安排,形成不同顯著驅動效應的模式:一是知識產權與技術標準依托悖論的時間分隔形成橫向協同機理,形成“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商業化—標準開源化”的制度協同循環模式;二是知識產權與技術標準的多元協同和質量鏈及品牌鏈不同階段交互適配,形成“知識產權涌現—技術標準開發—技術標準競爭—技術標準擴散”的創新過程循環模式,螺旋驅動迭代升級;三是知識產權與技術標準依托悖論的空間(層次)分隔形成縱向融合機理,知識產權構成技術標準開發與演進的核心要素,而技術標準決定知識產權的組合模式,兩者制度結構的縱向協同驅動價值層面的縱向融合,推動形成“價值創造—價值組構—價值擴散—價值實現”的創新價值循環模式;四是知識產權與技術標準依托生態進化理論分隔形成縱向融合機理,質量要素構成品牌高端化開發與演進的核心要素,而技術標準決定知識產權的組合模式,兩者鏈式結構的縱向協同驅動價值層面的縱向融合,推動高端產業形成“質量品牌化—品牌高端化—標準商業化—產權平臺化”的主體協同循環模式?!爸贫葏f同循環—創新過程循環—創新價值循環—主體協同循環”的協同運轉系統構成知識產權與技術標準、質量鏈和品牌鏈協同發展的底層邏輯,引導模塊化創新機制和標準必要專利機制成為高質量融合的過程路徑和價值路徑,如圖2所示。

圖2 質量、品牌、標準和知識產權全鏈條融合邏輯

2 紹興紡織業質量、標準、品牌、IP全鏈條融合現狀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紹興智造強市建設的逐步推進,紹興紡織業轉型升級節奏加快。2010—2017年,紹興實施紡織印染企業集聚、關停、兼并、整合工程,將原先散布的259家紡織印染企業整合集聚為110家,開始向“綠色高端,世界領先,創新驅動”方向發展。紹興紡織業質量、品牌、標準和知識產權全鏈條融合基礎初步形成,并呈現以下特征。

2.1 標準賦能帶動不足

質量、標準、品牌、IP全鏈條融合中,標準是“制高點”,也是產業鏈增值賦能的“金鑰匙”。根據浙江制造“品字標”(2014年,浙江率先提出實施標準強省、質量強省、品牌強省戰略,著力構建浙江制造“品字標”建設體系,引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經過多年的培育發展,“品字標”已成為浙江制造的品質標桿、品牌形象標識)發布的相關數據,截至2023年5月,浙江“品字標”浙江制造認證與聲明共計5603件,其中紹興企業僅占6.6%;在全省3026項浙江制造標準中,紹興地區的僅占9.1%。在工業與信息化部歷年發布的“百項團體標準應用示范”紡織類項目中,紹興紡織企業參與的不到50%。因為標準賦能帶動不足,近3年紹興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和第二產業生產總值的比值一直在2.49左右徘徊,明顯低于杭州(3.71)、寧波(3.35)、嘉興(4.15)、湖州(3.49)等制造業主力城市。

2.2 專利技術支持不足

質量、標準、品牌、IP全鏈條融合需要有足夠的專利技術支持,“技術專利化”才有可能推動“專利標準化”。統計顯示,2011—2021年,紹興全市發明專利授權數量逐年增加,從每年的534件增加到4137件,其中紡織業的發明專利約占10%。但從人口規模與產業規模做進一步分析可見,紹興每萬人有效專利擁有量及發明專利數和工業企業營業收入比這兩項指標一直在全省范圍內處于中下水平。2021年,紹興每萬人有效專利擁有量為31.8件,發明專利數和工業企業營業收入比為每百萬元51.4件,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3 品牌增值有待激發

質量、標準、品牌、IP全鏈條融合的目標是產業的增值,“質量品牌化”“品牌高端化”是產業鏈增值的“牛鼻子”。從第三方公布的數據來看,紹興紡織業的整體品牌增值能力較弱。一方面,紹興現代紡織產業集群發展迅速。2021年紹興紡織規上企業總產值達1313.71億元,紹興化纖產量、印染布產量全國占比達50%,產品遠銷192個國家和地區。另一方面,紹興紡織的品牌影響力相對較弱。2023年5月,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發布 “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榜單,全國紡織服裝鞋帽企業共有40家上榜,其中浙江企業有7家,紹興只有諸暨華海氨綸有限公司上榜,這和紹興紡織企業的產業地位極不相稱。

3 原因分析

3.1 缺少頭部企業引領

紹興紡織企業集約化組織程度低,缺少“航母級”企業。2021年,紹興擁有規上紡織企業1641家,從業人員22.2萬,營收1863.34億元,但是營收百億以上企業只有浙江天圣化纖有限公司1家。截至目前,紹興還沒有紡織企業成為全國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單位,2022年僅有浙江天圣化纖有限公司、浙江鼎豐紡織器材有限公司兩家企業作為主導單位開展國家標準的制定。因為頭部企業少,紹興紡織業缺乏標準制定話語權,創新資源無法得到更高程度的優化配置,嚴重影響了產業標準鏈的融合。

3.2 缺乏創新環境支持

一是企業品牌戰略還未廣泛形成。調研發現,紹興紡織業“品字標”比例不高的原因主要有:40%以上的企業認為自身企業的綜合實力還不夠,尚不具備申請的條件;約23%的企業是因為申請需要提供的佐證材料較多,需要專業的指導;還有約15%的企業認為“品字標”對企業發展影響不大,積極性不高。二是生產性服務業支持不足。紹興生產性服務業的規模較小,2021年其增加值占比僅為49%,知識密集型行業的比重不到10%,在數字信息技術服務、研發設計服務、市場營銷服務及管理經營服務專業人才方面較為缺乏。

3.3 缺乏協同推進機制

實際工作中,關于技術專利化和專利標準化,紹興紡織企業、行業各創新主體之間,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各主體之間還未形成協同推進機制。一是企業存在認知差異。調查發現,約15%的紹興企業因為擔心專利申請過程中會透露部分技術信息,不利于保密而不愿意申請發明專利;約22%的企業因為政府激勵政策的調整,近年來不再關注專利申報;約15%的企業認為自身是傳統產業,沒什么技術創新;還有約10%的企業已意識到IP(知識產權)的重要性,但是這種觀念僅停留在企業高層,未形成廣泛共識。二是相關部門未形成合力。質量、品牌、標準和知識產權等工作分屬經信、科技、商務、市場監督等部門管理,由于缺乏深度協同,相關部門出臺的引導激勵政策未形成合力,因此紹興紡織企業出現了類似申請專精特新企業積極性高,申請專利積極性低的現象。

4 對策建議

質量、標準、品牌、IP的全鏈條融合,關鍵在標準,只有高標準才有產業高質量發展。在推動紹興紡織業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紹興紡織業要堅持先進標準的創制工作,進而提高在國內國際市場上的綜合競爭力。

4.1 全面實施創新融合戰略

一是成立紹興紡織業全產業鏈創新融合工作專班,開展新一輪特色產業創新融合提升行動。深入開展“千爭創萬導入”,引導企業導入各類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將質量、標準、品牌、IP創新融合的意識貫穿到企業發展戰略中。二是對標“世界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浙江制造”標準、國際同類產品先進品質標準和市場需求,進一步提高標準質量,推進內銷產品和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引領企業從“國內合格”走向“國際優質”。三是實施產業創新人才素質提高工程,吸引高層次科技、管理人才來紹發展,重點培育一批新生代企業家和科技型企業家,促進產業人才加快增長。

4.2 著力引育領軍航母企業

深入實施紹興紡織企業“長高長壯”行動:一是加大企業梯度培育招引專項計劃,在起跑庫、加速庫、沖刺庫等基礎上,通過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優化企業融資服務等行動,緩解企業成本壓力,大力培育招引產業鏈領航企業、省級雄鷹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二是鼓勵紹興紡織企業爭創“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和“中國民營企業制造業500強”;三是堅持多措并舉,不斷創新機制,支持企業參與各級各類標準研制工作,提高紹興紡織在標準制定領域的話語權,搶占市場“制高點”,為推動產業發展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提供堅強的技術支撐。

4.3 發揮“鏈主”企業主體功能

一是深入開展現代先進紡織產業集群建設,積極向上爭取,加強與國家、省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政策的對接,爭取獲得更多的項目和資金支持。二是面向產業鏈,鼓勵支持“鏈主”企業整合創新資源,牽頭組建紡織工業互聯網,促進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提高紹興紡織產業鏈競爭力。三是利用好特色項目、標準化創新基礎項目的示范作用,推動產業聯盟開展標準化試點的創建,形成區域濃厚的標準化氛圍。

4.4 數字化提升跨部門協同

一是充分發揮電子政務“一朵云”數據資源綜合集成功能,推動涉企數據集成共享,打通“數據最后一公里”;二是破除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為產業創新生態建設提供數字化服務,實現各部門政策的深度協同和精準觸達;三是開展行政服務標準化創建工作,充分發揮標準化技術優勢,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夯實技術基礎,規范工作流程,不斷提高行政效率。

4.5 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協同打造“理論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金融服務”全過程創新生態鏈。一是開展政產學研用深度合作。支持紹興紡織企業聯合高校、科研機構共同建設研發創新機構,實現規模以上紹興紡織企業研發活動、研發機構、發明專利全覆蓋。二是加大力度引進大型服務企業。根據重點制造業集群提升發展需要,積極引導實力紡織制造企業向生產性服務業延伸,形成若干高水平的大型生產性服務企業。三是為先進紡織產業集群企業提供定制專屬融資服務,推動金融資源向科技創新一線集聚,推進科技創新。

猜你喜歡
鏈條紹興紡織
紹興
澳洋紡織
紡織屆的“兩優一先”
在紹興,與你不期而遇
個性鏈條
紹興大闖關
鏈條養護好幫手: 5款鏈條油推薦
產業鏈條“鏈” 著增收鏈條
人文紹興
別克君越正時鏈條故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