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減負提質”的初中英語教學創新思考

2023-11-02 12:06梁富英
成才之路 2023年30期
關鍵詞:減負提質教學質量創新

梁富英

摘要:“雙減”政策的實施,是對教學改革的補充與完善,同時也對義務教育階段各學科教學提出新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進行初中英語教學創新,提升英語教學質量,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已經成為中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鑒于此,文章從“雙減”政策的內涵入手,分析初中英語教學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從轉變教學觀念、豐富教學手段、優化作業設計三個維度進行教學創新,旨在提升初中英語教學質量,取得減負提質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英語;英語教學;減負提質;創新;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30-0127-04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英語學科的教育價值越發凸顯。初中階段是學生英語語言習得、語用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1]。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如何實現初中英語教學的“減負提質”已成為亟須解決的問題。然而,從教學實踐來看,英語教學改革的落實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英語教學的優化,但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值得重視和研究,并加以解決?!半p減”政策實施后,“減負提質”逐漸成為教育領域關注的重要話題,如何實現初中英語減負提質自然成為英語教師需要探討的重要課題。

“雙減”政策即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及課外培訓負擔?!半p減”政策明確要求,義務教育階段需要嚴格控制學生的課后作業時間及作業量,對于初中生來說,課后作業時間應控制在90分鐘之內[2]。這對作業設計質量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教師在設計作業時進行“控量提質”,從學生學情出發,合理布置作業,最大化發揮作業的價值,使得學生通過完成作業來獲得知識技能。深層次剖析“雙減”政策的內涵,可以發現,“雙減”不只是單純減少學生課后作業,規范課外培訓輔導,還要將學生從“刷題”的困境中解脫出來,減輕學生心理層面的壓力,引導學生對學習產生正確的認知,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逐步建立起對學科學習的興趣,回歸到快樂學習狀態,從而形成良性教育生態,提升學科教學質量[3]。

第一,教育理念落后。新課改的推進,使得傳統教學理念和新教學理念形成激烈碰撞。傳統的教育觀念多是以教師為課堂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著絕對“權威性”,這就導致“教”與“學”之間存在關系失衡現象,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對于教師講解的內容照單全收,缺乏自主思考,這對學生思維發展極為不利。新課改的落實,雖然推動了英語教學改革,但有部分教師缺乏對新課改內涵的充分理解,使得英語課堂過于注重形式,其本質并沒有改變,“穿新鞋,走老路”的情況比較普遍,影響英語教學改革的進程[4]。

第二,教學內容局限于教材。教學內容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英語作為語言學科,其實踐性、應用性較強,僅僅依賴于教材進行教學,容易影響教學效果。加之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方式過于死板,強調對詞匯的記憶、語法知識及解題技巧的講解,使得教學內容存在明顯的碎片化特征,不利于學生對瑣碎的知識點進行串聯,形成整體性思維,容易增加學生的英語學習難度[5]。此外,語言學習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僅僅局限于教材之內進行教學,容易局限學生思想認知,不利于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

第三,教學方法突破陷入瓶頸。教學方法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決定英語教學的整體走向。單一的教學模式,容易讓英語課堂氛圍變得沉悶、單調,難以使學生產生學習熱情。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學模式創新陷入瓶頸,尤其是在中考的壓力下,成績仍然是教師關注的重點,講練為主的教學模式仍然占據英語教學的主導地位,影響英語教學改革[6]。

1.立足“雙減”政策要求,轉變教學觀念

“雙減”政策要求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提升教學質量。在此背景下,教師在教學中要轉變教學觀念,調和“教”與“學”的關系,構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雙主”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從而形成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為學生打造輕松愉快、有溫度的黏性課堂[7]。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集體備課,聚力教研。課堂教學方式的優化,僅僅依靠某一位教師是遠遠不夠的,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教師之間做好協同配合、凝聚力量,通過集體備課、共同教研的方式來形成共識、共享、共進。具體備課教研中,教師需要注意以校本聚焦問題為出發點,通過規范化、常態化的備課教研活動,展開深入研討,以促進英語教學方式改革,打破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的瓶頸。

第二,關注差異,因材施教。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也是提升教學效率的關鍵。因此,“雙減”背景下,教師需要在充分把握課程標準及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進行充分、全面的了解,并且要正視學生的差異性,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差異和學習需求,從而對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進行分層設計,并以層次化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以契合不同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使全體學生都能學有所獲[8]。

第三,關注思維,提升素養。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其教學活動不能僅停留在對知識的傳遞層面,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注重對學生高階認知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提升。為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擺脫教材內容的桎梏,適當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和豐富,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為學生布置適合其能力發展的課后作業,通過層次化作業來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建立自信,使得英語學習成為學生的主動行為,為其學習能力提升、英語素養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2.突破教學方法瓶頸,豐富教學形式

(1)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良好的教學氛圍是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的重要因素,也是減輕英語學習帶給學生心理負擔的有效手段。在“雙減”政策下,要實現英語教學的“減負提質”,就要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v觀傳統英語課堂,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使得課堂教學氛圍沉悶,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狀態的學生往往是沉默的、消極的。這樣的課堂教學氛圍,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因此,教師需要轉變教學方式方法,通過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來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獲得良好的英語學習體驗。

例如,在教學仁愛版七年級上冊“Unit 2 Looking different”這一單元的內容時,為活躍課堂氛圍,教師可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頭腦風暴”,對“描寫人體部位的單詞”進行討論,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輸出,正確說出單詞數量最多的小組獲勝。之后,仍然以小組為單位,組織開展“搶答活動”,活動中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生所熟悉的影視明星的照片,并提出問題:“Who is this?What about...?”準確回答問題最多的小組獲勝。通過小組競賽方式,學生的求勝欲得到激發,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你來描述,我來猜”的游戲活動。教師以這樣的方式開展教學,能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得學生的學習生活更加愉快,心理壓力得到釋放。在小組活動中,學生的英語知識應用能力得到有效鍛煉,從而達到“減負提質”的教學效果。

(2)利用信息技術教學,豐富英語課堂內容?!半p減”政策實施后,各學科教師都開始致力于探索有效的教學方式來打破傳統教學的瓶頸,以充分利用有效的課堂時間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打造高效課堂。對于初中英語教學而言也不例外,在此背景下,教師都將目光聚焦在信息技術上,旨在通過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來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將抽象的教學內容直觀、形象地呈現出來,從而讓課堂教學更加豐富、有趣。作為英語教師,需要跟隨時代步伐,主動學習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作為英語教學的輔助手段,積極打造高效英語課堂,取得“減負提質”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仁愛版八年級下冊“Unit 8 Our Clothes”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教師可在多媒體課件中插入不同民族服飾照片,也可插入不同民族服飾、習俗的視頻,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以此來導入新課,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增加學生對不同民族服飾及文化習俗的了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再如,在教學仁愛版七年級下冊“Unit 7 The birthday Party”時,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一定的差異,容易增加學生的理解難度。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從“Birthday”入手,引導學生談一談自己是怎么過生日的,將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入到課堂教學中,讓英語教學與生活實際建立起緊密聯系,以減輕英語學習給學生帶來的心理負擔。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中西方國家過生日的視頻,讓學生直觀地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異,降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難度。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在構建高效課堂的同時,跳脫教材框架,豐富教學內容,培養學生文化意識。

(3)開展任務型教學活動,提升學生學習效率。任務型教學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模式,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來開展教學活動。該教學模式強調語言學習應該在“做中學”,這也是我國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教師可通過為學生設計多樣化的學習任務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并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實現對語言知識及語言技能的融合,進而達到培養語言運用能力的效果。同時,開展任務型教學活動可以實現生生、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對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凸顯學生課堂主體性、啟發學生思維具有積極意義。任務型教學活動的開展,使得每個學生都有自己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能夠為每個學生提供思考與參與的機會,對于實現英語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全體學生共同進步的教學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靈活地應用該教學模式,促進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仁愛版七年級下冊“Unit 5 Our school life”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教師可圍繞單元中“Topic 1 I usually come to school by subway”這一內容為學生設置如下學習任務。

任務1,“Let’s talk about transportation.”,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對交通相關問題進行討論,以幫助學生掌握by car、by train、by bus、on foot、by bike等和交通方式相關的詞匯。

任務2,“Talk about how to go to school.”,組織學生閱讀課文,尋找文章中的相關內容,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說一說自己是如何去上學的,促使學生掌握“Do you often come to school by bike?”“How do you usually come to school?”等重點句型。

任務3,“Tell me what you do in the morning.”,通過設置這一學習任務,讓學生認真閱讀文章內容,并利用在文章中學到的知識對自己早晨的活動情況進行介紹,如“I get up at seven in the morning,after washing,read for ten minutes in the morning,then have breakfast,and take the bus to school at eight.”。教師設計這樣的學習任務,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同時還可以鍛煉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既能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又能使英語學習回歸學生實際生活,為學生應用英語提供機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

(4)利用思維導圖教學,構建高效英語課堂。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涉及的詞匯、語法、句型等非常多。而傳統的英語教學多關注學生對于單詞的記憶,對解題方法與技巧的掌握。這樣的教學方式往往會將學生的思維割裂,使得教學呈現出“碎片化”現象,不利于學生整體思維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同時碎片化的記憶還容易增加學生的記憶難度、學習壓力,這也是讓很多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感到吃力的重要原因?!半p減”背景下,教師需要轉變以往教學認知,更新教學理念,靈活地應用思維導圖來開展教學活動,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構建高效英語課堂。

例如,仁愛版七年級下冊“Unit 6 Our local area”這一單元需要學生掌握的詞匯非常多,不僅涉及較多的場所名詞,同時還有方位介詞以及介詞短語,教師如果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死記硬背這些詞匯,勢必會給學生帶來非常大的學習壓力。而且死記硬背的效率低,學生背誦后很容易遺忘,這也會打擊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可借助思維導圖來開展教學活動,先根據教材內容提出討論問題:“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word‘city’?”,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以“city”為中心詞,建立簡單的思維導圖,根據學生的回答,將“road、supermarket、station、hospital”等詞匯納入到思維導圖中,幫助學生建立“詞匯串”。同時,教師還可以圍繞教材內容,引導學生用英語說一說自己家里的組成部分,并以“my home”為中心詞匯,建立思維導圖,將學生的回答,如“kitchen、bathroom、bedroom”等作為分支充填到思維導圖中,之后由分支詞匯做進一步拓展,如根據“kitchen”這一單詞,可以延伸出“Cutlery,Microwave,Refrigerator”等詞匯。教師以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能夠在問題的引導下構建思維導圖,既降低了學生的回答難度,又拓展了學生思維,還將相關詞匯串聯在一起,便于學生記憶。思維導圖的應用,還能夠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思維,對學生思維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3.分層設計課后作業,落實因材施教

作業是鞏固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通過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可以為學生鞏固應用課堂所學知識創造條件,同時通過評估學生作業完成情況,還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饋教學活動的開展效果。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加強對課后作業設計的重視?!半p減”政策明確指出,初中階段學生課后作業時間應不超過90分鐘,并且強調要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因此,傳統的題海戰術式作業設計是不可取的,與“雙減”政策要求相悖。另外,在作業設計上,過度拔高作業難度,并要求所有學生全部完成,這種“齊步”發展的作業設計理念也是不可取的。因此,在新形勢下,作業設計必須要進行改革和創新,立足“雙減”政策的要求,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分層設計課后作業,以滿足學生差異化學習需求。根據學生的反饋,教師還要對作業內容及作業量進行適當調整,以提高作業的針對性、差異性,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

例如,在完成仁愛版七年級上冊“Unit 4 Having fun”這一單元教學后,教師可從學生的差異化學情出發,為學生分層設計課后作業。在進行作業設計前,教師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綜合考慮和評估,如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知識接受能力、英語學習興趣等,并以此為依據將學生分為學優生、基礎生、學困生三個層次,然后針對各層次學生情況為其布置相應的作業。比如,針對學困生英語基礎較差、英語學習能力較弱的實際情況,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需要以基礎知識鞏固為主,可設計“認真閱讀課文內容,掌握文章中的重點詞匯、短語”等作業,通過讓學生完成基礎性作業,幫助他們夯實英語學習基礎,為其后續英語學習創造條件。針對基礎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英語基礎、英語學習態度較端正、英語學習能力尚可的實際情況,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可以在基礎知識鞏固的同時,適當增加對基礎知識應用的練習。比如,可以圍繞教材內容及教學重難點,為學生設計對話填空,讓學生補全對話,以鞏固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掌握,鍛煉學生知識應用能力。針對學優生英語基礎較好、英語學習能力較強的實際情況,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可適當提升作業難度,將作業的側重點放在知識應用方面。比如,可以讓學生利用文章中的重點詞匯,如how much、pick up、try on等寫一段和“購物”相關的對話等。分層設計作業,既能滿足學困生對基礎知識鞏固的需求,也能滿足學優生對能力提升的需求,使英語教學真正面向全體學生,使得各層次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獲得提升,并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積累更多的成功經驗,逐步形成良性循環。

新形勢下,傳統以灌輸式為主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初中英語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減負”不可“減質”,要通過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和心理負擔的同時,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實現高效的知識習得,促進其全面發展。因此,作為初中英語教師,要深刻理解“雙減”政策的要求與內涵,立足學生實際情況,對英語教學方式方法進行優化和創新,通過信息技術、思維導圖、任務型教學以及分層設計作業等,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真正把“減負提質”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徐晶.“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模式的改進研究[J].遼寧教育,2022(23):66-69.

[2]劉丹紅.“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22(04):121-123.

[3]蔡鵬宇.“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自主閱讀教學的方式思考[J].天津教育,2022(36):183-185.

[4]楊自得.“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口語教學改進策略[J].廣西教育, 2022(22):23-25.

[5]杜麗娟,趙清麗.“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研究[J].邢臺學院學報,2022,37(03):64-68.

[6]馮永華.“破立”并行,科學“加減”———“雙減”背景下的初中英語教學策略[J].天津教育,2022(19):93-95.

[7]闞久超.“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課堂小組合作的教學實踐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3(03):73-75.

[8]丁小靜.“雙減”政策和信息化背景下的初中英語語音教學實踐[J].山西教育,2021(12):71-72.

Innovative Thinking on Junior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Based on "Reducing Burden and Improving Quality"

Liang Fuying

(Yongding District Kanshi Middle School, Longyan City, Fujian Province, Longyan 364102, China)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supplements and improves teaching reform, and also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eaching in various disciplines during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In this context, how to innovate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glish teaching, and reduce students’ learning burde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In view of this, the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connotation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and proposes teaching innovation from three dimensions: changing teaching concepts, enrich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optimizing homework design, aim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and achieve teaching effects of reducing burden and improving quality.

Key words: junior middleschoolEnglish;English teaching; reduceburden and improvequality;innovation;teaching quality

猜你喜歡
減負提質教學質量創新
提高教學質量,重在科學管理
心靈之窗
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
轉變教學行為 落實“減負提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