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SWOT分析的浙江省湖州市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對策

2023-11-03 05:42史星雲徐珊珊柳麗萍李運興錢文春
蠶桑通報 2023年1期
關鍵詞:湖州市蠶種湖州

史星雲,徐珊珊,柳麗萍,李運興,錢文春*

(1. 湖州市農業科技發展中心,浙江 湖州 313000;2. 雙林鎮公共事業服務中心,浙江 湖州 313000)

SWOT法是一種對研究對象所處的環境從內部的優勢和劣勢以及外部的機遇和威脅進行科學系統的分析,進而依據研究結果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建議和對策等的分析方法。本文在對湖州蠶桑產業發展歷史簡述的基礎上,運用SWOT 分析方法,對湖州蠶桑產業發展的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機遇(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s)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進而提出相應發展對策與建議,對湖州蠶桑產業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1 蠶桑產業發展歷史簡述

湖州栽桑養蠶已有4 700多年的歷史,素有“絲綢之府”的美稱,為舉世聞名的蠶絲文化發祥地之一。湖州蠶桑產業從宋朝代逐步走向繁榮,到晚清時已進入鼎盛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湖州市蠶桑產業進入發展黃金期,1990 年蠶種飼養量為113.65 萬張,1992 年蠶繭產量達40 981 t,均是歷史最高峰;1996 年開始銳減,1999年到2010年期間蠶種飼養量和蠶繭產量時而下降時而上升;2011 年之后呈現逐年下降趨勢,蠶種飼養量和蠶繭產量年均減少15%左右,湖州地區蠶桑產業嚴重萎縮。據統計,2021年湖州市有桑園面積1.09 萬hm2,養蠶農戶7.2 萬戶;全年蠶種飼養量6.3 萬張,蠶繭產量3 621.1 t,分別為歷史最高峰值的5.54%和8.84%。

圖1 1978—2021年湖州蠶桑產量和蠶種飼養量情況Fig. 1 Situation of cocoon yield and silkworm rearing amount in huzhou from 1978 to 2021

2 蠶桑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

2.1 優勢分析

2.1.1 自然條件良好

湖州地區具有北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四季分明,光照條件良好,雨熱同期,河網密布,生態環境優美,為栽桑養蠶奠定了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條件,使湖州曾經發展成為全國重要的蠶桑生產區域之一。

2.1.2 蠶桑文化源遠流長

湖州蠶桑歷史悠久,距今4 700多年前,湖州先民已經開始育蠶制絲。據史料記載,湖州?;~塘系統形成于公元前770 年—前403 年間,距今已有2 000 多年的歷史。1851 年“輯里湖絲”走出國門,并獲得“世博金獎”,明清時期,湖州已是全國蠶桑產業交流的中心。這些事件均有力地證實了湖州有著悠久的蠶桑文化歷史。

2.1.3 蠶桑產業影響深遠

1994 年11 月28 日,“寶寶”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注冊的蠶種商標;1995 年、2003 年湖州市先后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中國絲綢之鄉”“中國綢都”的榮譽稱號;2015 年6 月25 日,“湖州錢山漾遺址”被正式命名為“世界絲綢之源”;2017 年11 月,“浙江湖州?;~塘系統”被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認定為“全球重要的農業文化遺產”。這對于進一步鞏固和提高湖州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2.1.4 科技力量走在前列

湖州市擁有湖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蠶桑所和經作站以及縣區相關推廣部門負責蠶桑技術研究與推廣工作,并有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湖州綜合試驗站、浙江大學-湖州蠶桑產業聯盟等科技力量,聚集了省內外優秀蠶桑專家為湖州蠶桑產業“把脈問診”。改革開放以來,湖州市共獲得蠶桑相關科技成果百余項;21 世紀以來共育成家蠶新品種5對。蠶桑機械化種養水平、人工飼料育等現代化技術走在全省前列。全市現有2 家蠶種生產企業,年生產蠶種在10 萬張以上。這對于發展湖州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強大的支撐和指導作用。

2.2 劣勢分析

2.2.1 規?;潭鹊?/p>

湖州市現有桑園面積1.09萬hm2,養蠶農戶7萬多戶,分戶零星種養;戶均桑園面積0.15 hm2左右,每667 m2蠶種飼養量不足0.5張,小而分散;無論是桑園還是養蠶均以傳統手工操作為主,未形成規模,適應不了現代農業的規?;?、機械化和智慧化生產。另外,現有土地管理制度以及蠶農老齡化嚴重等因素也制約了蠶桑產業的規?;l展。據統計,目前全市應用機械化種養技術飼養蠶種不足500張,占全年蠶種飼養量不足0.8%。

2.2.2 比較效益不高

隨著新型產業的擠壓和市場價格的波蕩起伏,傳統蠶桑產業虧多盈少。另外,蠶桑產業自身受氣候環境、種養模式及技術等因素影響,單位面積土地或蠶房效益低。比如,近年來,‘陽光玫瑰’葡萄每667 m2效益至少在1萬元以上,更甚者在10萬元以上;每667 m2茶園效益在1 萬元以上。較其他種植業可言,蠶桑產業效益較低,據統計,2021年湖州市蠶桑生產每667 m2產值不足0.06 萬元,造成農戶種桑養蠶積極性大大降低。

2.2.3 龍頭帶動缺失

湖州地區蠶桑種養主體基本上以家庭戶為主,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較少。目前,全市沒有龍頭企業直接參與蠶桑經營生產,缺乏龍頭企業對蠶桑產業的示范帶動作用。

2.2.4 資源流失嚴重

湖州地區桑園面積最大時2.37 萬hm2,現有桑園面積僅為高峰時期的45.1%,桑園面積已流失一半以上。隨著湖州市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的快速推進,原先相對年輕且文化水平較高的從事栽桑養蠶的人員選擇就近或者外出務工,進而造成青壯勞動力嚴重短缺。伴隨著湖州蠶桑產業的不斷萎縮,大部分從事蠶桑生產的專業技術人員也都轉移到其他種養產業上,導致大量專業技術人員的流失。

2.3 機遇分析

2.3.1 市場空間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防控和電商的普及,國內外絲綢消費需求逐步回暖,內銷比例上升至70%,必將為傳統的蠶桑繭絲綢業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據商務部監測,2021年我國50家絲綢樣本企業銷售額為31.35 億元,同比增長24.91%。據海關統計,2021—2022 年我國真絲綢商品持續回暖,2022 年出口額16.99 億美元,比2020 年增長58.58%。桑枝食用菌、桑葉茶/菜、蠶絲面膜與化妝品以及黃金絲棉被等高端絲織品等產品深備受消費者青睞和關注,為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開拓了新的市場和消費空間。

2.3.2 “一帶一路”倡議

2013 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偉大戰略構想,十年來“一帶一路”倡議為蠶桑產業調整結構和轉型升級帶來重要的機遇。湖州具有深厚的蠶桑歷史文化積淀、良好的自然生態條件、歷久彌新的產業基礎以及優越的地理位置等優勢,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統籌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的能力,給蠶桑產業進一步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2.3.3 政府引導與政策支持

近幾年來,國家、省市出臺了諸多政策支持蠶桑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等六部門于2020年9月聯合出臺了《蠶桑絲綢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 年)》;商務部于2021 年9 月15 日出臺了《關于繭絲綢行業“十四五”發展的指導意見》;2021年10月浙江省農業農村廳也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湖州市對桑葉機械化收獲、工廠化養蠶等項目給予不超過100 萬元的資金補助,并且對蠶種生產企業也給予了相應的政策支持,為蠶桑產業的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2.4 威脅分析

2.4.1 產業轉移

在“東桑西移”工程的推進和產業轉移規律的共同作用下,逐步形成以廣西、四川和云南等省份為代表的西部蠶區,2021年其蠶繭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80.89%,成為全國及世界最大繭絲原料生產基地之一,這也使得地處東部的湖州蠶桑產業萎縮嚴重,近年來,湖州蠶種飼養量、蠶繭產量均在逐年下降。

2.4.2 國外市場的沖擊與競爭

雖說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蠶絲生產國與出口國,近些年來,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逐步調整,國內外蠶桑產業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印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蠶桑產業規模也在逐步擴大,勢必會對我國蠶桑產業和繭絲市場發展造成一定沖擊,并加劇競爭。

2.4.3 原料生產者和加工者之間的利益沖突

在現階段割裂了“蠶繭—絲綢制品—市場”的產業鏈條的背景下,產業鏈中各生產環節利益分配不盡合理。蠶繭生產者要高價格賣蠶繭,絲綢加工者要節約成本,追求質量和效益,他們之間的矛盾勢必會加劇原料生產者和繭絲綢加工者之間利益沖突,對蠶桑產業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

2.4.4 經營風險較大

蠶桑生產包括栽桑、養蠶、上蔟和采繭等環節,其過程長且管理復雜,受技術、市場、氣候和環境等因素影響大,比如蠶繭市場價格波動大;再者生產方式以家庭戶經營為主,抵御自然、市場等風險能力弱;這些均增加了蠶桑生產風險成本和加劇其生產規模的進一步萎縮。

3 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近年來,湖州蠶桑產業規模持續縮小,面對蠶繭生產效益低、龍頭企業帶動缺失和生產方式傳統等諸多挑戰,但仍要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和抓住市場發展空間等機遇。要想實現湖州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依托湖州豐富的蠶桑文化資源,以蠶桑產業提質增效和傳承創新為總目標,堅持創新、特色、多元、融合發展方向,從以下幾個方面重點推進蠶桑產業工作。

3.1 加強政府重視與政策引導

蠶桑作為湖州市一項傳統而古老的產業,曾經為湖州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當地政府應充分認識傳承發展蠶桑絲綢歷史經典產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實加強領導,優化區域布局和產業轉型升級相結合,制定具體發展計劃,研究出臺建設用地、蠶用機械補貼、專業人才落地和保險扶持等政策。農業農村部門加強與財政、科技、市場監管、工業和信息化、環保等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明確責任分工,共同推進湖州蠶桑產業高質量健康發展。加大宣傳引導力度,認真總結先進技術、經驗做法,扎實推進典型示范,多渠道、多形式擴大宣傳覆蓋面,營造一種良好的蠶桑產業發展氛圍。

3.2 強化資金保障與支持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通過專項資金、貼息貸款和以獎代補等方式,支持“未來農場”、蠶桑特色優勢產區、蠶桑產業小鎮等的建設與發展。引導鼓勵更多工商資本、金融資本、社會資本等投資基礎設施建設、蠶桑生產經營等,不斷培育與壯大龍頭企業,發揮其示范帶頭作用。統籌各類項目資金,向上積極爭取浙江省蠶桑產業技術項目、農業重大技術協同項目與“三農九方”科技協作項目等資金,同時申報省市公益類項目和重點研發項目資金。

3.3 注重科技創新發展

加強蠶桑種質創新力度。注重蠶桑種質資源保護和開發應用研究,選育一批適用于機械化與工廠化種養的優質蠶桑新品種,育成一批具有藥食或生物醫用材料的專用品種。同時,加強桑苗繁育基地建設和規范,完善桑苗交易市場。支持和鼓勵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蠶桑經營主體等單獨或聯合開展人工飼料、工廠化養蠶、機械化種養等關鍵技術研究與攻關,示范和推廣蠶桑新品種、新模式、新技術和新產品。設計和開發與蠶桑種養相配套的桑園微耕機、無人植保機、桑葉/枝收獲機、小蠶大蠶飼育機以及自動上蔟與采繭等智能機械設施設備,加快推進蠶桑產業“機器換人”步伐;實施“互聯網+”現代蠶桑產業工程,積極把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數字化技術應用到蠶桑生產中,打造一批以蠶桑產業為主的“未來農場”。堅持蠶桑大農業、大食物和大產業的發展理念,轉變傳統“?!Q—繭—絲—綢—制成品”產業模式,積極推進“蠶桑+”立體循環種養模式,差異化發展天然彩色繭、果/葉加工品、桑黃、蠶絲面膜和蛹蛋白等功能性產品,不斷促進蠶桑資源深度利用,提升產業鏈附加值。

3.4 建立健全人才隊伍體系

完善繼續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加大對蠶桑專業技術人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的技術培訓力度,進一步提高從業人員專業水平和科學素養,夯實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人才基礎。強化高端人才儲備。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招引蠶桑專業方面高端人才來湖工作,在創業、住房補貼、編制、生活補助等方面給予適當支持,創造條件吸引青年人才到蠶業技術體系中工作,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評價與培養制度,為湖州市蠶桑技術科研與推廣體系注入新鮮血液。

3.5 蠶桑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以雙林綾絹織造技藝、蠶神“馬頭娘”、掃蠶花地、含山軋蠶花和新市的蠶花廟會等蠶桑文化資源背后歷史為依托,充分挖掘蠶桑生態與文化功能,在保護和傳承的基礎上,講好故事,促進第一產業與第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蠶桑文旅融合發展。充分利用當地的蠶桑文化資源,將蠶桑文化與科普活動、健康保健、鄉村旅游、智慧旅游和休閑旅游等相結合,創新旅游發展模式,開發特色的蠶桑文化旅游產品,打造湖州蠶桑文化旅游集群,展現湖州“絲綢之源”的美好形象。

猜你喜歡
湖州市蠶種湖州
湖州市庚村陽桃規范化栽培技術
湖州市吳興區:構建消費幫扶機制 支援工作走深走實
湖州市吳興區: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My family
涼山州蠶種場簡介
涼山州蠶種場簡介
涼山州蠶種場簡介
湖州出土郡國五銖錢
湖州特色小鎮的“特”與“色”
創新原蠶區蠶種生產方式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