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體育教學中融入職業體能訓練的路徑

2023-11-03 20:59馬振嘉
體育風尚 2023年8期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教學路徑

馬振嘉

摘要:隨著各高校教育水平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越來越多的高校開治注重體育課程教學改革,同時開設豐富多彩的體育選修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多鍛煉身體、強健體魄的機會。任何工作和生活都離不開一個健康身體的支撐,大學生不僅需要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更要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職業體能訓練融入高校體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本文將職業體能訓練如何融入高效體育教育展開討論,探究其科學化合理化的開展路徑。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職業體能;教學路徑

培養當代大學生的身心綜合素質,是高校體育教育的核心目標所在,其肩負著學生成長和成才的重擔。均衡發展是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對于高校學生而言,每周運動量往往達不到學生需要的運動量要求,有時學生也會選擇逃避體育教學課程,不去進行體能訓練,這非常不利于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在時代發展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課程內容日漸豐富,教學體育訓練多元化,不僅豐富大學生對體育課程的選擇性,更增強體育教學的效率和課程完成質量。職業體能訓練是高校體育培養學生的重要途徑,要著重研究如何將職業體能訓練融入高校體育教育,創新高校體能訓練體系。

一、職業體能訓練內容及意義

職業體能是個人在從事職業活動時要必備的綜合素質,是能否順利完成職業活動內容的重要助力。職業體能涵蓋內容廣泛,包括反應、速度、肌力、耐力、平衡能力、柔韌性、敏捷性和協調能力等。職業體能水平代表職業勞動者身體狀態,也代表勞動者對所在環境的適應力及耐受力,是結合了特定工作要求,進行數據合理分析后,對勞動者身體素質能力做出的要求[1]。例如重復性工作的重復操作能力,對于背部肌肉承受靜態力的肌肉能力,及在嚴苛工作環境中的人體忍耐能力等。職業體能訓練又被稱為體適能訓練或職業體能鍛煉,是經合理運動鍛煉方式來維持或是增強體能,是以促進身體健康為主的訓練方式。包括增加肌肉水平、促進循環系統代謝調節、掌握運動技能和增強身體體能等。

應用型技術人才是時代發展中十分重要的環節之一,而職業體能訓練就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茖W合理地體能訓練內容能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加強自主鍛煉思維意識,為學生樹立終身體育訓練思維打下良好基礎,健康的體魄幫助學生們成為新時代要求下的高素質勞動者。根據當前國家對大學生體質測試標準(男1000米、女800米、肺活量、坐位體前屈、仰臥起坐等),并不能夠全面反應學生體能情況,不符合現代社會對大學生職業發展的實際要求,沒有與職業技術教育要求相匹配。大學階段的職業體能訓練是為了學生順利完成相關職業活動所必須具備的身體能力。

將職業體能訓練內容融入高校體育教育能夠有效改善傳統體育教學課程的弊端,幫助當代大學生擁有健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為了發揮出職業體能訓練的具體優勢,要明白其具體內容及實踐方法,要有效避免不必要的運動損傷和風險,有針對性的為高校學生提供合理的體育鍛煉途徑。

二、高校學生專業與生理負荷相關性

高校培養的人才不同于高中時期,具有一定的專業能力的職業方向性,許多專業因職業原因需要學生對應擁有不同的體能情況。接下來會列出大學生專業作業特征與機體生理符合的相關性[2]。

常見類專業:金融學、會計學、人力資源學、語言專業、國際貿易專業、資產評估專業等,其職業特點要求從業人員長時間坐姿工作,根據其職業特點分析從業人員身體負荷及解剖學特征會發現,由于長期靜坐,含胸低頭可能造成駝背、胸闊變形或頸椎損傷;坐姿持久容易背部疲勞,造成小肌肉纖維束損傷;不良坐姿也可能導致腰部肌肉勞損和發生脊柱側彎,長時間塌腰體態有一定概率引發脊柱正常生理彎曲度失調,導致腰椎病變。同時對于內部臟器,久坐使心臟日常負荷減少,長久易導致機體心臟功能減退,心肌能力減弱,血液循環慢等問題,長時間伏案工作也會影響肺部通氣功能等。

特殊類專業:如視覺專業(動畫設計、計算機網絡技術等),這些工作長時間用眼,導致眼部長時間超負荷工作,最終造成視力下降,眼干眼澀眼疲勞、干眼癥或眼部炎癥的發生。如力量專業(物流業、烹飪專業、道橋工程相關專業、農學相關專業)等,可能導致體力透支對身體造成損害。如精細專業(機械專業、汽車維修專業、園藝相關專業、機械工程等),這類專業需要精細化作業,要求身體靈活或手腕靈活,這就涉及到小肌肉群的頻繁收縮活動,容易產生疲勞感,嚴重可壓迫腕管內正中神經進而導致腕管綜合征。

綜合類專業:反應與超精細化專業(護理類、藥學類、應用化學類、無人機應用技術、康復治療技術、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等),此類專業要求精細的身體配合性,并需要配合一定的反應能力,工作者要在一定時間范圍內作出相應反應,而機體長時間高關注度的反應工作狀態很容易出現身體機能和神經組織不協調狀態,導致出現工作失誤影響工作效率。超精細化與心理專業功能(臨床醫學專業、針灸推拿專業、中西醫臨床醫學、動物醫學、機電設備維修等),此類專業需要非常精細的動作準確性,配合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壓力能力,對神經和機體都有十分嚴苛的要求,強大的負荷下容易導致身體及精神疲勞無法進行工作內容。應變能力與心理功能專業(汽車營銷與服務行業、醫藥營銷等相關專業等),此類專業需要一定的溝通應對能力,要求對人對事的解決能力,需要一定的心理承受力,在心理和精神的多方壓力下容易出現心理疾病。

三、高校職業體能發展滯后原因解析

1.大學生個人職業體能訓練意識薄弱

以往的高校體育教育沒有關注到學生由于不同工作特性所導致的長期不良工作體位對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相關康復醫學和運動解剖學研究資料表明,坐姿體位并不十分符合人體脊柱受力最佳狀態,長時間的靜態坐姿會誘發不同程度的頸椎、腰椎不適,嚴重時可導致頸椎病、脊柱側彎、腰肌勞損、腰間盤突出癥、脊柱強直和肩周炎等疾??;其他方面包括用眼過度導致視疲勞綜合征,長時間壓力導致心理焦慮等職業相關疾病[3]。這些問題原本能夠在高校體育教學訓練中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但是因為高校職業體能訓練教育的不重視和缺失,大學生并沒有過多的關注,還處于較低的認知水平。

2.學生未來職業屬性與體育教學目標脫節

在高校體育教育課程中,很少存在職業體能鍛煉內容,沒有對職業體能的關注度,未能將其視為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的有效手段,現有階段的體育教學目標也枯燥乏味。大多數高校在校內開展學生體能訓練時,沒有制定明確訓練計劃和訓練目標,也缺乏專業指導教師展開指導。在高校體能訓練中,占據主體地位的仍是大學生體質測試的項目種類,這會導致體能訓練變為應付體能測試的應急性訓練,高校學生在這種體育教學指導下會缺乏積極性與主動性,甚至可能導致考試作弊現象的出現,并且高校開展體能訓練的基礎器械配備缺乏,基礎設施不完善,以上種種因素疊加十分影響高校學生體能訓練具體工作的開展。

3.高校體育課程建設與崗位職業要求具有差異性

在高校體育課程目標的制定和具體訓練內容的構建中,要滿足學生就業崗位職業體能的具體需求。要根據時代背景全面落實融合職業體能教學,完善高校體育教學體系,進而提高體育課程教學質量,調動大學生參與職業體能訓練的積極性,培養個體終身開展體能訓練的意識,大幅度提升學生未來社會適應能力,滿足社會對專業人才的要求[4]。實際高校體育教學中,部分高校仍采取傳統教學方案,只能維持傳統體育教學功能,對于職業體能訓練的關聯度十分微弱。例如:傳統球類運動占體育教育很大比重,但并不能滿足職業素養對大學生身體素質作出的具體要求,也不能保證學生體能的全面發展,針對不同專業作業特性沒有具體實際應用助力作用。

四、高校體育教學中融入職業體能訓練的路徑研究

1.關注職業體能訓練重要作用,加大基礎訓練

高校體育教育應積極展開高校職業體能訓練,大幅度提升高校學生體質水平、增強周圍環境適應能力,使未來工作中個人長時間不良作業體位可能誘發的身體疼痛得到有效緩解,學會自我保健,擁有健康的體魄是保證學習質量,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內容。將職業體能訓練切實納入高校體育教學目標,合理融入體育教學訓練過程之中,為學生提供專業職業體能訓練指導教學,培養長久體育鍛煉習慣,是房前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據相關調查研究得出,在參加工作的畢業生中,體重、內臟脂肪及皮下脂肪數值隨著工作年限和年齡增加而增長,部分人相比較于正常健康指數已經嚴重超標。而這些指標體現于具體的身體素質上則表現為爆發力及柔韌性的缺失、肌肉耐力的下降等。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工作環境特征和崗位特定性所導致的機體局部肌肉僵硬、骨骼靜力負荷超載等,導致肌肉、關節、骨頭和韌帶等發生損耗,成為十分常見的職業健康問題。只有必要的人為干預才可能得到舒緩和根治。所以要在高校教育中關注職業體能訓練的重要作用,加大基礎訓練,貫徹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理念,使高校學生養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2.投入師資建設,創建高水準教師隊伍

為保障高校學生職業體能訓練的建設工作,要加強教學中的師資隊伍建設水平,大力提高體育教師的整體教學素養。要組織專業的職業體能教學培訓,組織教師進修專業性知識彌補自身缺陷,學習職業體能的基礎知識和科學訓練方法,進而創建高水準的教師隊伍。挑選科學領頭人,由實踐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帶領年輕教師群體開展體育課程教學實踐,并積極探索科學高效的教學模式,在共同努力下形成富有職業特色的高校體能教學模式[5]。通過職稱、學歷、資歷和年齡進行合理搭配組合,以期組建高水準的教師團隊,為提升對學生的職業體能教學效果奠定基礎,也促進體能教學的開展和教學研究的高層次發展。高校領導層要加大對學生職業體能訓練課程教學的扶持力度,在力所能及的水平范圍內可創辦專門的教學科室,培養一批有良好專業素質的職業體能專職教師,為更好的開展高校職業體能訓練提供有效助力。

3.推進高校職業體能教學課程科學化建設

擬訂高校職業體能訓練教學大綱。教學大綱是依據學科實際內容和教學計劃編著的指導性文件,其以綱要的模式制定了課程教學中的教學目的、教學任務、必備學科知識與技能的范圍,對實際教學中的教學方法、教學進度和教學深度等內容做出了總體要求,是高校教學中的整體依據和教學評價準則[6]。想要制定科學化、合理化的職業體能教學大綱,第一要清楚職業體能課程的主體地位和重要作用,把握課程的重點和難點,理解基本任務和具體要求。第二要明確授課原則和課時占比,結合職業體能訓練的教學內容、訓練方式和功能性作用等,多方面制定教育大綱。

高校課程教學目標要貼合職業體能訓練理念,制定科學教學計劃,符合普通大學生身體發展規律,完善教學體系,加強高校人才就業后崗位適應能力。教學目標要求高校學生熟練掌握職業體能訓練的基礎知識和訓練技巧,高效開發學生體能,增強身體素質,降低就業后工作導致的職業病風險,更重要的是將保持終身體育鍛煉的思維根植在學生的思維意識里。

下面將根據實際工作經驗舉例說明如何根據職業特征為高校學生制定合理教學項目計劃。如視覺專業,可以根據職業特點開展專項訓練,如眼保健操、射箭、氣功、野外徒步等;力量專業,開展器械訓練、跳躍、短跑、健美、足球等課程;超精細與心理功能專業,開展飛鏢、跳水項目、心理專項訓練或體操項目;應變能力與心理功能專業,開展跳水項目、冰壺球、棋類項目等。根據不同職業就業訴求在高校體育教育中科學合理的融入職業體能訓練課程。

五、總結

將職業體能訓練融入到高校體育教育中,不僅迎合時代發展趨勢,并且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空間,對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就業后身體素質保障有著十分重要及長遠的意義。在高校教育管理實踐中,科學合理安排職業訓練,創新訓練方式,創設完善的安全保障體系,更好的實現高校職業體能訓練的融合,為學生的身體健康以及全面發展提供更好保障。

參考文獻:

[1]王偉鵬.高校體育教學開展體能訓練的必要性及對策[J].水利水電科技進展,2022,42(03):127-128.

[2]王建基.高校體育教學中融入職業體能訓練的研究[J].健與美,2022(12):120-122.

[3]李宏,李珍.高職體育教學中職業體能訓練的融入策略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21(21):166-167.

[4]申小寶.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的職業體能訓練策略研究[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4(11):57-58+60.

[5]汝雷,孫凱.功能性體能訓練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可行性應用研究[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22,31(06):94-97.

[6]張舒暢.以“職業體能”為導向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21(04):131-136+156.

猜你喜歡
高校體育教學教學路徑
激發小學生語文教學主動提問的課堂教學路徑
婦產科臨床護理教學路徑的建立與應用研究
高校體育教學中引入運動生理學知識的必要性探究
人文精神關懷下的德國音樂學教育
運動處方教學模式在高校跆拳道選項課中的實效性研究
淺析網絡技術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發展
試論多媒體網絡教學平臺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推廣策略
基于能力本位、探索汽車檢測維修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學的路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教學路徑研究
強化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路徑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