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經濟背景下高職院校新商科“四位一體”培養模式探索

2023-11-05 23:43劉洋吳葉勤王瑞華
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新商科四位一體

劉洋 吳葉勤 王瑞華

摘? 要:產業數字化革命加速了商業模式的迭代與升級,對具有數字化創新能力的復合型新商科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淬煉新商科,明確數字經濟時代新商科人才培養內涵,揭示高職院校商科人才培養的現實挑戰,構建新商科人才“崗課賽證”數字化能力培養體系,探索實踐知識復合、能力提高、思維創新、素養提升“四位一體”的新商科人才培養范式。

關鍵詞:新商科;數字經濟時代;"四位一體";數字化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2?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6-3769(2023)05-077-06

進入數字經濟時代,產業革命加速了商業模式的迭代與升級,尤其對具有創新能力的跨界復合型商科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數字化的新商業規則、新商業思維和新商業實踐將是商科人才培養面臨的新挑戰。職業教育內生于經濟社會,高等職業教育適應性問題成為其發展的主要矛盾。因此,明確新商科人才培養內涵,揭示數字經濟時代高職院校新商科數字化人才培養的現實挑戰,探索新商科人才數字化能力培養體系是必然選擇。

一、數字經濟時代新商科人才“四位一體”的內涵

數字經濟時代,商業環境發生了顛覆性的重構和創新,以專業職能培養為導向的傳統商科教育已不能適應新技術革命的發展需求,“新商科”呼之欲出。那么,如何認識數字經濟時代新商科的豐富內涵?本文認為,應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淬煉新商科,探索實踐以行業為導向,知識復合、能力提高、思維創新、素養提升“四位一體”的新商科人才培養范式。第一,知識復合,商技融合強基。數字化轉型發展推動高等職業院校以綜合性視角理解新業態、新模式、新發展、新服務中蘊含的深層邏輯,實現商科知識與行業技術融合、商管品質與信息技術并重、商業實踐與知識復合齊驅的人才培養目標[1]。第二,能力提高,實踐創新提質?;跀底旨夹g的推動,新商科人才應具備掌握新工具的能力、數字化創新能力、數據決策能力和全域觸達能力。第三,思維創新,智慧賦能培優。數字化時代需要具有創新變革意識的商科人才,打開自己以學到新的知識和技術,調整自己以突破原有的思維定勢,開放自己以獲取豐富的商業資源,否定自己以重構價值體系。第四,素養提升,價值鑄魂育人。數字經濟時代需要提升學生在復雜商業環境中做人的素養、職業素養及管理素養,培養人文素養與科學精神共振、商管品質與專業技能兼備的高素質商科人才。

二、數字經濟時代高職新商科人才培養的現實挑戰

1.多學科協同需求與培養模式變革

數字驅動經濟發展面臨諸多重大問題,單一或幾個具體學科顯然難以應對,需要多學科協同解決[2]。部分高職院校探索跨學科商科人才培養,嘗試文工、文理的融合,但只是將跨學科課程簡單疊加,融合粘性不足。傳統文科和理工科分離的教學模式導致融合一直存在著語義鴻溝,商科學生在學習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等課程時感覺難度很大,學完仍然存在“兩張皮”不相融的情況,不具備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數字應用能力的提升和數字思維培養以商科教育的轉型重構為基礎,培養模式的一系列深刻變革往往受到傳統觀念和路徑依賴的沖擊。無論院校管理層還是專任教師,都缺少自我否定的勇氣,數字化改革的積極性不高,不排除有部分抵觸情緒,既而對培養模式創新改革形成阻礙。

2.“新實踐”快速發展與商科教育的范式轉換

在新工具、新技術、大數據的作用下,常規的工作任務逐步被信息智能所取代,商科面臨著一場深度社會分工。新實踐的先行性、先進性,決定了商科教育必須要跟進思考,實現范式轉換,以適應新實踐帶來的挑戰。會計是商科領域數字技術應用的核心專業之一,財務會計將逐步從信息系統自動化走向超級自動化和智能化。據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的調研顯示,財務云、移動支付、會計大數據分析、財務機器人、電子發票、智能ERP等信息技術對我國會計從業人員的影響和沖擊最大,財務從業人員的工作范式不再遵循標準化,而逐漸轉向財務云平臺的虛擬化和提供更為泛在的服務。其他商科專業同樣趨向非標準化的創新性工作內容,就業形態的轉化要求強化從業者的數字工具應用能力。然而,“新實踐”中不斷更新的數字系統平臺既復雜又高度集成,給高職院校開展模擬實習實訓帶來巨大挑戰。一方面,建立或引入與企業應用能級相當的數字化商業綜合實訓系統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另一方面,從復雜系統中分離出的獨立實訓平臺魚龍混雜,要想與商業實踐貼合,需要較高的技術壁壘;同時,支撐數字化商業實踐系統功能發揮的數據信息梳理困難,對實訓教學組織提出了更高要求。

3.數字技術應用與教學能力提升

商科教育以問題為導向注重案例教學,而商業案例情景根植于社會經濟生活,具有很強的直觀性,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短視頻、虛擬仿真場景等不同數字化技術制作案例庫,創設商業問題情境,有利于提高商科教學能力,適應社會數字化轉型需求。然而這卻是我國職業教育目前的短板,利用數字化技術提升課堂教學能力頗具挑戰性。易燁等(2022)[3]通過調研發現,高職院校專任教師的數字素養整體水平尚待提升,教師對應用數字化技術提升教學能力的態度和意識很強烈,但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應用能力卻明顯不高。國內商學院轉型步伐較慢,院校數字化基礎建設不足,缺乏應用創新場景,無論對院校自身的數字化轉型與組織重構、課堂教學的情景模擬、在線課程的開發借鑒還是教師數字化教學能力提升均形成阻礙。

4.商業新倫理挑戰與立德樹人鑄魂

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對商業新倫理的挑戰不可回避,價值鏈重組過程一旦失控,可能導致新商業模式對原有業態的從業者造成沖擊,商業價值觀錯位、市場道德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失等問題也因此凸顯[4]。進入數字經濟時代,如何規范和引導企業家的經營行為,減少諸如大數據信任、信息安全、數據鴻溝、平臺壟斷等沖擊法律秩序的倫理挑戰,建構商業倫理價值體系,是學界亟需研究的議題?!傲⒌聵淙恕笔歉咝5牧⑸碇竞透咀裱?,面對新時代對商業新倫理的挑戰,在商科教育中堅持立德樹人,切實做好育人工作,才能培養出更多具有大局意識和長遠眼光的商界人才。秉承商業倫理規則,將發展置于安全底線之上;構筑信息倫理規則,將約束置于數字發展之中;強化技術倫理規則,將創新置于有效監管之下,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商科話語體系,夯實我國在紛繁復雜、不斷融合國際經濟大環境中的重要地位。

三、數字經濟時代高職院校新商科“崗課賽證”數字化能力培養體系

2021年,全國職業教育大會提出推動“崗課賽證”融通綜合育人的要求,進一步推動了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時代商科實踐動態演進,高等職業教育應做到“適應+引領”,提高商科人才數字化能力,培養“知識復合、能力提高、思維創新、素養提升”的新商科人才,如圖1所示。

1.課程體系的多學科重構

數字經濟蝶變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技術與各行業的融合發展。了解數字經濟時代的崗位需求,找準新商科人才培養定位,以需求為導向反向重構課程體系,打通人才供給與企業需求的“最后一公里”。數字經濟賦能職業教育崗位適應性需要重構職業教育數字化課程模塊體系,課程模塊是“崗課賽證”數字化能力培養的核心要素。課程模塊由單個標準化的課程單元組成,每個課程單元均包含課程目標、內容、過程實施以及測評體系,模塊化的獨立性和可分解性讓其能夠靈活組合,跨學科課程模塊緊密擬合能夠發揮模塊化的規模優勢。具體來看,模塊一:通識教育課程模塊,從立德樹人鑄魂角度出發,開設思政課程、人文素養課程、商業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實踐倫理等課程,不斷提升學生的家國意識、人文底蘊、道德修養和思辨能力。模塊二:專業課程模塊,打造立體的專業課程。圍繞商管專業核心素養和商業實踐要求,融合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技術課程和專業信息化課程。模塊三:數字信息化模塊,嵌入數字信息化課程。為了避免“兩層皮”情況,首先可將概率論、統計學、線性代數、Python 語言編程等相關基礎課程的部分內容融合,設置信息化基礎課程[5]。其次,以項目為驅動將數字信息化模塊與專業發展需求融合,進行商科專業數字化轉型,包括數字化財務、數字化營銷、數字化電子商務、數字化供應鏈、數字化風險控制等,讓學生了解商業項目和數據分析方法的同時,提高數字化能力。第三,商業主題數字信息化課程,將商業背景問題轉化為數據問題。通過獲取數據信息,分析商業活動中的結構數據與非結構數據,洞見隱藏信息,指導商業決策行為。模塊四:個性化課程模塊,拓展跨學科個性化選修課程。數字經濟時代除了具備數學、計算機科學、商科、外語、哲學五大素養外,學生可以根據就職行業的需求和自身優勢,通過個性化課程組合,補充和發揮專業數字化能力。與此同時,開展模塊化課程改革,刪減非必要的理論教學內容,適度精簡專業知識,注重與數字信息化的有效融合,為實踐教學環節的強化騰出課時和空間。

2.實踐教學的多層次開展

跨學科融合的課程模塊與多層次實踐教學的開展,作用于新商科創新人才的培養,數智賦能產教融合共育創新型人才,已成為教育共識?;ヂ摶ネǖ臄底纸洕鷷r代,商業生態圈離不開各利益相關者的共同維護,商科實踐教學的開展也應在大商業生態圈基礎上多層次共頻共振[6]?;诂F代科學技術構建跨專業仿真綜合實踐平臺,創設企業經營仿真環境,通過崗位技能訓練、綜合創新技能訓練、項目實戰訓練等,對接就業崗位。第一層,崗位技能訓練。通過改造和升級各專業原有實驗室,建立智慧財務實驗室、新媒體營銷實驗室、新零售實驗室、智慧金融實驗室等數字化商業實驗室,訓練崗位基本技能。第二層,綜合創新技能訓練。借鑒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的做法,建立大商業數字化生態圈實訓平臺,包括“一廳二群N中心”。即“一廳”為工商稅務綜合服務大廳;“二群”為工業企業群和商業企業群;“N中心”為數字技術創新與應用中心、人工智能應用創新中心、創新創業孵化中心、財務共享中心、智慧營銷中心、金融服務中心等,構建企業經營環境仿真運營的全景實踐教學環境。第三層,項目實戰訓練,通過專業相關度、企業規模、新商業模式等角度評判,引入企業實際運營項目。將實踐項目分層分塊嵌入相應的專業實踐課程,促進實踐教學項目化、實戰化,以項目成效驅動教學。同時,結合各類創新創業大賽開展系統性的創業訓練活動,支持項目孵化,不斷提升新商科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思維,提高創業能力[7]。同時,注重課賽融通與課證融通。一方面,實踐教學與商科數字化能力相關競賽“課賽融通”,將技能大賽中的新技術、新標準、新規范融入課程標準,將備賽訓練與實踐教學環節相結合,提升學生職業綜合素質與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實踐教學與商科數字化“1+X”證書“課證融通”,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分解后融入課程實踐教學標準,循序漸進、分學期學年使之與課程教學進度無縫銜接[8]。

3.協同資源的多維度保障

數字經濟時代,職教生態體系的重構依賴于數字化教學環境、數字化授課資源、前沿技術支撐和師資等多方資源的整合,“教學+資源+技術+師資”協同保障,多維度支持高職新商科數字化能力培養。第一,教學保障。一是開發系列商科數字化教材,結合數字經濟發展規律制定商科各專業教材編寫標準,結合行業特征和崗位需求搭建新商科知識圖譜。建立匹配的對應數字信息化單元模塊的職業單元能力,增強數字化教材與商業實踐活動的適切性[9]。二是搭建最新的數字化商科教學資源庫,與各專業課程模塊培養目標相匹配,融合智能“VR+AR”、圖像、演示文稿、音頻視頻、動畫類、虛擬仿真等多種形式,以豐富的教學資源庫賦能商科培養的適應性。三是引進數字化教學設備并升級數字化教學環境。創設新技術集群支持的教學和實訓環境,打造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廠,為商業實戰演練提供場景化的體驗服務。第二,資源保障。共建共享數字化在線課程和案例庫,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更多優質的數字化課程資源,建設校內數字化SPOC課程。校企共建商業實戰項目案例庫,協同行業專家及其他兄弟院校共同打造數字化在線資源平臺,同時與國外知名院校合作開發“數字營銷”“數字化商業戰略”“數字科學”等課程,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個性化選擇資源。第三,技術保障。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校企合作的協同作用,利用行業龍頭企業的先進技術和數字資源優勢,實施數字化校園建設,搭建產教融合的數字化創新平臺,支持數字化教學和實踐的開展。將數字化分析工具融入教學,將主流的商業模式、再造業務流程、項目運作、商業協作、技術創新與傳統商科理論框架融合,共建企業數字化應用場景,以便創設直面商業活動真實問題的環境和條件。第四,師資保障。數字化“雙師型”師資隊伍是實現數字經濟賦能職業教育適應性的基本保障。一方面,提高“雙師型”教師數字化能力,包括數字化教學能力和數字化管理能力。打破教師原有的知識結構,敏銳捕捉數字經濟新業態,進行能力再造,具備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應用能力,掌握數字化教學方法。另一方面,提高“雙師型”教師數字化素養,作為學生的引路人,教師應率先駕馭信息技術開展高效學習,使用智能技術輔助教學,發揮教師在數字經濟時代引領的使命與責任[10]。具體做法:一是與企業共同建設“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助力提升教師數字化思維能力、數字化授課能力和數字化應用能力。二是加強協作式教學創新團隊建設,跨教研室、跨學科、跨學校,推動數字模塊化教學,推動教學團隊分工協作開展教學工作。三是構建泛在化、智能化、情境化的智慧教學輔助平臺,發揮智能化教務的教學指導作用,引進和開發教與學智能助手,支持教師提高駕馭現代課堂管理的能力,增強數字化教學的自我效能感。四是落實教師定期參與實踐制度,積極對接企業,鼓勵任課教師深入企業參與商業項目實踐,不斷學習新技術,感知新發展與新需求,將數字經濟發展的前沿內容及時納入教學體系,保證教學的前瞻性和適應性。

4.立德樹人的多角度嵌入

數字經濟時代新商科的建設首先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目標,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多角度嵌入新商科“崗課賽證”數字化能力培養體系,鑄牢思想道德根基,為人才培養保駕護航。第一,入心課程思政,做好價值引領。著眼于新商科人才培養的要求,充分發掘專業教學和課程中適用于數字創新能力提升的課程思政元素,推動課程改革、思政進教材和教學方法創新,實現思政與專業教育同向同行。利用專業理論、典型案例、知識圖譜、鮮活實踐進行法律法規、商業倫理、職業道德、社會誠信等思政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傳授立身處世、商業交往的為人之道,形成課程思政新常態。第二,開齊開好思政課,同頻共振鑄魂。從思想、道德、愛國、敬業四個方面立體設計思政理論課程體系,打造思政精品課程群,通過線上線下結合豐富思政課程資源,打造“浸入式”紅色文化體驗空間。學院書記、校長等院領導共同參與,每學期開啟“思政第一課”。第三,安排成長導師,思想融通助力。有效落實“三全育人”工作方案,院校領導、思政課教師、各系教師黨支部委員和骨干教師深入各班擔任成長導師,每位學生在導師指導下開展學業與發展探索,實現導師和學生思想融通交流。導師的治學做人之道、探索科學之路和豐富的人生智慧,啟迪學生心智,助力學生實現學問與人生融通。第四,講好中國故事,做好時代擔當。數字經濟時代的商科教育是融合現代科學技術,不斷完善學科體系、話語體系的過程。我國的商科教育要全面結合企業的本土化實踐,挖掘我國企業的成功管理案例,講好中國故事,解讀中國實踐,用中國理論解釋中國經濟發展現象,解決中國經濟問題,指導新時代中國商業實踐,構建具有世界水平的商科人才培養體系。第五,弘揚企業家精神,夯實工匠精神。數字經濟時代的企業家精神,需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根本遵循,充分吸收中國歷史商業文化的精髓,深入挖掘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管理思想和先進做法。大力開展能夠體現數字經濟領域創新實踐、新時代企業家精神和大國工匠精神的教學案例匯編、整理和使用工作。用生動的案例闡釋企業家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讓學生知曉一代代企業家付出的努力,中國企業履行的社會責任和取得的成績,通過感知奮斗與成功,與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共情。

參考文獻:

[1]陳曉芳,夏文蕾,等.新時代新商科的內涵及“多維度協同”培養體系改革[J].財會月刊,2021(05):107-113.

[2]王昕,石偉平.數字經濟時代高職新商科專業群建設:目標、挑戰與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22(04):11-16.

[3]易燁,薛鋒.“數字經濟”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研究——基于浙江省335名專任教師的實證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05):55-61.

[4]張春萍. 加強新商科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21(05):37-39.

[5]孔祥維,王明征.數字經濟下“新商科”數智化本科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大學教育,2022(08):31-36.

[6]高思超,么加利.人工智能時代的新文科建設——基于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背景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8):11.

[7]李代俊.高職財經商貿類專業數字化改造創新實踐——以四川財經職業學院為例[J].會計之友,2021(09):162-162.

[8]柴草,王志明.1+X證書制度下高職院?!罢n證融通”專業課程體系開發路徑[J].成人教育,2022(09):72-78.

[9]李寧.數字經濟蝶變賦能高職擴容適應性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2(08):140-145.

[10]崔越,李秀銀. 高校教師防范與破解信息繭房效應的路徑[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23(04):68-72.

Exploration of "Four-in-One" Cultivation Mode of New Business Stud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Economy

LIU Yang, WU Ye-qin, WANG Rui-hua

(Northeastern Petroleum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Daqing 163318, China)

Abstract: The industrial digital revolution has accelerated the iteration and upgrading of business models, and the demand for compound new business talents with digital innovation ability has become more urgent. Driven by digital reform, it will refine the new business discipline, clarify the connotation of cultivating new business talents in the era of digital economy, reveal the challenges of cultivating business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evelop the digital ability cultivation system of "post course competition and certificate" for new business talents, and explore the "four in one" system of new business talent training, which combines practical knowledge, improves ability, innovates thinking and improves quality.

Key words: New Business Studies; Digital Economy Era; "Four in One"; Digital Capability

猜你喜歡
新商科四位一體
“新商科”理念下跨境電商專業與產業融合發展研究
新商科人才培養模式下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與探索
現代商業流通視閾下新商科專業群重構
新商科應用型人才職業素養體系構建研究
高職電子商務類專業教學改革研討會探討“新商科”人才培養
“ECPI”四位一體的營銷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推進“四位一體”土地制度改革
學習“四位一體”教學法,全面推行主體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