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流場特性分析的安全殼整體性密封性試驗方法研究

2023-11-08 05:18婁淑雅顧濟民沈東明黃曉明許國良
核科學與工程 2023年4期
關鍵詞:隔間安全殼穩壓

婁淑雅 ,顧濟民,沈東明,何 銳,黃曉明,*,許國良

(1.華中科技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2.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核電安全監控技術與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廣東 深圳 518172)

作為核電站縱深防御原則的最后一道實體屏障,確保安全殼在任何情況下的密封性對核安全有著重要的意義[1]。整體泄漏率試驗(Integrated Leakage Rate Test,ILRT)是目前監督安全殼整體密封性是否滿足要求的重要手段[2-5]。整體泄漏率無法直接測量,因此整體密封性試驗的原理是在設計壓力下,通過連續測量安全殼內壓力、溫度和相對濕度,再依據理想氣體狀態方程計算出安全殼內空氣總質量變化規律,以確定整體泄漏率[6-8]。這種氣體流量計量方法又被稱為pVTt 法[9]??梢钥闯?,安全殼泄漏率測量的準確性十分依賴整體密封試驗過程中測點布置和平均參數的計量方法[10,11]。

核電站安全殼內部凈容積相當大,如CPR1000 安全殼內部自由空間約49 400 m3,EPR 安全殼內部自由空間約為78 000 m3。此外,安全殼內部空間因設備安裝和工藝要求被分隔成若干個隔間,這些隔間布置對安全殼內氣體的流動與傳輸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安全殼內部的溫度分布和濕度分布是不均勻的,需要布置許多有代表性的傳感器進行測量。通常,幾萬方的自由空間只能設置70~100 個溫度傳感器,每個傳感器的測得值分配了一定的自由容積值Vi,Vi與安全殼總自由空間V的比值被稱為該傳感器的權重因子。將傳感器的測量值根據權重因子進行加權平均,計算出平均溫度,是安全殼整體泄漏率計算中的重要步驟[12-14]。

文獻[15-17]指出,安全殼內的溫度場不均勻性使得傳感器布置和體積分配系數的確定具有很大不確定性,因此,掌握安全殼內流場和溫度場分布情況是合理布置測溫點的前提。然而,安全殼體積龐大,空間布置復雜,充氣過程和穩壓過程均具有強烈的非穩態特性,試驗和分析方法在研究其流動與傳熱特性方面十分受限。而采用計算流體力學(CFD)仿真技術,不僅成本低、耗時少,還能模擬各種復雜或理想的試驗過程[8],十分有助于指導安全殼整體密封性試驗方法的改進和優化。但對安全殼整體密封性試驗過程進行CFD 仿真模擬研究的相對較少[15,18],至今未見有研究者對全尺寸安全殼整體密封性試驗的充氣和穩壓過程進行數值研究。

本文建立了一個安全殼及其內部構筑物的CFD 仿真模型,基于ANSYS Fluent 商用流體仿真軟件,對安全殼打壓(充氣)試驗和保壓試驗進行模擬,分析了其內部氣體流動規律和溫度分布規律。同時,本文還基于數值模擬結果,對不同測點布置方案得到的干空氣質量準確性的定量研究,初步探索了提高整體試驗精度的途徑和方法。

1 數學物理模型

1.1 幾何模型

采用簡化的某安全殼模型作為研究對象,安全殼高度約為 60 m,內徑為40 m。建模過程是按照標高分塊,將模型分為四個主要空間:一層(標高0.00~4.00 m)、二層(4.00~7.35 m)、三層(7.35~38.00 m)及安全殼筒體(-0.50~59.88 m)。如圖1 所示,安全殼空間內主要設備包含2 臺蒸汽發生器、2 臺冷卻劑泵、1 臺穩壓器,構筑物隔間布置則考慮了堆坑、再生熱交換器、閥門間、通風冷卻口隔間、卸壓箱隔間、通風機隔間、堆內構件存放池、安注箱隔間、余熱排出泵隔間等。各樓層之間保留了必要的通道,確??諝饬魍ㄅc實際安全殼的相似性。安全殼與主要樓層隔間之間還有一個繞堆坑外墻的公用環廊區,位于層高4.63 m 處,它與蒸汽發生器隔間、主泵隔間大面積相連通。安全殼內部總體積為72 322 m3,其中,氣體空間體積為63 606 m3。

圖1 某安全殼簡化三維幾何模型Fig.1 The 3D geometric model of a simplified containment vessel

1.2 數學模型

視空氣為可壓縮氣體,建立其三維流動與傳熱數學模型。主要控制方程包括連續性方程、動量方程、能量方程和湍流流動控制方程。具體如下:

連續性方程:

其中:ρ——密度;

u——速度。

動量方程:

其中:τ——黏度壓力張量,Pa。

能量方程:

其中:cp——定壓比熱容;

T——溫度;

λ——流體的傳熱系數;

Sr——流體的內熱源及由于黏性耗散項。

湍流模型采用標準k-ε模型。標準k-ε模型需要求解湍動能及其耗散率方程,具體形式如下:

其中,μ——流體黏性系數;

μt——湍流黏性系數;

σk、σε——湍流普朗特數;

Gk——平均速度梯度所導致的湍流動能產生項;

Gb——浮力所導致的湍流動能產生項;

YM——可壓縮湍流中擴張導致的波動對湍流耗散率的整體影響;

C1ε、C2ε、C3ε——湍流輸運方程常數。湍流黏性系數通過k和ε計算得到:

本文取C1ε=1.44,C1ε=1.92,Cμ=0.09,湍動能k與耗散率ε的湍流普朗特數分別為σk=1.0、σε=1.3。浮力對湍流耗散率的影響程度由常數C3ε決定:

其中:vpa——平行于重力方向的速度分量;

vper——垂直于重力方向的速度分量。

Gk在標準k-ε模型和RNGk-ε模型中都是一樣的表達,由湍流動能k的輸運方程可以推出:

k-ε模型在k和ε方程中均考慮了浮力的影響,浮力由下式給出:

其中:Prt——湍流能量普朗特數,對于標準k-ε模型,Prt的默認值是0.85;

gi——重力在i方向上的分量;熱膨脹系數β定義為:

YM通過下式計算:

其中:Mt——湍流Mach 數。

1.3 邊界條件和基本假設

安全殼內初始空氣的溫度為300 K,壓力為大氣壓力。整個計算過程包括80 min 充氣過程,40 min 穩壓過程。該過程模擬了實際打壓過程第一個微小壓力上升平臺。充氣過程的進氣量為7 000 Nm3/h,進風口設置在層高y=4.2 m 處(z=0 截面經過其中心截面),定義為水平速度入口邊界,送風速度和溫度分別為:2.289 kg/s和300 K。進入穩壓過程后,入口關閉。在充氣和穩壓的過程中,均不考慮任何氣體出口,安全殼被假想為密閉的壓力容器??紤]浮力模型,重力加速度為9.8 m/s2。

在傳熱方面,僅考慮充入的壓縮空氣與安全殼內空氣之間的混合換熱,不考慮氣體與內部設備、隔間壁面的對流換熱,即壁面取絕熱。安全殼的周壁盡管會受到環境條件的影響,如風、雨、陽光等造成的外部散熱或外部加熱環境,但考慮安全殼壁面厚度大于1 m,這些換熱對殼內空氣的影響微乎其微,因此安全殼周壁也設置為絕熱。

2 網格獨立性驗證與熱力學驗證

安全殼內部計算域采用非結構網格,本文采用了 ANSYS Meshing 中的四面體網格(Tetrahedrons)及Patch Conforming 算法網格劃分方法,倒角處網格進行細化。第一、二、三層隔間區設備隔間布置較為復雜,因此對這些區域的網格均進行了適當加密。最終得到網格數量為43 萬(模型2),默認網格大小為2.0 m,選擇捕捉曲率,曲率最小尺寸為0.1 m,曲率法向角為15°;選擇捕捉鄰近性,鄰近性最小尺寸為1.0 m,跨間隙單元格數為4。為了考察網格數量和密度對計算結果的影響,本文還采用3 萬(模型1)和266 萬(模型3)的網格進行相同工況的模擬,入口位置的基礎均為0.05 m。

通過比較七個監測點(見圖1)的溫度和速度計算值來檢驗網格獨立性。計算結果表明,其中六個點對網格密度不敏感,但位于入口上方的e1 點對網格劃分方法有一定敏感性。三種網格劃分方法下得到的e1 的溫度隨時間變化規律如圖2(a)所示,顯然粗網格(模型1)的結果與其他兩種細網格相比,有一定偏差。為了節約計算成本與時間本文選取模型2 的網格劃分方法。

圖2 網格獨立性驗證及熱力學驗證Fig.2 Verification of grid independence and thermodynamics

為進一步驗證網格的合適性,我們將數值計算結果與熱力學分析結果進行對比。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安全殼在打壓充氣期間能量方程滿足式(12)[19]:

其中:m1——打壓前安全殼內空氣的質量;

m2——任意時刻安全殼內空氣質量;

u——比熱力學能;

hin——進口空氣的比焓;

min——充氣過程期間充入安全殼內的質量,其值為進風口質量流量與充氣時間的乘積。

cvi和cpi——該時刻空氣的比定容熱容與比定壓熱容。

通過式(12)~式(15)聯立可以得到不同時刻安全殼內平均溫度與平均壓力的理論值,將其與模型2、模型3 對應時刻的平均溫度與平均壓力進行對比,如圖2(b)所示。由圖可看出模型2 和模型3 的平均溫度和平均壓力相當,都與熱力學計算的理論值吻合得較好。

3 安全殼內流動與傳熱特性分析

3.1 速度場

圖3 給出了充氣40 min、充氣80 min 以及穩壓40 min 時,安全殼內x=0 截面的速度場和流線分布。由圖3(a)可以看出,受進氣流影響環廊區域流動最為強烈,其次是一、二層底部空間和頂部自由空間;三層隔間連通性較差,各個隔間內氣體流動均較弱。由圖3(b)可以看出,當充氣過程進行到80 min 時,氣體流動增強的區域增多,但明顯氣流受到的阻力也增大;環廊仍保持了較強烈的流動,頂部大空間和一、二層隔間處則有明顯的渦流。由圖3(c)可以看出,穩壓40 min 后安全殼內氣體的流動已整體較弱,主要依靠氣體浮升力的驅動,其流動方向與充氣過程相反。相比頂部自由空間和環廊,一、二、三層隔間內的氣體流動都較弱。根據流體特性來看,安全殼大致可分為四個不同區域:環廊區域、包含一層和二層的底部隔間區域、三層隔間區域以及頂部大空間區域。

圖3 安全殼內氣體速度分布和流場特征(x=0)Fig.3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as velocity distribution and the flow field in the containment (x=0)

3.2 溫度場

圖4 給出了三個時刻,即充氣40 min、充氣80 min 以及穩壓40 min,安全殼內空氣的溫度場分布。圖4(a)因為還在打壓過程的中期,溫度整體比后兩個時刻低很多,安全殼內氣體的最高溫度為309 K。由圖4(b)可以看出,充氣80 min 時,安全殼氣體溫度都上升了,最高溫度達到318 K。顯然,這些熱量的來源是充入氣體帶進來的焓值。同時可以看到,溫度較高的區域對應了流動較弱的區域,即壓縮效應更為明顯的區域。圖4(c)顯示,穩壓過程進行到足夠深時,安全殼內大部分區域的溫度都較為均勻,但幾個分區的溫度還是會有一定差異。三層隔間內溫度最高,環廊區域溫度最低,底部隔間區域略低于三層隔間內,頂部大空間則有分層現象。

圖4 安全殼內氣體的溫度分布(x=0)Fig.4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gas in the containment (x=0)

在x=0 截面上取z=-15 m、z=0 m、z=15 m 處,觀察三個時刻空氣沿高度方向的溫度分布,如圖5 所示??梢钥吹?,在充氣過程的早期階段,如圖5(a)所示,安全殼內大部分區域溫度都較為均勻,即使有局部點溫度較低,最大溫差不超過0.7 ℃。當充氣過程進行到80 min 后,如圖5(b)所示,無論是高度方向,還是水平方向,都出現了較大的溫度不均勻性,流動越弱的區域溫度越高,多個截面的局部溫差達到2.5 ℃左右。穩壓40 min 時,如圖5(c)所示,盡管流動已經較弱,但安全殼內各區域的溫度仍不均勻。差異較大的區域主要體現在底部隔間和頂部,局部溫差約2.0 ℃。

圖5 安全殼內溫度沿高度y 方向的分布Fig.5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the containment along y direction

4 測點布置對干空氣質量計算的影響

4.1 安全殼內干空氣質量的計算方法

安全殼的泄漏率不能直接測量,需要根據殼內空氣質量變化間接計算?;诙帱c測量方法獲得安全殼平均溫度、平均壓力,利用理想氣體狀態方程(16)即可獲得某時刻空氣質量:

式中:Pa——氣體壓力;

V——安全殼總自由容積;

m——任意時刻殼內干空氣的總質量;

Rg——干空氣的氣體常數;

式中:Vi——第i個溫度儀表所代表的周圍自由空間氣體體積;

Ti——第i個溫度儀表的測量數據。

可以看出,各個儀表所代表的容積Vi的準確性直接影響到計算結果的準確性。

4.2 兩種測量方案及比較

本文將基于上面的仿真結果對兩種傳感器布置方案的優劣進行對比,探討安全殼內傳感器布置對安全殼質量測量準確性的影響。測點當地的溫度計算值被作為測量值,每個測點分配一定儀表代表容積。值得注意的是,本文的目的是探討傳感器布置的原則,因此,所提出的兩種方案是結合仿真結果流場和溫度場而定的較為理想的情況,并沒有參考現有電站A 類試驗的實際布點方案。

方案一考慮一種較為稀疏的布置方案,僅依據流場將安全殼粗略劃分為7 個自由空間,每個空間設置一個溫度測點,測點在安全殼的位置如圖1 所示。方案二則基于溫度場對這7個自由空間進行了進一步細分,設置了22 個測點。表1 以方案一為例給出了測點位置、代表空間、分配容積和容積加權因子的具體信息,圖6 則進一步以面積占比表征容積占比的形式,繪制出了兩種方案中各測點所代表的空間的相對位置、相對比例和彼此聯通的情況。

表1 七個測量點在安全殼內的位置及體積權重因子Table 1 Positions and volume weights of seven measuring points in the containment vessel

采用測量值與理論值比較的方式來評價測量值的準確性。理論值mth為通過入口進入安全殼的進氣總量min和初始質量m0的總和。測量值為根據式(16)和式(17)計算得到的空氣質量msim。測量誤差ε定義如下:

圖7 給出了不同時刻兩種方案測量值的誤差比較??梢钥闯?,兩種方案的測量誤差都與時間有關,即受到安全殼內流動與傳熱過程的影響。充壓階段的測量誤差隨著時間先增長再降低,穩壓階段測量誤差逐漸降低。大多數時刻,方案二的誤差都小于方案一,但在穩壓過程進行一段時間后,方案一的測量誤差急劇減小,似乎更為精確。但事實上,本文計算過程中穩壓階段的空氣質量理論值為常數,因此方案一的測量值并沒有反映質量隨時間變化的真實情況,而方案二則較好地反映了穩壓過程的這一規律。綜合各個時刻的情況,方案二的測量結果更為可靠。

圖7 兩種方案的測量值誤差Fig.7 Measurement errors of the two schemes

4.3 不良測點修正的討論

目前,對在役安全殼密封性的長期監控也是核工業界較為關注的技術研究方向。由于核電站的特殊性,儀表維護只能定期進行。因此,在役測量需要考慮局部儀表故障時的數據處理方法,一般會采用與相鄰儀表代表容積合并的方法[2]。本文嘗試基于仿真數據結果對合并容積的選擇合理性進行探討。

以上面給出的22 個測點的方案二為例,假設測點a1 發生儀表故障,分別選取了四種相鄰儀表合并方案。其中,方案A 考慮相鄰且聯通原則將a1 和c 的代表容積相合并,方案B 考慮相鄰且流場相似原則將a1 和a 的代表容積相合并。方案C 和方案D 都僅考慮了相鄰原則,將a1 分別和e1、e4 的代表容積合并。e1 和e4 與a1 的連通性均較弱,流動和傳熱特性也差異較大。其中,e1 與e4 的區別是e1 中包含了空氣入口。各種方案重新計算得到的干空氣質量msim_i與原方案msim_22之間的偏差用 'ε表示:

圖8 給出了不同時刻四種方案的測量偏差值??梢钥吹娇紤]相鄰且流場相似原則的方案B 引起的測量偏差最小??紤]了相鄰且連通的方案A 偏差略高,但在穩壓區偏差非常穩定,因此得到的質量變化率仍是可靠性較高的。方案C 和方案D 因為合并時未考慮流場和溫度場的差異,引起了較大偏差。其中方案C 因為受到入口流動的影響,在充氣段引起的誤差尤其大,在穩壓段逐漸減小并趨于穩定。而方案D雖然在充氣段小于方案C,但在穩壓段偏差卻較大且有波動。

圖8 關于不良測點的不同處置方案引起的測量偏差Fig.8 Measurement deviation caused by different disposal schemes for a defective measuring point

通過四種方案的比較,本文認為處理不良測點與其他測點代表容積合并時,應優先考慮相鄰且流動特性相似的合并原則,在流動特性不易判斷時,也可以以相鄰且連通的原則。當擬合并的單元雖相鄰但幾乎不連通,或存在較大干擾源時,可能會引起較大的測量偏差。

5 結論

本文通過使用ANSYS Fluent 模擬安全殼內充氣80 min 并靜置40 min 的打壓試驗過程?;诜抡娼Y果討論了打壓過程中安全殼內流場和溫度場分布以及干空氣質量測量方法的可靠性,得到如下結論:

(1)受殼內構筑物的影響,無論是在充氣階段還是穩壓階段,安全殼內的溫度場都不均勻。穩壓40 min 后,局部流動較弱的地方溫度比自由空間的溫度仍高2 ℃左右。

(2)空氣質量測量值受測點布置和容積分配方案的影響較大。選擇根據流動和溫度場特性細化后的分配方案,比粗分配方案的測量誤差低0.1%。

(3)對不良測點進行相鄰測點容積合并時,應優先考慮相鄰且流場相似原則,其次可選擇相鄰且聯通原則。相鄰但連通性較差、或有溫度場干擾源的區域合并會導致較大偏差。

致謝

本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究研發計劃(No.2020YFB1901402)和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2020YFB1901402)的資助。

猜你喜歡
隔間安全殼穩壓
CAP1000嚴重事故下安全殼超壓緩解策略研究
CAP1400鋼制安全殼現場組裝焊接質量控制
公廁里哪個隔間最干凈
基于T型連接變壓器的異步發電機穩壓穩頻控制
百萬千瓦級壓水堆嚴重事故下局部隔間氫氣風險分析
大型干式安全殼嚴重事故下超壓失效概率研究
基于遲滯比較器的雙閾值穩壓供電控制電路
核電廠直接安全殼加熱事故的數值模擬與分析
公廁哪個隔間最干凈
基于神經網絡控制穩壓系統在ICPT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