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蛟河市黑土地保護工作的做法及建議

2023-11-08 22:09周玉輝
吉林蔬菜 2023年4期
關鍵詞:蛟河市黑土地耕地

周玉輝

摘 要:黑土地保護工作是我國糧食安全、環境保護和農村發展的關鍵工作,我們需要加大對黑土地保護利用工作的投入,加強監管和宣傳教育,促進農業生產和提升黑土地資源價值,為保護黑土地、實現可持續發展和繁榮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蛟河市地處吉林省黑土區重點區域,國土三調全市黑土地(耕地)面積為214.96萬畝,耕地面積230.04萬畝,其中以黑土、黑鈣土、草甸土、白漿土、棕壤、暗棕壤為主的典型黑土地面積210.66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的98%。自上世紀50年代大規模開墾以來,由于長期高強度、透支性開墾利用,化肥農藥過量投入,而缺乏有效的保護,加之環境污染、土壤侵蝕等因素,打破了黑土原有穩定的微生態系統,導致有機質含量下降、理化性狀與生態功能退化,嚴重威脅到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加大力度開展黑土地保護工作,保護黑土地資源,防止黑土地數量減少、質量下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黑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維護生態系統平衡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1 開展黑土地保護工作的做法

近年來,蛟河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黑土地保護相關政策措施,統籌推進工程與生物、農機與農藝、用地與養地相結合等綜合措施,全面加強農田生態環境質量建設,逐步改善黑土區耕地設施條件、內在質量和生態環境,構建黑土地綜合治理保護體系,黑土地質量得到了有效改善,糧食產量穩步提升,常年穩定在85萬噸以上,2022年實現90萬噸。當前,我市黑土地基本現狀為:2010年全市耕地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37.8克/公斤,2022年增加至42.98克/千克。2010年土壤全氮含量平均為1.51克/千克,2022年增加至2.29克/千克;2010年有效磷含量平均為32.41毫克/千克,2022年增加至109.1毫克/千克;2010年速效鉀含量平均為128毫克/千克,2022年增加至180毫克/千克。

1.1 高度重視,強化組織領導: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糧食安全和黑土地保護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鞏固提升黑土地綜合生產能力、保障糧食安全、維護農業生態穩定和實現鄉村振興為目標,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全面落實《東北黑土地保護規劃綱要(2017~2030年)》《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條例》和《吉林省委省政府關于全面加強黑土地保護的實施意見》總體部署,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政策保障措施,構建黑土地保護綜合治理體系,努力實現農業持續穩定發展。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相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市直相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蛟河市糧食安全暨黑土地保護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農業農村局,統籌推進我市黑土地保護工作。市農業農村局成立黑土地保護監測中心,抽調專人組建黑土地保護工作專班,專職負責黑土地保護相關工作推進落實。

1.2 明確責任,強化工作落實:制定出臺了《蛟河市黑土地保護規劃(2021~2025年)》,明確了我市未來五年黑土地保護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任務目標、技術路徑和責任分工。同時制定了《蛟河市黑土地破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蛟河市黑土地保護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蛟河市黑土地保護專家小組工作方案》、《蛟河市黑土地保護專家考評制度》等相關文件,增強對黑土地保護的智力支撐。鄉鎮(街)參照市里建立黑土地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組,構建了上下聯動、協同推進、組合出拳的工作機制,確保黑土地保護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1.3 試驗示范,探索技術路徑:根據黑土地的地形特征、自然條件、存在的突出問題及農業生產實際等因素,將黑土地分為平整旱田、坡崗旱田和水田三種類型區實施保護利用。積極創建以新站、拉法為核心的市級黑土地保護綜合試驗示范區。綜合運用工程、農機、生物、農藝和信息化等手段,因地制宜,廣泛運用“深翻+增施有機肥+秸稈還田”等綜合技術,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原則,深入探索和推廣適合本地黑土地保護技術路徑和綜合治理模式。

1.4 多措并舉,強化保護效果

一是嚴守耕地數量紅線,確保黑土地保有量不減少。嚴格落實建設占用耕地占補平衡,堅持“先補后占、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的基本要求,“十三五”期間,我市建設占用耕地195.5437公頃,在項目報批前均完成耕地占補平衡掛鉤確認,實現耕地占補平衡目標;規范建設占用耕地耕作層表土剝離和利用,建設項目占用黑土地嚴格按照標準和技術規范進行表土剝離,剝離表土優先用于新開墾耕地和劣質耕地改良、高標準農田建設、被污染耕地治理和土地復墾;積極組織開展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和土地復墾工作,確保了黑土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高、用途不改變。

二是實施耕地保護工程建設,提升農田基礎設施水平。大力開展高標準農田和東北黑土地建設,統籌推進田、水、路、林綜合治理,2011~2018年全市建設高標準農田項目面積62.67萬畝,分別由國土、發改、財政組織實施。2019~2022年全市建成高標準農田28.95萬畝,投資38833萬元;共包含十個鄉鎮街,共新建農村道路218.8千米,河道治理56.68千米,襯砌渠道58.53千米,結構物1743座,農田保護水平得到極大提升。組織實施東北黑土地保護建設項目累計10.45萬畝,投資17047萬元,共包含六個鄉鎮街,新建農村道路83.16千米,河道治理16.35千米,襯砌渠道36.92千米,結構物215座,夯實了黑土地保護基礎,蛟河市在全省黑土地建設項目會議上做了表態發言,得到韓俊省長表揚,2022年在全省東北黑土地保護建設項目進度評比中排名第一。同時加強了水利配套工程建設,結合高標農田建設工程對部分灌區末級渠系進行了改造建設和維修養護,有效提高了渠道輸水能力,提高了農田灌溉保證率,為糧食安全工作提供了農業供水保障。加大水土流失治理,近年來共完成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95平方公里,現場檢查生產建設項目1個,督促指導生產建設單位落實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促進水土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和綠色低碳發展,有效控制和減少了水土流失。

三是強化農機化建設,保護性耕作和耕地深翻水平不斷提升。先后制定了《蛟河市保護性耕作實施方案》和《蛟河市黑土地保護利用(秸稈還田、農田施用有機肥)項目實施方案》。充分發揮農機補貼政策導向作用,引導種植大戶和農機合作社購置先進適用保護性耕作機具,因地制定推廣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技術。全市累計試驗示范推廣保護性耕作面積7.33萬畝,實施耕地深翻+施有機肥面積4.2萬畝,實現玉米秸稈還田肥料化利用9.88萬噸以上,2022年在全省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考核中排名第一。

四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升黑土地污染防治水平。深入開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制定實施了《蛟河市農藥化肥減量使用實施方案》,著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大力推進綠色防控與專業化統防統治融合,加速生物農藥和高效、低毒、低殘留、環境友好型農藥推廣應用,全市年度農藥總用量控制在480噸以內,保持減量控害的良好態勢,2022年蛟河市被農業部評為全省唯一一個“全國統防統治百強縣”;持續推動農業生產廢棄物回收利用,貫徹落實《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管理辦法》,不斷鞏固和推廣農藥包裝廢棄物專項整治成果,不斷組織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撿拾周”活動,全市年度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和處理保持在66噸以上;建立了地膜撿拾、回收和再利用體系,健全廢棄地膜回收儲運網絡,農膜回收率達到88%以上。實施糞肥還田沃土行動。落實種養循環發展規劃,積極培育推進種養循環一體化發展模式,限制畜禽養殖使用抗生素等化學藥品,加大畜禽糞便、廢水和其他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力度;結合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推動農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杜絕生活垃圾和污水流入農田,推動源頭分類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實現有機肥就近就地有效供給,推動糞肥還田利用,提高土壤肥力。

五是合理應用農藝調控措施,恢復和提升黑土地地力。我市率先推行科學休耕輪作項目,以大豆為中軸作物,推進種植結構科學調整,發揮大豆固氮作用,實現均衡利用土壤養分,恢復和提升地力,減少病蟲害發生,實現土地用養結合和各作物均衡增產增效。2022年全市實施休耕輪作試點面積10.3萬畝,大豆種植面積達到18萬畝,種植面積領先吉林地區;推進農作物秸稈還田。因地制宜開展秸稈還田肥料化利用,加大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新技術推廣應用力度,探索將玉米等秸稈粉碎后與畜禽糞便堆漚發酵技術,發揮技術能人的示范作用和輻射效應,不斷提高農作物秸稈肥料化利用量,減輕秸稈離田和禁燒壓力。

六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黑土地質量監測評價體系。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定位技術和遙感技術等現代化手段,對黑土地數量、質量變化情況進行全面跟蹤監測。截止2022年,全市建設耕地質量監測點25個,監測點數量達到了每10萬畝1個的標準。按平均每1000畝采集1個土壤樣品進行檢測,全市年度采集土樣1400個,檢測調查項目包括耕層厚度、容重、pH、有機質等15項指標,規范了黑土地耕地質量監測數據,建立完善了本區域耕地質量監測數據信息系統,不斷推廣適合不同作物的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模式,全市共設立病蟲害固定監測點768個,推行統防統治和專業化防治,不斷降低農藥的施用量,促進黑土地有效保護。同時做好監測評價檔案工作,編制監測報告,為科學評估試點成效提供支撐。

2 開展黑土地保護工作的幾點建議

2.1 加強規劃部署,強化工作機制:充分發揮以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黑土地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的統領作用,統籌指導黑土地保護工作。建立定期議事、督導、通報、總結等工作機制,強力推動黑土地保護工作的組織實施。

2.2 加大宣傳教育,提高思想認識:充分利用網絡、廣播、電視、培訓等方式,廣泛宣傳貫徹《黑土地保護法》《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條例》,結合每年7月22日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日等活動,大力宣傳黑土地保護面臨的嚴峻形勢和保護措施,增強使用者保護黑土地思想意識和技術技能,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黑土地保護的良好氛圍。深入開展黑土地保護現場觀摩、經驗分享等活動,提高耕地使用者的保護責任和保護的意識。

2.3 加強示范推廣,增強保護效果:積極爭取國家和省項目支持,廣泛開展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驗示范。結合我市實際,借助省市黑土地保護研究機構和科技平臺,積極開展試點和示范區建設,引領帶新型經營主體和小農戶開展黑土地保護工作,加快推進黑土地保護技術推廣應用及科技創新和政策落實。

2.4 實施資源整合,優化治理模式:探索“政府主導、依托企業平臺、科研機構參與、使用者配合”的保護利用模式,整合各渠道資源,實行集中投向,帶領和引導土地使用者全面系統的保護黑土地,確保治理一片、見效一片。

2.5 嚴格監督考核,促進責任落實:實行最嚴格的黑土地保護目標責任制考核評價制度,把黑土地保護工作納入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和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壓實各級黨委和政府保護黑土地的主體責任,強化各級政府和土地管理者、經營者履行保護黑土地的責任,確保黑土地保護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猜你喜歡
蛟河市黑土地耕地
自然資源部:加強黑土耕地保護
我國將加快制定耕地保護法
保護黑土地刻不容緩
保護耕地
蛟河市推進未來教育學習中心建設與應用
新增200億元列入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支出
蛟河市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現狀、難題及破解對策
蛟河市農廣校開展2016年新型職業農民后續跟蹤指導服務培訓
黑土地上稻花香
吉林省蛟河市民營經濟發展成效顯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