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技術對提高玉米種植效率的探究

2023-11-08 22:09解浩文雷永平
吉林蔬菜 2023年4期
關鍵詞:玉米種植新技術作用

解浩文 雷永平

摘 要:玉米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物,傳統的玉米種植技術效率低下,難以提高玉米產量。隨著農業技術的深化改革,要全面應用新技術,提高玉米種植效率,實踐證明,新技術在玉米種植中的應用,對于增產增收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針對新技術對提高玉米種植效率的作用以及具體應用進行分析,希望能夠為玉米種植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新技術;玉米種植;作用;應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農業技術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有效取代了傳統種植模式,應用了先進的技術以及設備,使玉米種植以及管理更加高效,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勞動力,使玉米種植更加科學合理,達到了增產增收的目的。新技術的應用,對于提高玉米種植效率,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對推動我國玉米種植實現現代化發展意義重大。

1 新技術對提高玉米種植效率的作用分析

1.1 增加種植產量:在以往傳統的玉米種植當中,主要采用人工方式進行栽培,難以保證玉米種植產量,隨著農業新技術的不斷發展,通過自主研發,將新技術應用在玉米種植中,使玉米種植成活率得到極大提升。在新技術作用下,應用先進的機械設備進行玉米種植,能夠有效提高種植效率,相比于人工種植而言,機械化種植更加快捷精準,并且能夠實現統一種植,保證玉米能夠同步發芽,更加科學合理,有助于實現玉米高產[1]。

1.2 改良優質品種:玉米種子品質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玉米產量以及農民收入,為了能夠進一步提升玉米種子品質,我國農業科研人員加大了對種子品質的改良研究力度,通過大量科學實驗,研發出了適合我國土壤環境的品種。在以往我國會與國外的玉米種植進行對比,分析環境、土壤等之間存在的差異,進而引進適合我國土壤的玉米品種。隨著我國農業技術的深入改革,目前已經研發出適合我國種植環境的玉米品種,極大的增加了玉米的成活率,提高了種植效率,增加了玉米種植產量以及農戶經濟收入。

1.3 實現合理密植:在玉米種植過程中,保證植株之間距離,有助于提高玉米產量,然而,在以往種植過程中,對于株距難以進行有效判定,如果距離過小,則會增大單位面積的玉米種植密度,反而會降低玉米產量,主要由于在密度較大的空間內,難以保證空氣、陽光的供給,使玉米成長受限,無法正常吸收營養和水分,進而使玉米的發育出現問題,無法維持健康生長。應用玉米種植新技術則能夠根據實際情況,結合玉米品種以及土壤類型,通過科學計算確定株距,進而達到合理密植的目的,避免出現過疏或過密的情況,在玉米生長的過程中,需充足的營養及水分,唯有保證科學的株距,才能夠滿足玉米健康生長需求,進而提升玉米產量。在玉米種植中應用新技術,能使種植更加科學規范,使玉米在生長過程中能夠均勻的吸收營養以及水分,進而達到增產增收的效果[2]。

2 新技術在玉米高效種植的應用分析

2.1 機械技術分析: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在玉米種植過程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應用機械技術能夠使玉米種植更加科學合理。首先,通過機械設備對秸稈進行粉碎處理,并且均勻的遍布在田里,能夠將秸稈化作肥料增加土壤營養成分。其次,利用機械完成深耕操作,使殘余秸稈埋入地下深處,有助于玉米成長。機械種植之前,還需要對玉米株距、行距等進行充分分析,進而有效調整機械設備,再將種子化肥裝入機械設備進行種植,保證耕種深度。最后,追肥以及農藥噴灑,也可以通過機械設備實現精準操作,進而有效提高種植效率,避免資源浪費。

2.2 栽培技術分析:玉米栽培新技術有助于提高玉米種植效率,例如在種植中可以應用地膜栽培技術,在應用前保證土壤肥力充足,應用超薄膜對地表進行嚴密覆蓋,與此同時還要在蓋膜之前施加適量除草劑,當蓋膜地下5厘米土壤溫度在8℃以上時,便可以進行玉米播種。在施肥過程當中,以氮磷鉀肥為主要肥料,為保證玉米健康生長,還需要做好水分灌溉工作,根據玉米生長階段對水分的需求量,合理灌溉。一般情況下,在孕穗期、開花期以及吐絲后都要進行灌溉,進而有效提高種植效率[3]。

2.3 科學密植技術分析:科學密植能有效提高玉米產量,在進行密植操作時,可根據不同品種確定種植密度,可發現在同一環境下,玉米品種不同,株高、葉片數也存在差異,需結合實際情況,對種植密度進行確定。根據種植經驗,晚熟品種植株相對較高,生長周期較長,而且生產力相對較高,因此需要更充足的營養,應該適當減小種植密度。對于周期短、相對矮小的玉米品種,所需消耗的養分較少,因此可以科學增加種植密度。其次,還可以根據水肥灌溉條件確定種植密度。比如,對水肥灌溉條件差的地區,要科學減小種植密度,保證玉米健康生長,水肥灌溉條件優越的地區,則可以合理增加種植密度,進而有效提高玉米種植產量。

2.4 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在玉米種植過程當中,病蟲害因素也會嚴重降低玉米產量。目前常見病蟲害包括玉米螟蟲、黏蟲、大斑病、地下害蟲等,為有效解決病蟲害影響,提高玉米種植效率,則需應用新防治技術,如在對螟蟲進行防治過程中,可通過粉碎秸稈的形式,有效減少蟲源,該方式綠色環保,有助于提高玉米種植質量,對蟲卵可通過引進赤眼蜂進行滅除,還可利用化學藥劑,比如氯蟲苯甲酰胺等進行消滅,使玉米種植效率得以有效提升。針對于斑病等情況,則可以通過科學密植以及合理施肥進行防治,還可以通過噴灑烯唑醇等藥劑來解決斑病問題。像這樣通過新技術能夠有效解決病蟲害的影響,進而保證玉米產量。

結束語:新技術在玉米種植中發揮重要作用,能有效提高種植產量,改良優質品種,在種植過程中一定要加大新技術應用推廣,先進的機械化栽培技術、密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會有效提高玉米種植效率,進而為增加農戶的經濟收益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馬丹丹.新技術應用提高玉米種植效率的途徑[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3):173-173.

[2] 許強,李民.玉米種植新技術要點及其推廣方式探究[J].江西農業,2022(14):13-14.

[3] 潘艷敏.小議新技術對提高玉米種植效率的作用[J].種子科技,2019,37(15):162-162+164.

猜你喜歡
玉米種植新技術作用
玉米奪豐產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玉米的種植及田間管理技術
規范玉米種植技術 保障玉米增產增收
當傳播遇上新技術,媒體人需怎樣的新聞堅守?
試分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概念圖的應用策略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談談朗讀在文本解讀中的作用
基于班級管理的班干部培養方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