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陽縣農業機械自動化應用路徑探討

2023-11-10 22:22李志成
南方農業·下旬 2023年8期
關鍵詞:發展路徑

收稿日期:2023-07-20

作者簡介:李志成(2002—),男,安徽合肥人,在讀本科生。E-mail:2474097006@qq.com。

李志成.青陽縣農業機械自動化應用路徑探討[J].南方農業,2023,17(16):-187.

摘 要 機械自動化的應用能夠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解決農村勞動力不足、勞動強度大等問題??h域是農業生產的主要區域,推廣發展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對于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安徽省青陽縣農業機械自動化水平有了較大提升,但仍受到當地政策、資金、技術、觀念等諸多因素的制約,有些環節還有待突破。為了促進青陽縣農業機械自動化在不同鄉鎮穩步發展、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提出了“逐步落實區域差異化應用;推動深加工進程,落實蠶桑機械應用;提升農民素質,加強政府引導”等有針對性的推廣路徑。

關鍵詞 農業機械自動化;發展路徑;安徽省青陽縣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6.057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和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其發展關系到國家的糧食安全和農民的福祉。農業生產中,機械化和自動化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減輕勞動強度,還能實現農民收入增加和農業可持續發展。但是在農業機械化和自動化技術推廣和應用過程中,會受到眾多條件的制約,因此分析縣域農業機械自動化制約問題,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升縣域農業機械應用水平,對增加農民收入、促進鄉村振興等具有重要作用。

青陽縣隸屬于安徽省池州市,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與沿江平原的過渡地帶、皖南山區東北,總面積

1 196 km2,九華山脈綿亙中南部,境內有多座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之稱,山地面積遼闊。

近年來,青陽縣農業機械化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與全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先進水平地區相比還存在差距,制約著農業生產、農村經濟的發展。以該縣為研究對象,對其農業機械自動化應用現狀進行探討,分析當前其在農業機械自動化發展方面的困境,并提出相關對策建議[1-2]。

1 現狀

1.1 茶葉機械加工水平領先

茶產業是池州市山區經濟的支柱產業。作為安徽省及全國的主要茶葉產區之一,池州市各鄉鎮建立了規模不同的茶葉初制加工廠近220個,有茶葉處理機械近3 200臺(套)。青陽縣是池州市有機茶發展的重點產區,當地農機部門通過多年對茶葉生產和加工機械化技術的扶持與推進,在開溝、耕地、除草及茶葉加工等方面基本實現了機械化,清潔高效的自動化流水線也開始得到應用;但大多數茶葉加工仍為家庭作坊式生產。茶葉加工機械化已成為山區農民增產增收的得力手段,目前已向茶園管理機械化、加工生產規?;l展,茶葉機械加工水平在安徽省處于領先地位。

1.2 特色農業機械化研制持續推進

通過多年的不斷努力,青陽縣山區機械化發展的增速有所加快。前幾年,黃精、香菇、葛根、竹筍及板栗等山區特色產品的機械化發展規模較小、水平較低。近幾年,有關部門鼓勵當地農機生產裝備企業圍繞市場需求,加強科研攻關和技術創新,研發制造市場急需、本地急需的特色農機裝備和智能化裝備,提高農機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農機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例如,由茂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安徽天平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板栗剝殼機,安徽友力節能設備有限公司與安徽農業大學合作研制的香菇及特色黃精智能烘干設備等均已多次開展示范試驗試用,效果良好。

1.3 農業機械化水平逐年提高

截至2023年6月,青陽縣已建設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2個,2023年新建烘干中心2個、育秧中心2個,服務面積約0.13萬hm2。同時,配備無人植保飛機、聯合收割機、插秧機等大型復式高效農機具200余臺(套),充分發揮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示范引領作用,年農機訂單服務作業面積可超過3 333 hm2。此外,青陽縣加大推廣經濟作物、畜牧業、漁業生產各環節機械化,深化農機、農藝、農信的融合,開展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示范推廣,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7.58%,較2022年提高2.01%。

1.4 政府引導作用不斷增強

青陽縣持續有效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在2021—2023年補貼系統中完成2022年度補貼申請錄入660余臺,使用資金近650萬元;在報廢更新補貼系統中完成錄入近10臺,使用資金近9萬元;已發放3批補貼資金約260萬元,受益農戶400余戶,帶動農民投入資金1 800萬元。通過逐步淘汰老舊機械,因地制宜推廣丘陵山區急需的中小型農機和復式智能高效機械,推動了全縣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應用,提升了主要農作物農機裝備能力。青陽縣還注重強化農機化技術培訓,通過召開安全和技術培訓會、印發農機化技術資料、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場院指導服務等多種形式,已完成農機手培訓100余人,為農機社會化服務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2 面臨的困境

青陽縣的農業機械化發展為新農村建設和農業增產增收做出了貢獻,但與全國平原地區和發達縣域的機械化水平相比,該縣的農業機械化水平仍然較低,主要存在以下3個方面的問題。

2.1 區域差異性顯著

青陽縣是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山區縣,土地資源分布不均勻,不同地區的土地利用方式、農作物種植結構、農業生產特點存在較大差異。例如,一些地區主要種植水稻等作物,需要大型農業機械進行耕作和收割;而一些地區主要種植茶葉、麻等特色農產品,需要一些專門的農業機械進行管理和采摘。此外,青陽縣鄉鎮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一些經濟實力稍強的鄉鎮,農戶和農業生產組織購置農業機械自動化裝備的能力較強;而一些欠發達地區的農戶經濟基礎較薄弱,無法承擔農機費用,機械化發展緩慢。地理位置也是影響青陽縣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因素。一些偏遠鄉鎮位于丘陵地帶,地形復雜,土壤條件惡劣,大型機械無法適應陡坡和狹窄的農田,機械易受損,農民缺乏農機操作與維修知識,維修和運輸成本高,因而阻礙了農業機械化推廣和發展[3]。

2.2 深加工機械化不夠,特色行業研發不足

農產品深加工作為農業產業升級和農產品附加值提升的重要手段,對于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然而,青陽縣農產品加工企業少,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不足20家,農產品加工總產值僅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3%;農產品深加工程度不高,除青陽縣雙山禽蛋廠、池州市金鳳凰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了對農產品的深加工外,大部分企業規模不大、技術含量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4]。此外,青陽縣域內沒有跨地區、跨行業的大型龍頭企業,不利于農產品產業的持續發展。

青陽縣農產品以稻、茶、麻、蠶桑為主,除茶葉外,桑蠶養殖也遠近聞名,素有“蠶桑之地”之譽。然而,青陽縣針對桑蠶的機械化養殖及加工方面還存在嚴重不足,目前還停留在全程手工喂養和生產的階段,產業效率極低。目前,作為勞動密集型的蠶桑行業要如何應對勞動成本的急劇增長,成為擺在地方政府及蠶業行政人員、科研人員、生產者及經營者面前的問題。

2.3 當地農民對機械自動化認知存在偏差

農民的素質和技術接受程度是影響農業機械自動化發展的重要因素,當前青陽縣大多數農民習慣于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對新技術的接受和應用有所顧慮。許多農民受教育水平較低、學習能力較差,缺乏對現代農業技術和機械自動化的了解,對機械化技術概念和應用的理解有所欠缺。在一些偏遠閉塞的鄉鎮,部分農民受家族傳統和習俗的影響,更加傾向于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對機械化生產持保守態度。在農業生產中,一些農戶或農民合作組織缺乏對相關技術的認知和了解,不熟悉農業機械的應用和操作。雖然政府部門通過選取農民代表的方式進行了相應的培訓和指導,但大多流于形式,沒有深入農民、走到田間,導致多數農民對智能化機械知之甚少,降低了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的應用率和推廣率。

3 推廣路徑

3.1 逐步落實區域差異化應用

青陽縣不同鄉鎮農業機械水平存在較大發展差距,這主要是該縣不同區域地理環境、經濟條件、農民意識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因此,在推進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的引進和應用時,需要針對不同地區的特點采取差異化的措施,避免一刀切的做法。1)相關部門要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提供差異化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對于區域位置和經濟發展較好的鄉鎮,可以減少財政補貼力度,鼓勵市場機制在推動農業機械自動化應用中起到更好的作用;對于區域位置偏僻和經濟欠發達的鄉鎮,可以加大財政補貼力度,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幫助農民購買和使用農業機械自動化設備。2)農機銷售和制造類企業要圍繞青陽縣水稻、茶葉、桑蠶等農業特色產業和土地利用情況,制定差異化的營銷和推廣策略,開展針對性的技術研發和設備創新。3)不同鄉鎮要加強地區間的合作,促進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的跨地區交流和推廣,搭建地區間的交流平臺,提高農業機械自動化的整體水平和應用效果[5-6]。

3.2 推動深加工進程,落實蠶桑機械應用

目前,青陽縣的小磨麻油、九華黃精粉絲已入選縣級非遺產品,黃精、皖南土雞、葛粉、麻油等產品成功申報“三品一標”,因此在推進青陽縣農副產品深加工進程方面,需結合青陽縣特色產業進行深加工,依托本地農業資源,圍繞皖南土雞、綠色蔬菜、生態葛粉、農家粉絲及木榨菜籽油等農副產品,鼓勵農民加入合作社,推動農業生產與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的合作,并建立完善的農產品供應鏈體系;整合農產品生產、采購、加工、銷售等環節,引進一批先進的加工設備,提高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的供應保障能力。青陽縣作為蠶業生產的重要地區,推廣智能化、機械化養殖是實現現代化蠶桑產業的必然趨勢。因此,各級部門要推進桑葉收割機、喂蠶機、蠶室清洗機等的應用,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和技術支持,提升其對桑蠶機械化的認知水平和操作能力。制定和落實相應的激勵政策,鼓勵農民參與桑蠶機械化應用,并通過農技人員、專家和農機合作社等渠道,為農民提供及時的技術指導和答疑服務[7]。

3.3 提升農民素質,加強政府引導

為了充分發揮農民培訓和技術指導效果,青陽縣相關部門可采取以下措施。1)通過實地調查調研、問卷調查等方式,深入了解農民的培訓需求和問題,針對性地制訂培訓計劃。2)與農業行業協會、農業企業等合作,共同組織培訓活動。利用協會和企業的資源和渠道,開展深入的培訓和技術指導,通過開展技術交流會、現場示范等形式,使農民親身參與、親身體驗農業技術。3)除了傳統的面對面培訓,可以探索多種形式的培訓方式,如網絡培訓、遠程培訓、現場觀摩等。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通過網絡平臺、手機APP等,將培訓內容和技術指導傳遞給農民。4)繼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供農業機械自動化的財政補貼和貸款支持,通過稅收減免、信貸支持等措施,鼓勵農民購買和使用農業機械自動化設備,提高其使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8-9]。

4 結語

青陽縣農業機械自動化應用及推廣路徑需要進一步探索。政府要因地制宜地對農業機械化進行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鼓勵農民購買和使用農機設備。同時,要推進深加工進程,落實蠶桑機械應用,以產業帶動機械化發展進程。宣傳和推廣工作中要深入農民群體,提高農民對農機化的接受度,激發農民的積極性和參與度。以上措施的綜合運用,有望促進青陽縣農業的轉型升級、實現農民增收和農業現代化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石曉飛.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要點及優化應用探析[J].農村實用技術,2023(3):114-115.

[2] 代敬雨.安徽省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南方農機,2022,53(14):75-77.

[3] 胡章廣.貴池區農業機械推廣存在問題及對策[J].南方農機,2020,51(5):82.

[4] 青陽縣農村農業水利局.青陽縣積極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助推“機械強農”[EB/OL].(2022-09-22)[2023-06-02].https://www.ahqy.gov.cn/OpennessContent/show/1274389.html.

[5] 楊再峰,徐成勝.青陽縣茶產業機械化的調研與思考[J].農機質量與監督,2022(10):11-12.

[6] 馬子奕.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及應用實踐[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3(1):83-84.

[7] 佚名.蠶桑機械化破解繭絲綢行業困局[J].農村實用技術,2014(1):60.

[8] 楊再峰.對青陽縣農機化發展狀況的調研與思考[J].農機質量與監督,2014(8):15.

[9] 江山保.淺議青陽縣農機化發展的思路與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16,22(18):108-109.

(責任編輯:張春雨)

猜你喜歡
發展路徑
河北省沿海地區休閑體育產業發展路徑選擇
“互聯網+農業”信息化發展路徑探討
財經類大學智庫的定位及發展路徑探析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現代物流業發展路徑研究
民間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的困境與出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