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年以來我國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的嬗變特點與研究展望
——基于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的分析

2023-11-14 06:23謝淑海
伊犁師范大學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教學大綱語文課程德育

謝淑海

(伊犁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新疆 伊寧 835000)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指出:“把立德樹人貫穿學校教育全過程。學校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陣地。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思想品德作為學生核心素養、納入學業質量標準,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注重融入貫穿,把公民道德建設的內容和要求體現到各學科教育中,體現到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建設中,使傳授知識過程成為道德教化過程?!保?]語文課程堅持文道統一,具有獨特育人優勢,但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具體包含哪些內容,在不同歷史時期發生了哪些變化,呈現什么特點,這些問題的回答是開展小學語文學科德育的前提?;诖?,以我國1949 年以來頒發的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為研究對象,厘清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分析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的嬗變特點,展望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的研究趨向。

一、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的基本分類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語文教育研究者對語文學科德育內容進行了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兩個層面。首先是靜態層面,表現在作為文本的課程標準和教科書中的德育內容。榮維東等基于課程標準的文本分析,通過“關鍵詞”概括出課程標準中的語文學科德育內容包括執政黨或政府所提倡的核心主張、對祖國和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執政黨的核心訴求[2];楊伯勤認為,語文學科德育內容應和德育內容一致,包括品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但語文學科德育具有德育內容要素的廣泛性和德育性質的時代性、階級性[3];傅建明依據《小學德育綱要》和《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建立了教科書價值取向類目表,包含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熱愛科學、客觀辯證、勤勞刻苦、誠實善良等20 個類目,分析了小學語文教科書體現的價值取向[4];張銘凱立足于語文學科性質,從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兩個層面闡釋了語文課程知識的道德價值[5];穆建亞等從《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涉及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四個領域出發建構語文教科書德育內容分析框架[6];廖婧茜依據中華民族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和世界發展的命運為參照框架,認為三科統編教材中的德育內容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7]。其次是動態層面,表現在基于課程實施的視角,學科德育貫穿于語文課程標準、語文教科書內容和師生理解全程[8];洪云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與德育的關系出發,提出要深入開掘文本內容及語言知識中包含的德育價值、選擇或設計有利于實施學科德育的教學方式與方法、善于利用和發掘教學過程中的德育時機和鏈接課內與課外以延展語文學科德育的實效四條行動路徑[9];陳茜認為小學語文學科德育應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滲透,于是提出要厘清語文要素機理以有機融合德育目標、要深入鉆研教材文本以適當整合德育內容、要充分發揮教學機制以適時把握德育時機、要豐富語文實踐活動以踐行內化道德認知[10];趙巖立足于語文學科內容與教學過程提出,小學語文學科德育滲透應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創設真實情境以將語文學習與做人做事關聯起來,設計挑戰性任務以形成學習任務群,堅持持續性評價與過程性反饋以積極探索實踐語文學科德育評價的有效方法[11]。

可見,已有對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的研究,主要運用了文獻研究、歷史研究與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強調了思辨性和學理性,對于認識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具有積極意義??梢缘弥?,(1)已有研究對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認識不一致,有的以德育內容體系為語文學科德育內容,較為寬泛,有的以思想品質教育為語文學科德育內容,較為具體;(2)對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的分類標準多元;(3)對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研究主要從動態和靜態兩個角度展開,體現出課程的實踐性;(4)對語文學科德育內容的理解揭示了語文教育和德育的植入與滲透、獨立與融合及外加與內生三種關系;(5)對小學語文學科德育過程進行了探索,提出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也是德育實施過程。

國家課程標準規定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和課程實施等,是教材編寫、教學、考試評價以及課程實施管理的直接依據[12]11-12,具有權威性和指導性。因此,梳理和借鑒我國1949 年以來歷次頒發的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對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的規定,有利于我們明確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的價值取向、構成要素和表達方式,從而有益于實現語文學科育人目標。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大綱)是實現立德樹人的基礎和載體,縱觀歷年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對語文學科德育內容的表達,雖有所差異,但對于小學語文學科育人的價值追求卻是始終如一,都指向培養人。因此,為了便于系統把握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中的德育內容,基于立德樹人的內涵,借鑒《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的“幫助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從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等維度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內容,結合語文學科本質,建構了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的分類框架,見表1,為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奠定了基礎。

表1 語文學科德育內容的分類框架

二、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的嬗變特點

用表1 作為分析框架,分析了1949 年至2022 年頒布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大綱)。根據不同歷史時期對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的不同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具體見表2。經過深入分析,發現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嬗變具有階段性、導向性、實踐性和系統性特點。

表2 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的發展概況表

(一)階段性:時代背景對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的影響

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的發展與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13]。為此,不同時代,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大綱)規定的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也有所不同。

1.不同歷史時期的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各有側重

1949 年12 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了“為人民服務,首先是為工農兵服務,為當前的革命斗爭與建設服務”,這一指導思想表現在了1950 年《小學語文課程暫行標準(草案)》中,明確提出了小學語文學科是“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兒童的工具”,強調“愛國主義思想和國民道德”。改革開放后,黨和國家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處在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強調語文應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于是,強調“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建設和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進而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14]62。2001 年《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提出“努力建設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15]。2022 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明確要求,“要引導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升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建立文化自信”[12]4。

2.不同年級學生的德育內容體現出階段性

在各個時期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大綱)規定的德育內容均體現出年級遞進性和階段性。以愛祖國為例,1950 年《小學語文課程暫行標準(草案)》中指出,“一年級愛國主義教育以認識祖國的標識和紀念節日為主,二年級在一年級基礎上,加愛人民、愛護公共財物,了解戰斗兒童、戰斗英雄、勞動兒童、勞動模范。三年級在繼續前學年的基礎上,加愛科學。四年級在繼續前學年的基礎上,加歷史遺產和新建設”[14]63。2022 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的總目標中明確提出要“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然后在分段目標中強調:“第一學段重在初步感知和認識,第二學段通過感悟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愛國主義情懷和高尚品質,激發向英雄模范學習的意愿和行動,培養對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樸素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第三學段則是感受先賢志士的人格魅力,感悟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英雄氣概、優良作風和高尚品質,體會捍衛民族尊嚴、維護國家利益和世界和平的偉大精神”[12]6-17。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中德育內容充分照顧到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體現出德育的內在邏輯,彰顯了德育內容的進階性和階段性。

(二)導向性:教育目的對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的價值引領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各級各類學校培養人的根本標準。小學語文課程作為小學階段的一門最基礎、最重要的課程,也必然依據教育目的來確定小學語文學科德育的內容。

1.教育目的定位決定了小學語文學科的性質

教育首要的問題是要明確“為誰服務”的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在我國教育“為誰服務”的問題上,從“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變為“必須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到“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再到“必須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這種轉變,也體現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1955 年《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初稿)》明確提出,“小學語文科是以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兒童的強有力的工具”[14]81,小學語文工具性與思想性雙重特性的認識逐漸出現。1978 年《全日制十年制學校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行草案)》明確提出,“語文學科是思想政治教育和語文知識教學的辯證統一”[14]178,小學語文的工具性和思想性重新得到確認。1988 年《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初審稿)》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強的思想性”[14]209。從此,小學語文從弘揚“人文性”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觀點初步形成。21 世紀以來,2000 年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2011 年頒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和2022 年頒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都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边M而明確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12]1。于是,小學語文的學科性質從注重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同時,也聚焦到了語言文字運用。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也成了每個時期的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的重要組成部分。

2.教育培養人的形象的建構決定了小學語文學科德育的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在有關培養人的形象上,從“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變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和“又紅又專的建設人才”,到“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全面發展”的內涵也從最初的“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得到發展”的不甚確切的表述調整為“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科學表述。與此相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小學語文學科德育的功能主要是培養“為工農服務、為生產服務”的“社會人”,1950 年《小學語文課程暫行標準(草案)》強調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為“愛國主義和國民公德”。到1956 年,基于培養“又紅又專的建設者”的教育目的,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的核心是“社會主義政治方向、辯證唯物主義、共產主義道德、審美和對語言的熱愛”,逐漸開始關注學生“個體”的需求。改革開放以后,為了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1980 年頒布的《全日制十年制學校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行草案)》中,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的核心除了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共產主義理想外,在學生品格、道德、習慣、價值觀等方面也進行了明確要求。2000 年3 月,教育部頒布了《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就培養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弘揚祖國的優秀文化等內容進行了增補和完善。進入新時代后,2022 年頒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指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全體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為學生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培養學生求真創新的精神、實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及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語文課程在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增強凝聚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時代新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重要地位”[12]1-2??梢?,小學語文學科在回答“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個根本性問題時,試圖尋找到個體與社會、個性與共性之間的平衡點,使小學語文課程既能基于學生成長的規律和為了學生成長的需要,又能回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發揮小學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從而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三)實踐性:小學語文學科德育的實踐邏輯

語文課程標準是國家意志的體現,也是國家教育意志在語文課程層面的具體體現。因此,在歷年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中,雖然文本框架和基本內容有所差異,但都遵循了語文是什么、語文對學生的發展價值、語文課程與教學的內容是什么、如何實施語文課程的發展邏輯,在這個邏輯思路中體現了政府部門、教材編寫者、教師等教育各方對語文學科德育的實踐邏輯,如圖1所示。

圖1 課程標準與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實踐邏輯圖

1.國家對確定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的導向

學習什么知識直接影響培養什么樣的人,因此,國家會通過課程標準來規定什么知識能進入學科德育內容、什么知識不能進入學科德育內容??v觀我國歷年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國家根據國家發展戰略和社會發展需求,通過課程標準(教學大綱)規定語文學科的性質、理念、目標、內容、實施等,從而明確了語文學科德育內容,體現了語文學科屬性上定向學科德育到實施建議中明確語文學科德育內容、再到指導教材編寫強化語文學科德育的認知邏輯。如,1980年《全日制十年制學校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行草案)》指出,“我國正處在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建設需要人才,培養人才的基礎在小學。語文是小學的一門重要學科。學生學會了看書、作文,掌握了語文這種基礎工具,對于學習其他各門知識,是非常重要的。語文這門學科,它的重要特點是思想教育和語文教學的辯證統一”[14]185。由此可以看出,國家在掌握“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的基礎上,定位了“人才”標準,明確了小學的基礎性作用和小學語文的學科性質,從而提出“思想教育和語文教學的辯證統一”,強調“小學語文課本入選課文的思想內容”,應注重對學生“進行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教育;進行革命傳統和黨的優良作風的教育;進行革命理想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的教育;進行從小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教育;進行為革命而學習的教育;進行社會常識、自然常識、衛生保健的教育”。進入21 世紀后,我國注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增強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注重文化育人和以文化人,并且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也增加了“文言文”篇目。

2.教材編寫者對確定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的“代言”

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大綱)所規定的語文學科德育內容主要是通過教科書選文來實現,而教科書的選文是教科書編寫者完成的,因此,教科書編寫者的價值訴求和基本主張主要體現在教科書文本之中??梢哉f,“教科書作為國家意志、民族文化、社會進步和科學發展的集中體現,是實現培養目標的最直接的載體。在一定意義上,有什么樣的教科書,就有什么樣的年輕人,也就有什么樣的國家未來?!保?6]就我國不同歷史時期的小學語文教科書而言,不同時期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的學科德育內容要素雖不完全相同,但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的“教材編寫建議”“小學語文的內容要求”“教材大綱”“教材編寫原則和方法”等內容中都對小學語文教科書內容作了相關要求,都經歷了“篩選—表達—運作”的路徑實現語文教科書對道德價值的建構[8]?!昂Y選”是指選用具有必然道德價值性的知識的課文進入教科書,體現了“什么知識最有價值”和“誰的知識最有價值”的有機融合,實現文道統一。如1991 年《中小學語文學科思想政治教育綱要(試用)》指出,“語文學科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涉及許多方面,既寓于課文之中,也寓于知 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14]227?!氨磉_”是指課文的話語表現形式,既要體現話語的顯性表征,又要蘊涵隱性意義;既要文質兼美,又要負載意義。因此,新時代小學語文教科書注重“把那些能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別是兩個傳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教育)融入教材的文章選篇、內容安排、導語和習題的設計等諸多方面,融入語文所包含的語言教育、情感教育、審美教育,讓學生樂于接受,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17]?!斑\作”是指對教科書的審定以確保語文學科德育內容合法化??v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不同時期的課程標準(教學大綱)都在“教材編寫建議”或其他類似板塊中明確了教材編寫的基本要求,這些基本要求也與同時期頒布的《中小學國家課程教材審定審查工作細則》《中小學教材管理辦法》存在一致性,成了教材審定的基本標準。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在“教材編寫建議”中提出了10條建議,其中第1、2條建議體現了思想導向性,第3、4 條體現了與學生、時代等的“切合度”,第6、7、8、9、10 條體現了對教材內容的選擇與呈現等要求,這與2018 年《中小學國家課程教材審定審查工作細則》中的“思想導向、切合度、內容的選擇和呈現、對教和學的引導、教材的編輯符合規范”審查標準和2019 年《中小學教材管理辦法》的“思想性、科學性、民族性、時代性、系統性”審查要求相一致。

(四)系統性: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逐漸完善

1.內容要素系統化: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要素不斷豐富

根據表2 可知,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發展的三個階段中,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整體走向是從單一到多元,逐漸豐富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體系。具體而言,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習慣養成等學科德育內容貫穿在三個階段,但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個人情操、社會主義信念教育是到第二、第三階段才逐漸豐富和完善的。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2000 年《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強調“要弘揚祖國的優秀文化和吸收人類的進步文化,培養學生熱愛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14]255,2022 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指出,“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重大主題教育有機融入語文課程,以達成培育學生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積淀豐厚的文化底蘊,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目標。從而建立文化自信,培養時代新人”[12]18-19。

2.表述方式具象化: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呈現方式不斷具化

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呈現出從抽象化到具象化的特點。對于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的呈現,開始時比較簡短、抽象,在后來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中逐漸具體、具象,表述也相對詳細。從抽象到具象,主要是通過目標層級化來實現。如培養學生愛國主義,1950 年《小學語文課程暫行標準(草案)》提出了“具有愛國主義思想”,1980 年《全日制十年制學校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行草案)》就提出了“要注意課文的思想內容與表現形式的內在聯系,入選課文的思想內容,應當有助于向學生進行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教育”[14]185,注重了思想教育與課文內容的辯證統一。2022 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將愛國主義分別呈現在課程總目標、分段目標之中,這對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落實學科德育指明了方向。

三、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的研究展望

基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的分析,每個時期的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都是為同時期確定的教育方針和教育目的服務的,都具有時代的烙印。進入新時代,日新月異的世界科技進步、迅速普及的網絡新媒體和爆炸式增長的知識促使人們生產、生活、學習方式不斷改變,兒童青少年成長環境深刻變化,人才培養面臨新挑戰,義務教育課程必須與時俱進,這就要求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隨之變化。

(一)歷史智慧:深入挖掘沉淀在歷年課程標準中的德育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小學語文學科德育經歷了三個階段,建立起了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體系和實踐體系。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應深入研究歷年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大綱),汲取歷史智慧,構建有機融合、上下貫通、內外結合、協同育人的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框架,彰顯中國特色。首先,充分挖掘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大綱)附著的德育內容。歷年來,我國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對語文學科屬性的界定,定向了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的價值取向,明晰了道德準入原則。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對教材編寫要求的強調,強化了小學語文學科的德育內容與載體。因此需要對語文學科性質深入研究,發現其演進特點。鉆研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對教材的編寫建議和選文要求,凸顯經典課文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其次,注重小學語文學科德育方法的探索。雖然我國一直重視學生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方法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中也有所體現。但是,道德教育作用的發生一定表現在學生面對道德困境所采取的道德行為中,而道德困境只有在具體的生活實踐中才能產生[18]。因此,需要進一步研究如何能夠創造性地在生活實踐中開展語文學科德育,實現“潤物無聲”。最后,立足中國實際建構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體系?!耙粋€民族的語言,烙印著這個民族歷史文化、心理思維、生活習俗的全部印記?!币虼?,需要研究如何基于中華文化建構小學語文學科德育的內容體系,提升學生的獨特精神品質。

(二)時代呼應:關注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的時代需求

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受到時代的影響,是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具體體現,具有時代性。因此,小學語文學科德育應主動對接時代的需求。首先,厘清培養什么樣的人的時代內涵。我國教育目的在培養人才的性質和基本素質要求方面是相同的,但因不同時期社會發展的需求不一樣,每個時期強調的素質有所差異。2012 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強調“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7 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2022 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币虼?,需要進一步研究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內容和價值建構如何因應時代需求。其次,注重挖掘入選課文的時代價值?!拔恼潞蠟闀r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笨梢?,每一篇課文都是時代的產物,打上了時代烙印,為此,需要我們“走進課文”又要“走出課文”,透過作品中的表象,在明晰其反映的社會現實基礎上,引導學生體味出其中蘊含的深刻人生哲理,給學生以深刻的人生教育,從而使其積淀深厚的人文素養,形成影響其終生的學科核心素養[19]。這就要求我們深入探索入選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性如何才能具有時代價值。

(三)實踐邏輯:關注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價值的實現路徑

小學語文學科德育要發揮實效,達成立德樹人,需要保障小學語文學科德育的有效實施。首先,實現“藍本”到“文本”的有效轉換。古德萊德從課程運作的角度將課程分為理想的課程、正式的課程、領悟的課程、運作的課程和體驗的課程,課程標準和教科書當屬正式課程,因此,需要將正式課程轉化為教師領悟的課程、課堂運作的課程和學生體驗的課程,實現師生體悟基礎上的價值共識。為此,需要進一步探索師生個體如何體悟文本中的德育價值和師生如何通過對話、協商達成價值共識。其次,建構小學語文學科德育實踐體系。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探索怎樣基于課程標準開掘文本內容的德育價值、如何選擇或設計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推進語文學科德育的教學方式與方法、怎樣有效捕捉教學過程中的德育時機和怎樣開展語文學科德育評價。

1949 年以來的我國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對小學語文學科德育的目標、內容、評價等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呈現出階段性、導向性、實踐性和系統性特點??梢哉f,小學語文學科德育是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內在規定性,也是學科育人的具體體現。因此,需要探究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中德育內容的具體內容和表現形式,汲取歷史智慧,回應當代培養時代新人需求,引領教師認識到實施學科德育的重要價值,主動承擔學科德育的責任與使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塑造學生人格的同時也塑造自己的人生境界。

猜你喜歡
教學大綱語文課程德育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以綱為要,創新課程體系建設
——上海老年大學教學大綱建設實踐探索
以人為本 以綱為綱
——老年大學教學大綱實踐與探索
互動式教學大綱在本科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
——以《工程制圖與識圖》為例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大學語文課程的“思化”品質認識
項目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應用
法國普通教育高中歷史教學大綱評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