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人”“是人”考辨

2023-11-17 11:06張起?宋嘉儀
文史雜志 2023年6期
關鍵詞:斯人美人

張起?宋嘉儀

摘 要:《孟子·告子下》有“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句,劉少奇同志《論共產黨員的修養》(1949年修訂本)引用時,“是人”作“斯人”。這是少奇同志故意為之。因“斯人”有“美人”之意,其為有鄉土情懷的人。少奇同志修訂《論共產黨員的修養》時,正是革命即將成功,中華人民共和國即將誕生之際?!八谷恕笔菍ψ鳛槊褡寮沽旱墓伯a黨人的褒揚和期望。

關鍵詞:美人;一字之改;情感投注

《孟子·告子下》云“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而這則名言近年卻引起大眾激烈討論。我們認為這種爭議是好事,一則有利于引導大眾對傳統文化的關注,二則有利于加深國人對優秀文化的認識,三則有利于提高個人修養。在大眾記憶中長期形成的印象明明是“斯人也”,何以成了“是人也”?為了解惑,有人尋根溯源,檢索到自1961年以來,包括1982年、1994年、2006年等各版教材選用孟子文章均是“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四庫全書《孟子集注》(宋朱熹注)、明汲古閣本《孟子注疏解經》(漢趙歧注、宋孫奭疏)也均為“是人”。也就是“是人”才是原璞。那么為何會產生“斯人”的群體記憶?

這其實與許多名家名篇使用“斯人”一詞關系甚密,而其中影響最大的便是劉少奇同志《論共產黨員的修養》(1949年修訂本)所引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對此,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一作者曉言發表《“斯人也”,“是人也”?》,認為“新中國成立前后,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當時的黨員、國家干部等差不多都讀過《論共產黨員的修養》,而且是對‘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這句話印象特別深。不少人經常引用,但不知是劉少奇同志引用錯了?!?/p>

我們不贊同曉言的觀點,它把少奇同志的苦心辜負了。不是少奇同志引用錯了,是他故意為之。改為“斯人”,是由衷的贊嘆,反映了一代偉人的家國情懷。

為了探尋修改的原因,我們特意查閱了少奇同志相關版本修改記錄,發現在1949年8月修訂本之前,《論共產黨員的修養》首次于1939年7月的延安發表,彼時引用的是“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后來版本的演變,“是人”的改動,一詞之變,深意盡藏其中。

“斯”字在《詩經》時代已就寄托了美好情感?!端垢善吩疲骸爸戎人垢?,幽幽南山?!睂ζ渲黝},《毛詩序》云:“《斯干》,宣王考室也?!编嵭睹妭鞴{》:“考,成也。德行國富,人民殷眾而皆佼好,骨肉和親。宣王于是筑宮廟,群寢既成而釁之,歌《斯干》之詩以落之,此之謂成室?!痹诠诺湮膶W中《詩經》有“樹榜樣立規矩”的軌范,在如此美好和諧的社會中,歌其事,起興自然“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鄭玄所箋“興者,喻宣王之德如澗水之源,秩秩流出,無極已也。國以饒富,民取足焉,如于深山?!备桧炠澝乐苄踔信d之意溢于言表?!爸戎人垢?,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既是喻德,又是說建屋的環境。在新室筑成行宗廟祭祀之禮時,所有事物都配搭了“斯”字,“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鳥斯革,如翚斯飛,君子攸躋?!庇纱?,古人選取“斯”字,其用意自明。這種用法隨歷史傳承下來,漸成常例。到了唐代,杜甫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在秦州得知李白遭遇流放,為了疏救好友,特意寫下《夢李白》:“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言長安的官貴冠蓋相續,才華蓋世的你卻是容顏憔悴。這是杜甫對李白不公命運的控訴和深切同情。斯人,美人也。一個“斯人”,道盡了詩圣心中的詩仙:他是美人的化身,卻被唐肅宗顛倒黑白,政治迫害。而此時杜甫也身不由己,被貶華州,但仍然不顧個人安危,關心同是“淪落人”的李白,為之說話發聲,這是何等至真至誠之情!北宋慶歷六年(1046年),范仲淹在鄧州受好友之請,寫下《岳陽樓記》,稱美岳陽樓“斯樓也”。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誓與“斯人與歸”。何是“斯人”?答曰:“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薄八谷恕?,是心懷家國之人,有“古仁人之心”,以天下百姓為己任。元代劉岳申《申齋集》中《王遵墓志銘》云:“生于斯,長于斯,死于斯,銘于斯,其魂氣無不之也,其死而有不澌者矣?!辈皇恰吧诖?,長于此”,可觀知“斯”字不是今人頭腦中簡單的代詞,而是古人傾注了細膩的有所指的包含情懷的具象。劉岳申此段話,出于《禮記·檀弓下》“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張老曰:‘美哉,輪焉!美哉,奐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國族于斯!’”晉國獻文子新居落成,大夫張孟前去祝賀說:“多美呀,如此高大寬敞!多美呀,如此金碧輝煌!既可以在此祭祀唱詩,也可以在此居喪哭泣,還可以在此宴請國賓聚會宗族!”斯,包含了對生養自己的故土之情;所以“斯人”,是有鄉土情懷的人,真摯熱烈地愛土地,愛家鄉,愛祖國。少奇同志一字之改,其意何深!

傳承有序的“斯”字,在西晉傅玄《迎送神歌》中,是吟唱著“神明斯降,既佑饗之”的美好虔誠的祝愿;在東吳薛綜《鳳頌》中,是歌頌著“在昔堯舜,斯磬乃臻”的敬畏的贊歌;在當代后人口中,是嘆誦著“斯人已逝,生者如斯”的痛而堅毅的薪火傳承?!八谷恕痹缫言诠湃颂N藉的情懷里融化了文字的冰冷,跨越了時間的長度,變得有溫度,可觸摸,有生命。當承載的情感隨著文字本身的傳承愈發鮮明,它就有了靈魂。我們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修訂本中深深感受到少奇同志“一字之改”的匠心獨運。古人有“一字師”的傳統,少奇同志用他的實際行動和深湛的傳統文化修養告訴我們,什么是“一字師”?!八谷恕辟x予的靈魂是仁人志士的家國情懷,是儒家修養的擔當大義,是干干凈凈的玉壺冰心!這一切匯聚成美好的象征。它不該被歷史忘卻,斯人者,美人也。斯人者,為國為民。

所以說“斯人”與“是人”其實是有著情感上的根本差別的。然而遺憾的是,四川電視臺在全民討論中邀請四川大學和西南民族大學的教授來解釋二者的不同時,他們卻都認為這是代詞“這”“此”,沒有任何區別,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他們疏忽了其中的講究,疏忽了古人用語的嚴謹。不僅“斯”,又譬如“令”,也是與美好事物和心靈寄托相匹配的。文字本身承載的情感態度之所以未能被意識到,大多與人們對文字情感認知的遲鈍有關。無論知名學者還是普通大眾,多少都有過這種狀況。所以我們對古典文學及賢者文章,首先要抱有敬畏之心,要用心去感受每一個字所蘊含的情感。它們所負載的信息具有澡雪精神的力量。

那么1939年的“是人”與1949年的“斯人”究竟又有何不同呢?這又顯出少奇同志超凡的匠心與細膩的古文功底。要辨析它們的細微差別,需放在具體歷史環境來看。1937年全民族抗戰爆發,需要“地不分南北,年不分老幼”全民共同抗戰,而“是人”在孟子具體語境中,是指全體之意。這便是1939年7月抗戰進入相持階段時少奇同志在延安發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使用“是人”的歷史邏輯?!八谷恕痹诠诺湮膶W中又多單指優秀人物,所以1949年8月修訂再版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即乘勢改用“斯人”。此時革命即將功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即將誕生,“斯人”就不是指全體了,而是指其中最杰出的部分——民族的脊梁共產黨人,這里有由衷褒美之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用熱血與犧牲換來人民的解放,正是許許多多這樣的人。在少奇同志心目中他們就是民族的“斯人”?!疤鞂⒔荡笕斡谒谷艘病?,是少奇同志對中國共產黨的無比贊頌和殷切期盼的情感投注?!八谷恕蹦嗣廊?,中國共產黨員就是那“美人”“斯人”!他們具有歷史沉淀的一脈相承的生命自覺,肩負為國為民的初心使命。他們擔當得起民族的大任。

從“斯人”之改動,可以看出劉少奇同志的傳統文化、古典文學功底十分深厚;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有著大智慧大情懷的偉人;可以看出作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其對黨的忠誠和對歷史的遠見。深意蘊藉其中,望諸君細細品味。

作者 張 起:成都大學文明互鑒與“一帶一路”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宋嘉儀:成都大學2022級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

猜你喜歡
斯人美人
昌耀
英雄與美人
我在街上走
加濕器幫你做個水潤美人
斯人已逝 經典長存
小說《去某一個地方》
我在街上走
垂釣五大洲:魚和美人兼得
春天的美人樹
若謀者美人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