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來詞元素的現代漢語詞匯古今考(二)

2023-11-17 11:06劉火
文史雜志 2023年6期
關鍵詞:白旗博文標語

劉火

摘 要:在現代漢語的詞匯里,有大量的外來詞(包括意譯與音譯)。外來詞的進入,極大地豐富了漢語詞匯,特別是極大地豐富了現代漢語詞匯,而這一過程依然在當代進行??疾焱鈦碓~元素的現代漢語詞匯之面相,可揭示古今漢語詞匯(包括漢字本身)詞形與意義的演變。

關鍵詞:抱抱團;白旗;白托;標語;玻璃;博文;茶道

抱抱團/抱抱團bào bao tuán?!氨А薄墩f文解字》“引取也”?!氨А钡摹墩f文解字》義,非今天“用手臂圍住”,而作“取”之義?!氨А睆乃逄疲赡芨纾r的“懷藏”“環繞”等轉義為“用手臂圍住”?!踩铡翅尶蘸!蹲`萬象名義》(公元8世紀后期至9世紀前期):“擁、捉、持”。今“抱”的“引取”本義基本消失?!皥F”,《說文解字》“圜也”。轉義“聚集”“集合”,如“社團”“馬戲團”“合唱團”等。1956年《漢字簡化方案》“團”簡化為“團”。

“抱抱團”,今時尚語或網絡用語,既可作名詞亦可為動詞。指兩人與多人的免費擁抱、自由擁抱。據稱源于當代英語“free hugs”的意譯。如So thank you for supporting free hugs and always remember, we all need one(漢語大意:最后,謝謝你支持抱抱團,并且請記住,我們都需要彼此)。

其衍生詞,抱抱裝bào bao zhuāng。據說此詞為TIME周刊2006年的某期所造。詞源自英文Baobao clothing/clothes。從Baobao clothing中的“Baobao”可以看到,漢語詞匯(包括語音語義)回饋于英文的一個現象。由此,可觀當代漢語詞匯的漢/外相互作用。

抱,篆文作,隸作。

團,金文作,篆作。

白旗/白旗bái qí:“白”有多義,其中表示顏色之一種,與“黑”相對?!鞍住辈灰姟稜栄拧?,《說文解字》釋“西方色也。陰用事,物色白”?!鞍住弊鳛轭伾?,《詩·秦風·蒹葭》(先秦):“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詩·小雅·白駒》:“皎皎白駒,食我場苗”;《荀子·榮辱》:“目辨白黑美惡?!薄捌臁?,《說文解字》:“熊旗五游,以象罰星,士卒以為期”,段注“軍吏載旗”,《康熙字典》:“旗,表也”?!鞍住迸c“旗”構成偏正雙音節詞,不見《辭源》,見《現代漢語詞典》。

“白旗”,詞源自日語“白旗(音haqki)”。日語意譯英語“flag of truse”。意:一、戰爭中表示投降的旗子,二、戰爭中交戰雙方聯絡的旗子。

白,甲骨文作,金文作,篆文作,隸作。

旗,篆文作,隸作。

白托/白托bái tuō:“托”《爾雅》《說文解字》不錄,《說文解字》錄“乇”(zhé)代“托”?!犊滴踝值洹酚小巴小?,并釋“托”同“拓”。拓,《說文解字》釋“拾”?!巴亍庇卸嗔x,其中一義為“舉”?!读凶印ふf符》“孔子之勁,能拓國門之關”。作為現代漢語詞匯,“白托”為2007年教育部公布的新詞。語源可能來自日語“頼む(音tanomu)”。日語“頼む”意為請求幫忙。漢語“白托”意,為不講報酬的托付,且有貶義成分。其實,“白托”一詞在現代漢語里是很早的。朱自清在其《背影》(1925年)里就用過“白托”一詞,“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

托,甲骨文作,金文作,篆文作。

標語/標語biāo yǔ:“標”,《爾雅》未錄,《說文解字》釋“木杪末也”,即樹尖、樹巔。轉義為“表面”,西漢《淮南子·天文訓》“物類相動,本標相應”;再轉義為“顯示”,南朝《文選》卷四十六《序下》:“黃婉之早標聰察,曾何足尚”。1956年《漢字簡化方案》“標”簡化為“標”?!皹恕迸c“語”構成偏正雙音節詞,《辭源》不錄,《現代漢語詞典》錄。

“標語”語源自日語“標語(音hyogo)”,日語意譯英語slogan。意:文字簡練、意義鮮明的宣傳、鼓動口號?!皹苏Z”一詞不見《辭源》,也不見《現代漢語八百詞》(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這是極為奇特的事?!皹苏Z”在中國近、現、當代的現代漢語詞匯里是一個高頻詞。

標,篆文作,隸作。

語,金文作,篆文作,隸作。

玻璃/玻璃bō li:雙聲詞?!安!迸c“璃”不見《爾雅》,不見《說文解字》,不見9世紀初期日本空海和尚釋空海編的《篆隸萬象名義》(共錄漢字16900余字),不見西人高本漢1940年編纂的《漢文典》,亦不見今人編纂的《甲金篆隸大字典》?!犊滴踝值洹芬稄V韻》(宋)釋“玻瓈玉,西國寶”;《康熙字典》又引《正字通》(明)“玻瓈”作“頗黎,因頗黎國所出,故名”。由“玻瓈”演化為“玻璃”,可能見于漢字簡化的唐宋時期?!杜f唐書·西戎·波斯列傳》說,波斯產“琥珀、車渠、瑪瑙、火珠、玻璃、琉璃、無食子、香附子、訶黎勒、胡椒、蓽撥、石蜜、千年棗、甘露桃”,文中“玻璃”實為一種水晶,并非今日常義的“人造的質地硬而脆的透明物體”。據說,至宋,“玻璃”才有了由自然礦石制作出來的硅酸鹽人造材料。陸游《劍南詩稿·凌云醉歸作》“玻璃江水千尺深,宦情苦薄酒興濃”中的“玻璃”,或古義或許兩義皆之,既指某物體的透明,又指某一物體的顏色。

“玻璃”,詞源自梵語“phaliha/sphatike”或巴利語“phalika”的音譯,約在三國時期(公元3世紀)傳入。因此,至今未發現楷體之前的字體。今所用“玻璃”,已經沒有了它的初始“水晶”意而只有今常用意。

博文/博文bó wén:“博”,《爾雅》不錄?!墩f文解字》釋“博”為“大通也”。轉義“廣”?!墩撜Z·雍也》:“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荀子·勸學》:“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薄妒酚洝でZ生列傳》:“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拔摹?,《說文解字》釋“錯畫也”,即華彩花紋也?!抖Y記·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奸?!薄拔摹庇卸嗔x,其一轉義為“文字”“文章”。

“博”與“文”連用“博文”,見《史記·韓非列傳》:“泛濫博文,則多而久之?!钡裰安┪摹睘殡娮訒r代互聯網時代的新詞。英文“blog”即在互聯網個人或團體所寫日志平臺的圖/文,簡稱“網志”,既可作名詞亦可動詞,派生詞blogger(漢譯“博客”)?!安┪摹?,即網志(“博客”)上的文章。

博,金文作,篆文作。

文,甲骨文作、金文作,篆文作,隸作。

茶道/茶道chá dào:《爾雅》《說文》均無“茶”字?!稜栄拧め尣荨份?,苦菜;《爾雅·釋木》槚,苦荼?!墩f文解字》釋“荼”為“苦荼”,顯然自《爾雅·釋木》槚,苦荼。另,《爾雅·釋草》之“荼”非“茶”,即茶是木本非草本?!踩鸬洹掣弑緷h的《漢文典》(1940年,中華書局2021年譯本)也只錄“荼”而無“茶”?!犊滴踝值洹芬巍段毫宋碳贰安柚?,其字為荼,如《春秋》齊荼、《漢志》荼陵之類。陸、顏諸人,雖已轉入茶音,未嘗輒改字文。惟陸羽、盧仝以后,則遂易荼為茶?!碧茣r,茶作為一種飲料、食品和藥劑,已經為達官黎民所熟知。因此,有陸羽《茶經》一書流布。其實,漢時已有“荼”“茶”兩字,并非陸羽后才易“荼”為“茶”的。漢·王褒(前90—前51,字子淵,蜀郡資中人)《王諫議集·僮約》有“烹茶盡具”,又有“牽犬販鵝,武陽買茶”?!度A陽國志·巴志》:“西至僰道,北接漢中,南極黔、涪。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蠶、麻、纻,魚、鹽、銅、鐵、丹、漆、茶、蜜、靈龜、巨犀、山雞、白雉,黃潤、鮮粉,皆納貢之?!薄度A陽國志·蜀志》:“南安、武陽皆出名茶?!?/p>

“道”,《說文解字》釋“所行道也?!薄暗馈庇卸嗔x,此“道”轉義為“技藝”“技巧”?!墩撜Z·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p>

“茶”與“道”構成偏正式雙音節詞“茶道”,《辭源》(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現代漢語詞典(試用本)》均不錄?!掇o源》《現代漢語詞典》錄“茶坊”“茶具”“茶船”“茶湯”“茶禮”等 20余個與“茶”相關的詞條,但獨無“茶道”一詞?!冬F代漢語詞典》2002年版同樣沒有“茶道”一詞;而且比1978年初版的《現代漢語詞典》反而少了“茶博士”“茶亭”等帶有古義的詞。不過,《現代漢語詞典》的第6版(2012年)、第7版(2016年)已有“茶道”一詞。這一現象表明古今漢語詞匯的流變規律:消失與新增。

“茶道”一詞在唐時已出現。唐·皎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全唐詩》卷八百二十一)。又見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因鴻漸之論潤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茶”。此唐人所說“茶道”是否與今日“茶道”同義,尚難斷定。宋人蔡襄奉詔所著的《茶錄》未見“茶道”一詞,明人袁宏道的茶事專著《觴政》未見“茶道”一詞,清人劉源長茶史專著《茶史》也未見“茶道”一詞?!安璧馈币辉~,《辭源》與2012年以前的各版《現代漢語詞典》皆不錄。

《漢語外來詞典》認為“茶道”一詞語源自日語“茶道(音sado/shado)”。維基百科以為日語“茶道”從“茶湯”或“茶の湯”中化出?!安铚币辉~見唐人。唐人王建:“天子下簾親考試,宮人手里過茶湯”(《全唐詩》卷三百二)。清人劉源長《茶史》中,“茶友”也叫“渴友”。至江戶時代(1603—1868)初稱“茶道”或“茶の道”?!踩毡尽成L镏矣H(1902—1987)著有《茶道六百年》(1980年,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6譯本)。600年的茶道,既符合宋茶入日本的歷史,也符合中日密切關系(主要是中國的文化向日本輸入)在蒙元時期100多年間的中斷后在明朝重新續上的歷史。就日本而言,茶在唐的基礎上,茶藝有可能在兩宋交接的時期即日本鐮倉(1185—1331)初期傳到日本,后本土化,形成一整套的飲茶藝術、飲茶程序和飲茶禮儀。到16世紀末17世紀初,日本茶道幾已完備。其中供職于豐臣秀吉部下的千利休(1522—1591),是日本茶道600年中最有名的茶道代表。作為日語“茶道(日語音tyadou)”一詞,何時返回中國,待考。

茶,篆文作。

道,金文作,篆文作。

作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猜你喜歡
白旗博文標語
第一次掙錢
標語變變變
標語變變變
“濫掛標語”
誰和誰好
為什么用白旗作為投降的標志?
舒蘭市白旗鎮水稻全程 機械化項目正式啟動
投降為什么打白旗
投降為什么打白旗
Review on Tang Wenzhi’s The Gist of Chinese Writing Gamut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