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子牙封神

2023-11-17 11:06江玉祥
文史雜志 2023年6期
關鍵詞:封神身世神仙

江玉祥

摘 要:姜子牙的故事先既見載于上古典籍,又盛傳于民間,不僅在民俗學上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中國神話/宗教學(包括道教和民間宗教)的演進也產生了積極影響。它催生了《封神榜》,并成為使之流傳民間的一個重要原因。

關鍵詞:身世;遇文王;神仙;封神

一、姜子牙的故事

姜子牙史有其人,首見于先秦文獻《詩·大雅·大明》和《逸周書·克殷解》,不過他是以“師尚父”的名號出場的?!洞笱拧ご竺鳌访鑼懩烈爸畱鹬苘姷年嚾荩?/p>

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

《逸周書·克殷解》鋪敘牧野之戰過程曰:

周車三百五十乘陳于牧野,帝辛從。武王使尚父與伯夫致師(挑戰)。王既誓,以虎賁戎車馳商師,商師大崩。商辛奔內,登于鹿臺之上。屏遮而自燔于火。武王乃手太白以麾諸侯,諸侯畢拜,遂揖之。商庶百姓,咸俟于郊。群賓僉進曰:上天降休!再拜稽首。武王答拜,先入適王所,乃克射之,三發而后下車,而擊之以輕呂,斬之以黃鉞。折縣(懸)諸太白。乃適二女之所,既縊。王又射之三發,乃右擊之以輕呂,斬之以玄鉞,縣(懸)諸小白。乃出場于厥軍。

及期,百夫荷素質之旗于王前,叔振奏拜假,又陳常車,周公把大鉞,召公把小鉞以夾王。太顛、閎夭,皆執輕呂以奏王。

王入,即位于社太卒之左,群臣畢從。毛叔鄭奉明水,衛叔傅禮,召公奭贊采,師尚父牽牲。尹逸筴曰:殷末孫受,德迷先成湯之明,侮滅神祇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章顯聞于昊天上帝。武王再拜稽首,乃出。

《大雅·大明》和《逸周書·克殷解》說“維師尚父,時維鷹揚?!奔茨烈爸畱?,師尚父如鷹的飛揚,勇武無比。他出陣向紂王“致師”(挑戰),“帝辛從”,紂王應戰,結果一個早晨,紂王就戰敗崩潰了。

師尚父,師,官名,又稱太師,武職。尚父,是周武王對姜子牙的稱呼,父,是男子的美號,俗稱姜太公?!稘h書·人表考》卷二“師尚父”條稱師尚父本姓姜,名望,字子牙,號太公,故曰太公望,亦曰呂太公望,亦曰呂望,亦曰呂牙,亦曰姜牙,亦曰呂尚,亦曰太公尚,亦曰望尚,亦曰姜望,亦曰師望,亦曰姜公,亦曰姜老。

《史記·齊太公世家》曰:“其先祖嘗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于呂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時,申、呂或封枝庶子孫,或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鄙?、呂地望在豫西南陽郡宛縣,《漢書·地理志》:“南陽郡宛縣故申伯國”,《水經注》“宛西呂城,四岳受封于呂”。姬姜兩族世為婚姻,姜原是姬周族的始祖母,太姜為周太王之妃,是姻戚關系?!秶Z·周語中》記富辰之語曰:“齊、許、申、呂由太姜”。太姜者,周太王古公亶父之妃,王季之母,文王的祖母。姜子牙輔佐武王克商有功,被封于齊營丘?!妒酚洝R太公世家》說:“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師尚父于齊營丘。東就國,道宿行遲。逆旅之人曰:‘吾聞時難得而易失??蛯嬌醢?,殆非就國者也?!勚?,夜衣而行,黎明至國。萊侯來伐,與之爭營丘。營丘邊萊。萊人,夷也,會紂之亂而周初定,未能集遠方,是以與太公爭國?!边@段記載,有問題。周初東方尚為商紂王的兒子武庚控制,姜太公不可能越過武庚的控制區到營丘就國?!兑葜軙ね鯐狻贩Q周成王在成周大會諸侯與四夷,萬國衣冠朝賀,“天子(成王)南面立……唐叔、荀叔、周公在左,太公望在右”,周公偕太公望夾侍成王,接受萬國衣冠朝賀,說明周初姜太公并未就齊國?!抖Y記·檀弓上》說:“太公封于營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编嵭ⅲ骸褒R太公受封,留為太師,死葬于周,子孫生焉不忍離也,五世之后,乃葬于齊曰營丘?!饼R的封地最初在成周南邊的呂,齊太公及其子丁公呂伋兩世為周輔,并未就齊國。周公東征平定東方,呂東遷而為齊,呂之故地仍為列國,其后且有稱王者。[1]

《史記·齊太公世家》說:“呂尚蓋嘗窮困,年老矣,以漁釣奸(音干,求?。┲芪鞑??!彼抉R遷這句話概括了兩個內容,一是姜子牙的出身,二是姜子牙與周文王的遇合。其中包含了許多關于姜子牙的傳說故事,都被司馬遷以“其文不雅馴”而未錄入正史。今天我們尚可從史部雜傳類和子部儒家類書籍中輯錄若干片斷,從而拼合出這些被封建史家不屑一顧的歷史民俗故事。

關于姜子牙的出身,有漁父、舟人(船夫)、屠夫、舍人(旅店主人)、賣食者、逐夫、庸工、處士、游說之士等多種說法,分別見于以下文獻:

1.《戰國策·秦策三》范雎謝曰:“非敢然也。臣聞始時呂尚之遇文王也,身為漁父而釣于渭陽之濱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說而立為太師,載與俱歸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呂尚,卒擅天下而身立為帝王?!?/p>

2.《戰國策·秦策五》:“太公望,齊之逐夫(姚本:太公呂尚望,為老婦之逐。鮑本:婦逐之也,不經見。),朝歌之廢屠,子良之逐臣(姚本:子良不用,而斥逐也。鮑本:未聞。),棘津之讎不庸(姚本:釣魚于棘津,魚不食餌;賣庸作,又不能自售也。鮑本:《后志》,瑯邪西海,太公所出,又釣于棘津,今存。讎,售同。蓋嘗求售與人為庸,不見用也。),文王用之而王?!?/p>

3.《楚辭·天問》:師望在肆,昌何識?(王逸注:師望,謂太公也。昌,文王也。言太公在市肆而屠,文王何以識知之乎?識,一作志。)鼓刀揚聲,后何喜?(王逸注:后,謂文王也。言呂望鼓刀在列肆,文王親往問之,呂望對曰:“下屠屠牛,上屠屠國?!蔽耐跸?,載與俱歸也?!短鞂Α吩疲簥^力屠國,以髀髖厥商。)

4.(漢)韓嬰撰《韓詩外傳》卷四第十五章:“夫文王非無便辟親比己者,超然乃舉太公于舟人而用之?!?/p>

5.(漢)韓嬰撰《韓詩外傳》卷七第六章:“呂望行年五十,賣食棘津,年七十屠于朝歌,九十乃為天子師,則遇文王也?!?/p>

6.(漢)韓嬰撰《韓詩外傳》卷八第二十四章:“太公望少為人婿,老而見去,屠牛朝歌,賃于棘津,釣于磻溪,文王舉而用之,封于齊?!?/p>

7.(漢)劉向撰《說苑》卷八《尊賢》:“太公望,故老婦之出夫也,朝歌之屠佐也,棘津迎客之舍人也,年七十而相周,九十而封齊?!?/p>

8.(漢)劉向撰《說苑》卷十七《雜言》:“呂望行年五十,賣食于棘津(《御覽》卷八百五十引“食”作“飯”;《史記·齊世家·索隱》引《古史考》作“賣飲于孟津?!保?,行年七十,屠牛朝歌,行年九十,為天子師,則其遇文王也?!?/p>

總之,傳說中的姜子牙出身貧寒。他每干一行,運氣都不好,都不順遂。就拿屠夫來說吧,傳說姜子牙未發跡之前,在朝歌當過殺牛匠,南宋姚宏注本《戰國策·秦策五》曰:“賣肉于朝歌,肉生臭不售,故曰廢屠?!奔词钦f,肉都發臭了,還未賣脫。清趙翼《陔余叢考》卷四十三《屠家稱姜太公》條曰:“俗戲屠宰者謂之姜太公”[2]?!斗馍裱萘x》第十五回說姜子牙72歲下昆侖山,與68歲的黃花女馬氏結婚,不懂生理,編笊籬(竹編漏瓢)賣。擔一擔笊籬去朝歌賣,轉了一天,一個也沒賣出去,還把肩膀壓腫了。姜子牙改磨麥面賣,挑了一擔灰面到朝歌去賣,籮筐繩子被馬絆倒,潑了一地,又遇吹旋頭風。姜子牙在朝歌開酒飯店,從早晨到巳牌時候,鬼也不上門,天氣炎熱,豬羊肴饌,被這陣暑氣一蒸,登時臭了;點心餿了,酒都酸了。姜子牙販豬羊,又失打點,不知天子祈雨,斷了屠沽,違禁進城,豬、羊、牛、馬入官,本錢盡絕。從明代迄今,民間一直流傳許多關于姜子做買賣倒霉虧本的歇后語,如:“姜太公做買賣——光賠不賺?!薄敖鲑I賣——樣樣賠本?!薄敖友罁苫h進朝歌——沒人買你的貨?!薄敖友篱_酒飯館——賣不出去自己吃?!薄敖u灰面——倒霉透頂?!薄敖友蕾u灰面遇著大風——倒霉?!薄敖友蕾u灰面——倒擔回家?!薄敖友蕾u灰面——時運不轉?!?/p>

只有“姜子牙開算命店——買賣興隆”,因為“姜子牙算卦——真準”[3]。宋元平話《武王伐紂書》卷中講,姜尚在朝歌街上鬻卜,有上界金星變為凡人來買卜試探陰陽,被姜子牙識破,化金光而去。這便驚動紂王。姜子牙被紂王請入宮中,當場表演猜屏風后的物件,一猜一個準,遂被封為司戶參軍。后來姜子牙因救黃飛虎,不見容于紂王,母親被殺,于是投奔西伯侯姬昌(文王)而去?!斗馍裱萘x》第十六回也有姜子牙給樵子劉乾和公差算命看課,每算必準的情節,是對這兩條姜子牙算命歇后語的演繹。

關于姜子牙與周文王的遇合,漢代民間有五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釣于磻溪,文王舉而用之”。第二種說法是《楚辭·天問》王逸注,言太公在市肆而屠,文王親往問之,呂望對曰:“下屠屠牛,上屠屠國?!蔽耐跸?,載與俱歸也。第三種說法是文王“超然乃舉太公于舟人而用之”。第四種說法見《史記·齊太公世家》:“或曰,太公博聞,嘗事紂。紂無道,去之。游說諸侯,無所遇,而卒西歸周西伯?!钡谖宸N說法同載《史記·齊太公世家》:“或曰,呂尚處士,隱海濱。周西伯拘羑里,散宜生、宏夭素知而招呂尚。呂尚亦曰‘吾聞西伯賢,又善養老,盍往焉’。三人者為西伯求美女奇物,獻之于紂,以贖西伯。西伯得以出,反國。言呂尚所以事周雖異,然要之為文武師?!?/p>

司馬遷選擇了第一種說,同時以“或曰”的形式,保留了第四、第五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史記·齊太公世家》是這樣記述的:“呂尚蓋嘗窮困,年老矣,以漁釣奸(音干,求?。┲芪鞑?。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彲(螭),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于是周西伯獵,果遇太公于渭之陽,與語大說,曰:‘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圣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侍栔弧?,載與俱歸,立為師?!苯友啦皇且话愕尼炌?,不是為釣魚而釣魚,他是滿懷治國平天下的大志,借釣魚之機,接近文王?!秴问洗呵铩な讜r》:“太公望,東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無其主,聞文王賢,故釣于渭以觀之?!薄秴问洗呵铩ぶ斅牎罚骸疤炗谧倘?,遭紂之世也,故文王得之而王。文王,千乘也;紂,天子也。天子失之而千乘得之,知之與不知也?!保ㄓ忠姟秴问洗呵铩び^世》)

姜太公垂釣處,后魏酈道元《水經注》卷十七《渭水上》:“渭水之右,磻溪水注之,水出南山茲谷,乘高激流,注于溪中。溪中有泉,謂之茲泉,泉水潭積,自成淵渚,即《呂氏春秋》所謂太公釣茲泉也。今人謂之幾谷,石壁深高,幽隍邃密,林障秀阻,人跡罕交,東南隅有石室,蓋太公所居也。水流次平石釣處,即太公垂釣之所也。其投竿跽餌,兩?(江按:同膝)遺跡猶存,是有磻溪之稱也。其水清泠神異,北流十二里,注于渭,北去維堆城七十里?!?/p>

熊會貞按:“今磻溪出寶雞縣東南山中?!薄熬S堆城無考。七十里疑有誤,蓋渭北之北有雍水,相距不過二十里,如果維堆城去渭水七十里,則是在雍水之北矣,何以下卷敘雍水,不言徑此城,故知當在今岐山縣西南,雍水之南,七十里或是十七之誤?!盵4]

《史記·齊太公世家·正義》引《說苑》:“呂望年七十,釣于渭渚,三日三夜,魚無食者。望即忿脫其衣冠。上有農人者古之異人也,謂望曰:‘子姑復釣,必細其綸,芳其餌,徐徐而投之,無令魚駭?!缙溲?。初下,得鮒,次得鯉。刳魚腹得書,書文曰:‘呂望封于齊’,望知其異?!苯烎~,遇文王,聽起來像神話。至今民間還流傳姜太公釣魚的民間歇后語,如:“姜太公坐釣魚臺——愿者上鉤”;“姜子牙釣魚——怪刁(釣)”;“姜太公的釣鉤——直的”;“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釣”;“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5]。

姜太公到底多少歲遇文王,歧說眾多。清人梁章鉅撰《浪跡續談》卷六“姜太公”條做了頗為詳細的考辯,其文曰:

余嘗觀《訪賢》一出,世皆稱姜太公八十遇文王,而此班優人通名,乃云七十二歲,眾皆笑之,余曰,此優暗合道妙,殆有所授之,未可厚非也?!盾髯印ぞ榔吩疲骸拔耐跖e太公于州(舟)人而用之,行年七十有二,然而齒墮矣?!睎|方朔《答客難》亦云:“太公體仁行義,七十有二乃設用于文、武?!薄俄n詩外傳》四亦云:“太公年七十二,而用之者文王?!被缸T《新論》亦云:“太公年七十余,乃升為師?!薄逗鬂h書·高彪列傳》亦云:“呂尚七十,氣冠三軍?!苯圆谎灾涟耸加鑫耐跻?。惟《孔叢子·記問篇》:“太公勤身苦志,八十而遇文王?!薄读信畟鳌俘R、管妾婧語亦同。今世人皆仿其說。然《越絕書》計倪曰:“太公九十而不伐紂,磻溪人也?!薄冻o·九辨》亦云:“太公九十而顯榮?!薄痘茨献印ふf林訓》注亦同。則其年且過八十矣。歧說錯出,余為戲據《說苑》一條以折其衷。按《說苑·尊賢篇》云:“太公望,故老婦之出夫也,朝歌之屠佐也,棘津迎客之舍人也,年七十而相周,九十而封齊?!鄙w《荀子》各書所載,乃相周之初,《孔叢子》所載,乃封齊之末,原始要終言之,則眾說皆合矣。

姜子牙高齡遇文王受到重用,獲太師之位,實際上靠兩條,就是周之姻戚關系和輔佐周武王滅商兩條。我們考證他的身世及姜太公釣魚遇文王,都是小說家言、民間傳說、神話。

東漢班固撰《漢書·藝文志》道家三十七家有“《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卑喙套宰ⅲ骸皡瓮麨橹軒熒懈?,本有道者?;蛴薪烙忠詾樘g者所增加也?!吨\》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鼻迳驓J韓《漢書疏證》:“《謀》者,即太公之《陰謀》?!堆浴氛?,即太公之《金匱》,凡善言書諸金版?!侗氛?,即《太公兵法》?!鼻邋X大昭《漢書辨疑》:“《謀》《言》《兵》,就二百三十七篇而析言之,《太公》其總名也?!卑喙淘唬骸暗兰艺吡?,蓋出于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p>

唐人魏等撰《隋書·經籍三》兵書類有:“《太公六韜》五卷,梁六卷,周文王師姜望撰?!短幹\》一卷,梁六卷。梁又有《太公陰謀》三卷,魏武帝解?!短幏j錄》一卷?!短饏T》二卷?!短ā范?,梁三卷?!短ā妨?,梁有《太公雜兵書》六卷?!短庩栔\》一卷?!短龑m兵法》一卷,梁有《太一三宮兵法立成圖》二卷?!短珪闪⒊杉范??!短碇杏洝芬痪??!币陨鲜鹈麉瓮ń┑牡罆?、兵書,基本上都是后人托名之作。

二、姜太公封神的由來

《封神演義》封神敘事從第十五回“昆侖山姜子牙下山”開始,其文曰:

話說昆侖山玉虛宮掌闡教道法元始天尊因門下十二弟子犯了紅塵之厄,殺罰臨身,故此閉宮止講;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稱臣;故此三教并談,乃闡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編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又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岳、步雨興云、善惡之神。此時成湯合滅,周室當興;又逢神仙犯戒,元始封神,姜子牙享將相之福,恰逢其數,非是偶然。

一日,元始天尊坐八寶云光座上,命白鶴童子:“請你師叔姜尚來?!卑Q童子往桃園中來請子牙,口稱:“師叔,老爺有請?!弊友烂χ翆毜钭靶卸Y曰:“弟子姜尚拜見?!碧熳鹪唬骸澳闵侠鰩纵d了?”子牙曰:“弟子三十二歲上山,如今虛度七十二歲了?!碧熳鹪唬骸澳闵鷣砻?,仙道難成,只可受人間之福。成湯數盡,周室將興。你與我代勞,封神下山,扶助明主,身為將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年之功。此處亦非汝久居之地,可早早收拾下山。

此是元始天尊向姜子牙交待封神之事。第三十七回“姜子牙一上昆侖”始授“封神榜”,往岐山造封神臺,臺上張掛“封神榜”。后來在商周交戰中陣亡的魂靈,凡“封神榜”上有名者,便招入岐山封神臺,等候姜子牙封神位。第九十八回“周武王鹿臺散財”,第九十九回“姜子牙歸國封神”,姜子牙再上昆侖見元始天尊,請來玉符、金冊,隆重舉行儀式,宣讀元始天尊誥敕,特命姜子牙“依劫運之輕重,循資品之高下”,封了八部共365路正神?!袄孜粱鸲贩窒群?,列宿群星次第開?!薄跋缮袢斯韽慕穸?,不使朝朝墮草萊?!?/p>

這里要解釋幾個名詞,什么叫“闡教”“截教”和“西方教”?還要弄清“神”和“仙”的區別?!瓣U教”“截教”乃《封神演義》作者杜撰的名詞,元始天尊弟子屬闡教,通天教主弟子屬截教。張政烺1936年6月8日致胡適函,主張《封神演義》作者為揚州道士陸西星,他說陸西星“其思想與《封神演義》之稱燃燈、慈航、接引、準提為道人;文殊、普賢、衢留為元始弟子,混釋老為一談,既崇道家又不廢釋教者,正合?!盵6]《魏書·釋老志》曰:“昔如來闡教,多依山林,今此僧徒,戀著城邑?!惫P者以為陸西星便是從這句話中摘出“闡教”二字來作為元始天尊一派的教派名稱,闡教者,闡明大道之意。闡教并無教主,老子與元始天尊并為掌教,因元始天尊傳授弟子法術法寶,被尊為“掌教師尊”,而老子為元始天尊師長,又稱為“掌教大老爺”。闡教中人,道釋二教均有。門下早期大弟子是南極仙翁,另有福德之仙云中子。

二代弟子中,既有十二上仙:廣成子、赤精子、黃龍真人、太乙真人、懼留孫、靈寶大法師、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慈航真人、玉鼎真人、道行天尊、清虛道德真君,又有記名弟子姜子牙、申公豹、蕭臻給、鄧華等。

三代弟子中清修者如:白鶴童子、武吉、五路神等;肉身成圣如:哪吒、金吒、木吒、李靖、雷震子、韋護;被封神者如:黃天化、土行孫、楊任、殷郊、殷洪、韓毒龍、薛惡虎、龍須虎。

至于截教之意,不知所謂?!斗馍裱萘x》將助紂反周的左道旁門稱之為截教,其派系頭目叫通天教主,其門人弟子多為獸禽異物修煉得道而化形,故此常被闡教稱為不夠正宗:不分披毛帶角之人,濕生卵化之輩,皆可同群共處。

通天教主座下四大弟子:多寶道人、金靈圣母、無當圣母、龜靈圣母,另有烏云仙、金箍仙等隨侍七仙;三代弟子如聞仲、余元、火靈圣母;四代弟子如余化、胡雷、吉立、余慶。比較著名的弟子:趙公明、三霄娘娘兄妹;九龍島四圣、金鰲島十天君、石磯娘娘、火德星君羅宣、瘟?神呂岳、龍吉公主的丈夫洪錦等。通天教主,為老子和元始天尊的師弟,坐于碧游宮中開壇講道。因截教、闡教、人道三教共立“封神榜”。第七十二回“廣成子三謁碧游宮”,通天教主曰:“吾三教共議封神,其中有忠臣義士上榜者;有不成仙而成神道者;各有深淺厚薄,彼此緣分,故神有尊卑,死有先后。吾教下也有許多。此是天數,非同小可,況有彌封,只至死后方知端的?!薄斗馍裱萘x》的神仙世界中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勢力——他是以接引道人、準提道人為主的“西方教”?!斗馍裱萘x》中“西方教”一詞最初出現在第六十一回,有一個叫“準提道人”的神仙出來,說“自己是西方教的門下”:

“貧道乃西方教下準提道人是也?!馍癜瘛蠠o馬元名諱;此人根行且重,與吾西方有緣,待貧道把他帶上西方,成為正果,亦是道兄慈悲,貧道不二門中之幸也?!睆V法天尊聞言,滿面歡喜,大笑曰:“久仰大法,行教西方,蓮花現相,舍利元光,真乃高明之客。貧道謹領尊命?!睖侍岬廊讼蚯?,摩頂受記曰:“道友可惜五行修煉,枉費功夫!不如隨我上西方:八德池邊,談講三乘大法;七寶林下,任你自在逍遙?!瘪R元連聲喏喏。準提謝了廣法天尊,又將打神鞭交與廣法天尊帶與子牙,準提同馬元回西方。(第六十一回“太極圖殷洪絕命”)

據日本慶應義塾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山下一夫《〈封神演義〉西方教主考》說,有些學者認為,西方教暗指佛教。但是,在《封神演義》的世界里,因為小說中的“現在”就是“商周革命”的時代,釋迦牟尼尚未出世,原本此時佛教尚未形成。而普賢、文殊、觀音、韋馱天、懼留孫、毗盧佛、祇陀太子等,則本來都屬于中國的神仙,其后才皈依佛教的?!斗馍裱萘x》作者把許多佛教的如來菩薩等分配到闡教和截教中,我們似乎并不能斬截地說“西方教就是佛教”?!斗馍裱萘x》中的西方教主接引道人正是西方凈土的教主“阿彌陀如來”之暗指。準提道人基本上是繼承漢譯佛經中準提菩薩之形象而來。如《準提經》中準提菩薩是三頭十八臂,《封神演義》八十四回中的準提道人也具十八臂。準提本來是印度教的女神,后來密宗輸入此尊,他在密宗經典中常常被稱為“佛母”,而觀音也有“佛母”之稱,所以后來準提變成與觀音有關的菩薩。[7]

至于民俗學中神、仙、鬼的概念,上一篇文章談到“鬼”與“妖”,此處則需談談“神”和“仙”。

神,是對一個宗教或者信仰最高層次的統稱,一般認為是超自然體中的最高者,其不具物質軀體,但有其軀體形象的擬人化。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解釋“神”字,即說“天神,引出萬物者也?!边@是指自然神而言,即把自然現象視為神靈加以崇拜。原始思維的萬物有靈觀,把與人類有密切關系的自然現象,包括天、地、日、月、星辰,“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8],均視為有生命、有意志、有性別的神。

與神相關的,還有“仙”。仙字,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人部上”有兩種寫法:一作“僊”(仙),釋義:“長生僊去,從人??!倍巫ⅲ骸皟M去,疑當為?(遷)去。?,升高也。長生者?去,故從人?,會意?!睎|漢劉熙《釋名》曰:“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也,故其制字,人傍作山也?!绷硪蛔肿鳌皝櫋?,釋義:“人在山上”。神話中,高山是上天之梯?!痘茨献印さ匦斡枴罚骸袄鲋?,或上倍之,是謂涼風之山,登之而不死?;蛏媳吨?,是謂懸圃,登之乃靈,能使風雨?;蛏媳吨?,乃維上天,登之乃神,是謂太帝(天帝)之居?!焙沃^之仙?簡而言之,形神合一,長生不死稱“仙”。

神和仙的區別。神是先天自然之神,是出于天地未分之前,也稱先天之圣,是先天就存有的真圣。而仙是后天在世俗中修煉得道之人,也稱后天得道仙真。凡是通過長期的修煉,最終達到長生不老的人,就是仙人??傊?,神多為先天的,而仙多是后天的;神是死后轉生,仙是修長生者?!斗馍裱萘x》第三十八回有一句話——“看官:大抵神道原是神仙做,只因根行淺薄,不能成正果朝元,故成神道?!鄙竦?,又叫神道教,修煉成正果的叫仙,根行淺薄,不能成正果的叫神道士。

(一)封神的由來

上古神人合一,祖先擬天神化,天神擬人格化。殷商甲骨卜辭出現了“上帝”之稱,商人稱天神為上帝若帝,其觀念是天神先祖混沌在上,人神不分。周人則確指天神先人所居者為“天”,而以天概括天神。天又稱皇天,而王者受命于天,故王稱天子。天子在下,與上帝對稱為“上下帝”。上帝皇天高高在上,而先祖亦在上天,故祖考與諸神同享。這就是《國語·楚語下》楚大夫觀射父答楚昭王所說的,從“民神雜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為巫史”到“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是謂絕地天通”的原始宗教發展的初始階段。此當首次封神,封神者為巫師重和黎。

東漢末年,道教興起。道教所說的天,不是一般人指的日月照耀、浮云飛馳的自然的天空,而應于云霄之上還有一個神仙世界。那里有高高在上的統治宇宙的天廷玉京,也有君王、臣僚、使役。這個“天”是有意志、有人格、有無限權力的宇宙之主宰。

日本學者石井昌子撰《道教的神》指出:“一言以蔽之,道教可稱之為關于‘道’的教化之‘道’,體驗‘道’的教化?!盵9]老子的《道德經》是道教的根本圣典,同老子一起組成道教的核心。沒有他們就無法談論道教。老子不是道教的創教始祖,但道教形成的過程中,他被神化為道教教祖?!段簳め尷现尽吩唬骸暗兰抑?,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資萬類。上處玉京,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為飛仙之主?!?/p>

老子沿著神化之路,第一步是被稱為老君,老君升為道君,道君進而為天尊。反映五斗米道團基本思想的經典《老子想爾注》講述“守一”靜坐法,便將“一”即“道”所聚之形,作為常住昆侖的神“太上老君”?!渡胶=洝の鞔稳洝罚骸袄鲋?,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薄渡胶=洝ず任鹘洝罚骸昂壤鲋?,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侖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面有九井,以玉為檻。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迸f題東方朔撰《十洲記》亦云:“(昆侖)真官仙靈之所宗……品物群生,希奇特出,皆在于此。天人濟濟,不可悉記?!?/p>

《魏書·釋老志》載,北魏寇謙之建立新道教,奉太上老君位最高神。南朝梁道士陶弘景編制道教神譜《真靈位業圖》,將道教神靈共分七個等級,從上往下前五級依次為:玉清、上清、太極、太清、九宮。上第一中位是“上合虛皇道君應號元始天尊”。元始天尊是由靈寶派創立之最高神祇,如早期靈寶經《元始五老赤書玉篇真文天書經》言,上圣太上大道君、高上玉帝、十方至尊、諸天大圣、妙行真人,以及五帝神仙、桑林千真、獅子、白鵠、虎豹、龍麟等,“上詣上清太玄玉都寒靈丹殿紫微上宮,建天寶羽服,詣元始天尊金闕之下,請受《元始靈寶赤書玉篇真文》”。后起之《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注》卷上對元始天尊尊號解釋尤詳:“元者,玄也,玄一不二,玄之又玄,為眾妙門。始者,初也,元始稟玄一之道于元始之初,先天先地,為眾妙之宗,出生之始,故曰元始。天者,一炁之最上。尊者,萬法之極深。當其氤氳未朕之時,湛然獨立,天地憑之而處尊大者,故號元始天尊?!?/p>

《隋書·經籍志四》公認陶弘景創立的“元始天尊”為道教教主,文曰:“道經者,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稟自然之氣,沖虛凝遠,莫知其極。所以說天地淪壞,劫數終盡,略與佛經同。以為天尊之體,常存不滅。每至天地初開,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窮桑之野,授以秘道,謂之開劫度人。然其開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龍漢、開皇,是其年號。其間相去經四十一億萬載。所度皆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五方大帝及諸仙官,轉共承受,世人莫之豫也。所說之經,亦稟元一之氣,自然而有,非所造,亦與天尊常在不滅。天地不壞,則蘊而莫傳,劫運若開,其文自見。凡八字,盡道體之奧,謂之天書。字方一丈,八角垂芒,光輝照耀,驚心眩目,雖諸天仙,不能省視。天尊之開劫也,乃命天真皇人,改囀天音而辯析之。自天真以下,至于諸仙,展轉節級,以次相守。諸仙得之,始授世人?!?/p>

宋代張君房編《云笈七簽》卷三《道教本始部》:“原夫道家由肇,起自無先。垂跡應感,生乎妙一。從乎妙一,分為三元?!薄捌淙?,第一混洞太無元,第二赤混太無元,第三冥寂玄通元。從混洞太無元化生天寶君,從赤混太無元化生靈寶君,從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寶君?!边@三神居住的地方叫玉清、上清、太清,即三清境,又稱作三天?!疤鞂毦卧谟袂寰?,即清微天也,其氣始青。靈寶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其氣元黃。神寶君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其氣玄白?!边@三神分別傳授各自的經典,因此也是各自派別的教主。這三神雖然名號不同,但它們原本同一神,為元始天尊的三分身。三清境的神仙們由上而下有圣、真、仙的區別?!疤寰秤芯畔?,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圣。三九二十七位也。其九仙者:第一上仙,二高仙,三大仙,四玄仙,五天仙,六真仙,七神仙,八靈仙,九至仙。真圣二境,其號次第,亦以上、高、太、玄、天、真、神、靈、至而為次第?!盵10]綜括道教興起后,無論是編排神譜《真靈位業圖》的南朝梁陶弘景,還是北魏建立新道教的寇謙之,還是編撰《云笈七簽》的北宋張君房,他們都是道士。他們都是道,都是各階段的封神者。

宋代以來出現儒釋道三教一致的民眾道教的神,這些神是民眾擺脫了道教的神譜,用自己的手,自由創造出來的,適用于日常生活的神。明代反映庶民文化的通俗宗教日用類書《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便是集民間諸神的代表作。是書正文首載“儒氏源流”“釋氏源流”“道教源流”的圖和傳,然后載玉皇上帝以下道教諸神。據葉德輝序言:“明刻《繪圖本三教搜神大全》七卷即元版《畫像搜神廣記》之異名,書中圖像與元本無甚差異?!薄拔┟骺淘鋈牒槲湟韵路馓柤案娇躺駨R楹聯,知為坊估所雜竄,然于圣宋皇元字抬寫多仍其舊,蓋雖明人重刻,猶可推見元本真面也。余因督工寫刊。于字之顯然訛繆者,悉依文義校改。圖像則一再細勘,無累黍之失。是書之復顯于世,真大幸矣。至諸神履貫事跡,大都雜取小說及二氏之書,其文不見史乘,亦不可據為典要,特六七百年民間風俗相沿之故?!笔菚^三教神是道教神,即在道教神中加入了儒教、佛教神的道教神?!度淘戳魉焉翊笕犯嗟氖怯涊d了民間日常信奉祭祀的五雷神、電母神、風伯神、雨師神、五瘟使者、灌口二郎神、清源妙道真君(趙昱)、那吒太子、觀音菩薩、太歲殷元帥、財神趙公明、門神二將軍、司命灶神、紫姑神(廁神)、開路神君、義勇武安王(關羽)、青衣神(蠶神)等等。

(二)姜太公封神的傳說

神由心生,民間諸神,都是民眾根據生存生活所需造出來的。當然將其從民間搜集起來,系統化,編排成神譜的還是道士、端公。明、清以來的民間諸神好多都出自《繪圖本三教搜神大全》以及神魔小說《封神演義》?!斗馍裱萘x》作者的問題,目前大約有三種說法:一為魯迅等之許仲琳說(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二為孫楷第、柳存仁等之陸西星說(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三為章培恒等之許仲琳與李云翔之合作說(章培恒《封神演義》新整理本“前言”)。其中以陸西星說在學界人數眾多,胡適、顧頡剛、張政烺等大家均持此說,而陸西星即明代揚州一道士。封神是商周社會天子封邦建國、封王和封侯在神仙世界的反映,神仙世間的神只能由掌握了通天地法術的方士和道士來完成此使命?!墩f文》釋巫覡:“祝也。女能視無形,以舞降神者也?!薄澳荦S肅事神明也。在男曰覡,在女曰巫?!泵骷尉傅澜套鎺熽懳餍峭ㄟ^《封神榜》(《封神演義》)中姜子牙,成了民間諸神事實上的封神者?!斗馍裱萘x》塑造姜子牙這個人物為封神者,也是有根據的。

首先,姜子牙這個歷史人物本身具有巫師的色彩,班固稱之為“有道者”。舊題劉向撰《列仙傳》卷上“呂尚”條曰:“呂尚者,冀州人也。生而內智,預見存亡。避紂之亂,隱于遼東四十年。西適周,匿于南山,釣于磻溪,三年不獲魚,比閭皆曰:‘可已矣!’尚曰:‘非爾所及也?!讯?,果得兵鈐于魚腹中。文王夢得圣人,聞尚,遂載而歸。至武王伐紂,嘗作《陰謀》百余篇。服澤芝地髓,具二百年而告亡,有難而不葬,后子伋葬之。無尸,唯有玉鈐六篇在棺中。云:呂尚隱釣,瑞得赪鱗。通夢西伯,同乘入臣。沈謀籍世,芝體煉身。遠代所稱,美哉天人?!睗h晉傳說中的姜子牙便從“有道者”變成了神仙。

其次,姜太公封神,相傳甚古。

司馬遷《史記·封禪書》:“于是始皇遂東游海上,行禮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羨門之屬。八神將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來作之。齊所以為齊,以天齊也,其祀絕,莫知起時,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齊……二曰地主,祠泰山……三曰兵主,祠蚩尤……四曰陰主,祠三山……五曰陽主,祠之罘……六曰月主,祠(之)萊山……七曰日主,祠成山……八曰四時主,祠瑯邪……”

《太平御覽》卷八百八十二《鬼神部二·神下》引《太公金匱》曰:

武王都洛邑未成,陰寒雨雪十余日,深丈余,甲子旦,有五丈夫乘車馬,從兩騎,止王門外,欲謁武王,武王將不出見,太公曰:“不可!雪深丈余,而車騎無跡,恐是圣人!”太公乃持一器粥出,開門而進五車兩騎,曰:“王在內,未有出意。時天寒,故進熱粥以御寒,未知長幼從何起?”兩騎曰:“先進南海君,次東海君,次西海君,次北海君,次河伯雨師?!敝嗉犬?,使者具告太公,太公謂武王曰:“前,可見矣,五車兩騎,四海之神與河伯雨師耳!南海之神曰祝融,東海之神曰勾芒,北海之神曰玄冥,西海之神曰蓐收。請使謁者各以其名召之?!蔽渫跄擞诘钌?,謁者于殿下門內引祝融進,五神皆驚相視而嘆。祝融拜,武王曰:“天陰乃遠來,何以教之?”皆曰:“天伐殷立周,謹來受命,愿敕風伯雨師,各使奉其職?!保ā短接[》卷十二引《金匱》,所載與此略同)

以上兩條史料,齊之八神將,“太公以來作之?!保ā墩f文》:“作,起也?!保┨宰H?、勾芒、玄冥、蓐收為四海神名及河伯雨師,各以其名召之,五神皆驚。這些皆說明姜太公封神,傳說久遠,《封神演義》作者并非純屬虛構。故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卷六“封神傳”條稱姜太公封神之事,“俗傳不盡誣矣。今凡人家門戶上多貼‘姜太公在此,諸神回避’,亦由此也?!?/p>

陳子展先生回憶故鄉習俗亦說:

“姜太公在此!”這是我在故鄉常常聽到的一句俗話,每每用做表示天不怕,地不怕,有話盡說,語無忌諱的意義。

原來在我們故鄉,每逢舊歷新年,有些人家照例要到市鎮上買一張印在紅紙上的木刻姜太公像,上面題著“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九個字,供在火爐房的壁上,也有僅用一條紅紙簽寫著這九個字的。據老人傳說,姜太公封神,神都受封,自然鬼也怕他。人們在這新年說話,最怕得最兇神惡煞,弄得不好,年中不利,所以這新年時節,就把姜太公供奉在上,希望一切鬼神回避,就可以自由談論,百無禁忌了。

總之,“姜太公在此”,好像是一道靈符,在民間是很相信他的。我想這怕是《封神榜》那一部小說流行民間的一種影響吧![11]

注釋:

[1]傅斯年:《二十世紀中國史學名著——民族與古代中國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65頁。

[2]清·趙翼:《陔余叢考》卷四十三《屠家稱姜太公》,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921頁。

[3][5]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資料室、北京大學中文系資料室編《歇后語大全》第二冊,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7年版,第296頁,第297頁。

[4]無名氏撰,后魏酈道元注,楊守敬、熊會貞疏,段熙仲點校,陳橋驛復?!端涀⑹琛?,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515頁、第1516頁。

[6]張政烺、胡適:《〈封神演義〉的作者》(通訊),載《獨立評論》第209期,1936年7月。

[7](日)山下一夫:《〈封神演義〉西方教主考》,《圓光佛學學報》第3期,1999年2月。

[8]《禮記·祭法》,清阮元??獭妒涀⑹琛?,中華書局1980年影印本。

[9](日)福井康順、山崎宏、木村英一、酒井忠夫監修,朱越利譯《道教》第一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00—105頁。

[10]宋·張君房編《云笈七簽》,中華書局2003年版,第34—36頁。

[11]陳子展:《太公在此》,《太白》第1卷第8期,1935年1月5日。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四川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專家委員會主任

猜你喜歡
封神身世神仙
七月,票房“封神”
小小數迷澤西之0的曲折身世
《封神三部曲》開始配音工作 李雪健與烏爾善現身
數學符號的“身世”
數學符號的“身世”
自主
術赤身世考辨
戰后好萊塢編劇作家的封神之路
遇見老神仙
老神仙變魔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