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智能化會計背景的高職《會計信息系統》課程“三教”改革探析

2023-11-21 13:15周燕玲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廣西南寧530023
商業會計 2023年20期
關鍵詞:會計信息系統信息系統數字化

周燕玲 (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廣西南寧 530023)

一、引言

隨著《職業教育專業目錄》的修訂和變更,多個高職專業名稱融入了“大數據”字樣,如將會計專業、財務管理專業等財經商貿類專業更名為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大數據與財務管理專業等,這預示著在國家政策層面將引導高職高專院校會計人才培養向數字化轉型。而以信息處理為主要功能的《會計信息系統》課程教學內容,在業財融合背景下,有助于支持組織實施管理科學決策。隨著智能化時代的到來,傳統的《會計信息系統》課程教學已經不再適應智能化環境下企業管理和社會發展的需求。

2019 年6 月,教育部印發的《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方案》提出:根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決策部署,打造一批高水平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示范引領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深化職業院校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本文通過對《會計信息系統》課程教師、教材和教法三方面的改革,有利于實現課程標準與智能會計崗位標準一致、課程內容與智能會計工作內容一致、人才培養質量與企業數字化轉型人才需求一致的課程目標,為構建科學規范、開放包容、運行高效的會計人才培養體系,推動我國會計人才戰略思維提升、創新能力發展、數字智能轉型,提升我國會計人才教育培養綜合實力和會計人才資源競爭優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會計信息系統》課程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會計信息系統》課程是大數據與會計、大數據與財務管理以及會計相關專業的核心專業課,教學主要以用友ERP U8 軟件為操作平臺,將一個工業企業的常見經濟業務分解成財務鏈和供應鏈兩大功能模塊,分別介紹信息化環境下的系統管理、企業應用平臺、總賬管理、薪資管理、固定資產管理、應收款管理、應付款管理、UFO 報表、供應鏈管理初始化、采購管理、銷售管理、庫存管理、存貨核算、供應鏈管理期末處理等子功能模塊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從該課程的教學現狀來看,課程強化了業財融合的理念,通過財務鏈和供應鏈的貫通,將業務系統產生的數據推送到會計賬務處理流程,實現業務鏈驅動財務鏈的信息流通和賬務處理自動化。但縱觀課程教學實踐,仍存在以下問題,使得教學成效偏離課程目標,且沒有體現大數據、智能化等現代技術的融入:

(一)教師缺乏實踐工作經驗,跟不上數字化發展需要

近年來,數字化智能化新技術不斷推動會計工作的創新發展,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為代表的新技術開始成為財會工作的底層技術。數字時代對會計數字化轉型提出了必然要求,需要財會工作人員掌握數據處理的敏捷性和信息決策的實時性。目前職業院校的師資普遍來源于高校畢業生,存在明顯的實踐經驗短板,不了解企業的會計信息處理工具、方法,未能掌握企業的生產流程、業務流程和財務制度,未能及時將行業企業的前沿信息和技術需求融入教學。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作為崗位技能和工作過程的傳授者,以高校畢業生為主的教師群體本身沒有實踐工作經歷,沒有機會接觸真實的工作場景,缺乏實踐經驗的積累和數字化理念的更新,這就不可避免地出現授課內容滯后于生產技術發展等情況,授課教師自身的知識儲備也滯后于數字化智能會計人才培養的需要。

(二)教材重操作、輕原理,不利于創新型人才培養

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載體,當前大多數的《會計信息系統》教材數字化資源豐富,圖文并茂,流程清晰,按照教材提供的操作視頻和操作步驟,學生可以學會使用軟件完成會計信息處理,學習操作無障礙。學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能夠快速上手操作會計軟件,幫助企業高效率地完成會計工作,是崗位職責之一,但如果只是機械式地操作軟件,并不能為企業解決新遇到的問題,更不能為企業創造更高的價值,這樣的崗位門檻較低,可替代性較強,市場競爭力弱。這可能是當前手冊式教材重操作、輕原理引導的結果,不利于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和創新精神的塑造。比如每個模塊花了大量的篇幅介紹操作流程,但模塊的初始設置往往只給出數據表格,學生根據表格錄入參數即可。學生不熟悉初始設置中的選項卡、選項內容,也不會去思考各選項的內涵和對工作的影響。相當于學生學完一門課,只能應對一種特定情形,并不具備針對不同工作環境設計方案和規劃布局的能力。

(三)智能化教學改革尚處于摸索階段

傳統的會計信息系統可以幫助企業解決存貨的進銷存、會計核算、費用報銷、財務報告等問題,隨著會計智能化的不斷深入發展,未來的會計信息系統將引領會計工作向智能化領域延伸:首先是大數據技術,以數據采集、清洗、存儲、挖掘、分析、可視化為核心,聚焦財務數據分析與應用。其次是RPA 財務機器人,基于RPA 技術,能夠代替人工進行簡單重復操作,處理量大易錯業務,可在銀企對賬、合并報表、費用審核、財務處理等方面大大提高財務工作效率,使財務人力投入到更具創造性的工作中,促進財務轉型。再次是財務共享,依托信息技術,以財務業務流程處理為基礎,以優化組織結構、規范流程、提升流程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創造公司價值為目的,提升企業集團的財務管理能力,推進財務業務一體化。最后是智能的動態會計平臺,同時滿足對內的管理和對外的披露、日常所使用的科目和相應的組織變化。面對轉型升級的不確定性挑戰和改革的勢在必行,高職《會計信息系統》課程教育呈現出應對不足的態勢,在課程智能化教學改革中處于摸索階段,在課程目標、課程標準、能力框架等方面遠未達成共識。

三、基于會計智能化轉型背景的《會計信息系統》課程再設計

《會計信息系統》課程如何向智能化轉型改革,以適應行業企業多維度的信息技術沖擊,最大化實現突破,結合“三教”改革任務要求,本文在師資隊伍、教材開發、教法改革上提出《會計信息系統》課程再設計的具體措施,以期有效提高課程的教育教學成效。

(一)教師改革

教師是立教之基、興教之本、強教之源,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目的是要培養造就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以強化師德師風建設為基本,以提高教師職業素養和業務能力為核心,以引導教師切實推進課程教學改革為重點,努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是《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獲得持久發展動力,取得高質量突破的根本所在。

1.持續強化教師師德師風建設。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是師德師風,教師改革應以德為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國家已出臺《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等文件,師德建設步入制度化、規范化、法治化軌道。高職院校和各二級學院可以成立師德師風建設專家委員會,打造師德師風建設基地。其次,舉辦教師國情研修班、教師德育工作創新研討會、教師課程思政教學比賽等活動,提升教師思政素養、推動教師實施課程思政進課堂,重視發揮課程思政的價值導向作用,實現課程思政覆蓋率達到100%。同時,推行負面清單和師德嚴重違規禁止準入制度,以構建師德教育體系,突出全方位全過程師德養成,打造德育理論研究和實踐指導平臺,推進師德教育走向常態化。

2.加速補齊教師實踐短板。為了解決教師實踐教學能力薄弱、理論與實務缺乏有效聯動的問題,可以從“積極走出去,加強引進來”和“多渠道培訓,多維度培養”兩個方面入手,打造一支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一方面,打破高職院校和社會的壁壘,加強校企合作的力度、廣度和深度,拓展學校與行業企業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徑,將企業優質實踐教學資源引進學校。同時聘請行業企業優秀專家參與人才培養,共同制定培養目標、共同設計課程體系、共同開發優質教材、共同組織教學團隊、共同指導畢業論文、共同建設實踐基地,構建立體教學體系,實現教師資源的多元化。另一方面,來源多樣化的教師團隊組建后,要按照“分類型、分層次、分階段”的個性化培養思路,多渠道多維度組織師資培訓,完善師資培養體系。如對各類師資培育項目分類推給相應的教師,引導教師逐步成長;定期選派專任教師到企事業單位掛職鍛煉,增加教師的實踐工作經驗,培養“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與行業企業開展數字化技術研討會,組建技術能手工作室、名師工作室等,將行業企業的前沿資訊、技術發展及時有效地輸送到學校。一人一策的培育模式可以使高職院校師資教學技能儲備不斷動態調整和完善,從而適應新形勢下產業變革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新挑戰,確保教師團隊與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動態適應性,賦能和引領區域經濟發展。

3.積極引導教師實施課程改革。有計劃地安排教學型、研究型教師分類擔任課程教改、課程創新、教學競賽、學生技能競賽等不同方向的任務,發揮教師所長,推進課程教育教學改革。鼓勵研究型教師不斷融合產業數字技術,促進產教深度融合,持續開發數字化課程資源,產出高效的技術創新平臺。教學型教師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促行、以賽促創、以賽促改,培養數字素養高、理論基礎扎實、專業能力精、創新能力突出的數字化會計信息人才,為財務工作數字化轉型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

(二)教材改革

傳統的高職《會計信息系統》教材只注重培養學生學會使用和操作會計軟件,對系統的規劃設計、數據的流轉過程缺乏思考,不能針對企業具體管理需求提出解決方案。同時,傳統教材沒有融入智能化會計理念,導致教學成效無法滿足企業實際需要,人才培養無創新性可言。針對這一問題,本研究重組教材結構,項目化任務制重新設計教材內容,以活頁的形式將任務貫穿起來,將智能會計理念融入相應的學習單元,使學生在完成任務操作的過程中學會解決問題,提高實踐能力,掌握相關信息技術在財會領域的應用,加強教材和學習者之間的深層次互動(詳見表1)。

表1 《會計信息系統》課程新型教材設計

(三)教法改革

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將“推進教育數字化”寫入報告,明確了教育數字化未來發展的行動綱領。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啟動實施以來,教育形態和教育模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涌現出翻轉課堂、對分課堂、慕課教學(MOOC)、小規模限制性在線教學(SPOC)等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加快推動了國家智慧教育新發展。德國雙元制所蘊含的項目式學習(PBL)模式,將企業的崗位需求提煉出來,形成課程學習項目,分模塊布置任務,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協作,以項目為目標完成模塊任務,最終形成一套解決方案。PBL 教學方法貫徹“做中學,學中做”知行合一的理念,培養具有扎實技術技能的人才,滿足企業崗位對人才的需求。

《會計信息系統》課程傳統教法以教師講授和實訓指導為主,學生被動學習軟件操作步驟,教師教法缺乏啟發式引導,學生學習缺乏創新性思考。本文結合“SPOC 小規模限制性在線教學”+“PBL 項目式學習”這兩種教法的優勢,積極探索“線上+課堂+實踐”的混合式教育模式。

課堂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課前,教師在課程平臺發起PBL 項目,上傳任務指導書,說明任務目標、要求和評價標準;推送相關教學資源,如智能會計技術的應用,并發起討論,與學生互動,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拓寬學生的視野;發布測試題,檢驗學生線下學習成效,篩選出錯誤率高的知識點,確定課堂教學重難點。課中,教師開展SPOC 翻轉課堂,以學生為主體,以小組為項目單位,引導學生參照任務指導書,翻閱活頁教材的實驗手冊,分工協作完成任務,教師巡堂答疑,進行針對性的輔導。課后,教師推送相關技術領域的前沿資訊,布置延伸任務,學生通過查閱文獻,主動探索問題,形成分析報告,培養學生的信息化素養和戰略分析能力。此外,教師通過查看課程平臺數據,跟蹤學情,調整教學方法,總結教學成效,使會計信息化系統課程教學進入良性循環。

四、結語

為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會計人才隊伍的關鍵核心在于“人職匹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相對于傳統的手工會計、電算化會計和信息化會計,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智能會計借助OCR 影像識別、RPA 流程自動化、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在人機深度融合的工作模式下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新型財務管理功能,這無疑對會計人才培養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職業教育要應對這一趨勢變化,應以“三教”改革為抓手,對教師、教材、教法進行改革探索?;谛袠I企業數字化轉型背景的《會計信息系統》課程“三教”改革,提出打造德才兼備、銳意創新的師資隊伍,開發蘊含數字智能技術的新型活頁式教材,實施以學生技能習得為中心的“SPOC+PBL”混合式教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學生的數字化綜合能力,以推進課程教學的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為本門課程的教育教學改革提供范式,也為財經商貿類其他課程的教育教學提供有益借鑒。

猜你喜歡
會計信息系統信息系統數字化
企業信息系統安全防護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基于區塊鏈的通航維護信息系統研究
信息系統審計中計算機審計的應用
數字化制勝
ERP環境下應用型本科院校AIS課程探討
現代管理型會計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探討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統運檢自動化診斷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