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視閾下豫劇文化外宣路徑研究

2023-11-26 06:40
戲劇之家 2023年28期
關鍵詞:豫劇一帶一帶一路

李 琨

(焦作師范高等??茖W校 河南 焦作 454000)

一、引言

2013 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一帶一路”重大倡議應運而生。2014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調研時強調“河南要建成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物流通道樞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做貢獻”的指示要求,更為我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指明了方向[1]。河南省人民政府于2015 年出臺了《河南省參與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實施方案》,該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了指導思想、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并將密切人文交流合作列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六大重點任務之一,旨在通過經濟、文化之間的協調互動,全面構建河南對外開放新格局[2]?!耙粠б宦贰背h為豫劇文化對外宣傳提供了新的契機,然而,豫劇文化對外宣傳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本文立足豫劇文化海外傳播研究現狀,分析豫劇文化外宣工作現狀與問題,對豫劇文化的外宣路徑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議,旨在讓豫劇文化的對外傳播更好地融入“一帶一路”的國家工程項目中,助力“一帶一路”人文交流向前發展。

二、豫劇文化海外傳播研究現狀

在中國知網數據庫中,以“豫劇文化”為主題檢索出的期刊文獻共計1707 篇,這些文獻研究主要集中在豫劇創作的文體風格、豫劇的傳承與發展、豫劇文化傳播、豫劇服飾文化、豫劇英文翻譯、豫劇藝術產業發展、豫劇與中原文化等研究領域。以“豫劇文化傳播”為關鍵詞檢索的文獻約130 篇,其研究方向主要從翻譯學、文學、新媒體和傳播學的視角開展。

在豫劇文化傳播方面的研究,其中較具代表性的論文如:王軍等認為,河南豫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其劇情故事與形象塑造來源于河南地區人民真實的勞動和生活經歷;在語言使用與臺詞編寫上大量采用了活躍在河南勞動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生活語言、口頭語言,帶有強烈的本土文化氣息,是河南地域文化集大成的代表[2]。劉明認為豫劇的地方藝術特色與中原文化精神相契合,豫劇在發展中自動吸收中原文化的內核精神,將豫劇文化與人類共同的精神品質結合在一起[3]。馬安平闡述了豫劇文化的保護、傳承、創新不僅要用現代的信息媒介技術進行整理保存,還要著重培育豫劇文化生態,把握豫劇文化內核,為豫劇文化的傳承發展提供內生動力[4]。雖然豫劇文化研究成果頗豐,但在其海外傳播和外宣路徑上的研究有待加強,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新形勢下,探索以豫劇為代表的豫劇文化的外宣路徑,助力豫劇文化的對外交流,推動黃河文化的傳承發展,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促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互通互鑒,匯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融合。

三、豫劇文化外宣現狀與問題

豫劇,原名“河南梆子”,作為中原大地上最耳熟能詳的文藝形式,在河南本土有著最廣泛的群眾基礎,同時也深受包括臺灣省在內的全國各地豫劇愛好者的喜歡。豫劇既是除京劇之外全國最大的地方劇種,臺灣豫劇團也是與京劇團并列的兩大劇團[5]。豫劇《程嬰救孤》《花木蘭》《穆桂英掛帥》《清風亭上》《蘇武牧羊》《義薄云天》《朝陽溝》《焦裕祿》《村官李天成》等代表作品將中華兒女的忠孝節義展現得淋漓盡致,也完美詮釋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內涵。但在對外宣傳上還存在如下的問題。

(一)海外受眾范圍有限

經濟全球化推動了多元文化的交匯融合,在“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豫劇以主動的姿態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積極傳播著中華優秀文化。黨的十八大以來,豫劇跟隨河南衛視、河南豫劇院、臺灣豫劇團走遍了世界諸多國家,豫劇《程嬰救孤》《清風亭上》《畫皮》《大祭樁》先后意大利,法國,比利時、奧地利、土耳其、泰國、巴基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演出[6]。豫劇,結合了古典主義與現實主義,被西方人稱贊為“東方詠嘆調”和“中國歌劇”。盡管豫劇多次出訪國外進行演出,但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欣賞豫劇演出的觀眾多為華裔,而面向非華裔觀眾的民間社團形式的豫劇演出活動相對較少。在YouTube、Dailymotion、BiliBili、抖音等國內外在線視頻網站上,豫劇作品的點擊率不超過百萬,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豫劇的海外受眾范圍相當有限,由于受到文化背景和審美差異的影響使得豫劇沒有成為海外主流的文化藝術產品。

(二)外宣路徑形式單一

雖然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過程中,常有豫劇的身影,但豫劇文化外宣路徑和外宣形式較為單一,豫劇主要以豫劇團交流互訪、電視、報刊等媒介作為外宣途徑,而以介紹豫劇文化、經典豫劇作品的外語刊物、外語視頻、外語影視作品極其稀少。豫劇《花木蘭》《穆桂英掛帥》《朝陽溝》《打金枝》《抬花轎》等耳熟能詳的經典劇目,國內豫劇愛好者張口就能唱上幾段,而這些膾炙人口的唱段在海外傳播效果并不理想。以《花木蘭》為例,令海外觀眾印象深刻的既不是豫劇中颯爽英姿替父從軍的女兒郎形象,也不是豫劇花木蘭中《誰說女子不如男》的經典選段,而是迪士尼出品的西式化的動畫人物形象花木蘭。由于外宣途徑較為傳統、形式單一,豫劇文化對外宣傳資源沒有被很好開發利用。

(三)豫劇翻譯人才短缺

豫劇文化作為一門結合服飾、舞蹈、語言、雜技等眾多方面的綜合性文化形式,缺乏對中華文化的了解會導致海外受眾很難接受豫劇文化[7]。豫劇作品中既包含著豫劇唱腔的起承轉合,也傳遞著中華文化的蕩氣回腸。豫劇文化匯聚著黃河流域的中原文化,體現著華夏兒女的精神面貌。豫劇的海外出版要求譯者精確化地對豫劇進行翻譯,并保證有效傳遞中國傳統文化并適應傳播目的地的原生態文化至關重要[8]。由于地方戲劇翻譯人才短缺,簡單的文字或語言直譯缺少了對豫劇文化的完整的闡釋,往往導致海外受眾體會不到優美豫劇唱腔里的歷史典故,文化精粹,導致海外受眾對豫劇的感官體驗大打折扣。在對豫劇文化進行翻譯的過程中,要求譯者要考慮到與目的語國家文化差異、理解差異、文化認同度等問題,將翻譯的豫劇作品最大程度地保留文化精粹的同時引起目的語國家觀眾或讀者的精神共鳴,淡化文化邊界,如何通過豫劇文化翻譯促進“一帶一路”跨文化認同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四、豫劇文化外宣路徑建議

(一)開拓海外受眾渠道

“一帶一路”倡議將消除不同文化之間的隔閡,凝聚和諧包容的價值理念,沖破語言障礙,挖掘文化記憶、增進國際理解、達成廣泛認同,讓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在世界范圍內落地生根發芽。在豫劇文化交流方面,首先,搭建以豫劇文化為主題的文化橋梁,增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在官方文化交流的同時,加強海內外民間豫劇團、社會團體的豫劇交流,吸引更多的豫劇觀眾;其次,將豫劇文化推廣納入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校際間的教育合作內容當中,通過“學漢語、唱豫劇、品文化”等文化交流活動引導海內外青少年去認識豫劇、了解豫劇文化;最后,搭建國際戲劇文化交流平臺,舉辦豫劇文化論壇、研討會等線上線下交流會吸引海內外學者、豫劇愛好者共同參與豫劇文化交流,在各抒己見的同時為豫劇文化的發展建言獻策。構建科學完整的豫劇文化交流體系,打造系列化的豫劇文化交流活動,推陳出新,與時俱進,持續不斷地將豫劇文化當中的兼容并蓄、多元融合的文化理念系統地展現給海內外觀眾,提升豫劇文化的對外吸引力和影響力。

(二)拓展豫劇外宣路徑

依靠多元化的傳播渠道和信息手段,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宣傳豫劇文化。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引發了豫劇文化傳播方式和外宣路徑的深刻變革。第一,采用多元化、多渠道的傳播方法,借助微博、微信、小紅書等新媒體平臺對豫劇文化進行深度推介,利用新媒體實時便捷的傳播優勢,采用“互聯網+豫劇”的模式,通過豫劇短視頻和豫劇名家線上直播互動等方式,拉近豫劇和海內外觀眾的距離,拓展豫劇文化的受眾范圍,提高豫劇文化的傳播效率,賦予豫劇文化的海外傳播新活力。第二,通過數字技術手段進行豫劇文化的展示,海外觀眾可以通過數字技術欣賞豫劇數字動畫、豫劇數字電影,AR/VR 實景互動參與豫劇表演,體驗數字技術給豫劇文化帶來的云端新體驗。第三,加強以豫劇文化為主題的文創產品的研發,推出豫劇經典人物手辦、臉譜擺件、戲劇郵票、戲曲泥塑等文創產品,在文創產品中突出鮮明的豫劇文化特色。第四,建立豫劇文化歷史博物館,它既是豫劇文化的發展歷程的縮影,也讓海內外游客通過該窗口了解中原地區的風土人情。通過多元化的手段和途徑展現豫劇文化的內涵底蘊,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三)培養豫劇翻譯人才

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官方語言達40 多種,而河南省高校所開設的相關語言課程僅有十余種,當前省內各高校的外語教育仍以英語作為主流語言。一方面,作為培養豫劇翻譯人才主陣地的河南省高校,在外語翻譯人才培養方案中,應遵循多語種、跨文化的人才培養路線,增設更多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非通用語言專業選修課、中原文化課、戲劇鑒賞課等課程,實現以語言為翻譯手段、以文化為交流內容的交互式教學模式,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人才,提升國際語言人才隊伍建設。另一方面,依托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等部門政策,選派優秀教師和學子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漢語教學和留學研修的同時,了解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文化差異,因地制宜,采用靈活多樣的、與時俱進的傳播模式,開展豫劇文化交流,講好“河南故事”,向世界宣傳中華文化的同時,搭建起與“一帶一路”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文化交流橋梁和紐帶。

五、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強調,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9]。豫劇文化,作為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著黃河文化的精髓。豫劇文化的對外交流宣傳,要以“一帶一路”為發展契機,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戲劇文化交流與合作,讓國外民眾通過認識豫劇、了解黃河文化,推進黃河文化“走出去”。

無論是豫劇文化還是黃河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都需要政府協同海內外相關文化部門、新媒體行業、文創企業、豫劇團體和高校共同打造跨語言、跨區域的豫劇文化平臺,通過推廣豫劇文化向世界表達中國文化的兼容性和開放性,推動豫劇文化走出去,推動“一帶一路”文化建設。通過中國文化與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鑒,向世界展示一個歷史悠久、和諧包容、文明開放的中國形象,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猜你喜歡
豫劇一帶一帶一路
豫劇在臺灣地區的生存與現代化追求
“一帶一路”我的夢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品豫劇,聽秦腔:誰有滋味誰響亮
不老的豫劇
數說“一帶一路”這5年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帶一路”這趟車?
論豫劇電影的“影”、“戲”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