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化消防指揮中心建設初探

2023-11-26 04:59白顯樂
消防界 2023年6期
關鍵詞:消防救援

摘要: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已為風險感知、預警、防范和事故救援各個環節提供了新手段,作為消防救援隊伍改革轉型發展重要課題和應急救援關鍵支撐的現代化指揮中心建設尤為關鍵。筆者結合相關理論研究與工作實踐,通過態勢感知構建、精細化調度指揮、社會力量統籌,探索現代化指揮中心建設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消防救援;指揮中心;調度指揮;態勢感知

引言

現代化指揮體系是應急管理和消防救援工作的重要標志,是有力、有序、有效應對突發事件的重要保證。近年來,面對“全災種,大應急”新時期日益繁重的綜合救援任務以及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各級消防救援隊伍因地制宜,努力探尋符合新時代要求的現代化指揮中心建設模式。筆者所在的廣西消防救援總隊緊密結合實戰需求,革新戰斗理念、優化指揮方式、強化人才培養,提高監測預警、科學救援、聯勤聯動、處置指揮的能力,建設現代化消防救援指揮體系已初見成效,于2019、2020年先后承辦了全國智能接處警、智能指揮系統試點。與此同時,在實踐探索過程中發現,在傳統消防救援指揮體系下,指揮中心在綜合研判預警、科學指揮調度、對外協同機制等多個環節逐漸暴露出能力短板,限制了救援效能水平的不斷提高,加快推進應急救援指揮體系和能力現代化這一目標呼之欲出,指揮中心建設亟待轉型升級[1]。

一、消防指揮中心現存的突出問題

(一)缺乏高效精準的現場態勢感知手段

構建消防救援感知系統主要面臨以下挑戰:一是復雜環境下現場狀況感知技術難。救援現場態勢感知技術囊括從數值模擬到大數據、虛擬/增強/混合實境、信息通信、傳感、控制甚至芯片等多個技術方向,目前研發相關智能設備技術難度大,研究周期長,特別在復雜且高危環境下的感知、定位等技術難題,均需下大力氣突破[2]。二是“三斷”條件下應急通信保障難。一旦救援現場地形、環境復雜,通信信號衰減大,易出現通信不暢、中斷,特別是在“道路損毀、電力中斷、公網癱瘓”等極端惡劣條件下,災害現場信息“傳不出來”的情況尤為突出,如何在“三斷”條件下快速有效建立通信保障體系,是亟須解決的難點。三是現場信息掌握不及時。部分指揮員作戰經驗有限,前后方信息模糊不準,指揮中心接處警人員數量不足、專業化程度不高,作戰要素掌握不全面,火場計算能力欠缺,無法對災情做出全面、準確、科學的評估[3]。

(二)調度指揮工作科學專業程度不高

一是基礎數據統計掌握不精細。存在重數量輕質量、重應有數輕實有數、重內部數據輕外部資源現象,導致數據統計不詳實、不全面,可用性較差[4]。二是調度指揮決策流程不健全。未將不同類型、不同等級的調度指揮工作制度化、流程化,決策是否科學全面全憑決策者的個人經驗和能力水平,個別指揮員不清楚自己的權限,需要決策時猶豫不決、貽誤戰機。三是專業技術人員素質不全面。部分指揮員服役時間短、基層經歷淺、實戰經驗少、綜合能力差、指揮能力弱,指揮中心接警員崗位調換、人員調動頻繁,人才斷檔明顯。

(三)社會應急救援力量聯動效能不高

一是聯動響應不規范。國家隊與分散的社會應急救援隊伍建立聯系時間短、管理職責未厘清、調度權限不明確[5],容易造成聯動不暢、協調困難。二是信息共享不全面。主要依賴微信、電話等簡單通信工具,高效聯通的聯動載體未建成,多部門同時建設“小系統”,數據整合困難,主調部門對聯動力量情況不掌握,無法按需精準調派,出動針對性不強。三是聯勤聯訓未常態化。與社會力量彼此條塊分割,日常缺乏技術交流互動,戰時協同能力較差,聯合演練側重于“演腳本”,指揮調度、作戰協同、聯勤保障等環節距實戰要求甚遠,難以起到練為戰的目的[6]。

二、現代化指揮中心的形態設想

(一)構建現場全要素態勢感知網絡

從消防救援的實踐視角來看,態勢感知網絡的主要任務是收集、分析、展現、回溯和評估與救援相關的數據、文本、音頻、圖像等信息,輔助指揮員快速判斷災情,掌握現場情況,科學制定救援方案。一是要引入信息化手段。圍繞監測預警、災情演變、力量調派、行動展開、戰勤保障等態勢,綜合運用圖像識別、智能穿戴、物聯感知等技術手段,將感知觸角充分延伸至救援現場的各個角落,準確感知、自動采集人員、裝備、物資等實時數據,實現全要素感知、全過程記錄。如廣西南寧119智能接處警系統針對每一起警情,系統自動整理接警、調派、出動、增援、到場、歸隊等環節信息,實現全流程時序化監管,自動生成戰例檔案,為事后戰評、復盤考核提供依據。二是要應用智能化裝備。要利用智能穿戴裝備和各類音視頻傳輸系統的融合對接,研發應用具有語音對講、圖像回傳、人員定位功能的小型化、輕量化單兵通信裝備,實現救援過程中的全景監測,打造透明化戰場。如在“三斷”情況下,應在重災區架設寬窄帶自組網設備,利用語音自組網作為二級網供各級指揮員使用,利用圖像自組網采集傳輸救援畫面,利用高通量衛星通信系統打通現場指揮部與后方指揮中心的音視頻傳輸渠道。三是要融合多部門專業數據。態勢感知體系構建涉及多個行業部門,要善于發揮政務大數據、政法委綜治等平臺權威、點多、面廣的優勢,借力發力,高效整合各領域專業數據,從而達到實時精準感知。如廣西消防救援總隊智能指揮系統多層疊加氣象、地質、水文等監測預警信息,城市道路、天網監控、交通、水源、建筑、場所等部門信息資源以及消防隊站、執勤人員、車輛裝備等內部資源信息,快速構建海量資源匯聚的城市三維地圖,打造交互式、學習型、能分析的“一張圖”立體式指揮輔助體系,輔助指揮中心多維了解現場態勢,為現場作戰提供全方位的指揮決策輔助[7]。

(二)開展精細化消防調度指揮能力建設

要進一步理順消防調度指揮程序、提升指揮效能、催生滅火救援戰斗力,努力構建科學化、專業化、高效化的消防調度指揮體系。一是要統一數據來源。應充分應用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建設智能化、統一化的數據匯聚平臺,變“人工錄入”為“自動采集”,提高數據信息質量。確保隊伍各類數據準確、實時、共享,避免因重復上報導致數據失真。同時,協調信通部門開展匯聚治理,全面推進內、外部數據共享和治理,加快建成輔助決策信息庫,為系統運行、數據賦能、服務一線提供有力支撐。二是要融入智能指揮。在接警調度環節加強警情定位和智能調派,提升警情處置前期信息獲取和快速響應能力。在指揮作戰環節快速推送現場圖像、災情態勢、力量部署等信息至各級指揮員,豐富災情感知手段和指令傳輸渠道,有效支撐警情跟蹤和現場指揮,充分發揮調度中樞作用。如廣西消防救援總隊根據國家消防救援局提出打造“透明化戰場,數字化通信隊伍”的指示要求,結合實戰實踐經驗,定制開發了一套戰場可視化系統,利用通信和數據處理技術,與消防已建成的圖綜平臺、接處警系統、融合通信系統等實現互聯互通,以災害事件為中心,將救援現場前線和后方的各類信息流、圖像流、音視頻流,包括警情、輿情、對講消息、地圖氣象信息、各級指揮中心畫面、現場無人機、單兵、布控球、視傳終端實時視頻等等集中呈現并推送到領導和各級指戰員的手機或電腦上,同時一體化集成實時對講、視頻會商等通信功能,便于領導和各級指戰員根據作戰和調度需要,實時、立體、一站式了解前線救援情況并進行遠程或途中實時指揮調度。三是要提升專業人員素質。結合指揮中心人員編制、員額編配不足之現狀,要拓展人員補充渠道,明確入職條件、工作時限、薪酬福利,實行定向招聘,確保入職人員懂技術、有專長,保持隊伍穩定、形成梯次。要建立接警調度員考核培訓長效機制,探索試行接警調度員等級評定,逐步實行崗位資質認證制度,廣泛開展指揮中心業務骨干培訓,不斷提升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建立接處警模擬演練長效機制,定期組織開展桌面導調推演,不斷提升警情受理的時效性、力量調度的精準性、輔助決策的科學性。廣泛開展指揮中心崗位練兵活動,科學設置考核內容和比武競賽科目。開展轄區情況“活地圖”、應知應會“一口清”等專項練兵活動,推選“首席接警調度員”“首席信息速報員”,評選“優秀接警調度員”等業務崗位能手,不斷提升指揮中心人員的專業化水平。

(三)統籌社會應急救援力量調度指揮

社會救援力量在各自領域具有較強專業性和豐富處置經驗,同時擁有較強社會責任感,普遍希望與應急、消防部門以及其他應急救援人員深度合作,共同為新型應急救援體系貢獻力量。構建新時期全國應急救援力量統一領導、統一調度體系,對應對各類自然災害與緊急情況具有關鍵性作用。一是要完善應急聯動機制。推動政府出臺相關實施細則和配套措施,對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參與救援職責、方式和途徑予以明確界定和授權,充分結合社會應急救援力量的專業特長分配相應救援任務,實現緊急狀態下協調統一、快速有序、高效調動和科學指揮各類應急資源和力量。如廣西消防救援總隊依托初戰聯戰“兩項改革”試點建設,統籌整合電力、交通、供水、醫療等聯動部門應急救援資源,并與航空、鐵路、高速公路等道路交通部門簽訂特殊時期力量快速投送機制,提高隊伍快速響應能力。智能接處警系統對接交管平臺建立“交消聯動”機制,實時向基層指揮員推送交通路況信息,“綠波帶”保障出動力量快速到場處置。二是要加強信息共享。梳理具備統一指揮調度條件、能夠“為我所用”的有效資源,主動對接相關部門,共享資源,推進社會面視頻監控資源共享對接工作。不斷完善非緊急性一般社會救助類警情處置改革機制,規范處置流程,強化跟蹤回訪。加快涵蓋各類應急救援力量的集預警、決策、指揮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社會救援力量指揮調度系統研發應用,將鄉鎮、企業專職消防隊和社會專業力量納入統一調度體系,縮短響應時距;三是要常態化聯勤聯訓。充分發揮各地滅火與應急救援中心、區域災害應急救援中心和各支隊訓練基地作用,逐步與各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共享共用訓練設施,探索建立互學互鑒、聯勤聯訓機制,實現多種力量應急救援訓練常態化。通過演練不斷熟悉預案,使之成為真正有效的預案、真正能用的預案[8]。

結束語

消防救援指揮中心態勢感知、精細化調度指揮、社會力量統籌的成熟度,是應急救援能力現代化的綜合體現。筆者雖然提出了初步發展思路,也先后通過參與南寧支隊、廣西總隊現代化指揮中心建設實踐以及梧州市藤縣“3·21”東航飛行事故救援、國家“應急使命·2023”高山峽谷地區地震災害空地一體化聯合救援演習等重大實戰和重要演習檢驗,所提出的課題成果得到了部分驗證。但要將該方案落到實處,既涉及智能接處警、智能感知等系統裝備建設,還涉及培養人才隊伍、建立工作機制、開展聯勤聯訓等工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群策群力、共同推進,才能盡快形成戰斗力,推動消防救援事業從“粗放”向“精細”轉變,從“被動”向“主動”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陸軍.對構建應急救援現代化指揮體系的思考與探索[J].消防科學與技術,2023,42(05):594-597.

[2]瞿作東,石程濤,李有東,等.消防救援態勢感知體系構建方法研究[J].消防科學與技術,2022,41(04):559-561+565.

[3]曹希鋒.現代化消防救援指揮模式探析[J].消防科學與技術,2023,41(02):267-271.

[4]朱嘉明.精細化消防調度指揮探討[J].消防科學與技術,2023,41(02):271-274.

[5]楊華,李國輝.統籌推動社會應急救援力量發展若干思考[J].消防科學與技術,2020,39(06):836-839.

[6]安春暉.消防救援隊伍聯勤聯調聯訓聯戰機制建設研究[J].消防科學與技術,2023,42(01):125-128.

[7]黃科佳,胡俊俊.關于提升消防指揮中心應急救援能力的思考[J].今日消防,2022,7(11):130-132.

[8]張國彬.新時期消防救援作戰指揮中心建設戰略[J].今日消防,2022,7(05):142-144.

作者簡介:白顯樂(1988- ),男,壯族,廣西南寧人,本科,中級專業技術職務,研究方向:消防信息通信。

猜你喜歡
消防救援
無線通信中消防滅火救援的應用
基于遙感技術的消防救援指揮輔助決策系統
雷達生命探測儀在消防救援中的應用研究
淺談HSE管理在消防隊伍滅火救援中的應用
空氣呼吸器在消防救援場所的應用及故障排除
試論消防滅火救援安全管理
基于WIFI定位的消防救援系統軟件設計
淺談火災事故及預防策略
衛星通信在消防應急中的應用
消防部隊化工災害事故處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