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進階式地理教學的內涵、特征和基本結構*

2023-11-29 01:15王璐瑤
江蘇教育 2023年42期
關鍵詞:進階鏈條情境

王璐瑤

學習進階源于科學領域,用來描述學習者對科學概念的不同理解水平,后擴展到其他學科。物理等理科學科受學習進階理論的影響較深,相關研究較為豐富。而中學地理學科領域,只有部分研究者針對部分地理內容或地理知識板塊,研究了進階式教學設計。筆者所在的研究團隊從整體出發,提出中學階段的地理教學可以采用進階式教學方式,現對其內涵、特征以及基本結構進行具體闡述。

一、進階式地理教學的內涵

進階式地理教學以學習進階為理論基礎。學習進階是對學生一系列基于學科知識的、連續的、逐步深入的思維活動進行描述的工具,是一個刻畫學生科學認知水平發展的過程。學習進階的構建以核心概念為主軸,包括錨定起點、錨定終點和多個中間水平。[1]

結合學習進階的內涵及地理學科的特點,我們認為,進階式地理教學從課堂教學的視角,運用學習進階理論、工具和過程來設計地理課堂教學,圍繞地理核心概念,形成“錨定起點—多個中間水平—錨定終點”進階式教學樣態。從設計流程角度,進階式地理教學可分為三個部分:(1)指向地理學業質量水平層級(2—4)的“目標之階”;(2)基于學情的“起步之階”;(3)合理連接“目標”與“起步”的“過程之階”。

進階式地理教學以推動學業質量水平(水平1—水平4)進階為核心,包含但不限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水平進階(水平1—水平4)、教學內容進階(比如位置、分布、尺度、地理過程、人地關系等核心概念的進階)、思維結構進階(培養學生思維沿著無結構、單點結構、多點結構、關聯結構、拓展抽象結構方向進階)。其中所涉及的教學行為包含教學設計、教學組織、教學實施與教學評價。

二、進階式地理教學的特征

結合進階式地理教學內涵,我們認為,進階式地理教學具有進階性、問題性、情境性、地理性四個方面的特征。

1.進階性

進階式地理教學是在“學習進階”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方式,具有進階性特征。不同的“階梯”反映學生認知水平的高低。進階式地理教學就是通過一系列的教學行為,使學生認知實現從低階到高階的發展過程。

2.問題性

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生成于學生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進階式地理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進而圍繞教學內容,設計邏輯清晰、層層深入的地理問題,以此推動學生實現思維水平的進階。

3.情境性

情境是指與個體當前活動產生關聯或交互作用的環境。從廣義上看,環境即個體所處的現實生活本身。進階式地理教學創設不同難度的情境,從而提升學生在不同真實情境下獲取和處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4.地理性

進階式地理教學在內容選取、問題設問、情境創設、目標制定等方面應具有地理學科屬性特征。進階式地理教學所選取的內容應圍繞地理核心概念,比如區域、尺度、地理過程等,體現地理核心概念內部的進階;良好的問題設計為學生提供“地理學科思考模式”,使學生逐步形成“地理學科思維”;在情境創設時,應選取不同尺度區域的真實情境,盡量避免虛擬情境;進階目標的確定應結合地理核心概念特點。

三、進階式地理教學的基本結構

在進階式地理教學課堂實施中,教師應創設問題情境,設計問題鏈條,引導學生從已知到未知,從低階認知到高階認知;在進階式地理教學評價中,設計一定難度的情境問題來測評學生的認知水平。因此,進階式地理教學的基本結構應包含問題進階、情境進階、認知進階三個方面。

1.問題進階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 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在“教學建議”部分提出“重視問題式教學”,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建議“圍繞問題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鏈條”,并使用較大篇幅闡釋“問題鏈條”設計的注意要點。[2]32可見,借助地理問題推動學習進階,是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

問題進階從“問題情境”創設出發,結合教學內容,以問題情境引申出一系列的問題鏈條,并最終指向真實情境問題的解決。問題進階中,問題鏈條的設計尤為重要。問題鏈條是一組有中心、有序列、相對獨立而又相互關聯的問題,是教師為了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已有知識或經驗,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將要產生或可能產生的困惑,將教材知識轉換成為指向鮮明、層次清晰、富有邏輯的一連串教學問題。問題鏈條不同于問題組,問題鏈條中的系列問題呈螺旋上升狀結構。

在進階式地理課堂中,教師通過精心設計,把必備知識轉化為指向鮮明、層次清晰、富有邏輯的地理問題鏈條,輔以必要的情境化、活動化設計,在課堂教學中實踐并落實,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并最終實現學業質量水平由水平1到水平4的逐步發展。(見圖1)

圖1 中學進階式地理教學——問題進階

問題鏈條中的問題可以是同一級別的,也可以是逐步深入的。例如,地理學科可用5W1H 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即地理特征(What)、地理位置(Where)、時間演變(When)、成因分析(Why)、主導因素(Who)、人地協調(How)。在每一個具體問題中,教師也可以進行進一步的追問,刨根問底,尋求問題深度。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大氣受熱過程和大氣運動”一節的學習中,圍繞《齊民要術》中的整體情境,教師可以補充相應的情境材料,設計如下的問題鏈條。(見表1)

表1 “大氣受熱過程和大氣運動”問題鏈條設計

這些問題鏈條涵蓋霜與霜凍的概念,以及霜凍發生時的環境特點、成因、應對措施及危害等。在這一情境中,問題層層深入,最終指向學生人地協調觀的養成。

問題鏈條也可以是針對某一個概念或問題的深入追問。例如,針對人教版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3 中“全球變暖”這一概念的認知,可以在學生讀圖得出“全球氣候呈現冷暖干濕交替”的結論以后,進一步提問:全球氣候變化是否等于全球變暖?全球變暖是否等于全球所有區域均變暖?更為細致的追問能夠幫助學生理清“全球變暖”這一概念的認知。

2.情境進階

新課標明確指出,地理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地理實踐力等地理核心素養。地理學業質量水平分為四級,每一級水平主要表現為學生整合不同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在不同復雜程度的情境中運用各種重要概念、思維、方法和觀念解決問題的關鍵特征。[2]27不同情境表現下,學生思維水平不同,達成的教學目標也不相同。

情境進階表現為在一節課中,從學生熟悉的簡單情境進行導入,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學習,之后在相對陌生的情境中進行評價。這樣,由學習到應用,由熟悉到陌生,由簡單到復雜,學生就實現了思維上的進階。情境進階,也表現為新授課、復習課的不同構建。新授課對學生認知的水平層次要求低,情境的選取上多以學生易于理解的熟悉情境為主,往往對應水平2 的層級要求;復習課則多以復雜情境出現,旨在培養學生在面對復雜的、陌生的、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情境時,表現出來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見下頁圖2)

圖2 中學進階式地理教學——情境進階

例如,針對“洋流”一節的學習,在新授課中重點幫助學生構建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圖,認識洋流的分布規律以及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教師所選取的情境多是全球尺度的、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包括“小黃鴨”的奇幻漂流、哥倫布兩次前往美洲等。但是在復習課時,或是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所選取的情境就宜為小尺度的、學生陌生的現實情境或學術情境。

3.認知進階

基于學習進階的教學實踐應實現從學習過程到認知過程的轉變。課堂教學從注重教學結果到注重學習過程的轉變,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是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并不停留于表面上學生活動的開展,更應該體現為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SOLO 分類理論把學生的認識結構劃分為無結構、單點結構、多點結構、關聯結構、拓展抽象結構。這一分類理論把“階段”觀念遷移到具體的學習任務,能夠更好地評價學生的學習質量。學習進階旨在使學生通過課堂學習,認知結構由低階水平向高階水平轉變。(見圖3)

圖3 中學進階式地理教學——認知進階

不同學生的學習現狀不同,即“起步之階”不同;不同學生在相同學習時間內所能夠最終達成的“目標之階”也不相同;學生由不同學習現狀水平發展到目標水平的路徑不盡相同,由同一“起步之階”發展至“目標之階”的思維路徑也不一定相同,即“過程之階”不同?!斑^程之階”不一定是線性分布的,但是要想達到“目標之階”,不管是怎樣的思維路徑,學生都要打通這些“過程之階”。

認知是內化的,必須借助于學生對問題的回答來進行外顯。認知進階的實現,依賴于長期的、分階段的同類型問題測驗。圍繞某一個核心概念,教師可以設計診斷試題,并制定評價標準。對學生的學業質量水平進行學習之前的診斷性評價,學習過程中進行形成性評價,學習過程后進行總結性評價。在診斷性評價中,了解不同學生的思維結構水平以及班級的總體思維結構水平狀況,從而有針對性地創設情境,設計問題鏈條,引導學生在學習新知的過程中提高認知水平。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課堂提問、課堂與課后練習中學生答案所呈現出來的水平,認識學生學習現狀,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在一個階段學習過程后,通過總結性評價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效,得出學生的思維結構水平,并與之前的水平進行對比,從而得出學生的認知進階狀況。

高中學業質量水平測試,其實就是對學生高中三年地理學習結果的終結性評價。教師可以選取一部分的高考試題,作為對學生思維結構評價的診斷性試題。例如,2022 年江蘇地理學業水平測試卷綜合題第25 題(2),要求學生“在與廣東比較的基礎上,概括江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整體特征”。這道題考察的是學生的讀圖能力以及區域比較的能力。結合材料中所給的“2020 年江蘇和廣東各地級市GDP 統計圖”(見圖4),學生的不同回答可以被劃分為4個水平層次(見表2)。因為這組題目答案的獲取主要來自圖片信息的分析,不涉及太多拓展與發散,所以不能測驗出學生的思維結構水平是否達到拓展抽象水平。但是對絕大多數學生而言,關聯結構即為較高的思維水平層次,也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思維水平培養的目標。

表2 學生思維結構水平答案示例

圖4 2020年江蘇和廣東各地級市GDP統計圖

四、總結與啟示

進階式地理教學包括問題進階、情境進階、認知進階三個維度,是一個一體三面、整體推進的過程,三個維度之間相互貫通。情境進階是前提,豐富的情境材料可以為課堂營造氛圍,不同難度水平的情境可以測評學生的認知水平;問題進階是途徑,問題鏈條引導學生從“已知”到“未知”,從“已有水平”發展到“目標水平”,為“階”與“階”之間的跨越搭建梯子;認知進階是目的,進階式地理教學最終的目的是實現學生認知水平的進階。

進階式地理教學可以很好地實現地理核心概念的認知,包括同一核心概念在初中、高中不同學段的學習進階,同一核心概念在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習進階,等等。當然,進階式地理教學并非適用于所有的地理教學內容。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進階式地理教學與其他地理教學方式相結合,從而能夠更全面地培養學生,提高學生的學業質量水平,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猜你喜歡
進階鏈條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個性鏈條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鏈條養護好幫手: 5款鏈條油推薦
產業鏈條“鏈” 著增收鏈條
傳祺GM6:家用MPV新進階
領克進階
2018車企進階十字訣
進階中的北汽新能源
護患情境會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