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中小學德育的困境解讀和脫困路徑

2023-12-01 11:15李玉梅
教書育人·校長參考 2023年8期
關鍵詞:紅色文化資源中小學德育

李玉梅

[摘? ? 要]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中學校德育有利于德育資源的開發探索、德育教學方式的改革創新、文化自信的增強提升、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弘揚,但仍面臨學生思維認知發展局限、德育教學改革不足、紅色德育優勢認識不足、校園文化環境建設限制等困境,因此需要提升教師紅色文化專業素養、營造校園紅色文化育人氛圍、豐富學校紅色德育資源、創新地方紅色德育形式內容、架構地方紅色文化德育網絡、完善紅色德育評價體系。

[關鍵詞]紅色文化資源;中小學;德育

一、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的內涵界定與研究現狀

(一)內涵界定

資源是人類創造財富利用的各種要素,通常分為自然、社會和文化資源三類,紅色文化資源屬于帶有特定意義的文化資源。井岡山大學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肖發生教授給出紅色資源最本質的界定:在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各族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和現代化建設實踐中所形成的,能夠為我們今天所開發并具有重要價值意義的各種精神及其物質載體的總和。此定位被后來學者廣泛引用,鑒于此,筆者認為,紅色文化資源的內涵可以理解為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在革命實踐中逐步累積形成的偉大精神及物質載體的一切總和。地方紅色資源突出地域性質,涵蓋地方類型和特點,在實際運用中能凸顯更強的可操作性。

(二)研究現狀

目前,學術界關于紅色文化資源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基礎教育的研究成果很少,經查閱有以下成果見解:汪曉斌闡述了大別山紅色文化資源的內涵、類型、特點,就在中學德育中運用這些資源的體會找出問題和原因,提出將地方紅色文化與中學德育有機結合。西南大學程金會提出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挖掘與運用遵義市紅色文化資源,增加課堂魅力落實立德樹人;趙麗君指出加大教學資源開發,改變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理念,在繼承紅色文化的基礎上促進學生道德修養的提高。揚州大學尚小豪論述了用好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對于實現立德樹人的作用與價值;郭爽、從培軍通過分析紅色文化的文化價值認為紅色文化具有文化傳承、創新等功能,利于增強文化自信、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李育文、李少珠認為小學德育中融入紅色教育利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聊城大學的劉潔論述開發德育校本課程的益處并指出小學德育校本課程研究可以創新德育方式,提高德育質量;江西農業大學的章慧立足紅色文化蘊含的內涵與特色探討小學德育中的構建紅色文化的路徑。承上所述,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功能研究成果豐富,但對教育屬性的研究相對較少,對于紅色文化資源融入中小學德育的理論研究比較缺乏,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與德育的聯系,篩選合適的資源豐富德育,有效落實立德樹人,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二、地方紅色文化融入中小學德育的困境解讀

中小學是德育發展、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學生擔負著傳承紅色文化、弘揚紅色精神的重要使命,通過調查發現,在實際德育教學中,課程教學效果不佳、地方紅色文化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德育活動開展較少,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的認同感不足、課堂融入地方紅色文化程度不高、德育活動課程形式單一、校園融入紅色文化氛圍不濃厚等,下面就這些問題進行具體分析。

(一)學生思維認知發展局限

中小學生對自己所處地的紅色文化資源不了解、不認可,主要受思想發展局限性影響,一方面,學生思維認識尚未成型,身心發展不成熟,紅色文化涉及的內容枯燥乏味,教師依然采用傳統灌輸式只講授書本知識,無法激發學生的趣味主動學習,學生不能充分理解,也就不能很好地參與地方紅色文化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中;另一方面,現在是偉大中國現代化發展的最好時期,學生身處好時代養尊處優,無法深入體會紅色革命時期的困難艱苦與動蕩不安,面對信息發達的互聯網更容易迷失方向,只會選擇自身喜愛的文化,紅色文化厚重的內涵缺乏燦爛的包裝不能完美詮釋,學生內心極易產生排斥心理。

(二)德育教學改革不足

教師是教學改革的主導者和推動者,應積極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將地方紅色文化深入中小學德育教學中。實際上教師主動進行課程教學改革的意識不強,大部分教師要么是兼職,要么是身兼數職,即使意識到紅色資源的獨特價值,又因日常工作瑣碎繁雜,幾乎沒時間專門研究地方紅色文化資源,更不會深入挖掘利用;此外,教師紅色文化素養不高,不深入了解透徹所授內容,大多流于形式只選擇顯性德育資源素材,學生的學習難免淺顯,教師對隱性德育資源的不重視造成了課程資源選擇的單一性,從而導致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程度不高。

(三)紅色德育優勢認識不足

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具有德育實踐活動的獨特優勢,但教育主體并未意識到,從而造成德育活動形式單一。從學校層面,考慮到安全問題,學校管理者為了減少安全隱患和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一般很少組織學生外出德育實踐;從教師層面,思想覺悟有待提高,繁重的教學任務讓教師們有心無力,偶爾會組織紅色經典誦讀、主題公園參觀、書法比賽等自認為已經足夠的德育活動,難以抽出時間思考創新活動形式;從社會層面,學校經費有限,中小學生數量較多,往往大部分的紀念館不太愿意接待,從而限制了德育活動的開展。此外,學校、教師、家長都把升學看得很重,忽視德育教學資源的深入挖掘,德育活動形式單一,疏忽了德育活動在塑造學生中的重要作用。

(四)校園文化環境建設限制

人與環境是相互影響的,中小學校是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主要場所,學校應該重視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隱性德育作用,不斷創新校園文化環境,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的文化需求,才能促進學校文化可持續健康發展?,F實生活里中小學校的紅色文化氛圍并不濃厚,首先是學校德育體系不夠完善,德育實施缺乏制度性保障,課堂實效未落實到學生,教師不以學生為主體聯系實際,存在敷衍塞責,紅色文化的融入成為空談;其次是學校精神文化的缺失,學校辦學理念缺乏地方紅色文化亮點,學風、班風設計不全面,辦學目標依舊是提高學習成績,德育和活動流于形式,通過開設一門課程或者舉辦一場班會應付了事、蒙混過關。綜上可見,中小學校對德育不十分重視,并未意識到校園紅色文化建設對學生的重要性。

三、地方紅色文化融入中小學德育的路徑

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富含天然的德育資源素材,將其融入中小學德育可以使紅色基因滲透到學生的思想心田,確實提高德育實效性和工作水平,真正促進立德樹人教育目標實現落地。

(一)提升教師紅色文化專業素養

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影響巨大,思想狀況和專業水平具有很強的示范性,教師對地方紅色文化的認知水平和認同感,影響著學生的獲得程度,教師只有堅定信仰,深刻理解紅色文化內涵,才能指導學生健康成長,才有資格擔當學生錘煉品德的領路人。

中小學校首先要加強教師紅色文化的專業培訓,教師根據所教授學科的特點創造性地選擇汲取地方紅色文化知識,把握德育培養時機,學校領導率先引領垂范,通過設立獎勵機制鼓勵教師主動參與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德育的開發建設中,激發教師榮譽感,促進德育師資隊伍整體素質提升;其次要提高教師的認知水平,教師對于地方紅色文化的認知水平決定著學生對地方紅色文化的認同感,教師要堅定政治信仰,深入學習理解地方紅色文化的內涵,認識到紅色文化對德育的積極影響才會主動探尋兩者融合的途徑;最后要建設專業的德育師資隊伍,這是實現德育教學目標、推動融合程度的關鍵和主要動力,學校要充實德育師資隊伍,公開招聘、引進人才、聘任教研員并肩齊行,做到源頭活水,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的地方紅色文化活動,提高教師探索紅色文化的興趣,教師只有真正熟悉了解地方紅色文化才能實現紅色文化育人的最終目的。

(二)營造校園紅色文化育人氛圍

中小學是學生認知發展、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期,學校注重環境的隱性教育作用,潛移默化中就會促進學生的道德養成。

中小學校首先要重視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結合地域特點和學校自身環境的實際情況,通過打造文化長廊、張貼宣傳標語、修建革命雕塑等增加紅色文化氛圍,開展紅色主題板報、手抄報、圖書角等將紅色文化融入班風建設中,讓學生主動靠近紅色文化,自覺接受紅色文化洗禮;其次強化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學校的辦學理念、班級的班風學風、節日紀念活動嘗試以地方紅色文化為載體,開展與地方紅色文化有關的實踐性強的德育活動,引導師生積極參與、主動踐行紅色文化精神,讓地方紅色文化育人功能落地;最后完善校園制度文化建設,學校要將與地方紅色文化有關的德育活動和課程實施制度納入相應的管理制度中,各部門相互配合、協調運作,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共同致力于地方紅色文化融入德育的建設中,保障地方紅色資源融入德育,落到實處。

(三)豐富學校紅色德育資源

課堂教學是達成中小學德育目標的主陣地,也是中小學生接受德育的重要渠道,為保證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真正融入中小學德育,學校應該緊抓德育教學實現課程育人。

中小學校首先應該創新教學形式,除了國家規定的道德與法治和思想政治德育,教師要善于挖掘、整合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巧妙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創新教學形式,適當拓展紅色文化體驗與交流,激發紅色文化帶給學生的思想覺悟;其次是挖掘紅色文化素材,教師應該把專業知識和紅色文化教育有機結合,深入挖掘地方紅色文化與德育資源,充實學生課外實踐全面發展綜合素質,采取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興趣,從而實現各學科協同育人;最后研發紅色文化校本教材,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豐富且有特色,學??梢园鸭t色文化納入教材,教師篩選合適的資源開發地方紅色文化德育校本課程,這將是國家課程的有益補充,有助于實現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向德育資源轉化。

(四)創新地方紅色德育形式內容

中小學校應該重視德育實踐性教學,開展豐富的德育實踐活動,提供足夠的德育實踐陣地,讓中小學生在實踐中感悟成長,能夠把優秀地方紅色文化的精髓內化成自己的品行,促進自我健康發展。

中小學??梢蚤_展形式多樣的德育活動,開發隱性德育實踐,這也可以稱之為德育第二課堂,包含紅色主題教育、隊會班會、入團儀式等,經常用好這些重要載體開展紅色文化德育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感悟活動所蘊含的革命文化精神,啟發學生以此塑造自己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德,進而實現德育目標;其次開展不同種類的紅色研學實踐活動,強化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在德育中的育人作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可以讓學生切身感受革命歷史的偉大,學校制定知情意行整合的研學路線意在推動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同,切身感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在傳承地方紅色文化的同時學習革命先烈的優秀品格,愈加深化愛國情懷助力自我健康成長。

(五)架構地方紅色文化德育網絡

大數據時代德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構建德育網絡,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中小學德育不僅僅是學校的德育目標,同時也是社會、家庭德育的目的,學校、社會、家庭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只有家—?!缂訌娕浜?,合理挖掘隱性德育資源才能形成協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首先,要注重家庭的紅色教育,家長的良好品德和紅色文化素養是中小學生道德養成的基礎條件,家長應該客觀看待歷史,用正確的觀念引導學生,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帶孩子看紅色電影、去紅色旅游等等,用個人的道德覺悟感染學生的生活習慣和價值觀念,推動家庭紅色教育良性循環;其次,要鞏固學校紅色德育主導地位,中小學校作為德育主體,應積極主動探索德育融入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的路徑,主動加強與家長溝通,交流紅色文化對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作用,擴大紅色文化的影響力,有效促進紅色文化育人的目的;最后,要加強社會對學校、家庭紅色文化教育的支撐,中小學生身心可塑性很強,需要社會、政府為學校、家庭紅色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各相關部門應加大地方紅色文化的宣傳,建立良好的社會意識形態,并加強與學校的溝通聯系,不斷挖掘、規范地方紅色文化教育資源,確保地方紅色文化德育順利實施。

(六)完善紅色德育評價體系

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中小學德育的開發和利用需要有完善的德育評價體系,目前中小學校對學生的評價側重于結果分數,課堂表現、道德行為、綜合素質等涉及較少,不利于德育教學效果的反饋和學生的全面發展,能夠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效果的評價才能更好地反映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情況,只有改進和完善評價體系才能促成德育目標的實現。

首先,評價主體多元化,德育評價的主體包括教育主管部門、學校領導、教師和學生,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把握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合課堂的大方向并進行引導和規范,教師作為課堂教學主導者和實施者著重評估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德育的過程和效果,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直接接受者準確反饋自己的學習收獲和教師的教學效果;其次,評價內容全面性,評價內容主要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中小學德育不只是讓學生了解知道,而是讓學生切身感受地方紅色文化的思想價值,評教與評學兩者相互結合,才能科學全面地評價地方紅色文化的融入效果;最后,評價方法應多樣性,單一側重于結果的評價不能很好反映學生思想道德及情感價值觀的表現,無法評定德育的隱性教育效果,教師應結合過程性評價,采用日常測驗、課堂觀察、成長記錄等評價學生,綜合多種評價方法實現德育教育效果最大化。

參考文獻:

[1]肖發生.定位與提升:“紅色資源”的再認識[J].井岡山學院學報, 2009,30(01):19-23+27.

[2]教育部關于印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通知[EB/OL].2001-06-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0106/t20010608_167343.html.

[3]付小利.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小學德育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22.

[4]林群峰.深耕文化傳統,厚植文化基因[J].新教師,2022(04):61-62.

(責任編輯:劉瑩)

猜你喜歡
紅色文化資源中小學德育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紅色文化資源轉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資源的路徑探討
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實施策略
略談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微視頻的應用
新課標下書法高效課堂教學探究
貴州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現狀及法律保護對策
SWOT理論視域下商洛市開發紅色文化資源的戰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