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如何將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

2023-12-01 23:32陳素娟
教育界·A 2023年31期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傳統文化小學

【摘要】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情感、思想與道德觀念的綜合表現。將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能夠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了解“前車之鑒”,形成“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優秀品質。文章從傳統文化的育人價值展開論述,分析教師如何將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

【關鍵詞】傳統文化;小學;道德與法治;融合

作者簡介:陳素娟(1984—),女,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第二實驗小學。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也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含藝術、語言、禮儀、道德等多個方面的內容,教師可以在開展道德教育時利用優秀傳統文化影響學生,讓學生在思想層面受到良好的熏陶,逐漸形成積極向上的健全人格。為了將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師需要正確認識依據傳統文化組織教學活動的必要性,并據此開展教學。

一、將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必要性

我國傳統文化包含很多正面、積極、經典的內容,如誠信、仁義、與人為善等理念,具有很強的教育價值。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思想觀念,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將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對學生成長、課程建設及社會發展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滿足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

當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小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愈發豐富,他們會從書籍、電視、網絡等渠道獲取良莠不齊的信息。而且小學生好奇心強,對外界事物有強烈的興趣,他們往往會主動尋找各種信息,但他們的年齡較小,認知水平有限,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初期,對事物的辨別能力較低,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借助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來教育和引導學生,將更多的素材帶入課堂,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系統化教育,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二)優化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

道德與法治課程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養、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是促進小學生思想、行為、心理、價值觀發展的核心科目,在小學課程體系中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教師可以借助傳統文化故事、優秀人物的事跡、經典作品等蘊含的人文精神、傳統美德、思想理念等開展教學,做到豐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內容,讓課程更具思想性和綜合性。而且使用傳統文化故事、經典作品開展教學可以使得道德與法治教學不會僅停留在理論層面,教師可以通過生動形象的內容讓學生深刻理解道德和法治知識真正的含義。因此,將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不僅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提升品德和修養,還可以很好地豐富道德與法治教育內容,創新教育形式,從而增強教育實效,優化道德與法治教育課程。

例如,教師可以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上介紹“國皆有法”這一理念,強調法治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對法律的敬畏之心,提升學生法治意識;也可以介紹“敬業樂群”這一成語,告訴學生,他們在學校不僅要專心學習,還要與同學和諧相處;還可以介紹“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觀念,告誡學生要謙虛、好學,與同學共同學習、成長。

二、將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路徑

(一)閱讀經典作品,感悟傳統文化

將傳統文化融入道德與法治課程時,教師要盡量搭配各種素材,確保學生可以有效理解相關內容。如果直接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介紹難度較大的傳統文化內容,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同時,還要學習傳統文化的有關概念,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傳統文化無法很好地發揮作用[2]。為了幫助學生有效理解傳統文化內容,教師需要找到合適的素材,在傳統文化內容和道德與法治知識之間建立紐帶,同時要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以提升育人效果。為滿足上述要求,教師可嘗試帶領學生閱讀經典作品,讓學生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理解傳統文化和道德與法治知識,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例如,在教授部編版一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材第三單元“我愛我家”時,教師可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引導學生閱讀《三字經》《弟子規》等經典作品,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思考《弟子規》中的“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等內容,讓學生了解家人以何種方式關心自己。這樣的教學活動是對“家人之愛”的解讀,也是對傳統文化素材的分析。此后,教師可以進一步提出問題:“得到家人對我們的愛之后,我們應該如何回報家人呢?”在學生思考答案時,教師可以提醒學生繼續翻閱《三字經》《弟子規》等經典作品,以找到答案。在這樣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學生會受到經典作品中家庭觀念、道德觀念的影響,形成尊重他人、敬老愛親的意識。

(二)聯系教材內容,借助古人智慧

要將傳統文化引入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師并不一定要開展介紹傳統文化的教學活動,也可以配合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補充傳統文化故事、元素,用傳統文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3]。在開展教學時,教師可以教材內容為起點,尋找相關文化內容,借助古人的智慧讓學生深入理解相關內容,這樣做也可以消除學生對傳統文化抱持的陌生感。此外,教師也可以根據要引入的傳統文化內容設計有趣的互動問題,打造文化育人新模式。

例如,在教授部編版二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材第三單元“綠色小衛士”的“小水滴的訴說”一節時,教師可以圍繞教材內容搜集相關教學素材,設計有趣的教學活動,合理利用傳統文化來延伸課堂。在課堂伊始,教師可以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關于水的故事、諺語與名言嗎?有誰想要分享自己的想法嗎?”由于二年級學生的閱歷尚不豐富,他們可能無法說出太多東西,因此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可以補充“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等名言,然后帶領學生解讀這些內容,讓學生看到水的廣闊、博愛與包容。在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后,教師可以繼續引導:“同學們,你們認為這樣有趣的水,在變成‘小水滴’之后,會說出什么話呢?”接下來,教師便可以展示教學內容,讓學生跟隨教師理解水的寶貴,認識水的價值,了解人類對于水資源的浪費與破壞,形成環保意識。在課堂最后,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思考如何保護水資源,讓學生意識到“可持續發展”等理念的重要作用。在這樣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合理挖掘了教學內容,并據此設計教學活動,使傳統文化內容表現出獨特的育人作用。

(三)搜集豐富素材,精心搭建橋梁

部分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與傳統文化有密切的關聯,在教授這些內容時教師應當廣泛搜尋教學素材,讓學生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理解相關概念,而不是通過干巴巴的文字學習抽象的知識[4]。

例如,在教授部編版三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材第一單元“快樂學習”中的“做學習的主人”一節時,考慮到小學生學習經驗匱乏,可能無法深入理解“做學習的主人”的含義,教師可搜集豐富的傳統文化素材,并據此設計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有效學習。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講解經典的求學故事,如“程門立雪”“鑿壁偷光”等,借由傳統文化故事使學生意識到,每個人都蘊含著巨大的學習潛力,所謂“做學習的主人”,就是愿意學習、主動學習,而不是等待教師講解、單純地背誦教材內容。此后,教師還可以簡單講解《論語》中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勸學》中的“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等內容,讓學生對學習的價值形成清楚的認識。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應用傳統文化搭建了橋梁,引領學生對相關教學內容進行分析,讓學生獲得理性的認知,感受到“做學習的主人”的意義。

(四)結合社會熱點,夯實思想根基

社會熱點也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重要素材。教師可以適當結合社會熱點引導學生學習傳統文化內容,這樣做既能夠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傳統文化內容,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話可說,更愿意參與討論活動。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先是看到社會熱點,看見道德與法治知識,隨后發現傳統文化內容,學生會產生更為強烈的情感波動。

例如,在教授部編版五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材第三單元“百年追夢 復興中華”中的“中國有了共產黨”一節時,教師可結合熱點話題“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與學生互動,討論在這一百年間中國共產黨人做出的巨大貢獻。由于學生了解的知識較少,他們對中國共產黨人展現出來的民族精神的認識可能是匱乏的,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傳統文化故事,讓學生意識到中國共產黨人展現出來的民族精神。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分享愚公移山的奮斗精神、精衛填海的頑強精神、女媧補天的犧牲精神,然后與學生分析中國共產黨人做出的巨大貢獻,讓學生意識到偉大的精神品質在中國共產黨人的身上閃耀,從而進一步理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真正內涵。在課堂最后,教師可布置作業:結合中國傳統文化故事,寫一篇以“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為主題的文章。這樣的作業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教學材料的理解,讓學生形成健全的認知和情感。

(五)組織實踐活動,形成科學認知

傳統文化不應該僅僅作為學習材料出現在課堂上,這會使得傳統文化的育人功能無法充分發揮出來[5]。教師還應該嘗試以傳統文化為出發點設計教學活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經歷從感性體驗到理性認知的過程,自覺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形成健全的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

例如,在教授部編版六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材第三單元“多樣文明 多彩生活”中的“探訪古代文明”一節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開展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前往當地的博物館、文化古跡參觀,并在學生參觀的過程中介紹相關傳統文化內容,讓學生深入理解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在參與實踐活動后,學生會感受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產生民族自豪感,形成科學的認知。

結語

將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也有利于優化道德與法治課程,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要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有效融入傳統文化,教師需要重視經典作品,并結合教材內容尋找豐富的教學素材,組織有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感知傳統文化精神內涵的同時,深入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林敏.讓中華傳統文化在小學思想品德課堂中綻放[J].求知導刊,2016(1):81.

[2]柳琴珠.滲透傳統文化,點亮道德與法治課堂[J].教育藝術,2020(1):5.

[3]楊云.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的實踐研究[J].啟迪與智慧(中),2020(2):31-32.

[4]李云霞.傳統文化在小學思想品德課堂中植入分析[J].新一代(理論版),2020(5):33.

[5]肖琪.傳統文化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滲透[J].女報:家庭素質教育,2019(11):232.

猜你喜歡
道德與法治傳統文化小學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的作用與類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注重簡約化給數學課堂減負的探討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