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省數字經濟與產業“四地”建設融合發展研究

2023-12-04 08:58
柴達木開發研究 2023年4期
關鍵詞:鹽湖青海省數字

高 麗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 年3 月7 日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結合青海優勢和資源,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建設體現本地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边@為青海省數字經濟融合產業“四地”建設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省產業“四地”建設的重大要求及其精神實質,大力推動數字經濟和產業“四地”建設深度融合,著力建設以產業“四地”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推動青海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青海省數字經濟與產業“四地”建設融合發展重要意義

青海省依托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比較優勢,搶抓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機遇期,以數據為關鍵要素,大力推動數字經濟與產業“四地”建設深度融合,對于構建青海省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一)青海省數字經濟與產業“四地”建設融合發展,符合國家經濟綠色轉型發展趨勢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這充分說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在當前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傳統高耗能行業亟待轉型,數字經濟與綠色發展理念不謀而合,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支撐。青海省數字經濟與產業“四地”建設融合發展符合生態友好、綠色發展要求。數字經濟具有天然綠色屬性,其核心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和解決方案,本身就屬于清潔科學技術,是依托互聯網的數字技術,不會帶來暢通產業能源消耗所造成的環境污染。數字經濟與“四地”產業融合,助力“四地”產業綠色轉型升級,是實現青海省生態友好、資源節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二)青海省數字經濟與產業“四地”建設融合發展,是建設青?,F代化產業體系的必然要求

智能化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特征。以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標志的數字技術,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特點,對傳統產業能夠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善,不斷引領產業體系優化升級。青海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推動數字經濟和產業“四地”建設深度融合。一方面,青海省數字經濟與產業“四地”建設深度融合,通過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推動產業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能夠提高生產要素資源配置,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拓展發展空間,增添發展活力。另一方面,青海省數字經濟與產業“四地”建設深度融合可以打破產業、地域限制,打通堵點卡點,聯通國內與國際市場,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增強青海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動力和活力。

(三)青海省數字經濟與產業“四地”建設融合發展,是打造國際競爭新優勢的必然選擇

當今時代,世界經濟正在向數字化轉型,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青海省產業“四地”建設發展布局是立足全省資源稟賦、發展優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具體實踐路徑。在產業“四地”建設中,面對數字化浪潮,必須推動數字經濟與產業“四地”建設融合發展,充分發揮數字技術、數字經濟不可替代的科技優勢,推動產業模式根本性轉變,促進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贏得發展先機和競爭新優勢。

二、青海省數字經濟與產業“四地”建設融合發展現狀

《青海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實施意見》,明確了青海省產業“四地”建設發展目標。到2025 年,青海省以產業“四地”為主體的產業結構和產業能級、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生態價值轉化進一步優化,使綠色低碳循環產業比重得到提升,基礎設施綠色化水平、清潔生產水平、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能源資源配置及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碳排放強度明顯降低,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體系、流通體系、消費體系初步形成。到2035 年,青海省建成以產業“四地”為主體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現代化經濟體系,產業“四地”目標基本實現,綠色發展內生動力顯著增強,“四地”產業能級大幅提升,以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為主攻方向的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千億級綠色產業集群初步形成,綠色產業規模邁上新臺階,“四地”產業生態價值得以實現,產業協同進一步優化,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和雙循環發展結構,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綠色發展的現代化新青海、生態友好的現代化新青海不斷取得新突破。

(一)數字經濟全面提高鹽湖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助力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

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是習近平總書記為鹽湖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出的重要指示。2021年11 月22 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青海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行動方案(2021-2035 年)》,將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鹽湖化工和金屬新材料)列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為推進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提供制度保障。2022 年1 月,青海省編制印發了《科技引領和支撐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行動方案(2022-2035 年)》,方案提出構建“1+N+10”新型鹽湖科技創新體系,部署資源勘探與可持續供給、分離提取與高校開發、高端材料研發與精深加工等十大重點任務,重點打造鹽湖產業創新體系,增強鹽湖產業核心競爭力。2022 年12 月26 日,青海省人民政府發布《青海省加快推進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建設促進鹽湖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以27 條具體措施加快推進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建設,促進鹽湖產業高質量發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重點推進數字鹽湖建設,引導鹽湖企業開展智能化改造,建設數字化車間、智能化工廠。運用5G、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設“智能鹽湖”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數字+資源配置”“數字+工藝優化”“數字+產業鏈管理”“數字+節能減排”“數字+安全生產”等新模式,打造數字鹽湖。突破了反浮選冷結晶提鉀、高鋰鎂比提鋰、5G 智慧采鹽船等關鍵應用技術,為青海鹽湖企業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

(二)數字經濟推進構建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著力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

2021 年7 月,青海省發布《青海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行動方案(2021-2030 年)》,方案提出,依托青海地區氣候干燥、清潔能源豐富優勢,引進發展大數據、區塊鏈等綠色高載能產業,構建數據中心、電子商務等數字產業鏈。加快推進光伏等融合發展模式,推動荒漠化治理,促進新型農業、牧業等產業發展壯大。加快綠電發展,零碳電網打造,建設零碳產業園。2022 年6月,青海省印發《青海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2022 年工作要點》,在實施電能替代工程部分,重點工作要求擴大交通、建筑、5G 等領域電能替代范圍和規模,以5G、大數據、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為支撐,推進智慧鹽湖、綠色礦山等工程建設,提高終端用能領域電氣化水平。其中,結合國家“東數西算”工程,在海南州共和縣打造100%利用清潔能源的大數據中心,積極承接東部算力需求。2023 年4 月3 日,青海省印發《青海省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推動全省大數據中心科學布局、有序發展,加快形成帶動全省、輻射西北、服務全國的清潔能源綠色數據中心集群,積極融入“東數西算”國家布局。發揮清潔能源優勢,探索建立清潔能源綠電溯源認證機制和相關技術標準,健全綠電認購、綠電交易相關制度。鼓勵數據中心開展綠色電力交易和綠證交易,著力推動數據中心與清潔能源、“雙碳”工作融合發展。加快推動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青海大學分中心建設。截至2022 年,全省電源總裝機占比91.2%,新能源占比63.0%,清潔能源發電量占比84.5%。

(三)數字經濟助力青海省智慧旅游建設,著力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

2021 年11 月3 日,青海省印發《青海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行動方案》提出,完善全省數字文旅大數據平臺,連通氣象、交通、衛生、應急、公安等相關平臺,健全信息聯合發布機制,實現數據互聯共享,提供旅游安全預警服務。開展門票預約、分時游覽、流量監測、智能導覽等智慧化服務,落實“限量、預約、錯峰”要求。鼓勵生態旅游企業開展在線服務、網絡營銷、網上預訂等業務,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智能化服務。加強旅游電商服務,提升旅游在線交易水平和交易量。2023 年4 月3 日,青海省印發《青海省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 年)》,在促進現代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中特別提到。加快智慧旅游建設,探索打造“特色旅游+互聯網+多產業”的數字文旅發展模式。

(四)數字經濟提升有機農畜產品有效供給能力,著力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

當前,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數字信息技術在青海省綠色有機農畜產品加工及流通、畜牧養殖和農作物種養等方面起到了明顯作用。尤其是在各類綠色有機農畜產品流通領域,信息和數字技術創新了新零售方式,利用電商和直播帶貨等銷售模式,拓寬了綠色有機農畜產品市場銷路,日漸成為青海省各類綠色有機農畜產品銷售的重要渠道。截至2022 年,牦牛藏羊產業集群總產值達267 億元;冷水魚占全國總產值的30%;每年對外輸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達80 萬噸,產值達130 億元。2023 年4 月3 日,青海省印發《青海省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 年)》提出,推進智慧種植業建設,提升種植業生產管理數字化水平。推進智慧畜牧業發展,加強動物疫病疫情的精準診斷、預警和防控,促進生態畜牧業轉型升級。推進智慧漁業建設,構建基于物聯網的水產養殖生產和管理系統。預計2025 年,建設智慧農牧業物聯網示范基地310個以上。

三、青海省數字經濟與產業“四地”建設融合發展存在的問題

青海省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大數據、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推動數字經濟和產業“四地”建設融合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同高質量發展要求相比,青海省數字經濟與產業“四地”融合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不足

雖然青海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特色化、集群化發展水平顯著提升,但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數字建設不足,對青海省數字經濟與產業“四地”建設融合發展的支撐作用有待加強,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綠色轉型升級有待完善。

(二)數字技術融合產業轉型升級亟待加強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一些關鍵領域核心技術仍未突破,產業國際競爭力不高,數字技術引領高質量發展作用有待發揮,數據要素價值尚未有效激活,數字化發展治理體系亟待健全。

(三)創新性尚未發展充分

在數字經濟與產業“四地”建設融合中,主要依靠信息技術更新和推廣使用,其根本在于技術創新的先導性。在當前科技創新中,部分融合成果仍是最簡單的基礎技術,精準性和專項性不強,更為精尖的數字技術與產業“四地”建設融合度不高,信息技術創新力有待提升。

(四)資金保障不足

數字經濟與產業融合是一個漫長的動態過程,對于資金投入需求較大,無論是數字信息技術研發和升級,還是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后期科技服務、系統保障和技術推廣等環節,資金缺口較大。其中,二者融合的資金來源以政府財政投入為主,社會資本處于觀望狀態。

四、青海省數字經濟與產業“四地”建設融合發展對策與建議

數字經濟時代已經來臨,產業“四地”建設是青海省當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數字經濟與產業“四地”建設融合發展成為青海省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途徑。

結合青海省數字經濟與產業“四地”建設融合發展實際,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加強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

這是促進數字經濟和產業“四地”建設深度融合的基礎。提高現有基礎設施的數字化建設水平,積極建設并不斷完善通信技術基礎設施,優化基礎設施布局,推進重點行業和重點應用場景深度覆蓋,引導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協調發展,推動各基礎設施之間共享聯動。

(二)推動數字產業化發展

這是促進數字經濟和產業“四地”建設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撐。以數字技術與“四地”建設融合為導向,打造安全可靠,系統完備的數字化現代化產業體系,促進技術不斷迭代升級。整合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培育壯大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數字產業,打造數字經濟產業集群。政府加大對產業數字化及數字產業化發展的政策支持,完善相關制度體系。

(三)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數字經濟建設

這是促進數字經濟和產業“四地”建設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拓寬資金渠道,實現資金多元,廣泛吸納社會資本參與數字經濟與產業“四地”建設融合發展。結合產學研一體化,吸引外來人才落地并激勵本地人才創新發展,為青海省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添磚加瓦。

猜你喜歡
鹽湖青海省數字
天空之境——新疆柴窩堡鹽湖
山西運城:冬日鹽湖色彩斑斕
如冰如雪,貌美鹽湖
答數字
落實“四個扎扎實實”展現開行使命擔當——國家開發銀行青海省分行
數字看G20
青海省交通運輸行業數據中心節能探索
西昆侖新發現鹽湖型鹵水硼鋰礦床
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省科協青海省自然科學優犁匆圈獨砰審和勤加祛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關于第二屆青海省質量獎的授獎決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