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鼓論金”議排鼓

2023-12-04 05:53王以東
樂器 2023年11期
關鍵詞:鼓面調音打擊樂

文/王以東

中國打擊樂器是一個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名稱繁雜、形制各異的樂器大家族。其中,排鼓是當代打擊樂器家族乃至鼓類樂器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樂器之一。

關于排鼓,范曄的《后漢書·馬援傳》中有:“援好騎,善別名馬,于交趾得駱越排鼓?!边@或許是對排鼓的最早記載①。本文中所說的排鼓是20世紀60年代改良的鼓類樂器,一般由五個從大到小依次排列的鼓為一組,當時稱為套鼓,現稱為五音排鼓(目前也有六個鼓一組的六音排鼓和單面蒙皮的十三音編鼓)。五音排鼓的每個鼓分別固定在一個特制的金屬支架上(六音排鼓和十三音編鼓使用的支架是每個架子掛兩個鼓,其中十三音編鼓中最小的三個鼓是掛在同一個支架上),掛放排鼓的支架可上下升降調節高度,單個鼓的支架還可使鼓面翻轉。從外表上看,鼓的兩面大小一樣,但內徑大小不同,能發出兩個音高不同的音,因此五個鼓就可包含十個高低不同的音。鼓的兩面都有調音裝置,調音幅度可達四至五度,使音高有更多的變化。排鼓因其音高、音色等方面的變化,在樂隊中能營造出豐富的音響效果,善于表現熱烈歡騰的氣氛,適用于大型器樂合奏及民間傳統鼓樂——吹打樂,同時也因其技巧、演奏特色、技術含量和音樂表現特色,成為專業藝術院校中國打擊樂專業的必修項目,是一種集音樂性、技巧性、色彩性、藝術表現力豐富的打擊樂器。

一、排鼓簡介

20世紀60年代,中國的演奏家和樂器制作者用中國民間傳統的腰鼓和中、小型堂鼓進行改良,吸收借鑒了當時國內外制作鼓類樂器的技術經驗,將傳統工藝中原本固定在鼓腔上的鼓皮使之脫離鼓腔體,仿照西洋定音鼓、通通鼓以及小鼓鼓皮的制作方法,將鼓皮固定在一個金屬圓圈上,然后放置于已經加裝了金屬機械裝置的鼓腔體兩端,以螺栓相連,通過改變螺栓的緊松狀態來調節鼓皮的音高。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排鼓了(圖1)。

圖1

1.排鼓的構造

排鼓由鼓皮、內鼓圈、外鼓圈、鼓腔體、調音裝置和支架等部分組成。其中鼓皮的材料一般選用動物皮(多為牛皮),傳統的中國鼓,鼓皮直接蒙在鼓腔體上,這樣就使得鼓的音高(音調)相對固定,而排鼓的鼓皮則借鑒了定音鼓、通通鼓和小鼓的鼓皮蒙制方法,將鼓皮固定在一個金屬圈上(內鼓圈),使鼓皮與鼓腔體分離,通過機械裝置控制外鼓圈,在不同的壓力下使鼓皮產生音高變化,這就是排鼓與民間傳統鼓的最大革新之處;鼓圈、調音裝置和支架由金屬材料制成;鼓腔體一般為木質材料制成(現在也有玻璃鋼材料的代用品),為體現中國鼓文化屬性,鼓腔體外表多以具有民族特色的花紋裝飾,現在很多樂器廠家制作的排鼓,多以單純顏色、甚至原木本色居多,以彰顯樂器材料材質的優勢。用以支撐排鼓鼓體的支架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半部分是一個“U”字形金屬架,用于掛放排鼓,下半部分是一個可升降的支桿,上下兩部分的連接處用兩個螺拴固定,支桿底部是三根可收放的等邊三角形支柱,每根支柱裝有萬向輪,搬運方便。

2.排鼓的音域

排鼓多以兩面蒙皮,有些廠家將每個排鼓蒙置面皮與底皮的鼓腔處理為略有差異的不同內徑,以拓寬每個鼓總的音域,通常將蒙置底皮的鼓腔內徑稍小于面皮內徑,這樣使排鼓的音域大致為四、五度(甚至可以達到六度以上)音程范圍,使用時基本以面皮為主,較少用到底皮。每面鼓較佳音色的音區一般為三度音程左右。排鼓記譜用高音譜號,一般為實際音高記譜(見下表),也可以提高一個八度記譜。排鼓既可以有固定音高變化,也可按相對音高的組合套鼓使用,記譜時則用無調號的音位方式。由于排鼓構造帶來的定音或換音不便,筆者提出將其用作相對音高的組合套鼓使用為宜。

3.排鼓的調音及音位處理辦法

排鼓的調音裝置構造比較簡單:在鼓桶的上下兩端分別裝有幾個可固定螺拴的支撐點,外鼓圈上有螺拴孔,調音時通過螺拴的松緊改變鼓圈對鼓皮的壓力來變化音高,每個排鼓的單面一般有六個螺栓,較小的四號鼓和五號鼓是四個螺栓。排鼓的調音方法與西洋小鼓的調音方法大致相同:一種是十字形對角均衡轉動螺拴調音,使鼓皮均勻受力,并不時用手指輕按鼓面中央,同時手握鼓槌敲擊靠近螺栓的鼓面位置,來檢測其音高、音色是否統一;另一種是順序轉動螺拴調音,每次轉動螺栓的轉數不要太多,同時別忘用鼓槌敲擊鼓面測試鼓皮的張力是否均勻,因此不要將螺拴一次性擰緊后再轉動下一個,這樣會使鼓皮受力不均,影響音高的調制,對鼓皮也有損害。另外,由于排鼓是雙面鼓皮,要想把音調準,必須處理好鼓兩面的音高關系,我們在演奏時一般多用鼓內徑大的一面(也就是面皮),為保證敲擊鼓面較佳的音準與音色,另一面內徑小的鼓面,音高一般要高于敲擊面,建議與敲擊鼓面形成純音程四、五度關系,這樣的音程關系可以使鼓的兩面震動充分,產生共鳴和較佳的音色,其他的音程關系易產生不協和泛音而影響鼓的音準與音色;還有一種方式,是將內徑小的鼓面調至盡量高的音,使其與敲擊鼓面不產生過多的音頻共振,這樣也可以保證敲擊鼓面的音準與音色(單面鼓皮的十三音編鼓,另一面是封閉的板面,調音時避免了泛音列的產生)。只是將另一面鼓皮(底皮)的音調至最高,敲擊時會使鼓腔的充分振動受到一些影響,敲擊聲音的穿透力不夠而無法產生最佳的音色。除此之外,有觀點認為可以將內徑小的鼓面音高低于敲擊鼓面,使其處于松弛狀態,以保證鼓腔與鼓面的充分振動而獲得好的音色與音準,實踐證明這樣做的最大問題是改變了中國鼓所特有的音色,聽起來像是爵士鼓的桶鼓音色,應不可取。

由于調音裝置過于簡易,調音操作過程時間過長,且不易將音定準,加上鼓皮易受溫度和氣候及環境的影響,音準很難穩定。因此,筆者認為可先就排鼓的音位進行位置練習,音準方面采用相對音高。音位及記譜位置如下:

“排鼓音位”這一概念的提法與針對性練習是筆者提出的觀點,如針對兩個鼓的練習,一般來講,兩個鼓的概念是指相鄰兩個鼓的練習,實際在五音組合排鼓中兩個鼓的練習是多種組合的,我們為五面鼓標上號碼,按照從右到左、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形成五音排鼓的位置(音位)——⑤④③②①。根據這個音位,我們可以有以下組合:①②、①③、①④、①⑤、②③、②④、②⑤、③④、③⑤、④⑤等十種形式,由此看出,同樣是兩個鼓,由于不同的位置和距離,其演奏的難易程度不同,通過這樣位置(音位)的練習,才能對排鼓這種樂器有較清晰而又準確的掌握。

二、排鼓存在的問題亟待解決

排鼓這件樂器自問世以來,很快在當代中國打擊樂藝術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作為高等音樂藝術院校民族打擊樂專業的必修科目之一,也是學術與專業標準不可或缺的標志性樂器。作為一名從事中國打擊樂演奏與教學的音樂工作者,筆者一直關注這件樂器的發展進程與應用效果,排鼓作為改良樂器,自身尚存在著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首先,排鼓作為中國打擊樂專業的必修科目,用于教學層面的教材很少,相應的基本練習、練習曲以及曲目都不足以支撐常態教學需求。作品方面,除了業內熟悉的一些曲目如:《龍舞》《太陽》《楚漢決戰》《秦王破陣樂》等曲目,新作品的創作一直是個瓶頸,難以有更高、更好的突破與提升,需要專業作曲家和演奏家的業余創作結合豐富、充實這件樂器的作品曲庫。

其次,也是排鼓這件樂器本身存在的最大問題,從樂器制作工藝的角度來說,沒有真正解決好定音與調音的技術問題,盡管在工藝設計的不斷提升、五金配件的精細化與標準化、甚至在鼓皮的材料技術方面,引進了美國生產的著名品牌Remo人工合成鼓皮等等,都有所改進,但是定音與調音不方便(通過旋轉所有螺栓定音與調音);音準不穩定(易受環境溫度、氣候條件影響導致音高易產生較大變化);演奏中不能像西洋定音鼓那樣的自如換音(沒有相應的機械裝置進行快速換音)等。因此,目前各個品牌的排鼓雖有不同程度的改進與提升,但都是“治標不治本”,并沒有解決根本問題。

筆者曾提出效仿旋轉式調音花盆定音鼓的制作方式,嘗試使用旋轉式機械裝置來解決排鼓的定音,通過實踐證明這一方法還是存在較大問題,較小的鼓腔限制了機械裝置所需的張力要求,同時鼓皮的厚度與彈性張力也存在局限性;筆者還考慮過借鑒豎琴的調音方法,在鼓腔腔體上設置幾個高低不等的調音位置,同時在鼓腔內安裝機械裝置,但最大的問題還是受鼓腔腔體的局限限制,沒有足夠的空間來安置像定音鼓那樣的機械裝置來一次性控制和改變音高的設施。此外,偌大的定音鼓腔體也僅是拉動單面皮的張力,固然不存在以上問題,而中國鼓兩面蒙皮的特點,又要保持其爆發力和穿透力的音色,高音鼓較小的鼓腔腔體不能提供足夠的空間來保證基本的拉力空間,這一切都給這一樂器帶來了不可逾越的客觀阻力,使其無法按照定音鼓的機械原理來解決定音問題,最重要的一點是,根植于人們審美要求對中國鼓(中小堂鼓)已有的音色和文化屬性不能改變。

迄今為止,我們還沒有一個較為合理與科學的方法來解決排鼓的定音與調音問題,但這一課題總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為此我們還需不斷探索。絳州鼓樂風格的打擊樂作品《老鼠娶親》②一曲中所采用的排鼓,選用幾面音高不同的小堂鼓,放在傳統的木制鼓架上,無論是聽覺或是視覺效果都會是原汁原味傳統音樂之感,同樣,浙東地區的舟山鑼鼓也常采用規格尺寸大小不一的中小堂鼓結合舟山鑼(也稱十面鑼)在樂曲中進行炫技性表演,故而,中國漢民族地區的吹打樂(或鼓吹樂)有“北方重吹(如魯西南吹打、河北吹歌、晉西北吹打、遼南鼓吹等),南方重打(如蘇南十番鼓和蘇南十番鑼鼓、浙東鑼鼓、舟山鑼鼓、潮州大鑼鼓和小鑼鼓以及笛套鑼鼓等)”之說法。筆者認為當今的排鼓從外在形制上看,過多的“工業化”五金件裝置使這件樂器看上去有些“不土不洋、不中不西”之感(主要體現在鼓架);從音質(音色)角度,使用美國生產的品牌Remo人工合成鼓皮,或多或少對傳統鼓應有的音色會有些改變,一味追求音高變化甚至固定音準,并非中國鼓所擅長,加之樂器本身太多的不足之處有待改進,而一味在此基礎上修修補補,是不是難以走出瓶頸?或許徹底回到起點,在傳統中國鼓的基礎上重新思考,至少換個角度呢?包括樂器名稱排鼓與排骨諧音,在普通民眾中易引起誤解,筆者倒很認同最初的稱謂——套鼓。當然,排鼓作為我國高等音樂藝術院校中國打擊樂專業的必修樂器科目和中國民族管弦樂隊打擊樂聲部的主要樂器之一,已成定式,只是需要進一步改進與完善之。筆者呼吁廣大業內同仁、尤其是同生產廠家與樂器制作工藝的諸位專家合作,集思廣益,相信假以時日,這件樂器必將展現更為光彩的藝術魅力。中國打擊樂藝術要秉承“繼承傳統、守正創新,西學東漸、多元融合”的發展理念,為中國民族音樂藝術的發展與提升不斷作出應有的努力,為此,廣大業內人士任重而道遠。

注釋:

①引自百度百科排鼓“歷史記載”第二段。

②絳州鼓樂《老鼠娶親》郝世勛曲,根據一則民間故事創作的打擊樂作品:傳說過小年的時候,是老鼠嫁女的日子。這天,夜深人靜,一群精靈小鼠紛然出洞,它們張燈結彩,敲鑼打鼓,前呼后擁,歡蹦亂跳。正為迎娶送嫁而欣喜若狂時,突然撲來了一只大花貓,一驚之下,倉皇四逃。

猜你喜歡
鼓面調音打擊樂
爸爸敲鼓
西洋打擊樂和民族打擊樂的異同及融合
彩泥變變變
——鼓
暢玩主流AV前級/放大器 體驗自動調音系統
胡椒會“跳舞”聲音有秘密
調音
黃河金三角打擊樂協會(津寶)古典打擊樂教室成立儀式在山西舉行
“2016津寶第二屆藍魔(美國)行進打擊樂表演培訓”開班
淺析調音臺的調音技巧
調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