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數據治理的智慧校園建設與實踐

2023-12-05 14:04俞天均
大眾科學 2023年9期
關鍵詞:微服務數據治理智慧校園

俞天均

摘 要: 高校理念信息化建設從數字校園向智慧校園演進,對數據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數據成為驅動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核心動力,如何利用新技術發揮數據效能是“智慧校園”建設的關鍵?!耙匀藶楸尽钡墓芾?,為師生員工提供貼心的個性化服務,誘發管理者、師生員工的直接交互,通過推拉結合,促進流程優化、資源與信息集成,體現了時間優、資源優,各類資源、業務達到互聯化、智能化、物聯化,逐漸形成了廣泛參與的無界的信息磁場。以“信息流”為核心的管理模式。通過信息系統建設和業務流程重構,規范信息流的路徑,確保信息流的暢通,實現管理的規范化和流程化;促進信息流的閉環管理,強化管理的科學化;具有較強的信息資源開發、共享和利用能力,能夠很好地促進辦學水平和效率的提高。

關鍵詞: 數據治理 數字賦能 智慧校園 微服務

中圖分類號: G64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9-3567(2023)09-0052-04

基金項目:2022年四川省教育信息化與大數據中心立項課題“‘雙高’背景下大數據在高職院校數字校園信息化管理服務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DSJ2022223)。

高等教育治理體系現代化是高等教育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有助于促進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實現[1]。教育治理理念的革新、數字技術及數字平臺的飛速發展共同催生高?!耙罃抵卫怼钡男律鷳B[2]。智慧校園的建設旨在真正實現管理與服務一體化,服務與數據的一體化,PC移動一體化,多渠道全方位為師生提供信息化服務。數據治理是高校教育治理的重要內容和重要手段。數據治理水平決定了教育現代化的程度[3]。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演進融合速度加快,創新活力、集聚效應和應用潛能裂變式釋放,城市作為人類文明的主要物理載體,正在進行全面數字化轉型[4]。圍繞“以數據為核心”,將散落在校園各類業務系統中的信息資源、服務入口、個人相關數據進行融合與重組,并通過對移動互聯網技術、AI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的綜合運用,最終形成個人事務全覆蓋、個人數據集中化、交互方式智能化的智慧型服務中心,以整合促便捷、以集成提效能、以創新促精簡、以共享筑根基,最終讓教職工、各級領導、學生、家長、校友和社會訪客等不同的用戶群體都能真實體驗到觸手可得的服務,真正實現“智慧川信”。

1.1 建設思路與實現路徑

全域數據中心建設的整個流程,首先將學校內業務系統,文件數據,日志等內各類數據進行業務識別后,統一采集集成到數據湖,實現業務數據化。根據學校數據標準,對數據進行清洗,轉換及標準化入倉,形成標準層即數據倉庫,實現數據資產化。最后再根據業務的需求構建數據集市,數據集市根據不同業務場景進行劃分。最終達到支撐業務應用的目標,實現數據資產服務化。數據治理建設思路具體見圖1。

1.2 建設內容

高校部門級的業務系統因建設缺乏頂層系統設計和信息標準不統一而引起的高校內信息資源流通不暢、數據共享困難等問題[5]。以數據資源體系為中心視角,通過數據治理服務生成數據資源體系,數據基礎架構在物理上、技術層面容納和承載數據資源體系,數據中臺軟件在數據治理過程、數據服務過程、數據運維過程中提供各項必備的功能,數據運維服務保障數據資源的健康運行和日常管理,管理咨詢服務從行政、管理層面保障數據資源實現有序管理、長效機制的制度體系。具體內容如下。

1.2.1 全維度數據采集

全量數據中心要求覆蓋的數據維度和內容盡量全面,因此需要將對散布在全校的各種有價值數據進行識別和采集。在數據形態上,主要包含4類數據。

(1)在線的結構化數據:各個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庫中存儲的數據。

(2)離線的結構化數據:各個電子表格中記錄的數據。

(3)非結構化數據:各種信息化設備輸出的日志類數據。

(4)紙質檔案數據:針對學校前期一些紙質的檔案數據。

1.2.2 數據集中和治理

數據采集后,按照3個層次的順序進行集中、清洗、歸類和組合。

(1)數據湖層:這一層實現數據的匯總集中,在該層主要實現數據的抽取和數據的識別工作,在該層需要完善學?,F有系統數據的數據字典,確保后期使用可識別數據。

(2)數據倉庫層:這一層實現數據的標準化、質量提升和結構整合,并進行歷史數據存檔,這一層是數據資產化管理的主要層級。

(3)數據集市層:這一層是將數據按照各個應用所需的內容和形態進行定制組合,便于應用廠商準確定位、快速調用、防止其訪問到無關數據,保證數據的有效性、安全性,這一層是數據與應用對接的主要層級。數據治理原理圖見圖2。

1.2.3 全功能數據共享

全域數據中心建設完成后,通過4種數據連接功能向應用系統和個人用戶供應數據。

(1)API調用:開放特定數據接口(即API)的訪問權限,供應用程序通過服務調用數據。這種方式主要面向一站式服務、移動校園、微服務等新型、輕量級應用對數據的快速調用。

(2)數據庫連接:開放部分數據表的連接權限,供應用程序通過數據庫客戶端程序直接連接到數據庫上讀取數據。這種方式主要面向數據可視化平臺、決策支持平臺、傳統的大型業務系統進行高強度、重負荷的數據調用。

(3)數據推送:通過ETL軟件將各個應用所需的數據推動到中間庫中。這種方式主要面向傳統的業務系統基于中間庫實現數據同步共享。

(4)電子表格離線下載:將數據表轉換成電子表格文件供使用者下載后離線使用。這種方式主要面向全校各管理崗位進行填表、數據輸出時使用。

1.2.4 全場景數據服務

通過全域數據中心和全功能數據連接,可以支撐智慧校園的全場景數據應用。

(1)跨部門流程服務:通過API接口與一站式服務的對接,可以實現復雜的跨部門流程設計。

(2)數據分析和可視化:向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平臺開放數據庫連接,可以快速生成數據圖表,幫助管理人員和決策機構洞察數據背后的現象和規律,生成決策依據。另外,通過統一數據開放平臺的數據計算能力,可以為數據分析或數據可視化平臺提供大體量數據的快速聚合、統計的能力,提高應用程序的響應速度、減輕計算負載。

(3)數據建模分析和數據挖掘:向各個軟件開發組織、算法平臺開放數據庫連接或API接口,可以將數據分成訓練集和測試集,為數據挖掘、機器學習、深度學習、人工智能等系統提供所需的數據素材。

(4)移動校園調用:將API接口開放給移動校園,可以為各種微服務場景提供輕量級、快速響應的數據支持,如課表查詢、成績查詢、成績單打印、一卡通余額查詢、借還書查詢等。

(5)報表填寫支持:將數據轉換成電子表格后,向各崗位工作人員開放,按需下載。工作人員可基于這些表格中記載的準確、全面的數據,為本科評估、高基表填報、審計數據填報等報表填寫提供快速的數據支持。

(6)系統間數據同步:通過數據推送功能,將各個應用所需的數據推動到中間庫中,實現系統之間的數據同步共享,從而真正消除數據孤島。

1.2.5 建設成果

通過數據治理工程,建成川信全域數據中心,實現“一數一源”共享機制。一是生成涵蓋教師、學生、資產、教學、科研、財務等全校數據資產,包括25個部門,32個業務系統,2 116個數據表,269個代碼表,31 581個數據項,為18個部門提供高質量數據服務,提升決策效能。初步形成校級“基礎數據庫、主題/專題庫、指標庫”的三層數據庫。

在數據治理過程中,定義、盤點、規劃無序的數據類和應用類資源,形成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高質量、多維度”的數據資產。截至目前已支撐了完成智慧川信、領導駕駛艙、大數據分析平臺等智慧校園應用上線,滿足了“分析型、服務型”應用的使用需求。通過提供全局統一的數據資產門戶,結合一數一源,數據管理與數據使用明晰授權,開發豐富、高效、安全的數據服務方式,構建主題明確、服務完善、權責清晰的數據資產管理體系,充分釋放“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在支撐業務服務中的價值。

基于數據中臺的全域數據中心,建成“一碼通、全覆蓋”的高職特色智慧川信服務平臺。將網絡端、移動端、實體端三大場景深度融合,形成統一管理服務體系,實現各類管理服務“應上盡上”,所有業務辦理集中于“智慧川信”。

2.1 建設思路

(1)為全校師生建設一個基于開放協議、主流技術的一站式服務平臺,平臺支持多種業務渠道的統一支撐及一體化管控。在大平臺上構建碎片化輕應用、服務與管理并重的全景式服務生態,中心化與SaaS化建設模式相結合。

(2)利用信息化技術“讓數據多跑路,讓師生少跑腿”,是我校廣大師生的迫切需要,也是當前國內高校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方向。要為廣大師生提供更便捷、更規范、更透明的校園辦事服務,實現跨校區、跨部門的業務辦理,切實增強廣大師生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3)對于管理信息化工作,圍繞部門業務,通過一站式服務平臺的建設,完善基礎數據標準的建設工作和數據梳理,保證一站式平臺不產生垃圾數據的同時,形成基礎數據標準和數據,讓信息系統建設形成良性循環,以管理促進服務,再通過信息化服務倒逼數據標準化的提升。

(4)提供一體化、一站式的全生態、多渠道支持。在一個平臺、一套系統中,同時提供多種渠道一致性業務的支持,以促進移動業務推廣,滿足師生多渠道、多入口的業務體驗。

(5)基于“智慧川信”網上服務平臺,提供大量碎片化工具,包括公告管理、通知助手、會議助手等,有效提升辦事效率,提升服務的體驗感。

2.2 建設內容

2.2.1 “智慧川信”網上服務平臺

“智慧川信”網上服務平臺系統是全校信息化服務入口的集中展示入口和服務搜索引擎,通過PC、移動等多渠道為師生提供微服務。

2.2.2 服務構建與數據標準融合

(1)數據建模時就要按照按照校級統一數據標準來構建,不能管理人員任性發揮。

(2)無論通過開發還是配置化生成,構建過程必須要緊扣數據標準,要生產合規數據。

(3)要有通過接口或者采集回寫方式,將合規數據主動回寫數據中心的能力,不再單純依靠數據中心本身的被動交換集成。

2.2.3 中心化與SaaS化流程中心

SaaS化的智慧校園服務平臺就是要將服務構建能力本身作為服務,提供給各院系甚至是更小的基層單位,打破原先只能由校辦或信息中心集中協調和梳理的“完全中心化”建設模式,將更多的自主權還給服務的源頭業務部門。通過“中心化”加“SaaS化”結合的建設模式,促進整個校園服務生態繁榮。

2.3 建設成果

“智慧川信”平臺的上線解決了師生辦事來回跑、跨校區跨部門業務協同不及時等難題,通過業務線上辦理、線上受理,整合資源,一網通辦、一站服務,完成從“以部門管理為中心”向“以用戶服務為中心”的蛻變,由分散式服務向集中式服務轉變,由線下為主向線上為主服務轉變,由單一的服務向綜合服務轉變,切實為師生提供方便快捷服務,提升師生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建設效果顯著,廣受川信師生好評。

2.4 總體應用情況

“智慧川信”平臺覆蓋14個業務系統,32個應用服務;微信端覆蓋服務12類,激活人數超10 618人,師生使用比例為100%。

(1)“智慧川信”網上服務平臺系統平臺的建設理念是“以服務為核心,以管理為支撐”,其終極目標是通過與高校校園活動進行“深度融合”,為用戶提供良好的線上線下服務。

(2)服務平臺的建設與教學融合,拓展了時空,節約了時間成本,讓教師和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教學工作、學習中。

(3)線上的服務平臺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部門邊界,能夠提供“主題式”“套餐式”服務?!爸黝}式”服務圍繞不同的需求,整合相關的所有服務事項,提供一攬子服務;“套餐式”服務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多個部門申請表格、收費表單的一次性填寫,已填信息自動關聯。

(4)數據服務閉環,數據服務閉環是指對一項業務數據從采集、填報、管理到分析的全過程,形成完整的工具化支持閉環。

參考文獻

[1]劉冬冬,石義秀.高等教育治理體系現代化:概念、原則、價值取向與推進路徑[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2(3):73-80,94.

[2]申國昌,周璇.數字化賦能高校內部治理現代化的動因、內涵及路徑[J/OL].現代教育管理:1-10[2023-11-08].https://doi.org/10.16697/j.1674-5485.2023.10.006.

[3]劉曉東,丁國勇.美國一流大學數據治理的研究與啟示:以范德堡大學為例[J].江蘇高教,2020(3):120-124.

[4]崔久強.以數據為核心,構建新型數字信任體系[J].上海信息化,2021(10):17-21.

[5]張博.基于數據共享平臺的校園一卡通數據共享設計與實現[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8.

猜你喜歡
微服務數據治理智慧校園
基于本體的企業運營數據治理
云端數據治理初探
微信公眾平臺在醫院圖書館的應用現狀調查
基于微信企業號的校園移動服務
基于B/S結構的學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從單一模式系統架構往微服務架構遷移轉化技術研究
“智慧校園”浪潮下大學課堂教學改革與設計
智慧校園關鍵技術分析與研究
智能云教學系統在計算機專業教學中的運用
大數據治理模型與治理成熟度評估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