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文化自信培養路徑

2023-12-06 09:00徐曉楓
中學教學參考·語英版 2023年8期
關鍵詞:培養路徑文化自信歷史教學

徐曉楓

[摘 要]隨著地球村的形成,國與國之間的文化競爭越來越激烈。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成為時代賦予歷史教師的光榮使命。初中歷史教學要與時俱進,積極探索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路徑,以助力學生綜合素養提升。文章以時代發展為背景,分析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意義,指出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路徑,希望能通過文化自信的培養,為國家和民族發展注入持久的力量。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文化自信;培養路徑

[中圖分類號]? ? G633.51?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3)22-0064-03

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和民眾精神獨立。培養國民文化自信,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競爭的要求。歷史是一門人文學科,歷史教學在文化自信培養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因此,在新時期,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就成為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任務和努力方向。不過,關于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路徑,部分初中歷史教師還缺少足夠的了解,需要對此進行探究。

一、文化自信的概念及內涵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許多場合都談到了文化自信,深刻表現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尊崇和認同。文化自信也因此成為教育界的熱詞和熱門話題。什么是文化自信?簡單來說,文化自信就是國民對自己國家文化的充分肯定、深度認同、堅定信心和積極踐行。進一步來說,文化自信是對文化的歷史起源、精神特質的總體性判斷,是對文化的自覺自知,以及文化這個強大后盾給予的尊嚴、自信和安全感。文化自信事關民族、國家和政黨對自身的肯定和信心。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文化觀,對民族文化秉承自信、禮敬、繼承、創新的態度和立場,是正確的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和國家觀的體現。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積淀著民族最深的精神追求,蘊含著豐富的中國精神和中國智慧。培養民眾的文化自信,是國家強大、民族獨立的要求。

二、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意義

(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要求

文化是民族之魂。文化強盛是國家繁榮富強的標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黨當前的重要任務,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建設文化強國,需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同時依托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創造具有時代價值的高水平文化產品,培養國民文化自信。中華民族有著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悠久的文化傳統,但是近年來,我國所處的環境復雜多變,外來文化也加快了入侵的步伐。由此,少部分人對主流文化不認同,缺少文化自信。只有建設文化強國,才能讓國民在面對世界、面對文化的多樣性、面對外來文化的步步緊逼時具有文化自信。面對外來文化的沖擊,必須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引領,培養民眾尤其是青年一代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認可和自信,使民眾能夠對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文化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隨著地球村的形成,西方文化迅速在全球擴張和蔓延。西方文化的涌入,對中國文化來說是一個嚴峻的挑戰。西方文化涌入中國,也影響了廣大青少年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初中學生是民族的希望,是未來建設中國的主力軍。初中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發展的重要時期,他們有著強烈的精神追求,但是心智發展還不夠成熟,整體辨別能力還比較弱。傳統文化的存在感弱,必然會影響初中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不利于他們形成正確的文化觀和堅定的文化自信。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發掘傳統文化的價值,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為中華民族以自強自信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鋪就道路、儲備人才。

(三)推動歷史教學發展的新引擎

文化自信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初中歷史課程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資源。歷史學科的屬性,要求歷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能只關注歷史知識講解,還要擔起思想教育、文化傳播的重任,發掘文化教育資源,開展文化教學。不過,由于之前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初中歷史課堂中,文化教學被邊緣化,學生的文化自信培養也無從說起。但是,時代發展對歷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歷史教師需要與時俱進,深入發掘文化資源,設計文化自信培養方案,創設文化教學情境,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學習活動。這對初中歷史教學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對初中歷史教師來說,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確保教學順利進行,都是他們需要考慮的問題,這必然會引發廣大初中歷史教師對教學改革和創新的熱情。因此,從某種意義來講,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也是推動歷史教學發展的新引擎。

三、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路徑

(一)發掘文化資源,革新教育內容

現行的初中歷史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教學資源,而且許多內容都與傳統文化有著密切的關聯。如先秦時期,就有了青銅器,出現了儒家文化、法家文化。唐漢時期,漢賦、唐詩猶如耀眼的星星,懸掛在歷史上空。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深入發掘教材中的文化資源,并結合教材去搜集更多的文化教學資源,讓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同時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如“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一課,需要學生了解到,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貿易通道,還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通過“絲綢之路”,波斯商人運來了珠寶和香料,而中國的瓷器、絲綢也沿著這條路走向國外。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絲綢之路”和“絲路文明”為主線,梳理該課的知識脈絡,并按照“開辟—交流—管理—繼承”的思路,分析“絲綢之路”與南方茶馬古道、北方草原貿易路線出現的背景、原因、管理措施,講述張騫通西域的進取精神,以及植根于中華兒女心中的家國情懷。教師還可以通過講述當時的中國政府借助“絲綢之路”向外傳播華夏文化和先進文明的事跡,喚起學生對中華文明的向往和崇敬,培養學生的國家認同感和文化自信。

(二)創新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如果教師采用講解法進行文化教學,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要想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有效融入傳統文化,初中歷史教師應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盡可能通過生動、形象、直觀的方式呈現傳統文化,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滿足好奇心、獲得滿足感。如在教學“兩漢的科技和文化”一課時,為了讓學生了解輝煌燦爛的兩漢文化,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提前收集素材,將合適的素材制作成視頻課件,以供課堂教學使用。課堂上,在講述兩漢的科技和文化成果時,教師可以先設問:提及兩漢的科技和文化,大家會想到什么?漢代的政治和經濟有哪些特點?當時的社會環境對科技和文化有何影響?兩漢的科技和文化取得了哪些成就,又有什么特點?在學生思考并給出回答后,教師可以播放課前制作的視頻,借助視頻讓學生了解兩漢的文明和歷史,詮釋儒家思想、造紙術、醫藥文化的精髓和影響,印證課本上的內容,加深學生的印象。在此基礎上,結合歷史故事,如蔡倫發明造紙術、張衡發明地動儀等,揭示兩漢時期我國科技水平領先世界的根本原因是無數中國人的默默奮斗、努力拼搏。讓學生從故事、案例中受到啟發,吸收營養。如此借助直觀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教學更有趣、更有意義。

(三)探挖文化精髓,繼承傳統文化

文化具有地域性、時代性和民族性,每個地方、每個時代的文化在出現、傳播和演變過程中,都有一定的歷史背景,深受當時政治、經濟的影響。要想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就要結合時代背景,深挖文化精髓。初中歷史教材中包含豐富的傳統文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認清哪些是教學的可用素材,充分利用素材對傳統文化精髓進行深入挖掘,并借助有效手段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深刻的領悟和高度的認同,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下堅實的基礎。如在“金與南宋的對峙”一課教學中,在講到岳飛抗金時,教師可以從民族氣節說起,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也可以結合岳母刺字的故事,讓學生明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以及沒有國就沒有家的樸素道理;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岳飛的詞作《滿江紅》,讓學生借助該詞作分析當時的社會背景,思考以下問題:有人說岳飛是一個愚忠的人,這是導致其結局非常悲慘的原因。你是否認同這一觀點?岳飛對朝廷、對國家高度忠誠的原因是什么?部分學生由于思考能力有限,對于以上問題,給出的答案會有些片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完善答案,并從儒家思想、君子品質的角度揭示問題的本質:岳飛文武雙全,他深受傳統儒家思想影響,處處以君子品格和較高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在家中,他即便事務繁忙,也經常親自侍奉母親茶飯;在外,他聽從圣命,一心抗金北伐,為民請愿;生活上,他非常節儉,不像有的官員,大肆收斂財富……可以說,儒家愛國主義精神、君子品格完全融入了岳飛的思想,這讓他即便是被奸臣誣陷,慷慨赴死也在所不惜。教師從儒家思想中擷取精華,進行家國情懷教育,鼓勵學生養成君子品質,做有道德、有理想的時代少年。

(四)文化對比,展示文化的優越性

受西方文化影響,一提到中華文化尤其是傳統文化,部分人會冠之以“封建落后”的字眼。其實不然。從人類文化歷史發展的進程來看,中華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化。為了讓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教師可以通過揭示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彰顯中華文化的優越性,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如在教學“明朝的對外關系”一課時,教師可以將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放在一起,讓學生進行對比和分析: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誰在前,誰在后?鄭和下西洋的船隊規模那么大,為什么沒有趁機侵略擴張,占領殖民地?鄭和下西洋體現了中國人的什么思想?中國今天的外交方針,有哪些地方繼承了傳統的外交思想?基于文化對比,教師可以進一步深入分析中國的“中和”“克己”“非攻”思想,宣講“以和為貴”的中國和平文化,讓學生明白,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的選擇和夢想,而中國的選擇符合社會發展規律,是正確的,部分西方國家炒作中國威脅論的言行是站不住腳的。如此,可以讓學生對文化的孰優孰劣一目了然,使學生加深對民族文化的認同。

(五)借助綜合性活動,提高文化素養

初中學生由于身心還不成熟,缺少社會閱歷,所以對文化的理解不夠深。實踐出真知。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不能局限于課堂,還要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借助各種綜合性活動使學生對文化的感受更加真實、直觀,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如在教學“盛唐氣象”一課時,教師可以圍繞書法安排課外作業和實踐活動: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網上搜尋、欣賞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等人的書法作品,或者觀看與書法有關的影視作品,然后將看到的內容與課本上的內容進行對比;讓學生與同學一起,了解書法的藝術簡史,并從基礎做起,學習、練習書法,觀察碑上的書法,臨摹書法作品,通過學習書法文化感受書法藝術的美學特征、藝術魅力,明白人們稱書法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的根本原因。通過上述作業和活動,提升學生的氣質和修養,培養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總之,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發展的希望,承擔著傳承與弘揚歷史文化的任務。因此,初中歷史教學應當注重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讓學生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大的生命力。作為歷史教師,需要深入發掘教材內容,結合歷史人物及事件,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培養家國情懷。同時,需要讓學生學會批判性地繼承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積極傳播優秀的民族文化。

[? ?參? ?考? ?文? ?獻? ?]

[1]? 吳昊.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民族文化認同教育[J].教書育人,2019(5):80.

[2]? 王愛玲.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策略[J].教育革新, 2019(2):48.

(責任編輯? ? 袁 妮)

猜你喜歡
培養路徑文化自信歷史教學
高中生物理學習興趣的培養路徑探究
高職院校營銷專業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路徑
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方式如何與時俱進
論歷史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應用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