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資源驅動山區鄉村社會創新的案例觀察與模式比較

2023-12-08 12:14
成都工業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村落案例資源

施 瑋

(陽光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福州 350015)

鄉村振興戰略是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三農問題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對鄉村振興實踐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鄉村振興必須突破傳統農業社會發展定勢與做法,從社會創新的角度來探索其發展模式與路徑。創新的實質就是如何滿足需求和創造需求,是賦予資源新的能力,使之成為創造財富的手段[1]。為了滿足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新需求,急需探求鄉村發展的新資源。因此,本研究聚焦鄉土文化資源,以新問題、新需求和新資源為社會創新的基礎,探索文化資源型鄉村振興的社會創新模式,這對于探索鄉村發展路徑、有效利用鄉土文化資源以及推進鄉村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文獻回顧

社會創新一直是社會學、管理學等多學科關注的全球性話語。1973年彼得·德魯克首次提出“社會創新”(Social Innovation)[1],并一直是其管理思想的重要觀點[2]。2010年,德國學者尤爾根·霍華德(Jürgen Howaldt)和米歇爾·施瓦茲(Michael Schwarz)重新發出了重視社會創新的呼聲[3]。社會創新作為應對社會問題挑戰的新途徑,對社會整體創新能力日趨重要。針對創新過程,有三段說:如“創新思想的形成、創新思想的試驗評估、創新機制的傳播與擴散”[4]或“新創意的提出與試行、新創意的實施與完善、新創意的擴散與傳播”[5];四段說:“創意生成、創意評估、設計與開發、實施”[6]等。在創新領域方面,有“技術、經濟、法規、準則、文化”等五維度說[7];有“社會、經濟、科學、技術”四內容說[8];“新產品、新服務、新過程、新組織方式”四“新”說[9];“服務、技術、組織”精準扶貧中的三維度說[10]。面對鄉村振興進程中“萬村百鄉千篇一律”的問題,急需尋找合適的鄉村發展新資源以滿足“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新需求,經濟欠發達的山區往往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可將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進行有效利用和創新開發。

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都是人的創造物。沒有文化,經濟無法成立;沒有經濟,文化也無法存在。當前,學術界對文化資源產業化開發研究普遍集中于兩類研究:一類是對某一區域文化資源的研究[11-12]。通過對區域文化資源的種類、分布和特點的具體分析,提出適合區域或民族文化資源開發的措施;另一類是對文化資源中的某一類資源進行研究,如博物館文化資源[13]、海洋文化資源[14]、武術文化資源[15]等。當然還有一些將這兩類資源合并研究[16-17]。鄉土文化資源作為一種新興要素在鄉村發展中的重要性已經得到學術界的廣泛重視??v觀我國鄉村發展實踐,仍然存在同質化明顯等問題。本研究以此為切入點,旨在探討鄉土文化資源如何驅動山區鄉村發展,并提出適用于山區鄉村發展的社會創新模式。

2 研究設計

2.1 研究方法與數據收集

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研究對象是以文化資源為核心資源的村落,其發展本身具有情景化特征。案例研究是較為適合探討情景化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從案例的典型性、多樣性和對比性、完整性等方面對案例進行篩選,通過二手資料、半結構化訪談、檔案文件、現場觀察等途徑對數據進行收集,采用扎根理論的數據處理流程進行數據分析,最終得出研究結論。研究框架如圖1所示。

圖1 研究框架

本文選擇的案例是具有代表性的以鄉土文化資源開發為核心模式的村落營造與發展案例。本研究是在課題組多年來跟蹤、走訪、調研的數個鄉村中,選取依托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為主要創新方式的4個村落為案例。研究將選定的4個村落案例分別命名為A、B、C、D。案例A位于山區,由于經濟困難和地震災害,使鄉村面臨嚴重沖擊,在重建過程中,村莊充分利用生態文化資源,為村民帶來持續的經濟價值。案例B的紅曲釀造黃酒技藝在當地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由于山區交通限制,產業鏈無法延伸,在鄉村振興實踐中,當地政府和村民以特色黃酒文化為依托,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案例C曾是有名的風景名勝區,但受風災影響,游客數量大幅減少,村莊通過引入外部IP,打造了一系列文化產品,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案例D所在山區產業競爭力不足,導致農村人口外流,為提升鄉村的產業附加值,通過引入外部技藝打造了獨特的文化產品品牌,進而提升了當地婦女群體的經濟地位。案例和調研概況見表1。

2.2 數據編碼與數據分析

課題組針對案例鄉村文化資源開發路徑,從主導者、政府官員(鎮、鄉、村級領導)、鄉賢、村民等幾個層面來設計問題。本研究基于地處山區、發展資源受限的鄉村在文化資源創新開發過程而展開。在訪談過程,課題組成員主要采用敘述史方式,引導訪談對象描述自身經歷:在和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NGO)代表的訪談中,關注焦點放在如何選擇特色文化作為開發的核心資源、進入該鄉村的契機、文化資源開發過程中的困境或感悟等;針對政府官員的訪談中,則將問題聚焦在村史、鄉村規劃、發展現狀及可供利用的資源等。補充訪談主要從鄉賢和村民視角來敘述鄉土文化資源開發過程中的變化、影響和效果等。調研過程主要采用了半結構化的訪談方式。針對個別差異性問題,后期用電話、微信等方式進行補充訪談,從而保證彈性對待不同案例,并非因為結構化的訪談問題而與案例實際脫節。課題組對4個案例資料進行整理,以確保能夠真實反應出該村落鄉土文化資源創新開發的路徑,由此確定為一手資料。首先對訪談記錄進行編碼分析,在理論飽和度檢驗通過后,依據“開放性編碼-主軸編碼-選擇編碼”這一典型扎根理論的數據處理流程進行數據分析,共得出3個主范疇、10個對應范疇,見表2。

表1 案例和調研概況

表2 軸心編碼

為確保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在數據分析過程中,課題組采用扎根理論的范疇歸納和模型構建步驟,對訪談資料進行概念化和范疇化分析。對于編碼過程中存在爭議的概念和范疇,請教了鄉土文化資源開發領域和社會創新領域的專家,并進行了刪減和修訂,以避免編碼者主觀因素對編碼客觀性的影響。

3 研究發現

基于4個案例資料的分析整理,本研究將該社會創新過程提煉為3個階段,即創新剖析期、創新構思期和創新執行期。

3.1 創新剖析期

創新剖析期是從出現新需求開始,到確定創新基點的全過程。這一階段,鄉村從內外部獲取信息、分析資源和建立廣泛關系?!氨M管誰領先是有選擇的,但社會總是能夠以有意識的決定來影響這些選擇”[18]。在廣泛獲取資源的過程中,參與主體間的交流多為試探性的,較少產生質疑。這個階段也是山區社會創新的重要環節,不同的創新基點將帶給鄉村截然不同的發展路徑和前景。

該時期的創新來源通常有2個:一是村落內部。如案例B、D中行政官員為了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政策,在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和村落持續發展的雙重動力下,著手尋求各方力量參與,共同探索鄉村發展基點,如案例B中“從報道上看到的,是浙江省省長在報紙上發表他們特色小鎮的信息,看到之后我就想為我們村做點事情,挖掘我們自己的優勢”。社會創新的培育在重視發揮政府關鍵作用的同時,也要注重發揮企業、基金會(包括公益風險投資基金)、學術界和媒體以及社會創新者和支持者的作用等[19]。因此,創新剖析期的第2個來源則是鄉村外部。非營利性組織和高校志愿者團隊在鄉村面臨發展困境時,案例A、C開啟創新剖析階段是因為不可抗力的地震,瞬間讓村落變成廢墟。為了盡快讓鄉村災后重建,就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讓鄉村發展”“用什么開啟鄉村發展之路”。

這個階段對于鄉村發展至關重要。從時間上來看,創新剖析期無嚴格時間界限;從空間上來看,創新剖析期可跨越地域限制。該階段的參與主體,可以是公益性組織(案例A、B、D),也可能是村民組織(案例C、D)。發揮企業、社會組織的主體作用也是中國社會創新的重要方向,“通過社會創新實現了社會組織的制度創新和組織創新”[20]。

社會創新共同體對鄉村發展的新需求、新問題、新資源進行剖析,從而確立創新基點,如圖2所示。案例中創新基點的提煉過程各異,案例A、C的新需求來自重建家園的需求,但通過訪談,我們發現有高達17.35%的農業使用土地呈現廢耕狀態,顯示小區農業發展有沒落的趨勢(案例A);“近些年,空心村現象越來越突出”“更多的是為了把傳統村落保護好”(案例D)。因此,推動村落社會創新的觸點并非單一要素,而是多股需求而形成的合力。

圖2 創新基點提煉模型

3.2 創新構思期

通過創新剖析期的篩選和磨合,案例鄉村均已確立各自的創新基點。從創新基點來看,4個案例均選擇以文化資源作為創新點,進而推動村落發展。鄉村是一個復雜的生態和生命共同體,不同案例鄉村文化來源各異?!皠撔略诒举|上正是源于不同要素的碰撞與融合,并在碰撞與融合中產生新的結構、新的要素、新的需要、新的市場、新的動力”[21]。案例資料顯示在創新構思階段,主要從形式、技術、服務等維度構筑。盡管分析發現案例A側重形式創新,案例D側重技術創新。但在鄉村創新實踐中,3種創新形態并非截然分離,常常處于融合態勢。

與此同時,影響文化資源的創新選擇和創意開發的因素有很多,如鄉土文化、村民參與、自然環境、外部力量等。相對于這些因素,外部力量的參與是一個重要的外生變量。因此在鄉村發展中,要將尋求村落外生力量的參與作為關鍵要素。

3.3 創新執行期

創新執行是多元概念,可以“創造那些改變人們相互關系方式的新的程序、法律或者組織”[22],可以“解決社會問題、創造社會價值和追求社會影響為目標,以創新的方式開發和利用資源為手段,以期解決社會問題、滿足未被滿足的社會需求并最終推動社會進步以達到社會善治的行為”[23]。在本研究中,將創新決策看作一個動態的過程,遵循“點—線—面”發展路徑,是“個性化—商圈化—村落化”的演化路徑。

案例分析發現,在創新執行期中,場所、組織、居民和事務4個要素是在鄉村社會創新中的四翼。其中場所指文化資源創新開發、體驗、實踐的位置,如村口、私營店鋪、核心街區、小型商圈等,屬于創新執行階段的物質要素;組織是實施文化資源開發的主體,如村民、公益組織、社會企業、高校團體、私營企業等,屬于創新執行階段的人力要素;居民指是社會創新執行期實施文化資源開發中對于原住民或新村民群體的關注,以鄉村劃分邊界,屬于創新執行階段的心理歸屬要素;事務是社會創新執行期文化資源開發中日常的管理事務、硬件設施建設、軟件資源的獲取、媒體宣傳等,屬于創新執行階段的管理要素。

這一時期是鄉村確定文化資源創意定位、對文化資源進行創意開發、推進文化資源商圈化、鄉村整體化運營的戰略時期。在鄉村發展進程中,內外部力量齊心協力,為文化資源創意開發與運營提供整套的技術支持和制度保障。其中對文化資源的創意定位為鄉村個性化發展和差異化競爭提供了有效的話語條件。文化資源在鄉村各個情景中變幻呈現。從某種意義上說,參與文化資源創意開發的主體均深入參與到鄉村創意發展全流程,2條看似迥異的路徑在發展模式中實現了統一,為鄉村的原居民帶來了可貴的認同感。鄉村文化資源創新執行路徑如圖3所示。

圖3 創新執行路徑

案例資料顯示,創新執行期,鄉村在對文化資源進行個性化定位的基礎上,首先嘗試在小范圍試點,如案例B的民宿;通過榜樣示范作用將推動實踐探索在整個鄉村大范圍鋪開,如案例C對本土文化商圈的認同。

3.4 跨案例對比分析

根據4個案例數據分析內容,對案例的創新剖析、創新構思、創新執行進行打分,對比3個主范疇在不同案例間的差異。打分環節分為2個部分,一是由課題組成員再次通讀案例資料后,依據案例資料中各個對應范疇支持的差異,進行評分;二是請從事鄉村振興研究多年的專家根據案例資料并結合自身經驗判斷,給出相應分數。最終將分數匯總,以期探索山區鄉村文化資源社會創新開發的關鍵。村落發展社會創新各主要范疇的案例得分對比分析如表3所示。

通過各個階段的歸納和打分發現,案例A、C在創新剖析、創新構思、創新執行等階段均表現為典型的創新形態。進一步比較發現:首先,4個案例都選擇了一種特色文化資源作為核心元素來進行創意開發,以此來推動鄉村發展。其次,4個村落均來自于山區,有著相似的地緣因素,在進行社會創新開發時,共同面臨著交通不便等制約。如案例C可以通過提供周詳的配套設施和豐富可參與的大型活動讓游客留下來,并參與其中,享受整個過程,從而產生較好的經濟價值和回報。再次,文化資源的社會創新是綜合項目,需要將組織、人員、資源、場所,通過系列而周詳的營銷活動整合起來,對內表現出較為密切的凝聚力,對外則是多渠道地整合推廣與宣傳。最后,在對案例中的重點人物訪談時,發現各個村落均遇到了“如何保持村落持久的生命力,永續發展的問題”。案例A通過對文化的再挖掘,在原有青蛙文化的基礎上增加蝴蝶文化,但是收效并不明顯;案例C則是通過對活動的提升,來增強對游客的吸引度。這在文化資源型山區鄉村發展中值得深思。

表3 村落發展社會創新各主要范疇的案例得分情況

4 結論

本文基于文化資源、社會創新的理論研究基礎,通過對4個山區鄉村,以文化資源為核心元素進行社會創新發展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通過實地調研、重點人物訪談、二手資料收集和整理,并對形成的文本進行多案例研究。

研究發現,鄉村文化資源開發的社會創新可分為創新剖析(Analysis)、創新構思(Conception)、創新執行(Execution)3個階段。通過內外部合力,實現文化資源的再生和內化,從而形成鄉村的核心競爭力,實現鄉村個性化發展目標?;谏鲜龇治?得出了“山區鄉村文化資源開發的社會創新ACE理論模型”,如圖4所示。

圖4 文化資源型村落發展的社會創新ACE理論模型

文化資源開發的社會創新模式在不同階段需要采取不同的構建策略。在創新剖析期,策略包括獲取外部人力資源和積累文化資源知識。為了實現文化資源的開發,需要引入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外部人才,同時積極積累并儲備文化資源的相關知識。這一階段的目標是深入了解和分析文化資源的潛力,以及當前社會對文化資源開發的需求。在創新構思期,策略包括對鄉村現狀的全面盤點、文化資源的開發技術和社會網絡的支持。首先,需要對鄉村的現狀進行全面調查和分析,了解鄉村的文化資源現狀、問題和潛力。其次,需要探索和應用適合當地鄉村的文化資源開發技術,包括傳統技藝的傳承與創新、文化產品的設計與推廣等。此外,社會網絡的支持也是至關重要的,可以通過建立與文化資源相關的社區組織、合作伙伴關系以及加強與相關政府部門的溝通,為文化資源開發提供更多支持和資源。在創新執行期,策略包括場所、組織、居民和事務等方面的考慮。為了有效地推動文化資源的開發,需要關注鄉村的場所環境,包括文化設施、展示空間和文化活動場所的建設與改善。此外,需要建立具有專業管理能力和創新意識的組織,以推動文化資源的開發與運營。同時,鄉村居民的參與也至關重要,他們應被視為文化資源開發的重要主體,并通過培訓和教育等方式增強他們的文化素養和參與意識。在創新執行期,還需要處理好相關事務,包括資源配置、項目管理和市場運作等,以確保文化資源開發的順利進行。鄉村發展的社會創新過程是一個循環不息的過程,文化資源的開發需要不斷探索和深化,并根據競爭條件和消費者變化進行反復建設。文化資源開發的社會創新推動山區村落振興,使各主體,尤其是村民主體,在旁觀者、參與者、管理者、組織者等在各角色之間轉變,參與感明顯高于以往。正是這種強大而嶄新的社會網絡使鄉村的可持續發展成為可能。因此,在文化資源開發中,需要注重構建良好的社會網絡,促進不同主體之間的合作與互動,實現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為鄉村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因此,針對以文化資源作為鄉村發展主要動力的村莊,提出以下建議:一是可考慮引入外部專業人才與技術,協助鄉村了解和分析文化資源潛力,匹配適合當地鄉村的文化資源開發技術,包括傳統技藝的傳承與創新、文化產品的設計與推廣等;二是建立良好的社會網絡,實現資源的共享與優勢互補,促進不同主體之間的合作與互動,為文化資源的深度開發提供更多支持和資源;三是增強鄉村居民的參與意識與文化素養,鄉村居民是文化資源開發的重要主體,加強對鄉村居民的培訓和教育,增強他們對鄉村發展的認同感,促進可持續發展。

未來對于文化資源開發的社會創新模式,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深化:首先,在案例選擇方面,可以進一步考慮不同地理位置的鄉村實際,引入更多以特色文化為核心資源的鄉村作為樣本。通過比較分析不同地區鄉村的文化資源開發模式和效果,更好地理解地域差異對社會創新的影響,為制定針對性的策略和政策提供依據。其次,可進行案例的動態追蹤研究,重點探討鄉村的可持續發展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鄉村社會創新模式的效果和影響會有所變化,因此進行長期跟蹤研究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鄉村社會創新模式的演變過程和發展趨勢。最后,還可以關注鄉村可持續發展的各個方面,包括經濟、環境、社會等多個維度,從而全面評估文化資源開發對鄉村可持續發展的貢獻。通過對這些方面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應對文化資源開發的社會創新挑戰,為鄉村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從而有助于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促進鄉村經濟、文化和社會的全面發展。

猜你喜歡
村落案例資源
林中村落
靜謐村落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油畫《村落》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計案例拔高卷
“共享村落”:拿什么讓人魂牽夢繞
資源回收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那些治超案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