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課程標準》下的高考小說閱讀反套路題破解之策

2023-12-08 10:19徐成選
教學考試(高考語文) 2023年5期
關鍵詞:命制漁夫題干

徐成選

(福建省永春第三中學)

自《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提出“語文學習任務群”這個概念后,基于語文課程綜合性、實踐性的特點,本著“加強實踐性,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方式的轉變”的課程理念,“語文學習任務群”作為語文課程研制的工作概念,不僅改變了傳統的課堂組織形式和課程內容表達,也改變了作為風向標的高考在考查形式上的轉變?!墩n程標準》強化了語文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近幾年高考小說閱讀主觀題試題的命制特點也體現了這一趨勢。

根據這個趨勢,高考小說閱讀試題在命制上突破了傳統套路式的命題模式,更注重考查學生在具體語境中多角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反套路命題形式的出現成了近幾年高考小說閱讀的最大變化,因此要求在教與學上不能再循規蹈矩,教師要教會學生真正會讀小說,也要引導學生既要弄懂一篇,更要掌握一類。下面,筆者以2020—2023年以來全國卷高考小說閱讀主觀題第9題為例加以分析。

年限卷別試題題干設置2020年全國Ⅰ卷海明威的“冰山”理論將文學作品同冰山類比,他說:“冰山在海面移動很莊嚴宏偉,這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北拘≌f正是只描寫了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請據此簡要說明本小說的情節安排及其效果全國Ⅱ卷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本文簡要分析全國新高考Ⅱ卷父親說“我們下棋是下棋”,怎樣理解這句話?請結合全文具體分析2021年全國甲卷普希金的臨終遺言是理解本文的鑰匙,請簡要分析全國乙卷買賣瓷盤的過程中,楊成岳的心理發生了哪些變化?請結合作品簡要說明全國新高考Ⅰ卷小說中多次出現的“門”,在不同層面有不同含義,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全國新高考Ⅱ卷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歡喜”,談談文本一是如何實踐“能懂得小孩子的歡喜”這一主張的

從上表可見,近幾年高考小說閱讀試題的命制發生了變化:命題者突破了以單一角度命制的常規命題方式,強化了在具體語境中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在試題命制中的特有作用,出現了反套路類試題。因此,基于《課程標準》下高考小說閱讀反套路題如何破解便成了燃眉之急,亟待解決。從2020—2023年高考小說閱讀第9題的題型特點上看,題干設置呈現以下反套路特點:

年限卷別問題導向指向情境反套路特點2020年全國Ⅰ卷情節安排(效果)“冰山”理論教考結合,比較分析、二元性全國Ⅱ卷匠人精神無無全國新高考Ⅱ卷關鍵句分析“我們下棋是下棋”情境化設計2021年全國甲卷臨終遺言(鑰匙)臨終遺言情境化設計全國乙卷心理(變化)買賣瓷盤情境化設計全國新高考Ⅰ卷“門”(不同含義)多次出現的“門”比較分析、二元性全國新高考Ⅱ卷關鍵句分析(實踐)教小孩子作文情境化設計

由上表可見,比較分析、二元性、情境化設計和教考結合的運用成了2020—2023年高考小說閱讀第9題題干命制的一大趨勢,特別是2023年,在延續反套路命題特點的基礎上,命題者在命制題目時強化了讀寫結合,更緊密地把課堂教學和試題命制結合起來,綜合考查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和運用能力。

試題題干命制的特點,一是從提出問題的特點上看,題干提問時一改傳統模式,細化切入口,主要側重于具體文本的情境提出;二是從分析問題的角度上看,多角度、情境化、指向性和綜合性的分析更為側重,題干弱化對技巧的考查,強化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特別是對文本指向性內容的深入理解,引導學生真正讀懂文本;三是從解決問題的指向上看,因為問題的指向具有離開熱點、不去冷門、全面考查、深度鑒賞的特點,所以學生在解決問題時不能只停留在原有的語文基礎知識和能力的層面上,而是要通過比較分析、綜合分析和創造性分析來解決問題。

在復習教學中,教師要遵循試題出現反套路的這些新特點,再認真研讀《課程標準》的相應要求和高考真題的設題方式和特點,以此引導學生積極應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并形成反套路試題的破解之策。

一、攫取題干的關鍵詞進行比較分析,找準答題角度

在命制反套路的試題時,命題者會有意識地將答題的切入口和角度隱蔽在題干中。那么攫取題干的關鍵詞,再進行比較分析,往往能找到答題的突破口。題干中的關鍵詞一般會以題干中每一個分句的主語、謂語或賓語的形式呈現,教師要引導學生劃分題干的相關分句的句子成分,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詞。下面以2021年全國新高考Ⅰ卷《石門陣》第9題為例。

[小說中](多次出現的)“門”,[在不同層面]有

(具體物象)

(不同)含義,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題切入口)

通過對上面句子成分的分析,學生能把注意力集中放在“多次出現” “門” “不同層面” “含義”這些關鍵詞上。接著對這道題所給語境的邏輯進行分析,考慮不同的“門”在“不同層面”上所蘊含的象征義。學生梳理出這道題的答題切入口和答題角度,在組織答案時,可以結合已學過的課堂教學內容和相關知識,從題干“在不同層面有不同含義”這一角度入手探究“門”豐富的內涵。

答案強調“門”的象征義,由淺入深進行語言組織:

①現實生活中的門是木頭門,洪子店村民以磚頭堵門。

②在王木匠的故事加工中,磚頭門變成了“石頭門”,戰斗故事隨之變成了傳奇的“石門陣”。

③王木匠從現實中明白了“守住了大門,不用關二門”的道理,即只有保衛國門,才能守護家門,才有實現“夜不閉戶”的希望。

二、先用拆解,再合并

有些反套路試題的題干具有二元性,命題者在命制時有時會明確二元性的具體體現,如小說具有A+B兩個特點,答題時對A、B兩個特點分別闡釋即可。然而,有些試題隱含著二元性,學生如果不細心分析,讀懂試題的弦外之音,回答時往往會顧此失彼,甚至答非所問。如2020年全國Ⅰ卷《越野滑雪》題干設置“海明威的‘冰山’理論”的“八分之一”,如果學生注意力只集中在A“八分之一”上,沒能讀懂隱含的B“八分之七”,那么組織答案時勢必會將解答B“八分之七”的效果漏掉,造成不必要的失誤。下面以此為例來做相應解讀。

海明威的“冰山”理論將文學作品同冰山類比,他說:“冰山在海面移動很莊嚴宏偉,這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北拘≌f正是只描寫了(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請據此簡要說明本小說的情節安排及其效果。

題干“本小說正是只描寫了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這句話的關鍵詞是“描寫” “八分之一”?!懊鑼憽敝赶蛩囆g手法,結合“請據此簡要說明本小說的情節安排及其效果”,考查的是對“冰山”的“描寫”在相關情節安排中的表達效果。而本題解題的難點在于“八分之一”,作為完整的“冰山”,那剩下的“八分之七”呢?因此,學生要讀懂這個關鍵點,才能探究作者的創作意圖。

第一步:八分之一體現在哪?——已知情節(A)

第二步:八分之七體現在哪?——未知(可推測)情節(B)

第三步:效果——留白+想象(A+B)

答案強調顯性的A和隱性的B,組織如下:

①小說的情節是兩人的越野滑雪以及在小客棧的逗留,這是小說“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A)

②通過小說已有的情節安排,可以推測出其背后隱藏著更為豐富的內容,尤其是兩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B)

③這種情節安排使小說大量留白,引發讀者想象。(A+B的效果)

三、審清題干的情境化設計,找準答題角度

《課程標準》頒布后,從2018年以來,高考小說閱讀主觀題的命制越來越傾向于情境化設計。這一設計基于18個“語文學習任務群”的相關要求,考查學生對小說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解讀的能力。因此,教師不能直接簡單地把目光停留在原來傳統的單一角度的命題特點上,而應該引導學生在這個特點的基礎上,根據題干限定的情境,緊扣文本內容,回歸相應情節,找出答題的切入口和角度,進行個性化、有創意的思考和分析。下面,以2022年全國新高考Ⅰ卷《江上》第9題為例進行解讀。

漁夫拒劍是一段廣為流傳的歷史故事,漁夫是

(故事中人物)

一位義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劍

(原文具體情節——語境)

之后,更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慮而自盡。本文將漁夫改寫為一個普通漁人,這一改寫帶來了怎樣的文

(答題情境)

學效果?談談你的理解。

題干首先簡要介紹了“漁夫拒劍”的歷史故事,限定了語境,然后給出答題的情境,將這一情節中的人物“漁夫”改為“普通漁人”,又限定了情境,最后讓學生鑒賞改后的“文學效果”。由此可見,本題解讀時并不能從單一的答題角度片面分析。因此,學生在審題時需要注意給定的情境——“將漁夫改寫為一個普通漁人”,答題重點可以以關鍵詞“普通”作為切入口,結合題干“帶來了怎樣的文學效果”這一問題,從人物形象、小說主題和藝術手法等角度分析效果。本題為開放性探究題,答案不唯一,學生可以充分打開思路,多角度分析作答。

答案強調題干情境化設計的意圖,組織如下:

①漁夫拒劍并自殺的歷史故事,體現了漁夫的俠肝義膽,與普通人的生活較遠,本文將漁夫改寫為一個普通人,更有人情味,更接地氣。(人物形象)

②作者通過寫漁夫的歌聲、平坦疏散的心境和淡泊名利的性格對伍子胥的影響,表現了伍子胥思想轉變的曲折歷程,具有很強的啟示意義。(小說主題)

③運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和語言描寫刻畫伍子胥和漁夫,使人物形象生動鮮活,增強了作品的文學性。(藝術手法)

④漁夫不僅擺渡伍子胥過江,還擺渡了他的靈魂,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渡人者”的形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小說主題)

四、巧用教考結合的方式,讀懂“這一篇”的深刻含義

在復習過程中,教師如果不重視教材中的課文,而只是依據復習用書,那么容易陷入傳統答題套路的窠臼中,不可避免地按照一定的答題套路指導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不能完整地讓學生讀懂“這一篇”,這對于教與學都是致命的。教考結合是《課程標準》精神的一個具體體現,在近幾年的高考試卷中,小說閱讀試題的命題越來越重視教考結合。教師引導學生讀懂“這一篇”,讓學生將相應知識點的考查關聯到相應教材的學習內容上分析并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讀懂“這一篇”的能力。下面,以2023年新課標Ⅰ卷《給兒子》第9題為例。

讀書小組要為此文寫一則文學短評。經討論,甲組提出一組關鍵詞:未來·回憶·成長;乙組提出一個關鍵詞:河流。請任選一個小組加入,圍繞關鍵詞寫出你的短評思路。

本題對學生的考查不僅僅是讀懂“這一篇”的深刻含義,還需要對“這一篇”進行個性化的解讀?!皣@關鍵詞寫出你的短評思路”,可以關聯到統編版必修上冊第三單元“學寫文學短評”和必修下冊第一單元“如何闡述自己的觀點”這兩個單元學習任務上。要理順短評思路,學生要把課堂上所學的運用進來,在讀懂“這一篇”的基礎上,確定評論點,有針對性地評價。接著確定評論角度,如果選擇甲組,重點思考“未來” “回憶” “成長”在文中的具體體現和這三個關鍵詞之間的內在關聯。如果選擇乙組,要確定“河流”出現在文中哪些地方,然后挖掘其象征義或比喻義,進而思考它承載的思想內涵,以及在人物刻畫、主旨表達等方面的作用。

答案組織如下:

甲組答案示例:①本文表面上是關于未來的想象,即父親想象兒子長大后的一次旅行。②其實是父親對過去的回憶。③為何交疊未來與過去?指向關于成長的主題,即父親帶兒子重溫自己的成長,并期待兒子也能夠在其中找到自我。

乙組答案示例:①文章有很多抒情的意象,河流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②其表現就是,從爬上江堤到獨坐河灘,兒子的板橋之旅始終與河流相伴,③那么河流究竟意味著什么?河流既是環境與風景,也代表著空間的延展和時間的流逝,并承載著人的思索。

綜上所述,從《課程標準》和《中國高考報告(2023)》上看,高考已經由“考知識”向“考能力”轉變,突出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的考查,探索“價值引領、素養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的綜合考查模式,試題命制考查的重點已經轉向對學生的思維品質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要求上,這就需要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不能一味停留在傳統的固化的思維過程和思維方式上,而要突破“套路”,多角度主動思考、深入探究,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猜你喜歡
命制漁夫題干
數字算式
例談不等式題的命制方法
漁夫和小貓
漁夫之利
高中歷史試題命制中需把握的相關要素
提綱挈領 撥云見日
在閱讀題干中尋求解題鎖鑰
由命制唐朝使職選擇題引發的思考
對一道中考題的命制與解析
掌握方法 有效答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