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協同育人下的小學勞動教育實踐

2023-12-09 16:03浙江省蒼南縣靈溪鎮第一中學教育集團王懷陽浙江省蒼南縣馬站小學教育集團黃達廳
天津教育 2023年30期
關鍵詞:協同勞動育人

■浙江省蒼南縣靈溪鎮第一中學教育集團 王懷陽 ■浙江省蒼南縣馬站小學教育集團 黃達廳

傳統的小學勞動主要依靠學校的實踐教學,而忽視了小學勞動的理論教育和協同教學的作用,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會影響學生建立正確的理論意識,還會阻礙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而區域協同育人下的小學勞動教育的有效開展不僅能夠推動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融合,還能夠推動學生在學校、家庭、社會等領域了解綜合的小學勞動教育。為了推動這一價值的落實,小學勞動教育者應該對協同區域育人勞動教育策略進行研究。

一、區域協同育人下的小學勞動教育價值

(一)為學生解決成長中的身心分離問題

小學時期是兒童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而傳統的學科教育往往偏重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身心發展的整體性。區域協同育人下的小學勞動教育能夠解決學生成長中的身心分離問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小學勞動教育能夠讓學生通過實際動手的方式,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促進身心的統一。小學勞動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使他們在勞動中與他人合作、互相支持,促進身心和諧發展。

(二)為小學勞動教育本身提供豐富的資源

區域協同育人理念下,小學勞動教育可以從社區、企業等外部資源中獲得豐富的支持,為教育提供更豐富的資源。通過與社區和企業的合作,小學勞動教育可以得到更多的實踐機會和教學資源,使學生的勞動教育更全面。此外,區域協同育人還可以提供更多的專業指導和培訓資源,幫助小學勞動教育者提升教學水平。教師可以參與相關的培訓課程,了解最新的勞動教育理念,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思路,同時可以與其他學校的勞動教育者進行交流合作,分享經驗,共同提高勞動教育質量。

二、區域協同育人下的小學勞動教育策略

(一)結合區域地資源,統籌勞動教育

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和資源,小學勞動教育者需要在教學設計中充分考慮這些特點,將勞動教育與地方文化和地理環境等結合起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勞動的意義。

1.分析區域地資源的具體內容和特點。

區域地資源包括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等多個方面,小學勞動教育者需要對這些資源進行全面分析,了解其特點和可利用性,以便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例如,自然資源包括農田、水源、森林等,可以通過農田勞動、環境保護活動等進行利用;人文資源包括傳統手工藝、民間文化等,可以通過工藝品制作、民俗活動等進行利用;社會資源包括企業、社區組織等,可以通過實地考察、實習活動等進行利用。

2.結合區域地資源統籌勞動教育。

結合區域地資源,意味著小學勞動教育者需要將區域資源進行整合和統籌利用,提供更豐富的勞動教育內容和機會。例如,在農村地區,可以組織學生參與農作物的種植和收獲工作,并邀請農業專家進行指導;在城市地區,可以與工藝品制作工作室合作,組織學生學習和制作工藝品,并邀請手工藝專家進行指導。通過結合區域地資源,小學勞動教育者可以提供更多樣化、貼近實際的勞動體驗和學習機會。

(二)立足家校社共育,建立區域協同體系

1.學校。

(1)推動校際聯盟,構建勞動教育陣地。

學??梢酝ㄟ^推動校際聯盟與其他學校建立合作關系,共同推進小學勞動教育的發展。校際聯盟可以為學校提供更多的資源和支持,促進教育經驗的共享。通過合作,學??梢怨餐巹潉趧咏逃n程內容和教學方法,共同開展勞動教育活動,提高勞動教育的質量。例如,學??梢耘c附近的學校合作,組織聯合勞動教育活動,如勞動技能比賽、勞動實踐交流等。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可以與其他學生共同參與勞動,互相學習,拓寬視野,促進全面發展。

(2)結合區域特色,規劃區域勞動特色教育課程。

學校應該根據區域的特色和需求規劃勞動特色教育課程。結合區域特色,可以使勞動教育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踐性,更好地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例如,對農村地區的學校,可以開設農業勞動教育課程,讓學生親身參與農作物的種植,了解農業生產過程。對城市地區的學校,可以開設手工藝勞動教育課程,讓學生學習手工制作技巧,培養其動手能力。結合區域特色規劃勞動特色教育課程,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提高教育的針對性。

(3)選擇多樣方式,推動教師形成區域協同理念。

學校應該選擇多樣的方式來推動教師形成區域協同理念。首先,學??梢越M織教師參加專業培訓,讓他們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通過與其他學校和教育專家的交流,教師可以獲得更多啟發,形成區域協同意識。其次,學??梢越⒔處熁ブ脚_,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定期舉辦教研活動、教學觀摩和教學講座等形式,教師可以分享教學經驗,互相借鑒,提高教學質量。最后,學??梢蚤_展教學評比和教學競賽等活動,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推動教學改革創新。

(4)在學科課程中滲透小學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不僅是一個獨立的課程,還應該貫穿于各個學科的教學中。學校應該在學科課程中滲透小學勞動教育內容,勞動教育不應局限在勞動課程中,而是應該貫穿于各個學科,使學生能夠在不同的學科中體驗勞動的意義。例如,在語文課程中,可以通過課文朗讀和寫作等活動,讓學生了解勞動者的故事和勞動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在數學課程中,可以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科學課程中,可以通過實驗和觀察,讓學生了解事物的變化規律,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促進科學素養的發展。在學科課程中滲透小學勞動教育,可以使學生更全面地認識勞動的價值,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促進其綜合素養的提升。

(5)建立勞動教育評價與激勵機制。

學??梢栽O立勞動技能證書、勞動實踐獎勵等制度,鼓勵學生參與勞動教育活動并取得優異成績。同時,學校應該建立健全的勞動教育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勞動能力和素養進行全面評估,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2.教師。

(1)立足區域協同育人理念,革新勞動教育理念。

傳統的勞動教育往往注重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和勞動紀律,忽視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區域協同育人的理念下,勞動教育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

此外,傳統的勞動教育往往以機械化的活動為主,缺乏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內容。在區域協同育人的理念下,教師可以引入新的勞動內容,如信息技術、創客教育等,使學生學習現代科技知識。同時,教師還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如項目學習、合作學習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應該注重評價勞動教育成果。在區域協同育人的理念下,教師應該建立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勞動教育成果進行評估和反饋。教師可以通過觀察、記錄、考核等方式,對學生的勞動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行評價,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提供指導。

(2)立足區域協同育人,開展小學勞動教育班會。

教師可以開展小學勞動教育班會,讓學生在班級中共同學習勞動知識,交流勞動經驗。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閱讀勞動教育的相關資料,進行主題討論,讓學生了解不同的勞動方式和技能。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勞動實踐活動,如班級清潔、環境整治等,讓學生親身參與,提高其實踐能力和責任感。最后,教師可以邀請社區勞動者或企業代表來班級舉辦講座,讓學生吸取他們的勞動經驗。

(3)立足區域協同育人,布置小學勞動教育作業。

教師可以布置小學勞動教育作業,讓學生在課余時間繼續深化對勞動教育的學習和實踐。首先,教師可以布置一些與勞動相關的作業,如觀察和記錄家庭成員的勞動情況、制定并實施勞動計劃、參與社區志愿者活動等,通過這些作業,學生可以進一步了解勞動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實踐能力。其次,教師可以定期檢查和評價學生的作業,給予學生積極的反饋和指導。

(4)立足家校共育理念,推動區域理念下的教育。

教師可以與家長密切合作,共同推動小學勞動教育在家庭中的落實。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家長會議、家訪等方式,向家長介紹勞動教育的重要性,鼓勵家長在家庭中引導孩子參與勞動活動。其次,教師可以向家長提供一些簡單而有趣的勞動活動建議,如家務分工、種植花草、DIY手工制作等,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勞動,共同體驗勞動的樂趣。最后,教師可以與家長合作組織家庭勞動實踐活動,如社區清潔、義務勞動等,讓家庭和社區形成良好的勞動氛圍,共同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

3.家長。

(1)關注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家長應該認識到勞動教育對孩子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并積極配合學校的勞動教育工作。家長可以與教師進行溝通,了解學校的勞動教育計劃和活動安排,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提供幫助。

(2)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

家長應該與孩子一起討論勞動的意義,鼓勵孩子參與家庭勞動,可以帶領孩子一起做家務、種植花草、參與社區志愿者活動等,讓孩子親身體驗勞動的過程。

(3)提供實踐機會和資源支持。

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資源支持,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勞動知識和技能,如帶領孩子參觀企業、農田、工作室等地,讓他們了解不同行業的勞動。同時,家長可以提供一些簡單而有趣的勞動活動建議,讓孩子在家庭中積極參與勞動。

(4)與學校合作,共同推動勞動教育。

家長可以與學校合作,共同推動勞動教育在家庭中的落實。首先,家長可以參加學校組織的家長會、家庭勞動實踐活動等,與教師和其他家長交流勞動教育經驗。其次,家長可以積極參與學校的勞動教育活動,為學生提供支持。

4.社會。

(1)社會提供勞動機會。

小學生勞動教育需要通過實踐活動來體驗,社會可以提供各種實踐機會,讓學生參與到實際的勞動中,從而加深對勞動的理解。

第一,邀請學生參觀企業和社區組織。社會可以邀請學生參觀各類企業和社區組織,讓他們親身了解不同行業的勞動方式和技能要求。學生通過參觀工廠、農場、醫院等,了解不同種類的勞動,并且可以與實際從事勞動的工人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勞動經驗。

第二,組織勞動實踐活動。社會可以組織各類勞動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參與實際的勞動。例如,組織學生參與農田勞動、植樹造林、環境保護等活動,讓他們親手感受勞動的辛苦。通過實踐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責任意識。

第三,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志愿服務。社會可以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志愿服務活動,讓他們通過為社會做貢獻的方式來體驗勞動的價值。例如,組織學生參與社區清潔、義務勞動等,讓他們了解勞動不僅是為自己,還是為社會和他人做貢獻的方式。

(2)社會提供資源支持。

第一,提供勞動教育設施和工具。社會可以提供適合小學生勞動教育的設施和工具,如制作手工藝品的場所、種植農作物的田地等。這樣,學??梢岳眠@些設施和工具開展勞動教育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勞動技能。

第二,提供勞動教育資金和物質支持。社會可以提供勞動教育所需的資金和物質支持,用于購買勞動教育需要的材料。這樣,學??梢愿玫剡M行勞動教育,提供多樣化的勞動實踐活動。

第三,提供勞動教育參與機會。社會可以為小學生提供參與社會勞動的機會,讓他們親身體驗社會勞動的過程。例如,組織學生到企業實習,讓他們了解不同行業的勞動技能要求。

(3)社會提供專業指導。

第一,組織專業培訓和研討會。社會可以組織專業培訓和研討會,為小學勞動教育者提供最新的勞動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培訓。通過參加培訓,教師可以更新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育內容,提高教學水平。

第二,提供專業指導和咨詢。社會可以為小學勞動教育者提供專業指導和咨詢,幫助他們解決教學中的問題。例如,邀請勞動教育專家給予教師指導,或者提供在線咨詢平臺,讓教師可以隨時向專業人士咨詢。

三、結語

總而言之,通過區域協同育人的方式在小學階段開展勞動教育有著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實踐能力和責任感,還能夠為勞動教育者提供幫助?;诖?,本文從學校、教師、家庭、社會四個方面對區域協同育人理念下的小學勞動教育進行了研究,以提高小學勞動教育質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猜你喜歡
協同勞動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同進化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熱愛勞動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三醫聯動 協同創新
協同進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