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高職藝術類實踐課程的信息化教學策略研究

2023-12-09 13:25楊曉蘭
陶瓷科學與藝術 2023年11期
關鍵詞:藝術類線下信息化

楊曉蘭

引 言

近年來,在線課程快速興起,以其教學資源豐富、教學方式多元,兼具交互性和共享性等線下教學資源無法比擬的特征和優勢,大大推動了“信息化教學”的興起。2018年發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從國家層面明確了建成“互聯網+教育”大平臺、革新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服務模式與教育治理模式等改革目標。教育技術從操作和局部向制度和整體的轉型,以及“教學一體”向智能化、數字化和信息化方向的深化加速推進[1]。

但是新興的網絡教學平臺與在線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的應用處于發展階段。受到技術手段與思想觀念的局限,尤其是課程模式與教學目標的差異,高職院校的藝術類專業實踐課程長期維持著傳統教學模式[2]。這既不利于夯實技能素養與對接產業需求,也不利于課程推陳出新與創新人才培養[3]。一方面是高職藝術類專業的教學改革走到改革瓶頸,一方面是照搬在線教學模式遭遇“水土不服”,如何推動信息化教學的平穩落地,并為高職藝術類專業的改革注入活力成為各方關注的重點。在此基礎上,本文以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陶瓷裝飾·彩繪》為例,緊扣其融合線上與線下的信息化教學實踐,剖析關鍵思路與實現路徑,以期為高職院校藝術類專業實踐課程建設與改革提供策略借鑒和思考。

一、信息化教學的研究與實踐進展

大規模的信息化教學以MOOC的出現為標志。MOOC即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是一種通過網絡技術將發布資源、學習管理、開放資源等實現綜合的新型在線教育模式[4]。在其席卷全球后的不久,2013年,美國加州大學出現了將傳統課堂教學與在線網絡學習有機結合的SPOC模式,被認為更適合在校學生的培養教育[5]。與此同時,以認知負荷理論為指導的“微課”也逐漸引起關注,短小精悍與注重交互是其最大特點[6]。

從以“大規?!焙汀伴_放”為核心的MOOC,到注重“教”“學”互動的SPOC和以知識點靈活運用為導向的“微課”,信息化教學的線上資源有了更多變體,課程組織也產生了許多模式創新,以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為最大特點。國外主要代表模型有Robert Talbert的課前課中結構模型、Jackie Gerstein的“概念探究、意義建構、體驗式參與、演示與應用”四步教學模型、Ramsey Musallam的“探索—翻轉—應用”模型等。國內研究和實踐一方面注重對國外理論的進一步完善,例如張金磊等在Robert Talbert模型基礎上強調信息技術和活動學習的重要性,突出學生個性化與協作化學習環境的創建[7];另一方面重視通過融合線上線下的教學探索來彌補原有缺陷,例如宋朝霞和俞啟定將混合式教學模式與翻轉課堂相融合,設計了包含教師在線模塊、教師課堂模塊、學生在線模塊、學生課堂模塊的新型混合式教學模式,以解決“多媒體式滿堂灌”和師生互動不足等問題[8]。

此外,在信息化教學的關鍵因素中,黃榮懷等通過案例分析歸納出了涵蓋信息化領導力、學生能力、教師專業發展、教學方式、學習空間、數字資源、學業評價等七個方面的分析框架[9];在信息化教學的效果評估中,李芳芝和慕麗蓉應用層次分析法,針對高校線上教學不同階段的教學特點,搭建了涵蓋教學平臺、課前預習、課堂教學、學習監控、課后總結五個方面的評價體系[10]。由此可見,信息化教學實踐不僅涉及面廣,而且其實踐創新有賴于全流程的梳理整合和充分銜接,是一項復雜且需“經營”的系統工程。

二、線上賦能線下的教學設計

《陶瓷裝飾·彩繪》是筆者所在的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陶瓷設計與工藝專業的核心課程。課程開設以來的十多年中,均采用傳統的“工作室式教學”,即教師首先主講部分理論內容,其后通過大量實踐課時,指導學生在工作室環境下完成學生各自的創作任務,教師示范和學生實操課時占80%左右。

但是這一模式存在諸多問題,近年來在其他相關藝術類專業中也日益凸顯。一方面,學生基礎參差不齊且普遍缺乏“主動性”,使原本應當能實現針對性教學的實踐環節往往“低效”,導致基礎技能普遍薄弱和創新素養難以培養;另一方面,實操示范對專任教師自身的技能水平要求很高,多數年輕教師很難在每一次課堂上都做到面面俱到,加之場地受限,教學效果更打折扣。針對全院藝術類專業實踐課程的調研發現,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有近一半的學生表示“實操環節總是‘劃水’”、“課后自己練習總是跟不上”;在畢業綜合設計環節,選擇以陶瓷彩繪技法完成創作的學生約僅占專業總人數的三分之一,且仍有相當比例的學生基本功不扎實。

結合高職藝術類實踐教學的實際情況,信息化教學手段的“賦能”可在理論知識、技能演示和資源整合等方面帶來改革創新(見圖1)。具體策略包括:其一,在理論知識方面注重突出主線和銜接實操。利用信息化手段,將教學重點聚焦到與實操訓練結合密切的重點板塊并詳細展開,例如在“裝飾紋樣”的理論講授中引入精美豐富的線上圖文資源,由點及面地闡述其發源、類別、呈現技法、現代變體等,作為課前預習、線下課堂及課后補充的重要基礎。其二,在技能演示方面以全流程呈現和大量特寫鏡頭為特色。通過錄制教學視頻,對繪制工具、基礎與特殊技法、工藝流程等進行全方位的展示,輔以大量特寫鏡頭與深入淺出的講解,能夠為線下課堂、自主學習和訓練等提供完備支撐。其三,在資源整合方面注重為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服務。線上資源的引入可有效擴充教學資源和提升教學深度,并能豐富學習環境,有助于達成更多樣的教學目標。

圖1 線上線下融合探索的路徑框架

線上賦能線下,可行且必要。相較于傳統線下課堂,線上資源最大的特色在于“廣度”和“精度”,既能夠覆蓋更全面的知識和技能體系,也能延伸到更精品和優質的各類圖文信息資源,可以彌補傳統藝術類教學模式中的缺陷。例如原有教學重視技法的重復訓練,但往往忽視器型分析、施釉燒成等,這些受課時和場地限制無法展開但又對實際創作有重要價值的環節,均能通過線上資源的“賦能”得到補充。更重要的是,通過反復研究和試驗,藝術類實踐教學中,線上資源的“廣且精”能夠與線下課堂的“專且細”實現有效對接。以彩繪裝飾中最重要的核心技法“跺拍”為例,線上資源的引入帶來了大量的特寫鏡頭與細節講解,不僅足夠詳細而且可以反復播放,可供教師在課上集中播放重點講解,學生也能在課下對照視頻自主反復練習。

三、融合線上線下的實踐運營

在課程設計的基礎上,以國內外相關研究和實踐的經驗為基礎,結合對當下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所存在的具體問題的分析,在課程實踐運營階段設計有針對性的運營策略:其一,針對相當部分學生底子差、基礎薄的現狀,以“任務點”為核心組織課堂教學,循序漸進達成教學目標。其二,針對實踐導向和對接產業的培養目標,引入“項目制”進行課程組織,注重補充貼近實際創作和生產環節的相關知識。其三,針對部分學生學習主動性差,師生間互動渠道缺乏的現狀,在利用線上平臺與線上資源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設計豐富的互動形式,包括貫穿課程始終的多樣反饋渠道、穿插進行的問答搶答、適當的小組互評,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教”與“學”的良性互動。

課程實踐運營分課前、課中與課后三階段展開。以基本技法模塊為例,課前準備階段中教師首先通過線上平臺發布教學視頻和測試題(預習任務),學生們組成學習小組,完成視頻預習,上傳預習作品并反饋疑難問題,教師通過平臺收集反饋并進行分析,據此調整課堂講授的側重點;課中實踐階段以“任務點”形式組織,針對“彩”和“跺拍”這兩種基本技法,分別通過“解析任務—技法示范—實踐指導—考核評價”進行教學訓練,形成完整的工藝流程。相比傳統課堂,“任務點”的組織形式更體現目標導向,線上線下資源的整合使得教學有重點、夠豐富,在線平臺也使得集中展示、小組互評等互動成為可能;課后拓展環節則主要設置比課中實踐更有挑戰性的訓練任務,并提供相關延伸資料幫助學有余力的同學得到更多鍛煉。

目前,《陶瓷裝飾·彩繪》在中國大學MOOC和學銀在線平臺運行已12期,基于校內平臺和超星學習通的線下課堂也已運行6年。除了原有線上資源,線下課堂組織也探索融入技能大賽,取得了優異成績;課程規模不斷擴大,單期開放班級選課規模達到千人,同時增設了校內公選班級;選課學生學習成績進步明顯,專業課平均成績相比運營前提升約17.6%①數據來源:超星平臺匯總的《陶瓷裝飾·彩繪》在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陶藝專業18級至19級教學總數據。;課程模式受到好評,超過70%的選課同學認為新模式學習效果好,愿意再次嘗試線上線下相融合的課程學習②數據來源:陶藝專業20級、21級結課問卷。。實證表明,融合線上線下的信息化教學實踐有這樣兩大優勢:其一,教學過程更系統而有層次,利于不同基礎的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例如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可以通過反復觀看教學視頻掌握好基礎技法,在線下課堂中針對重難點和易錯環節獲得更直觀和有針對性的輔導;基礎強的學生可以從線上延伸材料中汲取更多審美素養與設計靈感,在線下課堂中更完整地跟進整個設計項目,甚至以參賽為主題完成更成熟的創作。其二,教學組織更有效率和更豐富,利于持續穩定和切實提升教學效果。信息化手段的引入使得課前、課中、課后不同階段的反饋渠道發揮更及時的作用,既能有力支撐線下課堂的組織,便于師生雙方更準確地把握課程重難點,也能有針對性地通過補充講解、延伸材料和邀請行業企業大師講授等方式豐富教學組織。

四、啟示與思考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教學已成為趨勢的當下,建設線上教學資源與探索教學模式創新是推動高職藝術類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高職藝術類專業高度重視實踐技能的培養,其信息化教學改革更應以充分融合發揮線上資源和線下教學為重點,使線上資源賦能線下教學,線上線下實現有機融合。本文剖析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陶瓷裝飾·彩繪》的建設和運營,認為在改革探索階段著力建設高質量的在線教學資源庫,在教學實踐之中充分營造全方位的師生良性互動,并根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靈活整合各類資源,是高職藝術類專業實踐課程實現“線上線下”教學改革的關鍵策略。實踐表明,信息化教學手段與傳統課堂的有機融合使學生學習更具個性化,課堂組織更具系統性和更為高效率,反饋渠道更暢通,互動形式更多樣,無論是反饋還是數據都表明,“教”與“學”趨于良性循環,教學質量得到了切實提高。本文所設計的教學模式及創新要點具備可操作性,可以為藝術類專業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猜你喜歡
藝術類線下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COZMINE線下集合店
傳統線下與直銷模式孰強孰弱?這家動保企業是這樣看的
幼兒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從“偶然”的疫情大爆發到“必然”的線下線上教學結合
藝術類專訪心得
藝術類聲樂高考誤區與思考
藝術類金幣收藏作品
“密室逃生”線下擴張
信息化是醫改的重要支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