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民歌《親圪蛋下河洗衣裳》藝術特色與演唱分析

2023-12-10 06:55
戲劇之家 2023年30期
關鍵詞:下河左權衣裳

田 敏

(山西應用科技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62)

山西民歌具有非常悠久而又深遠的歷史,在眾多的歌曲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左權民歌。因其代表的歷史以及文化屬性極具特色,2006 年左權民歌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左權民歌的代表,對《親圪蛋下河洗衣裳》作品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分析其特有的地方音樂的特色,使得作品中蘊含的獨特文化魅力可以進一步得到體現,個人認為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歌曲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研究價值。研究以《親圪蛋下河洗衣裳》為代表的地方性民歌,能夠更加明確其獨特的地域歷史文化以及人文魅力,最終達到發揚山西“非遺”音樂文化的目的。

一、山西民歌《親圪蛋下河洗衣裳》簡述

(一)左權民歌

左權縣是民間藝術之鄉,左權原名遼縣,古稱遼州,是全國頗有盛名的“歌舞之鄉”[1]。左權縣地勢險峻又是兵家常爭執之地,長期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生存環境比較惡劣,生活方式落后單一,人們閑暇之余哼唱一些旋律,來表達他們內心的情感,有反映革命斗爭的、反映男女愛情的、反映勞動生活的以及表達思念的旋律等等,揭示了山西左權人民真實的勞動生活;然而這些歌曲都是即興創作的,想到什么唱什么,沒有固定的詞曲作者,由老一輩一代一代口口相傳,所形成的一種傳統民間音樂。在時代進步發展的今天,山西左權民歌優美的旋律、委婉的曲調,經過不斷發展和藝術家們的努力,將山西左權民歌劃分為“山歌”“開花調”“小調”“大腔”四種類型?!队H圪蛋下河洗衣裳》也是“開花調”中比較著名的作品之一,風格特點十分鮮明。本次研究的民歌《親圪蛋下河洗衣裳》也是山西民歌開花調當中比較著名的作品之一,其風格特點十分鮮明。

(二)《親圪蛋下河洗衣裳》簡述

《親圪蛋下河洗衣裳》一曲來源于山西左權縣,無固定的詞曲作者,通過一代代人口頭傳唱,由后人整理得以傳承。左權人民以此作品來傳達男女間青澀的愛慕之情,同時反映出當地的風俗以及人民勞動生活中的真實寫照。歌曲《親圪蛋下河洗衣裳》是由作曲家張文秀先生根據同名左權民歌所改編詞曲進行創作的作品。新舊版本兩首作品有許多的共通之處,在風格上兩首歌曲透露著俏皮歡快、細膩委婉的特點。在創作手法上,同名舊版本整曲旋律短小單一,歌詞朗朗上口,共分為四段,每段四句且旋律相同,填入不同的歌詞;從歌詞上看,采用著一問一答的形式,與當地方言相結合,展現了鮮明的地域文化特點。新版本《親圪蛋下河洗衣裳》在創作上保留了舊版原有的旋律,在此基礎上加以發展融入了大量裝飾音加以潤飾,并采用了豐富的和聲織體進行伴奏,加強了歌曲的民族特點,豐富了作品的內涵;同時將男女之情通過歌聲傳達愛意,與之期望得到回應的期盼之情,以及女性內心的嬌羞之情得到升華,使該作品更加親切、細膩更具特色,給聽眾一種置身于當地美好的生活情趣中,極具畫面感。

二、《親圪蛋下河洗衣裳》的藝術特色

(一)歌詞的質樸

山西民歌中曲調明快悠揚,節奏靈活自由,內容豐富多彩,具有獨特的地方特色。由于地理環境和地域文化的不同,各個地方的方言也有所不同?!耙r詞”“疊詞”“兒化音”的使用是山西民歌中十分常見的語言特點,將它們運用到民族歌曲中,為當地的音樂特點增添色彩,使歌曲更加靈動[2]?!队H圪蛋下河洗衣裳》一曲從歌詞看,主要描寫了一位美麗的姑娘去河邊洗衣裳,同時在山上辛勤勞作的哥哥不經意間發現姑娘跪在河邊洗衣裳的場景,并為之一顰一動所吸引,愛慕之情油然而生,兩人利用一唱一和的形式,表達愛意相互傳遞情愫。從歌曲的語句上看,工整勻稱,第一段詞中的“裳”字與“上”字歸韻都落在“ang”上,第二段的“白”字和“甩”字押韻在“ai”,樂句間字尾歸韻相互對應,使歌曲更加協調朗朗上口;從歌詞上看,語句十分精簡,除襯詞外,作者用質樸的語言勾勒出妹妹樸實的形象。作曲家在第一段中從哥哥的視角描寫了哥哥眼中的妹妹,并利用小手手“紅”、小手手“白”,“紅白”顏色對比以及“跪在石頭上”“搓一搓衣裳”“小辮甩”這些動作及細微的變化,體現出妹妹的一顰一笑吸引著哥哥的心,為揭示哥哥內心的愛慕之情埋下伏筆;隨后哥哥利用歌聲傳情,“喚你來”透露了哥哥表明心聲,并內心期望得到回應的期盼之情;詞中三次“喚你來”雖字義相同卻表達著不同的含義,同時有著強調之意,則表達了哥哥迫不及待的焦急之情。后半部分主要是男女互動,哥哥部分讓妹妹“把你那好臉兒扭過來”,妹妹則是傲嬌的感覺“你說扭過就扭過”,兩人采用著一唱一和的形式傳情,互生愛意,隨后妹妹利用“小妹妹河邊盼哥哥”來回應哥哥的愛慕之情,三次“盼哥哥來”與哥哥的“喚你來”前后相互呼應,同時體現了妹妹的嬌羞靦腆之情。

(二)旋律的歡快

歡快的旋律構成了《親圪蛋下河洗衣裳》獨特的藝術特點和文化魅力?!队H圪蛋下河洗衣裳》與舊版歌曲間主要的旋律是基本相同的。除前奏部分前五小節外,從主旋律部分開始,第六至第九小節,是采用前八后十六和二八音符的節奏型,下行級進,旋律明快活潑,在此音樂素材的基礎上進行發展,加入全十六與附點節奏型,并融入裝飾音加以潤飾,豐富了音樂形式。連音線的使用,給旋律增添色彩,尤其是“小”字采用四分音符并與倚音、連音線的結合,使該作品更具地方特色,得以充分展現山西左權民歌的音樂特點和風格元素,亦是作曲家的高明之處。第十至第十七小節,整體速度與節奏型發生變化,采用大幅點和大切分節奏型,整體旋律音值拉長,使旋律抒情悠揚,兩次“親呀個親”旋律相同,并加以發展,與前半部分歡快的旋律產生鮮明的對比和戲劇沖突,使歌曲旋律更加的豐富完整,民族風格韻味也有提升。作曲家在創作第十七小節的“親呀個親,呆呀個呆”時,這一部分與前兩個“親呀個親”相對比,節奏旋律完全發生改變,整小節采用了裝飾音中頓音的手法進行,整體旋律顯得更加親切,像說悄悄話一般,隨后采用七度上行跳進,緊接著與下波音連接,似是表現出女孩子撒嬌活潑俏皮的情景在其中。隨后兩次“喚你來”分別采用下行大六度和下行小三度進行,通過旋律呈現出不同的情緒,增強了旋律的敘事性。整曲結尾處“小親圪蛋”相同的旋律重復三次,其中最后一次重復部分融入休止符,整體呈現減弱漸慢的效果,最后在休止空拍中結束,使其更加真實、生活化。改編后的旋律與原版本的旋律進行比較,不僅豐富了歌曲的音樂形式,同時還能更好的表達人物的情感,體現歌曲獨特的風格特點。

三、《親圪蛋下河洗衣裳》演唱分析

(一)方言的運用

由于地理位置、生活環境的不同,風俗和文化也各有差異。地方方言在民歌中是體現民族特點的精髓所在,它不但能夠反映出當地的風土人情及地域文化,也能反映出當地的音樂風格,使音樂更加豐富,從而更富特色?!队H圪蛋下河洗衣裳》中運用大量左權的地方方言,歌詞親切樸實,旋律與情感張弛有度,具有顯著的地方特色。山西人咬字發音具有當地獨特的語言特點。例如:“親圪蛋”“親呀個親”“呆呀個呆”等是山西民歌中常見的地方語言,并且山西人發音也常帶有鼻音重的特點。歌曲中的“親”字,原發音為“qin”,山西當地人發音為“qiang”,該字字頭“qi”為舌面音,也是閉口音,舌尖部分抵著上前硬腭,舌面輕輕地咬住兩旁牙齒發力,為“a”字母轉開口音做好準備,字尾部分歸韻到“ang”上完全打開,笑肌往上提保持微笑,使“親”字發音更為準確?!坝H圪蛋”有“我的心上人”“親愛的”之意[3]。讀音與旋律節奏相結合,“親”字是由八分音符組成且在重拍上,咬字發音要稍重且慢,“圪蛋”二字是由兩個十六分音符組成并在弱拍上,故咬字歸韻要輕快且緊湊,使該詞語更貼切,給人以親切細膩之感。

(二)獨特的唱腔

獨特的唱腔,也是歌曲《親圪蛋下河洗衣裳》的演唱特點之一。潤腔是中國民族聲樂藝術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套對唱腔加以美化、裝飾、潤色的獨特技法。由此可見,潤腔在民族聲樂演唱中是尤為重要的?!队H圪蛋下河洗衣裳》就運用了很多的“甩腔”,如作品中多次出現的“小親個呆”的“小”字,“小”字在演唱中運用到甩腔,這一唱腔以假聲為主,氣息的支撐要穩,用氣息帶動高位置且流暢,并將“小”字的整個字頭咬緊,在韻母“ao”歸韻上可稍作自由處理,掛住哼鳴的位置,猶如甩東西一般再將聲音快速送出;“親圪呆”中“親”字與“圪”字間采用了附點節奏型,演唱時突出“親”字的字頭,“圪呆”在音量上可以適當減小,做減弱處理,“呆”字二拍做唱一拍空一拍處理,干凈收尾,可凸顯出活潑俏皮之感。隨著音樂的起伏,轉到中速,情緒發生轉變,此處的節奏可稍稍拉開一些,“親呀個親”再次運用到甩腔,旋律上行,第一個“親”字譜例上沒有標注,但在演唱中運用了滑音的潤腔方式進行過渡,使其音樂風格更貼切,音響效果更加濃郁,歌曲中民族韻味得到加強;“呀個”二字,突出“呀”字的字頭并快速歸韻,“個”字輕輕一帶而過。第二個“親”字再次運用到甩腔,在譜例中沒有體現,但是在演唱中需用到潤腔技巧加以美化,“親”字為閉口音咬住字頭“q”,韻母歸韻到“in”并以哼鳴的方式保持位置不變,氣息保持,最后一個尾音時,要突出這一尾音且音量稍強,并在氣息的支撐下,再次結合哼鳴同時突出韻母“in”像甩東西喊人一樣快速甩出去喊出去,作曲家利用這樣獨特的創作方式,不但體現出歌曲獨特的音樂特征,同時以此來體現出男女間真摯的情感。

四、《親圪蛋下河洗衣裳》帶來的啟示

隨著民族聲樂的不斷發展與創新,民歌為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同時吸引著更多的人去研究它們?!队H圪蛋下河洗衣裳》是作曲家在原有優美的地方山歌、小調的基礎上,融入豐富的音樂元素,使歌曲的形式不再是單一的同一旋律幾段不同歌詞,不僅豐富了作品的內涵及特色,同時使民族歌曲的風格得以發揚、民族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山西左權民歌已經被選入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經過一輩輩老藝術家們的不斷努力才能得以傳承。而本文研究基于對《親圪蛋下河洗衣裳》民歌的藝術特色和演唱上進行了簡要的分析,能夠看到不論是原版還是新版,作品所表現的音樂特色是一致的,改編后的作品在保持原有作品的基調上展開,也更加鮮明地展示了地域的特色和文化,另外傳唱與傳承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民歌不斷傳承的過程中,能夠看到傳統民歌發展的良好勢頭,對于傳統的民歌進行改編,凸顯民歌的藝術特征的同時也展示了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

總之,民歌源于生活,是群眾集體智慧和才能的結晶,也是文化發展和傳承的寶貴財富,隨著時代的進步,從口口相傳到人們的傳承創新,民歌以它獨特的藝術魅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筆者通過對左權民歌《親圪蛋下河洗衣裳》的地理環境、人文風俗和歌詞內涵著手,重點研究作品的藝術特征和演唱技巧,旨在拋磚引玉,讓更多的人了解山西民歌,走進非物質文化遺產。

猜你喜歡
下河左權衣裳
左權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動物穿了粉衣裳
左權:『人民是水,我們是魚』
穿著紙衣服下河(異域箴言)
左權將軍的家信
小石頭跳下河
漂亮的七彩衣裳
彎彎的舊衣裳
黑夜是一件衣裳
左權軍事理論概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