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PAcc 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提升機制研究

2023-12-10 10:40江乾坤教授董馳浩浙江理工大學經管學院會計系浙江杭州310018
商業會計 2023年20期
關鍵詞:智化數字化財務

江乾坤 (教授) 董馳浩 (浙江理工大學經管學院會計系 浙江杭州 310018)

當前,我國MPAcc(會計專碩)教育已進入跨越式發展階段,隨著招生規模的不斷增大,學生的就業質量顯得愈發重要。數字經濟時代,傳統的會計工作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沖擊下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未來會計及未來會計從業人員的能力要求應該如何定位”正成為會計界熱議的話題。本文通過分析MPAcc 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提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立足于企業數智化轉型所帶來的從業人員新要求,從需求端探尋數字經濟時代MPAcc 學生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的新內涵,從供給端探索高校提升MPAcc 學生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的新路徑。

一、當前MPAcc 培養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MPAcc 培養現狀

2003 年12 月,為了培養面向會計職業的高層次、高素質、應用型會計人才,MPAcc 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設立。隨即,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印發《關于開展會計碩士專業學位教育試點工作的通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2004]28 號),正式批準北京大學等21 家研究生培養單位開展MPAcc 教育試點工作。2009 年,MPAcc 開始招收應屆生,中國人民大學等25 所院校開設學位點。目前,我國高校MPAcc 培養單位已發展到269 家,覆蓋了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張俊瑞和王永妍,2022)。2022 年全國共計招收碩士研究生124.25 萬人,約有31.36%的招生單位計劃招收會計專碩生,招生數量占當年統考總招生人數的2.26%。

隨著MPAcc 招生人數的迅猛增長,培養單位面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難題,最典型的問題就是缺少專業學位辦學經驗,各培養單位對會計專碩教育模式上存在一些辦學誤區(向傳殿,2021):一是培養目標混淆,例如應用型與學術型會計碩士、全日制與非全日制會計專碩在培養目標上缺乏差異性;二是培養方式陳舊,沒有與時俱進地推出符合數智化時代的應用型會計專碩的新方案,例如課程設置不合理、師資隊伍不適應、教學方法落后等。

(二)MPAcc 人才培養面臨的主要問題

當前,在數智化轉型浪潮中,MPAcc 人才培養面臨新的挑戰,財務數字化對財會人才數智化能力提出了新需求,一些MPAcc 人才培養單位難以適應這種變化。財會人員賴以生存的會計核算與基礎財務管理崗位很容易被AI(人工智能)、RPA(財務機器人)等新技術所取代,缺乏新技能的基層財會人員在未來將不可避免地被轉崗或下崗。綜合來看,我國MPAcc 研究生培養面臨以下方面的問題:一是傳統核算型人才培養目標滯后于會計數智化人才需求。目前大部分高校的MPAcc 培養方案的核心仍是注重傳統的會計核算能力,沒有針對數智化時代新形勢制定培養數智化財會能力的新目標。由于高校的培養方向和社會職業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學生在擇業過程中面臨著現實的壓力。二是以CPA 為導向的課程體系設置忽視了新技術與管理會計學習。當前的MPAcc 課程設置往往是與注冊會計師考試或其他會計職稱考試相銜接,忽視了對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學習。三是PPT 案例教學亟待引入數字化平臺實訓等新式教學手段。各培養單位的大部分教師仍然習慣采用傳統的PPT 進行文獻梳理、案例展示和知識講解,云教學、數字化平臺實訓等新型教學手段引入課堂的腳步緩慢。教師教學手段的單一也限制了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四是數智型與實踐型兼備的新型會計專業教師人員緊缺。目前各培養單位MPAcc 課程師資多為傳統會計專業知識背景的人員,知識結構不完善且缺乏企業實踐工作經歷,由此導致學生從課堂上只能學習有限的會計信息化知識,無法掌握財務數字化領域日新月異的動態前沿趨勢。五是校企聯培模式與雙導師制度落實不到位造成實訓薄弱。雖然學校與企業之間的MPAcc 聯合培養模式已經施行,但社會導師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學生在實踐課程中所獲取的知識和提升的能力有限。

二、企業數智化轉型對MPAcc 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的新要求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升級迭代,我國會計信息化發展已歷經三個階段:會計電算化、會計信息化和會計數智化。2017 年,國務院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各行各業都應該深入開展智能分析技術的應用。2022年初,財政部頒布《會計信息化發展規劃(2021—2025 年)》,要求各單位重點推進數據標準、管理制度、人才培養等建設任務,形成會計信息化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深入推動單位業財融合和會計職能拓展,加快推進單位會計與審計工作數字化轉型??梢?,在“大智移云物鏈”等數字技術蓬勃發展的新時代,傳統財會工作模式已遠遠落后于新形勢的要求,財會工作正在經歷一場劃時代的變革與挑戰。

與此同時,隨著數字化浪潮的持續深入和大數據、人工智能與云計算等技術的日益演進,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意識到,數字化創新、智能化轉型是一場關乎未來的關鍵戰役。2019 年,阿里研究院率先提出“數智化轉型”理念,并發布了《2019 企業數智化轉型發展報告》。數智化即“數字化+智能化”的簡稱,是在數字化基礎上的更高訴求,更偏重智能決策。目前阿里巴巴、百度和京東等大型互聯網平臺均已明確提出了數智化戰略,搶先落子布局。企業數智化程度,將決定未來企業在市場上的位置。企業進行數智化升級,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是關鍵一環?!皵祿?算力+算法”和業財資稅一體化正成為會計數智化的新目標,“業財融合”“技財融合”“人財融合”正成為管理會計新趨勢(張蘭等,2023),具備數智化能力也將成為未來會計人員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新要求。

會計數智化是企業財會工作的一場變革,促使企業管理從“流程驅動”演變成“數據驅動”。傳統的財務工作在標準化與流程化改造后,財務人員從大量重復、繁雜且低附加值的費用報銷、會計核算等基礎性工作中解脫出來,有時間和精力從事戰略財務與業務財務等高價值的財務工作,并可以充分挖掘業財一體化平臺沉淀的海量大數據,為企業創造價值和發現價值。同時,企業也需要財會人員能夠發揮自身綜合性的財務知識和戰略視野優勢,積極參與到企業預測、管理和決策的全過程之中(劉孟飛和孫成宇,2021)。由此可見,當前我國MPAcc 人才培養正面臨著全新的要求,如何構建MPAcc 學生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提升機制等已成為MPAcc 人才培養亟待考慮和解決的問題。

三、MPAcc 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提升機制的實施路徑

當前,由于數智化浪潮的沖擊,傳統MPAcc 培養模式下的財會人才知識結構已無法與智能財務事業發展的內在要求相適應。各MPAcc 培養單位授課教師需要針對未來會計模式與會計職業內容進行深入探索,重構財會人才知識能力框架,探索全新的MPAcc 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提升機制。本文調研了會計人才未來的能力需求,重新設計培養方案和教學模式,修訂財會學生畢業的考核標準,為未來人機協同的會計數智化奠定基礎??傮w來看,具體路徑包括:調研未來會計人才能力需求、完善會計智能化課程體系、實施案例教學改革、培養數智型與實踐型兼備的專業師資隊伍、加強產教融合人才培養。

(一)調研未來會計人才能力需求

首先,我們對企業、會計師事務所、行業主管部門等進行調研訪談,了解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用人單位在數智化轉型過程中對未來會計人才知識能力的內在需求。其次,基于業內專家、領先高校及相關文獻,我們從企業數智化轉型視角精準定位了MPAcc 學生未來的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內涵。傳統MPAcc 培養模式側重于財務會計知識的傳授,不能適應數字經濟環境下“大智移云物區”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給會計工作帶來的變革,財務共享服務、財務云服務、財務機器人和電子發票等已經廣泛應用于企業會計工作場景。MPAcc 學生在熟練掌握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審計學等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還需要認真學習計算機技術、數據科學、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風險管控等跨學科知識??傊?,未來財務人員的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就是需要具備數智化能力。MPAcc 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內涵為MPAcc 學生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提升機制的設計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完善會計智能化課程體系

1.增加數智化財會理論課程設置。根據MPAcc 學生新的培養目標,結合企業對財會人員在“大智移云物鏈”等數字技術應用能力的實際需求,在會計專業基礎課程和核心課程基礎上,增設財務共享、人工智能與會計發展、大數據與財務決策、BI(商務智能)、金融科技、大數據環境與審計變革等新經濟、新技術模塊課程,切實提高學生的數智化會計思維及在財會實務工作中運用數字技術的能力。

2.加強數智化財會實踐課程設置。在實訓課程中融入大數據背景下的財務云服務實務、客戶畫像等智能財務決策工作、區塊鏈技術與審計實務相結合的工作、可視化財務報表分析、ChatGPT 等人工智能技術支持的財務預測與專家決策等實務,提高財務共享服務平臺、財務數字化管控平臺、虛擬仿真或財務元宇宙等實訓課程占比,建立面向數智化會計的實踐課程體系。

3.深化理論與實踐課程融合發展。建立“理論+實務+數智化會計”的授課團隊。團隊授課教師要有跨學科知識背景,或者在財務數字化領域各有特長與專攻,能夠從數智化會計的理論知識、實踐應用與數字技術變革等多維度授課。注重理論聯系實踐,在理論教學過程融入典型案例教學或數字化平臺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具有財務大數據分析能力與數據決策能力的新型數智化財會人才。

(三)推進案例教學模式改革

1.引入行動學習法?,F有的MPAcc 案例教學過程中一直存在諸多難題,既有案例獲取難度大、制度保障差等客觀因素,也有教師和學生觀念落后、素質與接受度不夠等主觀因素?;谝陨显?,MPAcc 的案例教學顯得不夠成熟和理想,實施過程和結果沒有真正凸顯案例教學的獨特優勢。行動學習法是以“用”為主題,重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會計領域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該方法將學和用結合在一起,通過解決市場經濟中的實際問題來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從而使其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這與案例教學的理念不謀而合(崔秀梅,2021)。當前企業紛紛進行數字化轉型,高校教師可以將MPAcc 學生配置到項目組,利用節假日到企業實地調研及訪談,讓學生真實感受企業工作場景及項目落地情況,再通過小組內相互討論、相互激發、相互學習的過程來提升學生對案例專業知識與實踐運用的認識??梢?,行動學習法對提高MPAcc案例分析實踐教學有著天然的優勢。

2.建設“智慧云教學”平臺。首先,會計數智化時代是一個群智創新的時代,“萬物互聯”已逐漸成為現實,智慧云教學平臺將打破校內校外、教師學生等多重壁壘,有效匯集各類數據庫、規則庫、模型庫、案例庫等海量資源,不僅方便師生快速查閱資料,而且鼓勵各個參與者及時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將自己優秀的課件內容、視頻課程、課程作業等資源上傳到云端用于共享學習。其次,軟件與硬件要匹配。在豐富教學資源的過程中,要及時追蹤數字技術的前沿發展,將區塊鏈、RPA、VR、ChatGPT 等新興技術及時引入教學過程,同時也要適時升級教學硬件設備,提高學生的體驗感,保障教學資源充分利用。在本單位資源有限時,可以與用友新道、中興新云、正保遠程教育等專業機構合作,共同打造云教學平臺。

(四)培養數智型與實踐型兼備的專業師資隊伍

當前制約MPAcc 會計數智化教育的一個重要現實問題就是各培養單位普遍缺乏具備計算機技術與會計學術背景的復合型專任教師,各培養單位應該多措并舉解決這個難題。首先,積極引進本科階段學習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數字技術專業而碩士或博士階段學習財會類專業的年輕教師,這樣有利于快速建立一支具備多維度能力結構、跨學科知識體系的新型會計教師隊伍。其次,大力支持現有教師參加會計數智化領域的各類培訓活動與學術會議,激勵教師從事財務數字化領域的教學科研活動,幫助教師盡快提高相關知識儲備。第三,定期邀請行業專家來培養單位進行專題報告與論壇交流,或直接聘請企事業單位的從事會計數智化軟件研發的工程師、參與企業財務數字化建設運營的財務人員來培養單位兼職授課,幫助會計教師深入了解會計數智化軟件的設計、開發與運行全生命周期過程,提高他們的實戰能力。第四,加強校企合作實踐基地建設。除了定期組織師生到合作單位參觀交流之外,還可以安排教師與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到會計數智化領先企業“上班”,直接參與企業的數字化平臺運營活動,親身體驗新興數字技術給財會行業帶來的巨大變革,從而促使他們快速積累實務經驗并高效地融入日常教學工作。

(五)加強產教融合人才培養

大數據、云計算等數智化技術的發展對產教融合平臺建設和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歡等,2023)。高校必須盡快摒棄相對封閉的MPAcc 教學方式,加大力度與實務界合作辦學,積極擁抱新一代信息技術。首先,培養單位與企業可以協同共建校外實訓基地,使學生有機會走進實際工作場景去實習,在實踐中體會所學的理論知識,通過與財務機器人等“數字員工”的協同工作,讓學生切身感受數字技術的強大威力,深刻體驗數智化企業業財融合的工作流程。其次,產教融合需要落到實處,具體到每一個項目,例如校企之間可以共同研發基于業財資稅一體化的數字化管控平臺,將會計智能化前沿知識與企業實務應用問題緊密結合,既讓學生真實感受理論知識具體落地的應用場景,也能幫助企業解決智力支持與研發成本等難題。第三,探索產教融合的長效機制。產教融合不能僅停留在宣傳層面或者完成幾個項目,企業可以通過實習考察學生的潛力,進而在招聘員工時給予優先考慮;學校應該充分挖掘企業導師資源,落實校內校外雙導師制,嚴格學生實習考核體系;學生應該提高實習效果,認真遵守實習單位的規章制度,為后續實習學生做好表率。只有達到企業、學校與學生的多贏效果,產教融合才能可持續發展。

四、MPAcc 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提升機制的實踐探索

(一)Q 集團數字化轉型背景

1.企業概況。Q 集團是一家以有機漁業為核心的綜合性企業集團,其有機魚產品市場廣闊,客戶遍及全國23 個省市數百家賓館飯店,建立起了“養殖、管護、捕撈、銷售、加工、烹飪、旅游、科研、文創”為一體的完整的產業鏈條?!笆奈濉逼陂g,Q 集團堅持“踏浪前行 千帆競發”的企業精神,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的優勢,立足“做一條價值最完整的魚”的使命和“做行業領袖,創一流企業”的愿景,積極配置資源,系統地制定、實施“一湖模式”和“百湖模式”并舉的發展戰略,為公司快速、健康、穩定地發展提供了方向和目標。

2.信息化財務發展現狀。Q 集團隸屬央企中林集團控股,現有7 家分公司、10 家4 級子公司,業務上由集團財務統一指導,實行小核算的管理模式,各分子公司單獨設置財務部門并獨立核算??傮w來看,Q 集團信息化投入不夠,鮮魚捕撈、運輸、加工等主要使用的是部分ERP 模式,隨初始硬件設備購買后配置了基本的基礎統計軟件,沒有更新迭代;電商系統和行政辦公系統(釘釘)屬于商業化定制模式;財務管理系統(用友NC 系統)屬于控股股東集中購置的免費模式。作為全國淡水漁業經營的領先企業,Q集團在2002 年導入ISO10004、ISO9000 及卓越績效管理體系,管理得以進一步提升,但財務仍以核算為主,財務管理水平低,管理工具落后,信息化水平不高。近年來,隨著集團業務的發展,生產環節自成體系、數據傳遞不暢、數據不能共享共通的問題日益顯現,亟待加強各系統數據集成的二次開發工作。

3.“十四五”數字化建設規劃?!笆奈濉逼陂g,Q 集團將全面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助力集團公司轉型升級,以數字化作為管理落地的最有效手段,推進數據資產化、移動互聯和大數據應用,構建智慧云平臺(產業互聯網),形成集中統一、管控一體的業務協同能力、集中管控能力和智能決策能力,通過實施1115 戰略:搭建一個平臺、打造一個中心、制定一套標準、落實五大工程(智能業財一體化平臺、可視化大屏(數據中臺)、智慧倉庫、食品安全溯源(區塊鏈)、內控信息化建設標準),通過數字化支撐公司全球化運作,促使公司整體數字化應用達到行業標桿水平。

(二)行動學習法實踐活動

為了促進Q 集團“十四五”數字化建設規劃早日落地,由高校教師團隊和技術公司組成的聯合體制定了“初步調研→制定規劃→需求調研→方案咨詢→技術實現”的工作流程,同時將MPAcc 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融入各個工作小組,在教師的帶領下深入Q 集團的各個業務部門與信息系統,親身體驗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種種具體問題,通過行動學習法來踐行“業財一體化數字管控平臺”的創新理念及其實施方案。

1.通過真實項目學習企業財務數字化轉型理論。企業數字化轉型已在國內蓬勃發展,但不同企業實施路徑千差萬別。目前大多數企業數字化轉型都是由技術部門主導,財務部門往往只做到財務共享服務層次,而Q 集團數字化轉型是由財務部門主導,然后從財務延伸到業務,在大共享理念下建設“業財資稅檔”一體化的數字管控平臺,不僅涵蓋財務會計、管理會計(預算管理、成本核算、庫存管理、績效考核等)、內部控制、風險預警等財務知識的綜合應用,而且大量涉及物聯網、區塊鏈食品溯源、大數據風控、數據可視化、元數據標準等數智化技術。學生可以親身體驗其具體應用,于是有些學生迅速選擇“應收賬款智能風控”“大數據背景下漁業企業績效評價”等作為畢業論文寫作方向。

2.通過工作場景體驗企業財務數字化轉型實務。傳統的MPAcc 案例教學模式大多是模擬性質,通過一定的背景資料鋪墊,力圖還原案例當時的決策過程,但因為這些案例往往是歷史事件且結果已知,故難以達到真實決策的效果。而在Q 集團項目中,學生通過深入魚苗投放、捕撈、靜養、鮮凍品加工車間等現場,不僅真實體驗了業財一體化建設過程中信息系統對接或互聯互通的難度,而且感受到人在企業財務數字化轉型中的關鍵作用。首先,基層員工文化水平有限,對于新技術應用存在畏難及抵觸心理。其次,數字化管控平臺的智能化功能將大大削弱部分員工的決策權力,例如銷售人員的銷售折扣定價權、物流運輸部門的車輛安排權等,從而引發相關人員某種程度上的抵觸,一定程度上拖延了項目進度??梢?,企業財務數字化轉型關鍵不在于技術,而在于人,員工要增強數智化知識學習能力和應用意識;企業領導也要增強數智化意識,加大支持力度。

3.通過業財融合進行企業財務數字化轉型創新?!皩崟r會計”是當前會計界熱議的話題,如何實現則考驗企業數字化管控平臺的創新能力。在Q 集團項目中,學生深入到食品加工廠的鮮凍品加工車間,從最基礎的料工費入手,充分運用作業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創造性地解決了鮮凍品加工流程再造、工人(含臨時工)工時分攤、庫存管理可視化等難題,順利實現員工當日工資核算、庫存當日盤點、工廠成本當日核算等“實時會計”功能,從而讓學生們深刻體會到企業財務數字化轉型創新在于業財深度融合,在于采用新技術貫徹“大共享”理念而非僅止步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

猜你喜歡
智化數字化財務
叉車數智化安全管理模式初探
電子證照重構山西道路數智化體系
沙冒智化的詩
沙冒智化的詩
黨建與財務工作深融合雙提升的思考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論事業單位財務內部控制的實現
欲望不控制,財務不自由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