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文化沖突視域下群眾文化建設難點與對策

2023-12-11 14:16宋欣
海外文摘·學術 2023年9期
關鍵詞:群眾建設文化

我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需要注重弘揚中華文化,對外傳播中國聲音,這是我國現階段的歷史使命。為此,政府組織應當積極建設群眾文化,滿足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群眾文化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從最開始的原始社會階段就存在。群眾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國社會歷史的一種表征,寄托著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也集合了包括傳統的“和合”精神在內的勞動大眾的精神內涵。發展群眾文化是我國新時代下的重要任務,也是政府組織以及社會各界需要重視的問題。

從當前多元文化沖擊的背景來看,群眾文化建設也存在非常明顯的多元化發展趨勢。在這個背景下,相關部門應深入思考如何提高群眾文化建設水平,拓展群眾文化建設渠道,優化群眾文化,提高基層群眾對文化建設的積極性,這對弘揚中華文化,構建群眾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政府相關部門的職責所在。

1 多元文化沖突的具體影響

加強群眾文化建設對于提高群眾生活豐富度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這也是優化群眾精神家園、提升群眾幸福感、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工作。我國自改革開放之后就非常重視群眾的文化建設,以群眾文化建設為提升民眾幸福感的重要手段?,F如今,隨著全球化程度日趨深入,多元文化的沖突、碰撞也日趨激烈,并產生了正反兩個方面的結果,對我國群眾文化建設有正反兩個方面影響。

1.1 正向影響

在多元文化沖突的背景下,國內引進了優秀的外來文化,為我國群眾文化建設增加了可使用的、十分豐富的建設素材,群眾文化可以具備更高的文化價值。我國建設群眾文化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馬克思主義為群眾文化建設的核心,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為群眾文化建設的基礎,本著開放和包容的心態接納外來文化,注重民族平等,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這種建設原則和理念決定了我國群眾文化建設有著更強的文化吸收能力。在多元文化沖突下,這種文化吸收能力賦予群眾對其他文化學習的自主選擇權,通過文化吸收和學習減少世界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壁壘,進而建設特色化和時代化的群眾文化體系[1]。

1.2 反向影響

在多元文化沖突的環境中,本土文化受到了一定的挑戰。例如,西方的商品經濟沖擊了傳統手工業,使得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無人問津,許多傳統手工業技術沒有傳承人,導致無法傳承下去。青少年心智還不成熟,世界觀還在形成階段,而有些大學生受到西方文化影響,動搖了自己的文化自信心,造成了價值觀、社會信仰等不牢固,也影響了群眾文化的建設。而以上都是與群眾文化有關的重要內容。由此可見,多元文化沖擊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群眾文化的正常發展。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前中國一直是世界強國之一。在幾千年的歷史流變中,中華民族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遇到了無數艱難困苦,但我們都挺過來、走過來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培育和發展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

對于國家發展乃至民族未來來說,文化是核心,也是靈魂。優秀的民族文化是確保我國在世界中始終屹立的重要基石,同時這也是國家和民族的核心,是國家和民族的脊梁,是中華民族之根。因此,要想實現民族復興首先需要實現文化復興。通過建設群眾文化使我國公民的文化素養不斷提升。但是,群眾文化建設非一夕之功,因此相關部門應該砥礪前行,堅持本心,堅定群眾的文化自信,正確對待多元文化的新格局。

2 建設群眾文化的具體障礙

2.1 消極文化的干擾影響

從當前信息大爆炸的環境來看,網絡技術的出現為人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信息獲取路徑。但是整體上看,群眾可以獲取的信息質量水平有很大差距,這種情況也客觀說明了網絡信息下各種信息都得到了強化,傳播能力都在提升。群眾接收到的信息并不一定全部是正面信息,還有很多消極信息出現。這些消極信息對于群眾文化建設來說起到了非常嚴重的阻礙作用。這種消息信息會干擾群眾的判斷力,進而導致群眾文化建設各種力量不齊心。我國民眾對各種信息的判斷能力存在著差距,民眾言論很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引導,在建設群眾文化期間存在負面文化的反向作用[2]。

2.2 缺乏建設群眾文化的保障機制

建設群眾文化不僅僅是單個部門的工作,還是多個政府部門相互配合,聯合基層工作人員共同完成的大型工程項目。群眾文化建設會涉及非常廣泛的文化內容,對我國群眾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因此要想更快更好地建設群眾文化,就需要有與之匹配的保障機制。當前,多個地區并沒有完善的群眾文化建設機制,在實際建設中,多地區出現了建設工作推進難度大,文化建設體系缺乏保障等問題。最終文化建設的結果和預期存在較大的差異。建設群眾文化需要以鞏固各地區人民對優秀主流文化認可為主,堅定群眾對主流文化的自信心,提高群眾凝聚力。群眾文化建設期間需要有良好的保障機制作為基礎,因此各層級文化建設部門應當重視群眾文化建設的作用,強化各項機制的保障作用,構建更加完善的文化建設保障體系。根據需求,相關部門需要配置足夠的硬件設施,重視工作人員的專業化素養,從物質、人力資源、財力和組織保障等多個方面為建設群眾文化保駕護航。

2.3 缺少足夠的群眾文化專業人才

建設群眾文化需要人來執行,人來落實,這是每一個行業發展的定律。建設群眾文化同樣需要有足夠專業的人才和足夠數量的人才作為保障。政府部門應當注意到人才對于建設群眾文化的作用。但是從實際工作中看,相關部門并沒有重視專業化人才的培養。從事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業余者較多,他們并不能很好地融入群眾文化的建設工作中。

3 多元文化沖擊下如何建設群眾文化

政府參與文化建設應當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深入調查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在此基礎上通過創新發展的路徑強化文化建設的實踐性,貫徹為人民服務的核心理念,推動群眾文化建設快速發展。

3.1 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養群眾的文化自信

文化的先進性主要體現在與生產力相適宜的文化能推動社會的發展。要想推動社會發展就需要有完善、進步的文化體系。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需要深入了解我國的國情,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立足國內的具體情況,面向大眾和社會發展通俗文化和國際文化,面向未來創建先進文化。我國應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價值觀念培養群眾的文化自信心,加強群眾的愛國主義精神建設。讓人民群眾能通過正確的文化思想指導以及完善的價值觀念引領,更好地進行國家建設??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發展先進科學技術,培養國家后備力量,在新一代年輕群眾中發揚傳統文化,主動融合現代文化,打造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青年團隊[3]。

全球化背景下,國內出現了多元化文化沖突問題。為了解決這類問題,我國應當借助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展開群眾文化的建設工作,強化基層群眾對先進文化的吸收和傳播能力,提高先進文化在基層群眾中的影響力,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特色時代背景中,將其和大眾文化相互融合,培養民族文化自信心。此外,相關部門應當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引導能力,提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影響范圍,強化群眾的思政觀念穩固程度,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群眾文化快速完善。

3.2 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

改革開放之后,國內社會和經濟同步發展,國內呈現出百家爭鳴的思想文化格局,多元化文化趨勢已經越發明顯。不同文化派別之間存在思想上的沖突,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核心領導地位,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強化人民群眾對先進文化的吸收能力,強調愛國主義在群眾思想中的價值,通過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群眾思想浪潮。

隨著社會生產力不斷改變,社會中也會出現很多新思維。通過新思維看待馬克思主義,從中國實際層面融合馬克思主義更加適合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不同文化會對社會發展產生不同的影響,在多元化文化建設期間應當注重以客觀、發展和辯證的眼光看待不同的文化,將各種文化積極吸收到群眾文化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融合多文化的特長,完善我國社會整體文化框架。通過多元文化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和創新,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更強的感召力。

3.3 重視生產以及消費的群眾文化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在我國當前發展階段和國內外環境發生顯著變化的大背景下,推動我國開放型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拉動新消費是順暢“雙循環”的重要抓手。從當前國內的群眾文化建設看,群眾文化和群眾消費以及社會生產之間存在不穩定的情況,有些基層群眾文化和時代脫節,并不能滿足當前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诖?,我國應當以群眾現階段的需求和未來需求為導向,建設更加完善的群眾文化體系,針對民族以及實際民情構建多元化的群眾文化。我國人口數量多,文化宣傳以及文化教育應當引起相關部門重視,通過刺激群眾文化建設方面的消費增加文化產業的活力,為群眾文化建設進入到良性循環提供外部驅動力[4]。

3.4 完善群眾文化建設體系

群眾文化建設的主體應當是群眾,群眾參與是建設群眾文化的基礎。通過群眾的力量打造貼合群眾實際需求的文化體系。還應當注重群眾文化的現代化建設,強化互聯網科技的實際作用,努力打造線上和線下的文化體系,提高群眾文化的整體發展水平。

網絡平臺的應用可以將原本分散的群眾文化聚合到一起,起到強化文化宣傳的效果??梢砸龑罕娡ㄟ^線上途徑低成本、高效率地提出意見,促進文化全面發展。完善宣傳平臺還需要定期組織群眾參與文娛活動,強調群眾的主動參與性。借助線下演出以及線上直播等形式強化文化傳播水平。在建設群眾文化的過程中應當強化網絡宣傳力度,弘揚傳統文化,落實群眾文化。

4 結語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國文化相互交融,這也帶動著我國的群眾文化參與到了多元文化的融合活動中。多元文化沖擊下一方面豐富了群眾文化的內涵,另一方面也給群眾文化的建設造成了一定的阻礙。這就需要不斷夯實群眾文化,提高群眾文化建設期間的保障能力,為群眾文化建設提供更加專業化的人才,提升群眾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融合創新精神,建設新時代下的特色化中國群眾文化。

引用

[1] 王學娟.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下群眾文化建設分析[J].文化產業,2022(36):147-149.

[2] 黃毅.多元文化視野下的群眾文化建設研究[C]//.2022社會發展論壇(貴陽論壇)論文集(二),2022:62-63.

[3] 尤洪軍.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策略[J].文化產業,2022(2):133-135.

[4] 黃敏.多元文化視野下的群眾文化建設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3(11):170-172.

作者簡介:宋欣(1991—),女,山東東營人,本科,助理館員,就職于東營市科技館。

猜你喜歡
群眾建設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多讓群眾咧嘴笑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誰遠誰近?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為群眾美好生活執著追求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