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翠云廊古柏歷經風雨緣何根深葉茂?

2023-12-11 02:41張厚美
綠色天府 2023年11期
關鍵詞:樹長古柏劍閣縣

○文/張厚美

位于金牛古蜀道上的翠云廊,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劍門蜀道遺址的核心組成部分。它綿延300 余里,有著迄今保存最完好、里程最長、數量最多的古代人工栽植驛道古柏群,被譽為“蜀道靈魂”“世界奇觀”。千百年來,翠云廊無聲訴說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愿景追求,蘊含著中國人的生態智慧,成為中華民族天人合一自然觀的真實寫照。

“一樹一檔”掛牌保護。劍門山區氣候和土壤適宜柏木生長。翠云廊植樹歷史可追溯至秦漢,歷代都有在官道兩旁種植樹木的傳統。當地有確切文獻記載的大規模植樹有6次,其中宋明兩朝的種植規模尤其巨大:宋代真宗、仁宗、徽宗、寧宗都頒布了關于沿官道植樹的詔令,明正德年間的劍州知州李璧更是沿線植柏達數十萬株。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斷在古蜀道上大量栽植行道樹,逐漸形成以古柏為主、綿延數百里的林蔭大道。翠云廊沿途有古樹名木42 種 20973 株,其中柏木 20391 株,占比97.2%,平均樹齡 1050 年,最“年長”的“劍閣柏”和“帥大柏”樹齡約 2300 年。劍閣縣按照“一樹一檔”要求進行全面普查并掛牌保護,逐株定位、標號、登記,采集坐標、樹高、冠幅、胸徑、樹齡等信息,“一樹一檔”建立電子信息檔案,實行身份化識別管理。翠云廊每株古柏都有一張“身份證”,每一株古柏的身份牌上都有一個二維碼,掃描后可看到古柏的身份信息、歷史典故、保護措施等內容,還標明了責任單位、管護單位及管護負責人的姓名和電話。組建古樹名木專家庫,對全縣古樹名木進行鑒定,實現省、市、縣認定、審定“三級管理”。劍閣縣構建縣、鄉鎮、村組、網格員“四級”樹長組織體系,創新建立蜀道古樹保護“林長+樹長”模式。根據古樹名木分布和鄉鎮區域,劃定12個縣級樹長責任片區、 45個責任段。嚴格落實“定樹、定人、定責”制度,逐株掛牌編號,劃定責任到人。

“一樹一人”日常巡護。在翠云廊,每一株古柏都有專人管理。在劍閣縣1037名生態護林員中,翠云廊自然保護區有專職護林員50名,主要負責日常巡護等工作。每天來回穿梭在翠云廊,開展日常巡護、森林防滅火、病蟲害監測預報等工作,管護該段7803株古樹。生態護林員除了清理枯枝樹葉、白色垃圾,觀察樹木生長狀況,一年中還會分時段開展重點巡護。每年10月到次年5月重點是防火,3月到4月重點是病蟲害監測和防治,夏季則巡查是否有因天氣造成的損害。一旦發現古樹有異樣,就立即上報,及時處理,確保每一棵古柏都安全健康。同時,生態護林員還要向游客宣傳古柏保護知識,講解如“劍閣柏”“帥大柏”等古柏故事,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古柏、保護古柏。此外,劍閣縣還組建了一支由古蜀道沿線9 個鄉鎮及法院、檢察院、公安、應急、林業、生態環境等部門97名青年組成的志愿者隊伍,以及6個中小學校65名優秀共青團員、少先隊員和少先隊輔導員組成的“柏小青·護蜀道”青少年志愿服務隊,聯合218名“樹長”常態開展古柏保護。

羽扇柏

“一樹一策”科學救護。掃描古柏身份證上的二維碼,手機界面跳轉出古柏的電子檔案。樹高、樹徑、品種、位置經緯度等全方位信息一覽無余。身份化的識別管理模式,能夠隨時對古柏生態環境、生長發育和保護現狀進行動態監測,便于對長勢衰弱的古柏“一樹一策”制定保護措施。近年來,劍閣縣聘請四川省林科院、省林勘院、四川大學、川農大等科研院所專家重點對蜀道沿線古樹開展了全覆蓋“體檢”。按照“識別一批、保護一批、救治一批”原則,組織專業技術力量開展“健康普查”,對翠云廊長勢瀕危衰弱古柏制定“一樹一策”復壯救護方案,采取地上環境綜合治理、地下土壤改良等措施進行辨癥施治。自2020 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 400 余萬元,采取防腐修補、砌石填土、圍欄保護和支撐加固等措施復壯救護古樹 394 株。針對古柏樹齡長、脆性大、面臨著蟲害等問題,累計整合項目資金3000余萬元,對全縣境內古柏砌石填土3500余株,白蟻防治1800 余株,支撐加固337株,還投入30萬元資金為古柏購買保險……同時,募集社會資金參與古柏保護工作,讓古柏在“私人訂制”的保護環境中健康生長。迄今為止,已經有四川國光園林科技有限公司、廣安發展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企業參與認養60余株古柏,募集資金50萬余元。

翠云廊

三國鼎立柏

帥大柏

“植柏護柏”深入人心。習近平總書記在翠云廊考察時指出,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之所以能夠延續得這么久、保護得這么好,得益于明代開始頒布實行“官民相禁剪伐”“交樹交印”等制度,一直沿襲至今、相習成風,更得益于當地百姓世代共同守護。這啟示我們,抓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執行,同時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鞏固發展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千余年來,歷朝歷代均發布植柏護柏的政令、先后出臺“官民相禁剪伐”等制度,尤其是明代的“交樹交印”制度,成為我國古人算“生態賬”的先進實踐。自古以來,當地老百姓把護樹、護路作為一種造福子孫的美德。即使在苦難的時候,這些古樹也沒有被砍伐,說明老百姓有敬畏之心。為更好地保護古柏,散居在翠云廊景區附近的10多戶80 余人在搬遷時,沒有一絲抱怨。正是制度的有效約束和群眾的有力保護,才讓翠云廊得以延續千年。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廣元市劍門蜀道保護條例》,正式將縣(區)、鄉(鎮)行政首長離任時對古柏保護情況進行工作交接要求以立法形式固定下來。黨的十八大以來,劍閣當地已完成2次縣長離任交接和20 余次鄉(鎮)長離任交接。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東方智慧,支撐著當地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保護自然生態的自覺行動。劍閣縣森林覆蓋率超過52%,全年空氣優良天數358天。2022年劍門關景區接待游客223.53萬人次,實現旅游門票收入1.22億元。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應從“交樹交印”制度中學習把握“潛績”與“顯績”的辯證關系,涵養“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既要做顯功,也要做潛功;既要狠抓外部約束,又要注重內生動力,學習運用好“千萬工程”經驗,更加重視基層群眾首創,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把生態文明建設這篇大文章做好。

猜你喜歡
樹長古柏劍閣縣
部首搬家成新詞
劍閣縣劍門豆腐發展與原料供給關系研究
木耳
復式公寓里的居民
劍閣縣舉辦2020年東西部扶貧勞務協作專場招聘會
柴達木映畫
劍閣縣通過林業有害生物普查評審驗收
古柏
樹與河的丈量
承載歷史文化,彰顯古都風韻——北京古柏尋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