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高校青年人才外流問題與穩定機制分析

2023-12-13 07:58楊邦來
人才資源開發 2023年21期
關鍵詞:外流個體人才

□吳 杰 楊邦來

青年人才是高等教育領域重要的人力資源,基于“人才強?!钡谋尘?,地方高校逐年加大青年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力度,目的是通過青年人才加快高校學科建設與師資建設,提升高校的辦學水平與競爭優勢。但部分高校忽視人才發展規律,通過高待遇、高經費等優惠來吸引人才,導致社會資源的浪費。地方高校通過實施以物質激勵為主的人才引進政策,短期內使青年人才數量激增,但由于青年人才穩定機制不夠完善等原因,青年人才外流問題日漸顯著。所以,地方高校面臨如何將青年人才引進、留住、用好等難題,需要實施有效靈活的措施來保持青年人才隊伍的穩定性。本文基于某高校實地考察構建了青年人才外流的博弈模型,并從減少外流疊加因素、完善青年人才管理機制、規范青年人才外流行為等方面入手健全青年人才穩定機制,以期為高校規劃提供治理策略,從而科學規避外流風險,推動高等教育的戰略性發展。

一、地方高校青年人才外流的因素

(一)個體

個體因素包括青年人才個人的需求滿足、外流動機、職業觀等,涵蓋個人價值實現、子女入學、配偶就業、生活醫療等方面。對于青年人才而言,較低水平的需求在原校已得到滿足,價值實現的需要占據主導,其是青年人才最高水平的需求,僅可通過提升個人素質的途徑來實現。例如,部分青年人才是為了獲取更為良好的發展機會與學術成就才準備流入其他高校。在個人價值實現以外,其他因素引起的效能與個體現實情況之間具有密切關聯,例如家庭成員的就業、入學、醫療保障等,這便集中體現出青年人才個體需要的不同。

(二)高校

高校因素是指高校影響青年人才外流的體制機制、政策、制度等內部環境因素,二級指標包括校園文化、科研環境、績效考核、薪資制度、學術公平等。校園文化體現的是高校的價值觀與校風;科研環境決定了青年人才的發展高度;績效考核與薪資制度影響青年人才的創造動力與工作效率;學術公平代表高校的學術氛圍。高校是二級指標的決策者,青年人才則是二級指標的接受人群,當高校因素產生變化導致既定規則無法實現青年人才個人目標時,外流現象便由此出現。

(三)社會

社會因素是指社會影響青年人才外流的城市發展程度、經濟水平、人才政策等外部因素,是青年人才實現個體價值的客觀所需。城市發展程度與地方薪資水平決定了青年人才工作生活的外部環境,人才政策則代表了城市硬實力,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效應使社會因素差距不斷增大,導致地區青年人才現實價值與價格開始出現失衡。在付出相同的努力后,青年人才個體希望流入到收益更高的地區,從而實現個人價值與價格的統一。

綜上,青年人才的外流不僅取決于人才個體、高校與社會的內外因素,同時也會受到其他參與主體與青年人才個體行為互相作用的影響。在現實環境下,當決策主體、環境、問題等因素過于復雜時,青年人才個體的決策意識并不完全是理性決策,部分非理性因素會影響決策個體。因此,極有必要對青年人才外流的參與主體進行博弈分析,以此為視角來衡量青年人才外流后各方面所獲收益。

二、地方高校青年人才外流的博弈

地方高校青年人才外流是青年人才個體、原校與流入高校共同參與的一種博弈,兩所高校的關系由競爭轉變為博弈,在既定規則作用下雙方均希望在博弈過程中使利益最大化,因此策略選擇并非固定不變,外流與不外流同樣是博弈后的最終結果,是博弈方為了實現自身目的的一種理性行為。在地方高校青年人才外流的博弈過程中,創建博弈模型u(a,x,l),a為外流與流入的高校,x為博弈策略,l為博弈效益。設置青年人才原校a1與流入高校a2,a1的策略選擇x1為激勵政策,x2為未采取任何措施,在x1下a1的成本為y1,a2的策略選擇為與a1競爭人才,為不競爭,在(x2,)下的引入成本為,在策略(x1,)下引入成本為,且>。假設青年人才擁有激勵政策時高校所獲效益為l1,而未有激勵政策時無法發揮人才個體效能,高校所獲效益為l2,利益對比可表示為l1>l2。如果x1時青年人才外流的概率為t1,在策略x2時的青年人才外流概率為t2,顯然t2大于t1。

從博弈模型可看出:青年人才個體創造的成果既屬于組織獲取的效益,也是得到組織獎勵的工具,相同成果在不同組織的效益獲取差異也是導致外流的根本原因。對此,高校應根據各階段青年人才的需求進行激勵政策調整,從而最大限度發揮組織獎勵效用,減少人才外流發生的概率。作用的效益差(l2-l1)值越高,表明人才個體價值可a1策略選擇x1與策略選擇x2時青年人才個體發揮在正向激勵下發揮更好效能,青年人才完成高目標的難度提升,高校之間出現“搶奪人才”的概率也隨之增加,這也表明青年人才外流到能更好實現個人價值的高校,激勵效果不顯著的高校缺少相應資本與其他高校競爭而導致出現人才外流。a1為了留住青年人才,應不斷增加成本投入y1,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外流的情況,激勵措施與青年人才的價值越匹配,外流概率才會越低。

綜上,青年人才外流是博弈主體最終的選擇結果,人才個體決策與高校策略選擇呈現出動態化的關聯關系,外流成本、外流效益與激勵措施均是對青年人才個體決策產生影響的核心要素。通過構建模型,能夠為研究制定青年人才外流的穩定機制提供依據。

三、構建地方高校青年人才外流穩定機制的策略

(一)減少外流疊加因素

1.構建差異化人才引進政策。同質化的人才引進政策激化了競爭關系,趨同機制也逐步由原本的制度模仿轉變為競爭模仿,個體或組織在迫使作用下無奈采用與社會價值觀相符的行為,這種同質與對比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人才外流。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各高校要盡可能弱化同質引才政策,改變固化的以“頭銜”為主的引才形式,減少競爭復合因素,在青年人才個體與高校相適應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人才最大效益。此外,高校人才引進方向要彰顯學科差異。高校應加強學科優勢,凸顯辦學特色,引才研究領域應與本單位戰略發展定位相契合,避免出現無平臺支撐、無學科優勢的引進問題。地方政府應合理指導高校人才引進,對其需求進行整體規劃配置,全方位創建地方青年人才工作的統一規范標準,明確不同辦學性質、不同層次高校的發展布局,引才政策向優勢專業傾斜,使青年人才的布局更為合理化。

2.創建人才聯盟共享制度。立足學科特點與高校發展目標,在各高校間創建跨區域的校際聯盟,這種合作與傳統“強強聯合”不同,而是屬于一種“強弱協作”。聯盟的主要功能是實現人才合作,主要包括青年人才的培養、使用以及共享等方面內容。應打破傳統思維,解決校際聯盟內人才需求方的青年人才短缺問題。通過共同申報、兼職指導等柔性引才模式來推動聯盟學科建設與師資建設,在既定規則中實現青年人才個體與高校的協作共贏,使青年人才的個體效能得到充分發揮。

3.國內外聯合引進與培育人才。高校青年人才短缺決定其是高校健康發展的急需資源,高校應轉變引才觀念,改變當前人才市場競爭的情況。一方面,應將增量需求轉移至國外人才市場,根據當前國家發展目標與“雙一流”專業建設需求,從政策、科研、薪資等方面為青年人才創造良好的環境,打破體制與行政壁壘,以長遠視角探尋“引進+培育”的新模式。另一方面,應不斷拓寬人才發展途徑,創建“國內+國外”的聯合進修機制,通過研學、合作、訪問等形式實現深造,從而快速發展為高素質的人才后備隊伍。

(二)完善青年人才管理機制

1.樹立柔性服務理念。在實施新時期人才強國戰略中,應打破傳統行政管理模式,不可用固化的行政思維去管理科研工作者。長久以來,高校人事管理存在行政化傾向,人事職能定位始終停留于符合人才標準的管理層面,這是一種剛性管理模式,缺少彈性與靈活性?;谌瞬艔妵鴳鹇缘默F代青年人才管理具有為人才服務的特點,關注“以人為本”,強調將高校意愿轉變為青年人才個體的行動自覺,遵循人才發展規律,打破人才束縛,從形式與措施上均與傳統人力資源管理存在較大差異,屬于柔性服務管理的領域。

2.深化人才管理機制改革。人才管理機制改革應立足國情,同時結合現代人才管理模式,遵循市場經濟發展方向,具體可從三方面進行嘗試:一是成立以高校作為牽頭方的人才管理部門,強化參與主體的職責,統籌開展青年人才管理工作,淡化行政管理,逐步將管理模式轉變為服務模式,減少非必要審批程序,持續加大監管力度,在不影響人才成長規律的情況下提升和改善人才發展環境;二是建立健全青年人才分類考評體系,完善多元考評制度,做好破“五唯”工作,在分類指導下分層開展考評,落實與考評掛鉤的薪資制度,由此逐步形成監督與激勵機制;三是完善高校青年人才校領導聯系制度,鼓勵青年人才為高校發展建言獻策,在青年人才群體中通過樹立高校價值觀來提升凝聚力,讓青年人才能夠全身心投入科研,不斷創新,在正確方向上為技術進步與國家發展貢獻自身力量。

(三)規范青年人才外流行為

1.加強青年人才法治化管理。制度是防止青年人才外流的屏障,在國家層面應創建更為全面,且具有可操作性的青年人才流動制度,將青年人才流動信息整合并形成系統化的制度性文件,明確流動與外流之間的差異,約束好外流行為,依靠制度監管青年人才流動過程,讓制度成為高校青年人才的“護衛”。此外,為增強制度的適應效果,應持續推進人才管理的法治化進程,將法治思維融入青年人才的培養、交流、流動等工作全程,在法律層面給予高校青年人才保障。

2.形成“注冊補償”機制?!白匝a償”是一種原適用于運動員轉至俱樂部的制度,可將其引用至高校青年人才流動中。青年人才與原校簽訂服務合同,約定合同期限,成為原校注冊人才,當其轉到新單位時,新單位要向原校支付一定費用,用以補償原校付出的培養勞動。在規則約束下,要限定青年人才流向新單位的時間應在合同到期后進行,如果處于合同期限內不允許外流,并且流動要經過人才個體、流出及流入高校三方同意,流動費用由流出與流入高校協商確定,用以彌補流出高校前期培養支出的各項費用。

四、結語

綜上,青年人才作為目前地方高校發展的特殊資源,國家、社會以及教育的發展都需要他們作為支撐。研究地方高校青年人才的外流問題,是為了在政策范圍內形成青年人才合理有序流動,科學規避青年人才外流風險,服務于國家戰略的有效實施?;趯嵉乜疾?,通過分析青年人才外流因素并構建博弈模型,得出影響青年人才外流策略選擇的核心要素,并據此提出構建青年人才隊伍穩定機制,以期帶動高校質量與實力的整體提升。

猜你喜歡
外流個體人才
基于Fluent的賽車翼板外流場設計與仿真
人才云
人口外流成因及對策
關注個體防護裝備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外流販毒高危預警模型初探
個體反思機制的缺失與救贖
How Cats See the World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