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江縣雙季超甜玉米-紫色薯高產栽培模式簡介

2023-12-13 15:25黃潔薇
南方農業·上旬 2023年9期

摘 要 雙季超甜玉米-紫色薯高產栽培模式是廣西環江縣近年來農田多熟增收的重要模式。該模式充分利用當地自然光、熱、水與耕地資源,圍繞中高端農產品市場的需求特點,以穩糧保供、優質特色、高產高效為目標,有效破解了當地農村種糧低收難題。為給山區農民種田致富提供技術參考,從種植條件、季節搭配、品種選擇、栽培密度、施肥管理、綠色植保、適期收獲等方面介紹了雙季超甜玉米-紫色薯高產栽培模式。

關鍵詞 雙季超甜玉米;紫色薯;三熟栽培;高產栽培模式;廣西環江縣

中圖分類號:S513;S5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7.040

超甜玉米是現代果蔬兼用的優質特色作物品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達15%~20%,籽粒含糖量是普通玉米的3~5倍,鮮穗既能當水果生吃,又能作蔬菜食用,其口感鮮甜脆嫩,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等含量高,經常食用可降低血脂、血壓及膽固醇,對中老年人養顏保健、延緩衰老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等具有很好的作用,深受消費者的青睞。紫色薯含有大量的淀粉、纖維素、蛋白質和脂肪,同時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C、胡蘿卜素、花青素、綠原酸,以及鈣、鎂、磷、鐵、鋅、硒等營養元素,其不但能減肥瘦身,抗老防衰,而且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對防病抗癌具有明顯的作用,是現代餐桌時興的“長壽食品”。在南方山區推廣雙季超甜玉米-紫色薯栽培模式,對滿足大眾健康食品需求、提高農田生產效益、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意義。

1? 效益分析

在環江縣推廣春夏超甜玉米-紫色薯栽培模式,不僅天時地利、農藝耕作簡單,而且投資少、見效快、收益高。1)充分利用當地2—12月光、溫、水等氣候資源,實現一年三熟生產,使農田利用最大化。2)產量高。雙季超甜玉米鮮穗產量達2 600~2 800 kg/667 m2,秋作紫色薯鮮薯產量達2 200~2 500 kg/667 m2。3)品質優。超甜玉米鮮粒含糖量達15%~20%,紫色薯花青素含量達18.6~19.2 mg/100 g,賴氨酸、鉀、碘、鋅、硒等含量是普通白薯的3~6倍。4)保鮮期較長。超甜玉米與紫色薯采收后降糖速度慢,貨架期長,不易變質,通過冷藏錯峰上市,可填補市場空白。5)效益好。雙季超甜玉米每667 m2投入種子、肥料、農藥、地膜、育苗盤等生產投資1 300元,以鮮苞市價4元·kg-1計,每667 m2產值達10 400~11 200元,純利潤達9 100~9 900元;紫色薯每667 m2投入種苗、肥料、農藥、地膜等投資420元,以鮮薯市價3元·kg-1計,每667 m2產值達6 600~7 500元,純利潤達6 180~7 080元,農民實現就地種田致富。6)促進農牧協調發展。超甜玉米和紫色薯收獲后,青綠秸稈與薯蔓過腹還田,不僅解決山區農牧青綠飼料不足問題,而且可積造優質有機肥,為培肥地力創造條件。

2? 播季安排

為充分利用環江縣光、溫、水等氣候資源,奪取三季作物高產,春季超甜玉米于2月20—25日播種,采用地膜覆蓋栽培方式,以促進玉米提早成熟,5月20—25日收獲鮮苞,全生育期約90 d。夏播超甜玉米于5月5—10日采用營養杯提前育苗,6月10—15日移植到前作玉米行間,苗齡約35 d,至7月中下旬收獲,全生育期約80 d。秋作紫色薯于7月1—5日提前育苗,苗齡55~60 d,在前季玉米收獲后及時翻耕曬土30 d,使土壤疏松熟化,于9月上旬起壟扦插薯苗,至次年1月上旬霜凍前收獲紫色薯,全生育期120~125 d,鮮薯搶在春節前后上市銷售。

3? 春夏超甜玉米高產栽培

3.1? 深耕整地,選用良種

由于超甜玉米種子較小,發芽頂土力弱,出苗比普通玉米困難,因此種植地應深翻細耙兩次,使耕層厚度達35~40 cm,土粒大小在1 cm以下,創造深、松、肥、平、細、透氣的土壤環境[1],確保玉米出苗、齊苗、壯苗,為高產打好基礎。根據2020年環江縣農技推廣站在川山鎮白丹村、大才鄉三合村、水源鎮三美村等種植示范調查,超甜玉米以中甜228、廣甜27號、粵甜32號、美甜3號、粵甜29號、華寶甜1號等品種較好,上述品種鮮粒含糖量高、品質優,商品性好,抗病性強,適應性廣,單穗重0.3~0.4 kg,一級果穗率達87.6%,春播生育期88~92 d,夏植生育期76~83 d,有利于雙季豐產栽培。

3.2? 隔離栽培,合理密植

為避過當地早玉米(3月上旬)、中玉米(4月上中旬)播種高峰期,春季超甜玉米應提早在2月中下旬播種,夏播超甜玉米應于5月上旬播種,并采用地膜覆蓋栽培方式,以加快玉米提早成熟,實現雙季高產豐收。為防止超甜玉米與其他玉米品種雜花串粉,保持原玉米品種純度,在種植中應采用空間隔離法,空間距離在500 m以上,以提高鮮食玉米產量與品質[2]。由于廣甜27號、粵甜29號為平展型品種,種植密度以大行距70~72 cm、小行距38~40 cm、株距35~36 cm,每667 m2栽植3 300~3 500株為宜;中甜228、粵甜32號、美甜3號、華寶甜1號等為半緊湊型品種,種植密度以大行距68~70 cm、小行距34~35 cm、株距32~33 cm,每667 m2栽植3 800~4 000株,以利田間通風采光,奪取鮮穗高產。

3.3? 施足基肥,重施穗肥

超甜玉米生長周期短,需肥量大,在施肥上應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的原則,適時補施穗粒肥,以促進玉米莖稈健壯和大穗的形成?;拭?67 m2施腐熟牛欄肥2 500~3 000 kg,人糞尿1 200~1 500 kg,菜籽麩300~400 kg,尿素8~10 kg,鈣鎂磷肥60~75 kg,52%硫酸鉀12~15 kg,硫酸鋅1.5~2.0 kg,所有基肥深施入土15~20 cm,使肥料與土粒充分混勻。攻苞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春玉米在第12~13張葉,夏玉米在第10~11張葉),每667 m2施51%硫酸鉀復合肥[m(N)∶m(P2O5)∶m(K2O)=17∶17∶17]40~50 kg,在大行間打洞深施,并與植株保持10~12 cm距離,施后蓋細土厚度10 cm,防止養分流失。對地力較低、養分不足的田塊,在玉米拔節期和灌漿初期,每667 m2用尿素0.3 kg+磷酸二氫鉀0.4 kg兌水60 kg均勻噴霧葉面,促進綠葉健長,防止功能葉早衰。

3.4? 除蘗去雄,促粒飽滿

在玉米進入抽穗期,常出現一株多穗現象,應及時剝去多余小穗,每株只保留最上端的一個玉米苞,其余蘗穗全部摘除[3],以利養分集中供應。在授粉結束后,應把雄穗全部剪掉,每隔1~2 d去雄1次,分2~3次完成,以減少養分消耗,促進穗大粒多和籽粒飽滿,提高鮮苞產量與等級。

3.5? 濕潤灌溉,防旱防漬

在環江縣春季玉米生長前期(3—4月)雨量偏少,易出現春旱天氣危害,應注意抗旱保苗,遇上旱情每隔7~10 d澆水一次,每株澆水0.5 kg,確保植株健壯生長。夏植玉米生長中后期(6—7月)常遇大雨天氣,易造成田間積水悶根,要注意清溝排漬,防止雨后田間積水。在玉米生長期間,田間土壤持水量以65%~70%為宜。

3.6? 綜合防治病蟲害

春、夏超甜玉米生長期間主要有紋枯病、大斑病為害,蟲害主要有玉米螟、斜紋夜蛾發生,在防治上應以農業防治和物理防治為主,補以化學防治措施,把病蟲害降到最低。1)在上茬作物收獲后,將病蟲殘株全部清除到田外燒毀,以減少病蟲來源。2)選用抗病良種,合理密植,施足基肥,實行氮、磷、鉀與硅、鈣、鎂肥等配合施用,同時注意清溝排漬,培育健壯株苗,增強抗病蟲能力。3)發現病株時要及時摘除病葉集中處理。4)采用物理防控辦法,每2~3 hm2大田懸掛1 000~1 400張黃色誘板(25 cm×30 cm)和一盞太陽能誘蟲燈,以誘殺玉米螟、草地貪夜蛾、斜紋夜蛾、金龜甲、地老虎等螟蛾類害蟲,減少蟲口密度。5)及早施藥防治。在紋枯病發生初期,每667 m2用5%井岡霉素水劑200 mL兌水60 kg噴霧,每隔6~7 d噴灑1次,連噴2~3次,藥液必須噴到葉面、葉背及果穗以下莖部。大斑病主要在抽雄期、田間濕度大時發生,在發病初期每667 m2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 g兌水60 kg噴霧葉片,每隔8~10 d噴施1次,連噴2~3次。玉米螟多在大喇叭口期、田間濃綠、植株郁蔽時發生,在螟蟻孵化高峰期,可用1.5%辛硫磷顆粒劑0.5 kg拌細土50 kg撒入心葉內,每株撒毒餌10 g;在抽穗期發生時,可用50%敵敵畏乳油100 mL兌水60 kg噴霧雌穗花絲防治。斜紋夜蛾在氣溫28~32 ℃和田間相對濕度達90%條件下易發生為害,在幼蟲1~2齡期,每667 m2用1.8%阿維菌素乳油100 mL兌水50 kg挑治蟲株,噴藥宜在午后及傍晚進行。在收獲前20 d禁止施用化學農藥,以確保鮮苞食用安全。

3.7? 適時采收鮮苞

根據不同品種的乳熟期適時收獲,一般在超甜玉米吐絲后20~23 d,籽粒含水量在68%~72%采收,此時鮮穗籽粒胚乳處于濃漿狀態,食用甜度與口感最佳,應趁晴采收上市銷售。收獲后要及時清除田間殘膜,以減少對后季作物和環境的影響。

4? 秋季紫色薯高產種植

4.1? 翻土起壟,施足底肥

薯田應以機械深耕30~35 cm,細耙碎土后按壟寬60 cm、壟高35 cm、溝深25~28 cm、溝寬30 cm開溝起壟,做到土壤深厚、疏松、透氣,雨后田間不積水[4]?;拭?67 m2施腐熟雞糞1 800~2 000 kg、草木灰200~300 kg、人糞尿1 200~1 500 kg、尿素12~15 kg、鈣鎂磷肥70~80 kg、52%硫酸鉀18~20 kg,結合整地深施15~20 cm,使土壤與肥料充分混勻,為紫色薯高產奠定基礎。

4.2? 選植良種,適時扦插

為提高紫色薯的產量與品質,在栽培中宜選用桂紫薯1號、桂紫薯3號、廣紫薯8號等優質薯種,上述品種株型匍匐,蔓長150~180 cm,莖蔓分枝4~5條,薯塊紡錘形,薯皮和薯肉呈紫色,薯塊光潔整齊,單株結薯5~6個,耐貯性好,花青素含量高,食用品質優,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在環江縣栽培具有優質高產、抗病耐貯、商品性好等特點。據2019—2020年環江縣農技部門在大安鄉金橋村、東興鎮標山村、洛陽鎮妙石村、思恩鎮安良村等高產栽培經驗,秋作薯按單壟單行種植(壟寬55~58 cm、壟高35 cm、溝寬28~30 cm),每壟種一行,株距25 cm,每667 m2栽苗3 000~3 200株,較有利于薯苗田間分布與采光。

4.3? 摘尖控蔓,分期追肥

在紫色薯主蔓長35 cm時將苗尖摘除,促進側枝分生,分枝長至40 cm再次打頂,連續摘尖3~4次,使枝蔓均勻分布,促進營養物質向塊根輸送[5]。薯田封壟后,每667 m2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70 g兌水60 kg噴施薯葉一次,以控制地上莖蔓生長,促進薯塊膨大。紫色薯在扦插后8~10 d結合田間除草追施提苗、促蔓肥,每667 m2施尿素8 kg+48%硫酸鉀復合肥[m(N)∶m(P2O5)∶m(K2O)=16∶16∶16]15 kg,以促小苗趕大苗,確保薯苗生長整齊。在封壟前5~6 d,結合田間中耕除草,每667 m2穴施48%硫酸鉀復合肥30~35 kg并結合大培土。薯塊進入膨大初期,對長勢較弱的薯苗,每667 m2用尿素0.4 kg和磷酸二氫鉀0.3 kg兌水60 kg噴施薯苗,每隔6~7 d噴施一次,連噴2~3次,以提高薯葉光合效率,噴施時間以晴天傍晚為宜。

4.4? 加強薯田管理

在薯苗生長中后期,如遇多雨天氣,要注意清溝排漬,防止藤蔓瘋長。薯田水分以田間持水量在65%~70%為宜。在環江縣,秋季紫色薯主要有黑斑病和卷葉蟲為害,在防治時應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控的措施,確保薯品食用安全。1)黑斑病的防治。選用健康種苗,不能用蟲薯、凍薯、病薯做種薯[6],同時做好種薯消毒,播種前用50 ℃溫水浸泡種薯10~15 min,然后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 g兌水60 kg浸種消毒5 min,防止種苗帶病入田。在薯田發現病株達5%時,每667 m2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20 g兌水60 kg噴霧防治,每隔7~8 d噴施一次,連防2~3次。2)卷葉蟲的防治。薯苗卷葉蟲主要隱藏在葉背為害,幼蟲體長12~15 mm,吐絲將薯葉翻卷,然后蠶食葉肉,使薯葉成片被吃光,對紫色薯的產量與品質影響很大。在幼蟲發生初期,每667 m2用50%辛硫磷乳油150 mL兌水60 kg噴霧防治。在幼蟲發生較多時,可用手捏死卷葉中的幼蟲,防止其擴散為害。

4.5? 收獲與貯藏

在環江縣,秋播紫色薯一般在1月上旬收獲。當薯葉開始變黃時應趁晴采收,將收獲的薯塊放置在太陽下曬薯2~3 d,讓薯塊上的泥土自然脫落。晾干后分級包裝上市,未能及時銷售的鮮薯,應以筐裝放置在12~15 ℃低溫庫中進行冷藏保鮮,以延長上市期,提高薯品效益。

5? 結束語

超甜玉米與紫色薯栽培是南方山區短、平、快的致富技術,季節性強,前后作搭配緊湊,投資周期短,投入產出高,可實現農村當年種田、當年致富的目標,值得在人多地少山區推廣種植,以發揮耕地最大的生產效益。

參考文獻:

[1]? 趙福成,王桂躍,譚禾平,等.優質甜玉米促早高效栽培技術[J].浙江農業科學,2018,59(4):552-553.

[2]? 佟建偉,許巧,賈春玲.優質特用甜玉米保優栽培技術要點[J].河南農業,2010(5):39.

[3]? 孫曉芬,黃振才.超甜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2010(8):10-11.

[4]? 丁凡,余韓開宗,劉麗芳,等.紫色甘薯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 2018,57(8):14-16.

[5]? 王學貴,孫俊杰.鮮食紫色甘薯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0(13):15-16.

[6]? 譚秉航.甘薯黑斑病的識別及其防治措施[J].現代園藝,2015(6):53.

(責任編輯:敬廷桃)

收稿日期:2023-03-08

基金項目:環江縣特色農業開發研究與示范推廣(環特農202106-2-3)。

作者簡介:黃潔薇(1972—),女,廣西環江人,本科,農藝師,從事基層農業技術試驗、示范、推廣與科技培訓。E-mail:hjw990313@163.com;7782292568@163.com。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