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握概念本質 豐富概念內涵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與評析

2023-12-14 13:49執教許婷婷評析張敏
小學教學設計(數學) 2023年9期
關鍵詞:毛線端點評析

執教|許婷婷 評析|張敏

【教學內容】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第59、60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的觀察和操作建立線段的表象,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體直的邊看成線段。

2.能根據對線段的初步認識,從一組圖中辨認出線段,會數圖形里線段的條數,并會畫線段。

3.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好奇心,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的特征。

【教學難點】

線段表象的建立。

【教學準備】

學生每人一小段毛線、一把學生尺、兩張長方形紙。

【教學過程】

一、曲直對比,情境導入

師:課間同學們都很喜歡參加體育活動,是不是?

師:(課件演示)看,這位同學,他在干什么?(跳繩)他們呢?(拔河)他們活動時都用到了什么?(繩子)

師:仔細觀察,跳繩時的繩子和拔河時的繩子,它們的形狀一樣嗎?有什么不同?(一根是彎的,一根是直的)其實在我們生活中見到的繩子或線都有這兩種情況。

【評析:從學生熟悉的趣味運動引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和積極性。讓學生感受繩子的形狀是不一樣的——有彎的、有直的,初步建立了“曲”與“直”的對比,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也為本節課學習線段的特征做好鋪墊?!?/p>

二、直觀比較,感知特征

1.感受線段的“直”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生活中的朋友,請你們拿出信封打開看看(一根毛線),請像老師這樣隨意地放在桌上(拎著這根毛線輕輕地放在展臺投影上)。

師:仔細觀察,毛線是什么形狀的?(彎的)你能想辦法把它變直嗎?動手試一試。

【評析:實踐——讓學生獲得體驗。教師提供了貼近學生生活經驗,也便于操作的毛線。讓學生在“曲”與“直”的對比中、在“曲”與“直”的變化中體驗線的直,對“直”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認識?!?/p>

師:誰愿意展示一下你變直的毛線(學生展示)。好,我們一起來看,他的線直嗎?(直)說說你是怎么變的?

師:(追問)仔細觀察,剛才這樣是直的,那這樣呢?這樣呢?(老師變化雙手的方向:豎著、橫著、斜著)哦!無論怎樣改變方向,都還是我們剛才拉直的這根毛線,同意嗎?

師:我們把線拉緊,不管它的方向、位置、長短怎樣變化,只要是直的,兩手之間的一段就可以看作線段。

課件出示:像這樣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

揭示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線段,認識線段。

(板書:認識線段)

師:同桌兩人,一人拉直毛線,另一人指一指、說一說從哪兒到哪兒可以看成一條線段。

【評析:實踐——讓學生加深認識。在學生初步認識線段的基本特征以后,由教師手執毛線進行變式訓練,引導學生辨析不管線段的位置是水平的、豎直的,還是斜著的,也不管線段的長短和粗細,只要它是直直的且有兩個端點就都是線段,從而建立了線段的概念?!?/p>

2.感受線段的“兩個端點”

師:老師想把你手中的這條線段請到黑板上來,誰愿意?

用2個磁鐵將線段固定在黑板上,指出這2個磁鐵的位置就是兩手捏住的這兩端的點,我們把它叫作線段的端點。(板書:端點)

師:我們可以用小圓點來表示端點,也可以在兩端畫兩條短短的小豎線來表示。

師:數一數端點的個數,(板書:兩個端點)指一指端點在哪?

說一說:讓學生對照實物線段說出:一個端點、兩個端點,中間是直直的。

師:現在誰能完整地說說線段是什么樣子的?

小結:像這樣直直的、有兩個端點的直線是線段。

師:現在咱們和線段交上了朋友,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在心里想一想線段是什么樣子的。

(教師描述,學生想象)

【評析:通過兩手捏住的部分讓學生認識端點,并且逐步抽象出線段的圖形,形象直觀。再通過簡單的回顧,加深學生對線段特征的認識。在教授完本節課的重點后,立刻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及時復習本節課的重點?!?/p>

三、走進生活,自主探究

1.尋找生活中的線段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線段。比如,數學書的邊,摸一摸,什么感覺?(直直的)如果把它看成是一條線段,它的端點在哪兒?我們的教室里,還有哪些物體的邊可以看成是線段的?找到后說給同學聽一聽。

2.舉例總結線段的特征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能找到線段。比如說我們的小尺上就有線段。拿起你的小尺,找一找,小尺上的哪一條邊可以看成線段呢?

師:為什么這條邊可以看作線段?(直的)這條線段的兩個端點在哪里?(雖然看不到,但是兩個端點是存在的)

師:除了小尺的邊可以看成是線段,還有很多物體的邊也可以看成是一條線段。你能找一找嗎?像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了,你能用一句話說說只要物體的邊怎么樣就能看成是線段嗎?(只要物體的邊是直直的,有兩個端點,都可以看成線段)

【評析:教師先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小尺上找線段,摸一摸、說一說,感受到線段就隱藏在我們身邊,再拓展到身邊的物體中,摸得實在,找得具體。從這一環節中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線段,同時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與對生活的熱愛?!?/p>

四、動手操作,深度感知

折線段:

師:(拿出一張長方形紙)同學們,你們在這張紙上看到幾條線段?老師接下來要變個魔術,再變出一條線段。

1.折一折

教師示范折:先把長方形紙折一折,出現了一條折痕,這條折痕也可以看成是(線段)。為了讓同學們看得清楚,老師把它描出來,你知道這條線段的兩個端點在哪里嗎?誰能指一指?因為這條線段的兩個端點都到達了紙的邊上,不好畫出來,但還是存在的。

2.比一比

師:這是他們倆折出來的線段,它們是一樣長的嗎?你還能折出比老師的更短的線段嗎?

引導說明:線段是有長有短的。

【評析:此環節通過折紙活動,讓學生感受到線段既可以折出來,還可以將折出的線段比一比,從而感受到線段是有長有短的,豐富了學生對線段的感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發現特性,由淺入深?!?/p>

3.畫線段

師:我們一起認識了線段,還找到了線段,想不想自己動手來畫一條線段?你準備用什么工具畫?為什么?(線段是直的)如果沒有直尺你還能用你桌面上的其他工具畫線段嗎?請同學們拿出另一張紙試著畫一條線段。

讓學生切身體會到,不管怎么畫,它們都有兩個端點和一條直直的線。

教師示范畫線段。

【評析:在教學畫線段時,結合線段“直”這一特征,讓學生知道直的物體的邊可以用來畫線段;反過來通過畫線段再次讓學生感知、理解線段的“直”。在畫線段時沒有強制規定是先畫線還是先畫端點,只要畫出這樣一個圖形即可,體現了教學的開放性與多樣性?!?/p>

五、練習鞏固,深化理解

1.根據線段的特征進行判斷

談話:大家都知道了線段的特征,那你能判斷下面哪些圖形是線段嗎?為什么?(課件出示)

2.數線段發現規律

談話:同學們,其實我們以前認識的好多圖形都是由線段圍成的。下面這些圖形你們都認識嗎?

生:它們分別是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和五邊形。

師:這些圖形也是由線段圍成的,它們一共由幾條線段圍成,我們一起數一數吧!

生:三角形由3條線段圍成。

(邊指邊說)

師:(追問)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邊形,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五邊形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

生: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由4條線段圍成的,五邊形是由5條線段圍成的。

師:觀察這幾個圖形和它下面線段的條數,有什么發現?(幾邊形就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

師:(追問)那么由6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是?(六邊形)七邊形有幾條線段?(7條線段)

3.點娃娃連線段游戲

(1)連接兩點畫一條線段。

談話:剛才我們畫了線段,數了線段,還動手折出了線段,點娃娃也想和同學們一起做游戲呢!如果給你兩個點,你能連結這兩點畫一條線段嗎?想一想,連接兩點,只能畫幾條線段?

(2)三個點娃娃,每兩點之間連接一條線段。

師:像剛才那樣每兩個點之間連一條線段可以畫幾條線段呢?(3條)

師:連出的是一個什么圖形呢?

(3)現在又來了一個點娃娃,每兩點之間畫一條線段,看看能畫幾條?

預設:4條。

師:大家有沒有不同意見?我們試試就知道了。

指名交流:你是怎么畫出6條的,怎么想的呀?

學生反饋:先畫外面,再畫里面,也可以先畫里面,再畫外面。

學生補充:還有另一種方法,從一個點娃娃出發,向其他點娃娃連接可以連3條;再從第二個點娃娃出發向其他兩個點娃娃連接可以連兩條;最后從第三個點娃娃出發和剩下的一個點娃娃連出一條,總共是6條。

師:看來,有次序地進行思考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好多問題。

【評析:從連接兩點到連接三點、四點,每一次的難度都有提升,這樣有層次、有針對性的練習,既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又讓學生嘗試解決實際問題,尋找解題策略,向學生滲透有序思想,為高年級進一步學習排列組合的知識做好鋪墊?!?/p>

六、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和疑問?

播放課件:欣賞由線段組成的美麗圖案。

師:課后請同學們也動手畫一畫,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線段創造出更多、更美的圖案,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精彩。

【評析:數學從生活中來,是為了回到生活中去。學完線段以后,讓學生欣賞精美圖片,充分感受線段的美、數學的美?!?/p>

猜你喜歡
毛線端點評析
暖心的毛線球
毛線繞呀繞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張名河詞作評析
非特征端點條件下PM函數的迭代根
評析復數創新題
你懂毛線的快樂
毛線大改造
不等式求解過程中端點的確定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與完善評析
參數型Marcinkiewicz積分算子及其交換子的加權端點估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